?

提升聽障學生對于傳統色彩學的新認識

2021-12-23 00:47陳新
現代科教論叢 2021年24期
關鍵詞:印象派物象物體

陳新

繪畫中的色彩,是一件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但色彩藝術同其它藝術種類一樣,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經過歷代藝術家的努力和探索,其觀念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如今,逼真地再現物象的色彩,表達物象的質感,已不是繪畫中色彩的最終目的,色彩自身應具有充分的表現力和相對的獨立性。

從早期文藝復興至今,繪畫中色彩的表現方法豐富多彩,一代藝術大師們耕耘不止,給后人們留下了無數的藝術財富。

十五世紀上半葉,凡·愛克兄弟在再現人體和物體的固有色彩方面開始形成了藝術風格。他們的作品,在堅實的造型基礎上,加以逼真細膩的色彩表現。作品中的色彩主要是表現物象的固有顏色,這些色彩,通過模糊與鮮明、明亮與陰暗的調子,創造出了令人信服的自然形象。弗朗切斯卡在色彩繪畫中則強調鮮明的輪廓線和富有表現力的大色塊來進行創作,其色彩已具有一定的主觀因素;達·芬奇則采用極單純而又豐富的色調創造出了不朽的藝術形象;西班牙畫家格列柯用一種奇特的、只有他才具有的色彩來進行創作,其色調已經超越了物象本身的色彩范疇,達到了一種色彩的抽象概括,其色彩運用,更多的是為適應精神上富有表現力的主題的要求,不受物象色彩的制約,他根據畫面上節奏、旋律的需要而重新組合色調,作品富有現代精神;倫勃朗利用強烈的明暗對照,單純而強烈的色彩來突出主題,人物在幽暗模糊的環境中閃閃發光,作品充滿了深度。

十九世紀,由于科學的發展,一些有關色彩理論的論述在歐洲問世,這為藝術家們進一步研究色彩的規律奠定了理論基矗由于印象派畫家對大自然的充分研究和描繪,使其達到了一個全新的色彩世界。印象派畫家大膽地拋棄了傳統的色彩觀念,采用鮮明的色彩來描繪天空、田野,畫家們致力于風景畫中環境與光線的研究,莫奈所作教堂系列充分體現了這一切。

藝術探索是無止境的,康定斯基則比印象派畫家更大膽地反叛了傳統。在印象派畫家那里,色彩還是依附于形體之上,色彩所呈現出來的是具象的物體。而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已見不到傳統繪畫中的具象物體,色彩已不再依附于任何具體的物象而存在,他使色彩從繪畫中獨立出來并具有其價值。藝術貴在創新,而每一次創新,都需要勇氣打破條條框框,用全新的視角去重新認識和感應世界,推動藝術的發展。綜上所述,不難看出,色彩藝術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則,我們理應對色彩有一個廣泛的、全方位的認識,而不應將目光局限在某一點上。如何在色彩教學中汲取多種營養成份,全面推進學生的色彩感應力,應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當前在色彩教學中采用的理論依據,是在印象派前后時期的色彩理論加之俄羅斯畫派的色彩理論綜合而成。其核心內容是強調條件色,認為色彩的產生要依靠光源色、環境色及物體自身的顏色綜合而成。在色彩的對比上也有一定有規則,亮部冷,暗部就要暖;在色彩的訓練上比較強調作畫過程的程序性,即通常的畫大關系,然后深入,再回到大的關系上來。這樣的訓練方法及色彩理論固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過多地重視科學規則和相應的客觀因素,忽略了做畫者對于色彩的直接感應。但在作畫過程中這種感應又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它,藝術作品就會缺乏生氣,枯燥無味。所以,在色彩訓練中,從一開始就要重視對色彩的直接感應,不要讓過多的理論縛住做畫者的手腳。

傳統的色彩理論對于畫面的色彩構成更多的是依靠色彩的空間關系去表達(物體離觀者近則色彩鮮明突出,退遠則變淡變冷)。但在現代的許多繪畫大師的作品中,這種理論已被打破,藝術家們根據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和感應,重新組合、安排色彩來構成畫面??臻g關系,應理解為色彩結構上的位置關系,色彩的強與弱應根據畫面的需要來分配。

法國藝術大師巴爾蒂斯對于東方繪畫非常崇尚;凡高的作品中也充滿著東方情趣;米羅的作品更是如此。為什么東方繪畫有如此之大的魅力,使這些藝術家頂膜禮拜呢?關鍵就是在東方作品中所蘊含的精神因素。東方的作品,如中國畫不受客觀條件的制約,而強調藝術家的主觀精神,使藝術中具有更多的抽象因素。如能較好地將東方繪畫中的精華運用到色彩實踐中的話,將會創造出更廣大的藝術天地。

加強美術課興趣教學的手段多種多樣,而且可以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教師在講對于傳統色彩學的新認識繪畫過程中,從興趣出發,以基本能力培養為主,分層次提高聽障學生畫畫的技能,尊重聽障學生各自風格的特點,推動畫畫教育健康發展。

猜你喜歡
印象派物象物體
意象與形象、物象、意境
——“意象”闡釋的幾組重要范疇的語義辨析
如何與物象相處
記敘文構思之“物象法”
名家/[法國]畢沙羅
同為“漁夫”,異為“漁夫”
揭開物體沉浮的秘密
為什么同一物體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樣?
拍賣
“力”??家族e點掃描
懸浮的雞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