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浙江經驗和歷史語境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鄉村振興的治理方向

2021-12-23 04:13包大為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論文集 2021年0期
關鍵詞:銀山金山綠水青山

包大為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安吉市余村村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此之后的十多年中,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實踐的開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僅構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核心,更是為世界文明長久存續提供了中國方案。尤其在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維度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所指示的既是鄉村美好生活的未來方向,更是當代鄉村治理的基本原則和科學方法。

一、“三農”工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歷史語境和實踐品格

長期以來,由于忽視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歷史語境和內在辯證性,一些人在解讀和具體工作中庸俗或抽象地曲解了這一理念。庸俗化的理解通常片面地著眼于“金山銀山”,忽視了“綠水青山”所蘊含的自然規律的客觀性;抽象化的理解又片面否定了社會經濟發展的意義,一味地強調脫離人的生態保護。這種觀點曾經在20世紀80年代的西方激進生態主義思潮中甚為流行(1)包大為:《失效而后犬儒:當代激進生態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評析》,《國外理論動態》2019年第12期。,在21世紀隨著互聯網、電影工業和公共媒體進入我國,最終促成了極端的動物保護、素食主義和環境保護主義。

歷史不等人,尤其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鞭策下,以及在期待美好生活的人民群眾的期望中,任何破壞生態環境或錯失戰略機遇期的“試錯”都必須被避免。事實上,理論矛盾的根源在實踐,只有回到其實踐的出發點才能夠具體而有效地克服各種誤解。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而言,既不是旨在“解釋世界”的生態主義理論創新,更不是為資本剝削自然界進行修飾?;厮荨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的歷史語境,不難看出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政浙江期間針對“三農”工作和城鄉統籌的一次積極的理論創新。

解決“三農”問題和實現鄉村振興是一項現代化的系統工程,要求將鄉村作為一個生產、政治和文化空間(2)包大為:《從“小農敘事”走向現代化:農村治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度》,《教學與研究》2020年第3期。,其中生態環境是基本前提和現代化表征。2005年,習近平同志敏銳地抓住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鄉村現代化所面臨的諸種矛盾,指出了當時浙江農村發展的瓶頸和生態困境之間的重疊性。

第一,城鄉發展不平衡和生態問題的重疊。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2005年提醒全省干部,必須清醒認識到“在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的背后,隱藏著較大的城鄉差距,農村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遠遠落后于城市,農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質量與城市居民的差距還在擴大”(3)習近平:《之江新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頁。。這一“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在作為“經濟社會發展處于相對領先地位”(4)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540頁。的浙江省尚且十分凸出,更遑論開放水平較低的地區。

第二,農業基礎地位問題和生態問題的重疊。鄉村振興并不意味著取消農業。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而糧食生產更是關乎國家安全穩定的大事。但是,正如習近平同志在2004年指出的,一些領導干部“腦子里沒有農業的基礎地位,‘重中之重’的弦繃得不緊,這就更談不上重視糧食生產了,甚至有的還以為抓糧食生產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5)習近平:《之江新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84頁。。這些問題一方面反映了一些地區在“三農”工作中飛揚浮躁的政績觀,另一方面則轉變成污染環境、削減耕地和破壞生態的粗放型農村經濟。

因此,只有基于“綠水青山”,才能實現真正的鄉村振興和現代化。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對鄉村振興與生態保護之辯證關系的科學闡釋,凝聚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具體落實為浙江省十五年來的“三農”工作實踐。在理論認知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讓浙江省的黨員干部深刻認識到,如果沒有“綠水青山”,就無法實現農村乃至城市的永續發展,更遑論讓每一個、每一代人民都受益的“金山銀山”。第一次工業革命至今的人類文明史證明,一旦“農村環境遭到了破壞,農村建設被人們所忽視”,就一定會“最終阻礙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使人們付出了很大代價”——故而能否走出一條生態友好的鄉村振興之路“成為檢驗一個國家最終能否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標志”。(6)習近平:《之江新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98頁。在現實工作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讓浙江的黨員干部將目光從短期的粗放增長轉向了本省鄉村的自然優勢,在“七山一水兩分田”的劣勢中發現了“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的良好“生態優勢”。(7)習近平:《之江新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3頁。在最終成效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激發了浙江在“三農”工作中走出一條生態發展的新路。這條新路直觀地呈現為浙江農村產業結構、人居環境、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高度融合。

二、唯物史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論特征

2004年4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提醒浙江省的黨員干部,一定要認識到“三農”問題“不僅事關農民利益,而且事關全局發展,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8)習近平:《之江新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3頁。。這一方面反映了習近平同志多年來對鄉村振興和“三農”問題的一以貫之的重視,另一方面則說明鄉村社會經濟的發展是習近平同志一系列理論創新的著眼點和出發點,其中就包括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這種融合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馬克思主義,尤其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貫徹和發展。

第一,唯物史觀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基本方法和原則,鄉村匯集了唯物史觀所關注的歷時態和共時態的社會矛盾。唯物史觀產生于大工業資本主義時代,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鄉村游離于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論視野。事實上,“三農”問題不僅困擾著19世紀的馬克思主義者,而且啟發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會形態研究。一方面,馬克思以及當時的革命者無不感嘆農村社會形態的特殊性,作為一個階級的農民似乎是“一個個馬鈴薯所集成”的,分散且保守,成了無產階級運動乃至工業化的巨大阻礙。另一方面,城鄉分離和城鄉對立的歷史機制啟發了馬克思對分工和階級的考察。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正是通過對鄉村和城市社會形態的對比,指出城鄉分離是“物質勞動和精神勞動的最大的一次分工”。這次分工造成了至今為止仍然在第三世界上演的“三農”問題以及生態危機。

第二,鄉村治理是關乎鄉村振興與生態的關鍵環節,當前經濟發展與生態的矛盾凸顯了鄉村治理的短板和困境。鄉村的歷史特征所造成的治理困難,通常在兩個方面造成了人與自然的不和諧關系。究其根本原因,近代以來我國鄉村生產力的落后造成了部分農民不得不向自然界過度索取。如果說在城市中人與自然界的關系是異化的,因為勞動者與勞動對象和勞動產品之間是割裂乃至對立的,那么在鄉村中人與自然界的對立關系則更為直接和“樸素”,即為了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物質資料,但是又不具備相應的資本和技術,只好向自然界和生態環境索取。這在古代表現為人地矛盾產生的社會動蕩和農民起義,在今天則表現為對鄉村生態環境“殺雞取卵”式的開發。究其直接原因,主要是鄉村治理中短視和形式主義的政績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是弱質產業,農村工作是基礎性的工作,‘三農’工作的內在特點和規律,決定了這方面工作更多的是做鋪墊的長期性工作,不可能立竿見影、馬上見效?!?9)習近平:《之江新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8頁。但是在具體工作中,許多基層領導干部急于創造出鄉村經濟快速發展的“顯績”,不僅忽視了對基礎產業的保護和扶持,更是寅吃卯糧地將生態資源開發殆盡。綜合來看,這兩方面原因通常在鄉村治理中重疊出現,造成了極為嚴重的生態后果,并且為人民群眾所不滿。2005年,習近平同志告誡浙江省欠發達地區的領導干部,要充分認識到“優勢是‘綠水青山’尚在,劣勢是‘金山銀山’不足,自覺地認識和把握‘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理論’,促進拐點早日到來,具有特殊的意義”。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決定了欠發達地區,尤其是鄉村,只有“貫徹落實好環保優先政策,走科技先導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之路”,才能夠實現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的轉變。(10)習近平:《之江新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3頁。

第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是對鄉村發展瓶頸的科學解釋,浙江經驗印證了鄉村經濟與生態保護可以實現雙贏。正是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引領下,浙江省按照生態文明的方向和城鄉統籌的要求,深入實施了“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山海協作”、“百億幫扶致富”、“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等工程。沿著“八八戰略”所指引的道路,十多年來浙江的治理經驗有效地將眾多欠發達鄉村建設成為“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生態型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基地、農村勞動力輸出基地、旅游觀光勝地和綠色生態屏障”(11)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215頁。。先于全國各省市,較大程度地實現了“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謀求經濟、社會最大限度的發展,以最小的社會、經濟成本保護資源和環境,走上一條科技先導型、資源節約型、生態保護型的經濟發展之路”(12)《樹立科學發展觀推進生態省建設——訪習近平代表》,《人民日報》2004年3月4日。。

三、黨的十八大以來:理論發展與未來治理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逐步從浙江走向全國,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理論支撐。作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起點之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具有四個重要的當代特質。一是充分體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涵,只有更為綠色和高效的發展方式,才能夠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提供可持續的生態、經濟動力。二是高度契合了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只有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才能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之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1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0頁。三是明確指向了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偉大方向,只有開拓出“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并且為“子孫后代留下藍天碧海、綠水青山”(14)習近平:《開放共創繁榮 創新引領未來——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3頁。,才能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15)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3—24頁。。四是深刻揭示了當前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要求,只有將生態環境保護納入政府職責體系、“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才能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16)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KnC4J。

回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歷史語境,不難發現這四個當代特質在十多年前就已經萌發,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實踐而日趨成熟。尤其在鄉村治理的領域,不論是在頂層設計還是在實踐經驗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更是呈現出與當代中國鄉村社會發展需求的高度重合性。在頂層設計中,生態文明建設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已經開啟了生態文明建設“制度化、法治化軌道”(17)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93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被樹立為各地區和各行業的新發展理念的核心要素,“生態宜居”已被納入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總要求。(18)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2頁。今天,“保住綠水青山要抓源頭”(19)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43頁。已經成為制定政策和發展方略的基本原則,著眼于“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的“內生動力機制”已經形成。在具體實踐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浙江省促成了立竿見影的生態治理成效,推動了浙江鄉村發展謀劃中的解放思想和觀念更新,跳出了“就農村論農村,就農業論農業”的局限(20)黃祖輝、朱允衛:《浙江農村工業化的發展與啟示》,《中國經濟史研究》2006年2期。,實現了浙江農村的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互補,卓有成效地解決了鄉村第一、第二產業粗放發展的問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全國范圍內也成效斐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吹響了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號角,有效配合了鄉村振興戰略,為“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21)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32頁。提供了堅實保障。十多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制度化和實踐化,已經在個別地區的鄉村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從四個方面為進一步探索鄉村振興的生態道路提供治理思路。

第一,隊伍建設要先行,鄉村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理念要落地生根?!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和美麗鄉村不是“空中樓閣”或“彼岸勝景”,而是腳踏實地的工作原則、檢驗標準和努力目標。因此,要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實效,就必須培養起一支發自內心地把生態文明視為“實績”的干部隊伍和治理力量。早在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就已經提出要“分步實施、上下聯動、整體推進”地抓好生態省建設的“五大體系”和重大生態項目建設,尤其強調必須“推進生態建設法治化步伐,堅持依法行政,強化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執法監督管理”(22)在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的推動下,浙江省出臺了《浙江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要求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生態省建設的領導,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實行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逐級分解落實生態省建設省市長任期目標責任書。習近平:《以生態省建設為載體著力打造“綠色浙江”》,《浙江日報》2003年6月4日。。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之后,浙江省堅持貫徹落實了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一票否決”制,讓全省黨員干部充分認識到“污染不治,百姓難安;污染不治,社會不穩”。(23)習近平:《生態省建設一類目標一票否決》,《中國環境報》2006年3月29日?!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和鄉村治理現代化的結合,在今天則有了更為成熟和明確的表達,就是要不斷“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2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2頁。,培養出一支真正懂得鄉村生態文明重要性、愛護鄉村自然環境、心系農民生態需求的“三農”工作隊伍。

第二,農村社區要轉變,公共設施建設和生態鄉風引導要跟上步伐。由于分散的生產方式,傳統農村社區經常面臨著先進觀念、技術、政策難以進入每個農民日常習俗的困難,以致一些農村的黨員干部不得不以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強行推進農村社會的變革。早在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就已經提出,現代農村社區必須包括“整治村莊環境、完善配套設施、節約使用資源、改善公共服務、提高農民素質、方便農民生產生活等,既要有硬件,又要有軟件,不能簡單理解為僅僅是村莊建設”(25)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182頁。。事實證明,只有當農民在物質層面無須強行向自然界索取財富和生活資料,農民才會自發地以審美和生存的視角來看待身邊的一草一木;只有當農民在精神層面不再因為無知和麻木而肆意破壞自然環境,人與自然和諧才能成為世代傳承的社會主義新鄉風。

第三,生態農業要發展,堅持基礎產業和培育現代農業要有機統一。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強調,只有高效生態農業才能夠銜接起農村的生態優勢和城市的經濟、制度優勢(26)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182頁。?!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鄉村振興指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這要求當代鄉村治理一方面必須抓好生態優先和生態保護這個大前提,不搞盲目的、未經生態評估的大開發;另一方面必須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條件和自然資源開展生態產品價值的實現機制,以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方向推動農村生態產品的可持續開發與推廣。唯有如此,才能夠讓人民切實共享“綠水青山”帶來的物質、精神和生態價值。

第四,城鄉要素要共享,工農業互補和區域優勢互補要順勢而為。統籌城鄉發展是“三農”工作的目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但是城鄉統籌需要注重前提、條件和生態影響。首先,城鄉統籌并不意味著以城代鄉、以工代農,這不僅會動搖基礎產業和糧食生產,更會造成農村生態環境的巨大破壞。習近平同志于2006年3月強調,“無論發展到什么程度,城鄉始終是有差別的”,統籌城鄉發展的終極目標應該是“雖有城鄉之別,而少城鄉之差”。(27)習近平:《之江新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63頁。為了實現這一點,就必須充分發揮農村“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而鄉村治理所能直接推動的則是降低鄉村在公共設施、技術條件等方面與城市的差距。目前,一些鄉村治理者仍然需要解放思想,不能簡單地把“綠水青山”理解為農家樂、旅游等產業,而是應該去發掘美麗鄉村和生態鄉村中更為“高聳”的“金山銀山”,展望一個既能夠吸引城市居民前來消費的綠色鄉村,又能夠吸引城市資本、人才和技術的富裕鄉村。

今天,中國的人均GDP已經突破一萬美元大關。在這一歷史起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實踐即將獲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條件。如果說在2005年1月,浙江省由于“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已全面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比全國其他地方更有條件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28)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82頁。那么,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城鄉統籌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有機統一必然會在全國范圍內獲得成效。曾經推動浙江省從資源小省、農業大省崛起為經濟強省的精神特質和理論力量,也必將隨著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表現出全國性的價值?!靶切侵?,可以燎原?!笔嗄昵霸谡憬啻灞虐l出來的鄉村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火花,也必將為美麗中國的建設者,乃至人類文明存續發展的奮斗者提供源源不斷的啟發。

猜你喜歡
銀山金山綠水青山
從“天人合一”到“綠水青山”
既要GEP也要GDP 普洱的綠水青山正成為金山銀山
國外是如何保護“金山銀山”的
綠水青山
金山農民畫
佐渡金山祭三
綠水青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