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系藏象病位與病性特征研究

2021-12-24 13:14胥波章瑩徐濤張蕾徐征吳承艷吳承玉駱文斌史話躍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病位水濕胃脘

胥波,章瑩,徐濤,張蕾,徐征,吳承艷,吳承玉,駱文斌,史話躍

(1.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2.江西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4;3.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中醫科,山東 青島 266011;4.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獻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23)

脾系是指脾及與其直接相關聯的臟腑、官竅、經絡等組織結構的總稱,包括脾、胃、胰、大腹、肌肉、四肢、口、唇及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等[1]。

本文基于中醫藏象辨證理論體系的構建研究,同時參考了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3 266例脾系臨床病案統計結果、專家意見和文獻梳理結果,根據脾的生理功能及脾系的組成,規范了脾系的病位特征癥及病性特征癥,為臨床更好地診治脾系病證提供了依據。

1 脾系生理功能

脾主運化水谷精微,運化水濕;主統血,主升清;在體合肌肉,主四肢,其華在唇,開竅于口,在液為涎,其味為甘;在志為思,藏意;脾與胃相表里,胃主受納腐熟,主通降。脾胃陰陽相合,升降相因,燥濕相濟。

脾系相關部位主要有脾、胃、四肢、肌肉、口、唇、脾經、胃經等。

2 脾系病位特征癥

脾系生理功能異常產生的病位特征如下。

(1)脾“主運化水谷精微”異常特征癥:腹脹,食后脹甚,納呆,食少,腹痛,便溏,泄瀉,面色萎黃等。

腹脹,食后脹甚,納呆,食少,腹痛,便溏,泄瀉等屬脾失健運的病位特征;面色萎黃屬脾胃虧虛,氣血生化乏源,機體失養導致的病位特征。

(2)脾“主運化水濕”異常特征癥:水腫(浮腫),腹水,形體肥胖等。

水腫,腹水,肥胖屬脾運化水液功能減退,痰飲水濕內停的病位特征。

(3)脾“主統血”異常特征癥:慢性出血,吐血(嘔血),齒衄,肌衄(皮下紫斑),崩漏,月經量多,便血等。

各種慢性出血,吐血(嘔血),齒衄,肌衄(皮下紫斑),崩漏,月經量多,便血屬脾氣虧虛,不能統攝血液所致的病位特征。

(4)脾氣“主升”異常特征癥:脘腹墜脹,久瀉,久痢,小便混濁如米泔水,眩暈(頭暈),喜呵欠,氣下墜感,肛門墜脹,脫肛,子宮下垂,內臟下垂,眼瞼下垂等。

脘腹墜脹,久瀉,久痢,小便混濁如米泔水,眩暈(頭暈),喜呵欠,氣下墜感,肛門墜脹,脫肛,子宮下垂,內臟下垂,眼瞼下垂屬脾不升清,水谷不化,或水谷精微不能上輸于心肺頭目,或不能固攝內臟的病位特征。

(5)脾“合肌肉、主四肢”異常特征癥:身重,疲乏,肢倦,肌肉松弛,肌肉萎縮,肢體萎軟,肢體癱瘓等。

身重,疲乏,肢倦,肌肉松弛,肌肉萎縮,肢體萎軟,肢體癱瘓屬脾失健運,氣血乏源,肌肉失養的病位特征。

(6)脾“開竅于口,其華在唇,在液為涎”異常特征癥:口瘡,口黏膩,口腔糜爛,口淡乏味,口角流涎,口唇干裂(口唇燥裂)等。

口瘡,口黏膩,口腔糜爛屬濕熱蘊脾,上蒸于口的病位特征;口淡乏味屬脾胃虛弱,運化腐熟功能低下的病位特征;口角流涎屬脾氣虧虛,不能固攝的病位特征;口唇干裂(口唇燥裂)屬脾不散津的病位特征。

(7)脾“味為甘”異常特征癥:口淡,口甜等。

口淡屬脾胃虛弱,口中乏味的病位特征;口甜屬脾氣虛則甘味上泛的病位特征。

(8)脾“主思,藏意”異常特征癥: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思維不敏捷等。

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思維不敏捷屬思慮過度傷脾,脾不藏意的病位特征。

(9)胃“主受納、腐熟、通降”異常特征癥:胃脘疼痛,痞脹,食后痞滿,吞酸,嘈雜,口臭,呃逆,噯氣,惡心,嘔吐,厭食,吞食梗塞,大便秘結等。

胃脘疼痛,痞脹,食后痞滿,吞酸,嘈雜屬胃不能腐熟食物,食滯胃脘的病位特征;口臭,厭食,呃逆,噯氣,惡心,嘔吐,吞食梗阻,大便秘結屬胃失通降,氣機不暢,濁氣上逆的病位特征。

(10)足太陰脾經異常特征癥:腹脹,納呆,脘腹墜脹,各種慢性出血,婦產科病證(月經不調、帶下、陰挺、不孕等),下肢痿痹,足膝內側前緣寒涼、麻木、酸痛等屬足太陰脾經循行及絡屬的病位特征。

(11)足陽明胃經異常特征癥:脘腹痛,頭面五官病證(齒痛、鼻衄、咽喉腫痛、口眼歪斜、頭面痛等),下肢痿痹,下肢外側前緣寒涼、麻木、酸痛等屬足陽明胃經循行及絡屬的病位特征。

3 脾系病性特征癥

3.1 病位在脾系,病性屬實的特征癥

(1)濕:頭蒙如裹,面色晦垢,肢體困重,酸楚疼痛屬脾運失健,濕濁上蒙清竅,或留滯四肢關節的病性特征;黃疸屬濕熱蘊脾或寒濕困脾的病性特征;形體肥胖屬脾失健運,痰濕脂膏積聚的病性特征;口黏膩,脘痞,納呆,惡心屬濕濁困阻中焦脾胃的病性特征;婦女帶下量多,泄瀉,大便稀溏,大便黃糜,大便黏液,大便腥穢,小便混濁屬脾濕下注的病性特征;舌苔膩屬脾濕內蘊,濕濁停聚于舌面的病性特征;脈濡屬濕困脾胃,郁遏陽氣,阻壓脈道的病性特征;脈細屬脾運失健,水濕內停,困遏脈道的病性特征。

除上述脾系特有的濕特征癥外,濕病性還有嗜睡,局部滲漏濕液,皮膚濕疹、濕爛、瘙癢,厭油膩,身熱不揚,汗出不徹等共性特征癥。

(2)痰:嘔吐痰涎,胸脘痞悶,納呆,惡心屬痰濕中阻,胃失和降的病性特征;頭暈屬脾運失健,痰濁內生,上蒙清竅的病性特征;舌苔膩屬脾運化水濕功能減退,痰邪停聚于舌面的病性特征;滑脈屬痰濕留聚,氣實血涌的病性特征。

除上述脾系特有的痰特征癥外,痰病性還有痰多質黏,形體肥胖,或某些部位出現圓滑柔韌的包塊等共性特征癥。

(3)飲:脘腹痞脹,嘔吐清水,胃脘如囊裹水,腸鳴轆轆屬脾失健運,飲停胃腸,阻滯氣機,胃失和降的病性特征。

除上述脾系特有的飲特征癥外,飲病性還有痰多質稀色白,頭暈目眩,舌苔滑,脈弦等共性特征癥。

(4)水停:水腫,眼瞼浮腫,腹膨隆,腹水屬濕邪內侵,阻礙脾的運化功能,水液泛溢肌膚或停聚于腹腔的病性特征;舌淡胖,舌有齒痕屬舌體胖大而受牙齒擠壓導致的病性特征;舌苔滑屬脾運失健,水濕內停,水濕之邪內聚于舌面;脈濡屬水濕困脾,郁遏陽氣,阻壓脈道的病性特征。

除上述脾系特有的水停特征癥外,水停病性還有小便短少不利,周身困重等共性特征癥。

(5)寒:口唇青紫屬脾在竅為口,其華在唇,寒性凝滯,口唇氣血瘀滯的病性特征;胃脘、腹部拘急冷痛,得溫痛減,嘔吐清水,大便清稀屬寒邪直中脾胃,損傷脾陽引起的病性特征;婦女帶下量多而稀,帶下色白氣腥屬脾失健運,寒濕下注。

除上述脾系特有的寒特征癥外,寒病性還有形寒肢冷,口不渴或渴喜熱飲,小便清長,脈弦緊或沉遲等共性特征癥。

(6)熱(火):口臭屬胃火內生,蒸騰胃中濁氣上沖的病性特征;牙痛,牙齦紅腫,齒衄屬胃火循經上炎,上蒸齒齦,灼傷脈絡,迫血妄行的病性特征;眼瞼紅腫,口唇紅赤屬脾經火熱上攻引起的病性特征;陽明潮熱,申時熱勢加重,屬胃腸燥熱內結,正邪相爭的病性特征;身熱不揚屬脾濕內蘊,濕遏熱伏;消谷善饑,多食易饑屬胃熱熾盛,腐熱太過的病性特征;脘腹灼熱,大便秘結屬邪熱結聚于胃腸,大腸津液受損導致的病性特征;帶下色黃氣臭屬脾失健運,濕熱下注的病性特征;舌苔焦黑屬中焦熱極津枯的病性特征。

除上述脾系特有的熱(火)特征癥外,熱(火)病性有壯熱喜冷,汗多煩躁,神昏譫語、癰腫瘡瘍,小便短赤,舌質紅或絳,脈洪滑數等共性特征癥。

(7)氣滯:胃脘痞脹、疼痛屬胃脘氣機凝滯,不通則痛的病性特征;噯氣,呃逆屬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的病性特征。

除上述脾系特有的氣滯特征癥外,氣滯病性還有胸脅脘腹等處脹悶疼痛,部位不固定,脹痛隨噯氣、矢氣減輕等共性特征癥。

(8)血瘀:胃脘固定痛,刺痛,拒按,夜間痛甚屬胃脘氣血瘀滯的病性特征;嘔血紫黯屬瘀血停滯,堵塞胃絡,血涌絡破的病性特征;脘腹硬滿,脘腹部腫塊屬血液瘀積腹內的病性特征;唇紫屬口唇血行瘀滯的病性特征;大便色黑如柏油屬脾虛不能統攝血液,瘀阻胃腸的病性特征。

除上述脾系特有的血瘀特征癥外,血瘀病性還有出血反復不止,色紫暗或夾有血塊,面色黧黑,唇甲青紫,肌膚甲錯,皮下紫斑,舌質紫黯,舌下絡脈曲張,脈澀或結或代等共性特征癥。

(9)食積:口氣酸臭,噯氣酸餿,嘔吐酸餿食物屬胃失和降,胃氣夾積食上逆的病性特征;脘痞,納呆,厭食,腹脹,脘腹疼痛屬食積胃脘,胃失和降的病性特征;矢氣臭穢,大便腥腐臭穢屬腐敗食物下注的病性特征;睡中磨牙屬食積胃脘,郁而化熱的病性特征;腐苔,舌苔厚膩屬胃中濁氣上蒸的病性特征。

上述食積特征癥是脾系特有的病性特征之一。

3.2 病位在脾系,病性屬虛的特征癥

(1)氣虛:面色萎黃,肢體萎軟屬脾失健運,氣血不足,顏面、肢體失養的病性特征;黃胖屬脾失健運,水濕內停,泛溢肌膚的病性特征;頭暈,倦怠乏力,活動勞累后諸癥加重屬脾氣虛,推動乏力,頭目肢體失養引起的病性特征;發熱屬脾氣虧虛,無力運化而滯,郁而化熱的病性特征;氣下墜感,睡時露睛屬脾氣虧虛,升舉無力,胞瞼失養的病性特征;納呆,食少,腹脹,大便先干后稀屬脾氣虛弱,運化無力,水谷不化的病性特征;泄瀉屬水谷精微不能上升而下陷及脾虛水濕不化,乃至清濁混雜,下注腸道的病性特征;小便混濁如米泔屬脾不升清,精微不布;脈緩屬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脈道不充,鼓動無力導致的病性特征。

除上述脾系特有的氣虛特征癥外,氣虛病性還有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頭暈目眩,自汗,舌淡嫩,脈虛等共性特征癥。

(2)陽虛:面色白光白屬脾陽虛,無力行水的病性特征;帶下清冷屬脾陽不足,水液不化,水濕下注的病性特征;四肢涼,腹畏寒,腹部、胃脘隱痛屬脾陽虧虛,溫煦失職,寒凝氣滯的病性特征;飲食喜溫,得食痛緩屬脾胃得暫時溫養,氣得暫時疏通的病性特征;口唇淡紫屬脾陽虛衰,氣血運行不暢的病性特征;口淡不渴屬脾胃虛弱,運化腐熟功能低下,津液未傷的病性特征;嘔吐清水屬脾胃陽虛,脾失健運,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的病性特征;泄瀉,便溏,完谷不化屬脾陽虛衰,運化失權的病性特征;水腫,舌淡胖,舌有齒痕屬脾陽虛衰,無力運化,水濕內停的病性特征。

除上述脾系特有的氣虛特征癥外,氣虛病性還有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頭暈目眩,自汗,舌淡嫩,脈虛等共性特征癥。

(3)陰虛:低熱,胃脘嘈雜,饑不欲食屬胃陰不足,虛熱內生,氣失和降,胃失濡潤的病性特征;形體消瘦屬胃陰虧少,機體失養的病性特征;便秘屬胃陰虧虛,陰津不能下潤腸道的病性特征。

除上述脾系特有的陰虛特征癥外,陰虛病性還有形體消瘦,兩顴潮紅,口燥咽干,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舌嫩紅,脈細數等共性特征癥。

4 脾系常見基礎證與復合證

在前期研究中,本團隊提出了任何復雜的證都由病位和病性組成[2]。病位特征和病性特征是辨證的主要依據,辨證過程中諸癥組合的最重要的原則是組合的癥狀必須要體現該證的病位和病性。我們從臨床信息中獲取病位和病性,只要抓住脾系關鍵的病位特征和病性特征,就能判斷屬于何種病位及病性,排列組合后可組成脾系不同的證型?;A證是指單一病位因素與單一病性因素組合而成的證;復合證是指由多個病位、多個病性組合而成的證[3]。

按照上述組合原則,臨床上脾系常見基礎證型有脾氣虛證、脾虛氣陷證、脾陽虛證、脾陰虛證、脾不統血證、濕邪困脾證、熱邪犯脾證、寒邪傷脾證、胃氣虛證、胃陽虛證、胃陰虛證、胃火熾盛證、寒凝胃脘證、食滯胃脘證、胃脘氣滯證、胃絡瘀阻證等;脾系常見復合證型如下。

(1)病位相兼證:脾胃氣虛證、脾胃陽虛證、脾胃陰虛證、脾肺氣虛證、脾腎陽虛證、肝胃不和證。

(2)病性相兼證:脾虛濕困證、寒濕困脾證、濕熱蘊脾證。

(3)病位、病性相兼證:脾胃濕熱證、心脾兩虛證、肝郁脾虛證等。

脾系病位特征癥與病性特征癥的研究是臨床上脾系基礎證與復合證辨證的重要依據,是辨證正確與否的重要因素,亦是有效診治的前提,故進行脾系病位、病性特征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根據脾系統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點,并結合臨床,對脾系統的病位、病性特征進行了凝練、梳理和探析,并系統地闡述、規范了脾系病位、病性特征癥。在研究過程中酌情刪除了重復、不恰當、不規范的癥狀,對以往脾系統中的癥狀交叉重疊現象進行了厘正,補充了如“脾味為甘”“脾主思藏意”“脾經胃經”等異常特征癥。通過對脾系病位、病性特征的研究,冀其能指導臨床辨證,并提高辨證的準確性。

猜你喜歡
病位水濕胃脘
黃芪建中湯配合食療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臨床觀察
益腎散結化瘀法治療IgA腎病的機制探討
好事近·中秋感懷
采用中醫辨證療法對胃脘痛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觀察
術后早期炎癥性腸梗阻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案例舉偶
中醫對痛風的認識
消渴病合并抑郁癥之病位探析
周靜老師運用加味治濁固本丸治療濁毒內蘊證2型糖尿病腎病經驗
水濕痰飲為何引起代謝障礙
針藥合治胃脘痛40例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