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成祖的孝道觀及其孝治實踐

2021-12-25 04:40王榕烽
關鍵詞:孝子永樂朱棣

王榕烽

(福建師范大學 社會歷史學院,福建 福州350117)

所謂孝治,既是一種理念,又是一種舉措,還是一種教化方式。自漢代以來,歷代王朝均標榜“孝治天下”,以此來維護國家和社會的穩定。對此,常建華教授就曾提到,“西漢以來,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的基本形態是儒家學說指導下的倫理政治,而這種倫理政治的核心乃是‘以孝治天下’”[1],其目的就是使臣民移孝作忠,進而鞏固政權。在明代,孝治是治理國家的重要手段,表現在政治、經濟、法律等多個方面。目前,學界對明代孝治的研究已經有了一些成果,但尚未見對明成祖孝治理念及其具體實踐的研究。事實上,作為二祖之一的明成祖朱棣在推動明代孝治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筆者擬對此進行初步探討。

一 明成祖的孝道觀

經過長達四年的爭奪,燕王朱棣由藩王榮登大寶。關于這場戰爭的性質,商傳先生從多個角度進行論述,其中就提到這是“一次赤裸裸的奪位戰爭”[2],直接指出明成祖本人得位不正。因此明成祖在治理天下中,無法具言事君以忠,只有通過倡導孝道,來維護政權的穩定。作為一個胸懷天下的帝王,其孝道理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孝有等級之分。在儒家傳統中,一直強調愛有差等,其仁愛觀念主張“以血緣關系上的遠近和等級關系上的尊卑論親疏,以血緣上的親子關系為起點輻射開去”[3]。而作為儒家文化的核心觀念,孝也有等級之分,《孝經》就明確對不同階層的孝行表現進行了分類,即把孝分為“天子之孝、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民之孝”。每種階層所對應的孝行和責任均有明顯區別。

明成祖朱棣顯然也受這種觀念的熏陶,其認為“人君之孝與庶人不同”,具體來說朱棣認為為人君者“奉天命,為天下主,社稷所寄,生靈所依,但當謹身修德,深體天心,恪循成憲,為經國遠謨,使內無奸邪,外無盜賊,宗社奠安,萬民樂業,斯孝矣”[4]。作為天子不僅需要時刻牢記謹身修德,還要確保國家的安定,這才是孝的表現。

永樂二年,朱棣對此又有進一步的論述,“為庶人,能繼承家業,不失墜,或又能擴充增益于前,可以為孝。士居官食祿,能持身循理,建立功業,榮親于當時,顯名于后日,可以為孝。天子以四海為家,能思天位者,親之所傳;大業者,親之所建。天下生民,親之所保,而敬以奉天,勤以守業,仁以臨民,使萬物得所,四夷咸賓,光昭祖宗,傳之子孫,可以為孝”[5]??梢娫谄湫闹行斢兴煌?,而自己作為天子,身上所肩負的責任也要遠超他人。

其次,繼述太祖之志?!抖Y記·中庸》載:“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6]。也就是說孝的一個重要表現就在于繼承先祖遺志。作為明太祖朱元璋的后繼者,朱棣被太祖的英雄事跡所折服,其曾感嘆曰:“太祖高皇帝,奮起淮甸,伏劍渡江,英賢云集,平偽漢,伐偽吳,定關中,廓清中原,遂平元都,混一海宇,不十年而成大業。極天所覆!極地所載”?。?]因而朱棣在一些具體實踐中,均效仿明太祖。如永樂元年,上謂侍臣曰:“朕思皇考所任之人,建文時為奸佞,所擯斥者多不當罪。已敕吏部召至,將復用之。今中外官已備無缺,宜令歸俟命,其有老病不任事者,罷歸。蓋孝子于親之遺物有不忍棄,況人才乎”[8]。對于明太祖曾任用的人才,朱棣也予以任用。

作為統治者,明太祖制定一系列的舉措來確保自己的政權永續萬年,而這也是明成祖朱棣的夙愿。永樂三年,朱棣賜書周、楚、齊、蜀等王曰:“皇考太祖皇帝創業垂統,為子孫帝王萬世之計。惟欲本支各盡其道。朝廷篤于親親,藩國重于守法,朝廷之紀綱明正,親藩不齟齬于其間。藩國之禮節不踰,朝廷不苛責于其上。恩不至于掩義,義不至于蕩恩。宗社永有磐石之安,親藩同享無疆之福。此皇考立法之意,亦吾繼述之意”[9]。永樂十四年,永樂皇帝諭百官曰:“凡為臣民,能遵守太祖高皇帝成憲,為子盡孝,為臣盡忠,奉公守法,安分守己,用承福祐,國家之祥,孰大于此”。這均體現了明成祖對太祖之志的承繼,而這也是其孝道觀的一個重要體現。

再次,揚名于后世,成就大孝?!胺蛉俗又?,莫大于顯親”[10],提到人子最高層次的孝行就是能夠顯親?!缎⒔洝烽_篇中也有類似論述,“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11]。這就是說為人子嗣,最大的孝行表現就是為自己的家族、祖宗增光,亦即光耀宗族。

在當時社會,士子最大的孝行就是科舉中試,正如吳敬梓《儒林外史》中所言“人生世上,除了這事,就沒有第二件可以出頭……。只要有本事進了學,中了舉人、進士,即刻就榮宗耀祖”[12]。而作為皇帝,尤其是作為明太祖的繼承者,其最大的孝行表現不是中進士這么簡單,而是要發揚光大太祖的基業,維護明朝政權的長期穩定。明成祖顯然為此做好了準備,并向天下人表達了自己的心跡。永樂元年,明成祖頒詔天下詔中也提道:“朕惟帝王盛德,皆因實而著名,達孝尊親,必揚名而顯實”[13]??梢姀钠鋬刃亩?,誓要為國家的繁榮昌盛作出貢獻,從而青史留名,光耀宗楣于后世。尤其是考慮到朱棣承繼大統乃非法奪權,其就更想成就一番事業,來證明自己繼承皇位的合法性。

綜上,在明成祖的孝道理念中,其明確承認孝有等級之分,也深曉自己所承擔的重大責任。作為明太祖的繼任者,明成祖認為孝應當是繼述太祖之志,揚名于后世,成就大孝。

二 明成祖孝道觀的形成原因

前已提及,明成祖本人得位不正,在治理天下的過程中無法具言事君以忠,只有通過倡導孝道來維護自己的統治。事實上,這僅是我們在分析其孝道觀形成原因時基于現實因素而作出的籠統考量,其形成原因還應至少包括以下兩點。

首先,受乃父朱元璋影響。

明太祖朱元璋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為貧寒的皇帝,當過和尚,做過乞丐,其遭遇可謂貧苦。而其成為皇帝以后,也時刻不忘自己“淮右布衣”的過去,幼年父母早喪,成為其心中一個永遠的遺憾。如洪武二年,“上以旱災相仍,因念微時艱苦,乃減膳省愆,祭告皇考仁祖淳皇帝、皇妣淳皇后曰:‘惟祖宗積德,百靈佑助,勘定禍亂,上帝命為天下生民主,任以司牧,使厚民生,惟恐弗勝,日懷憂懼。伏見去年四方旱災,民命顛危,今春風雨不時,豐荒未卜,因念微時皇考、皇妣,兇年艱食,取草之可茹者,雜米以炊。艱難困苦,何敢忘之?今富有四海而遭時若此,咎實在兒,生民何辜?因具草蔬糲飯,與妻妾共食旬日,以同民艱,以答天譴,敢告知之’”[14]。因此對于自己的子女,朱元璋除了極盡其愛之外,還培育他們的憂患意識,派最有學問的大臣來擔任他們的老師,并冒天下之大不韙分封他們到各處鎮守,可謂用心良苦。這一切對明成祖影響至深,在明太祖去世后,遠在北京的朱棣多次上書請求為太祖守制,以盡孝道。而其成為皇帝以后,自然希望繼承乃父的遺志,將政權發揚光大。

其次,孝治天下理念的影響。

自西漢“以孝治天下始”,歷代王朝均把“孝治天下”作為定國安邦的重要手段。在明代,“孝治”仍是治理天下的重要舉措,這一舉措自太祖朱元璋始。洪武三年,上行后苑見巢鵲卵翼之勞喟然嘆曰:“禽鳥劬勞若是,況人母子之恩乎”!乃令群臣有親老者,許歸養?!皶r元鎮撫陳興被俘來京,恩待甚厚。興言有母在嵩州,年八十余,欲求歸養。即賜白金衣帽遣之。興辭,上顧謂侍臣曰:‘孝弟之性,天下皆同。陳興雖武夫聞朕言即愴然思歸,朕始不知其有母,若知之,肯令其違遠耶。人壽不過百歲,今其母年已八十余,萬一不得相見,興有無窮之痛,興歸,母子相見,其樂宜何如’。侍臣對曰:‘陛下以孝治天下,推測人情,無微不燭,非惟一家之老者得,所天下之煢獨鰥寡皆蒙其惠矣’”。對此,明太祖論述道:“人情莫不愛其親,必使之得盡其孝,一人孝而眾人皆趨于孝,此風化之本也。故圣人之于天下,必本人情而為治”[15]。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君王的孝不僅僅是一家一戶的孝,而是基于天下萬千黎民百姓的孝。作為一個君主,一定要心懷天下,這也是明成祖孝道觀的形成原因。

三 明成祖的孝治實踐

事實上,明成祖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成就了大孝,他在位時的一系列舉措對明代社會的穩定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以至于《明史·成祖本紀》中認為明成祖治下的大明王朝“幅員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16]。而這一成就的取得與其治理國家中對孝的倡導有著重要聯系,其孝治實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重視宣教民眾。孝在推動家庭和社會穩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永樂年間,明成祖即對家庭穩定有著具體闡述,其諭北京耆老曰:“朕為古先帝王之治天下,以安民為務,而安民之道,以教化為先,是以上下相承,風俗淳厚,天下和平。朕受天命嗣大統即位以來,夙夜拳拳,志圖治理,今建北京思與百姓同享太平,惟能務善去惡,可以永保身家。凡一家有家長,一鄉、一坊有鄉坊之長。為家長者,教訓子弟,講讀詩書,明達道理,父慈子孝,兄友弟敬,尊卑長幼,各循其序。如此,則一家和順輯睦,有無窮之?!保?7],這其中就提到作為一家之主,要注意教訓子弟,穩定家庭秩序。而維系家庭穩定的核心紐帶就是孝,朱元璋在《御制大誥》中也曾說:“自朕統一,申明我中國先王之舊章,務必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18]。其就倡導在家庭生活中要遵循長幼有序,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家庭的穩定,根源就是因為孝道觀念下老人在家庭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

事實上,孝在穩定社會方面的確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家庭的穩定即為社會穩定的前提。為了宣揚孝行,明成祖下令編纂《孝順事實》書并頒行于天下?!跋仁巧厦踩宄?,輯錄古今載籍所紀孝順之事,可以垂教者為書。每事,上親制論斷及詩名《孝順事實》,又親制序冠之”。關于其具體論述,序曰:“朕惟天經地義,莫尊乎親。降衷秉彝,莫先于孝。故孝者,百行之本,萬善之原。大足以動天地,感鬼神;微足以化強暴,格鳥獸,孚草木。是皆出于天理民彝之自然,非有所矯揉而為之者也。然自古帝王公卿,下及民庶,孝行見稱于當時,有傳于后世者,不可殫紀。往往散見篇籍。朕嘗命侍臣歷考史傳,諸書所載,孝行卓然可述者,得二百七人。復各為之論斷,并系以詩。次為十卷,名曰《孝順事實》。俾觀者屬目之頃,可以盡得為孝之道。油然興其愛親之心,歡然盡其為子之職。則人倫明,風俗美,豈不有裨于世教者乎?尚慮聞見之不廣,采輯之未備。致有滄海遺珠之嘆,后之君子,茍能體朕是心,廣搜博采,以續夫是編之作,則于天下后世,深有賴焉”[19]。該書從儒家經典和歷代史傳中選取了207則孝子故事,明成祖為每則故事撰寫了評語,并在之后附寫一首詩?!缎㈨樖聦崱匪麚P的孝行類型包括“照料飲食起居、順敬愛悅關懷其親、侍疾、救親、尋親、營葬居喪、追慕思親、血親復仇、忠君”等九類。頒行此書,就是希望人們能夠依照書中宣揚之故事來踐行孝道,從而維護社會的穩定。

其次,重視對孝子的任用?!坝笾页?,必與孝子”[20],這是歷代王朝在選官時所遵循的基本理念。明成祖就很重視對孝子的任用,永樂五年,下令“交阯…賢良方正、孝弟力田…悉心訪求,以禮遣送,赴京擢用”[21],這就要求對孝子的擢用。在任官中,也很注重對孝子的提拔,如永樂元年,“升尚寶司丞李德成為陜西布政司左參議。德成,初以孝行得官,雖不學,然能數言民間不便事,上重之,故有是命”[22]。太宗皇帝這一任命就與李德成在孝行方面的突出表現有著重要聯系。永樂十三年,又將儒學學正梁準擢升為均州知州,“準,陜西鳳翔人,母喪,廬墓哀毀,有群鳥飛鳴其上,所種樹有鵲來巢,有司上其事,特旌之擢為均州知州”[23]。母喪,過于悲痛,導致廬墓也因此毀壞。但在這時,有群鳥飛來,在樹上筑巢,其孝行感動上天,因而受到永樂帝的重用。最典型的事例則是對王讓的選用,永樂十年,“擢翰林院庶吉士劉翀為禮部給事中,同吏科給事中張英、國子監學錄王讓,侍皇太孫說書”[24]。王讓以國子監學錄就是因為朱棣聽說“讓孝于其親”,故擢用之。由此可見永樂帝在孝治實踐中對孝子的重用。

再次,重視對孝子的獎賞。明朝很重視社會中風俗教化的作用,因此很重視旌表制度的運用,這一制度是在孝治實踐中的一種教化方式。如正統四年,“忠臣義士,歿于王事,及義夫節婦、孝子順孫,俱有實跡者,有司即為具奏旌表,以勵風俗”[25]。又如隆慶二年,“旌表義夫節婦、孝子順孫,所以勸勵風俗”[26]。而對于孝子孝行,明成祖也給予旌表的獎勵,永樂三年,“旌表江陰衛軍丁徐佛保孝行。佛保母病篤,醫弗能痊。而剖脅刲肝煮液以進。母食之,頓愈。其衛官以聞,遂有是命”[27]。永樂七年,“旌表南昌府武寧縣民陳仲賢孝行。仲賢,母屢病屢刲肝及股煮,食之皆愈。事聞,召至京擢為鴻臚寺司儀署署丞,賜冠帶,命馳驛歸侍母,仍旌表其門”[28]。永樂十二年,“旌表開封府陽武縣民劉大孝行。以其父母相繼死,廬墓七年,一志不懈”[29]。

而在旌表之外,明成祖還對孝子孝行予以物質獎勵,永樂十二年,“旌表大同府廣昌縣民謝定住孝行。定住年十二,從母周行林薄中,遇虎嚙其母。定住奮力擊虎。母子俱全。有司上其事,召至京師上親問而嘉之,賜鈔二百錠、米十石,仍旌表其門”[30]。洪武三十五年,“命羽林前衛指揮同知王三哈,歸侍親彰德,仍給以俸。初,三哈自彰德衛軍來歸,款從征有功,升今官。至是,以母老,不能就養,乞還省視。上嘉其孝,故有是命”[31]。明成祖令王三哈帶俸侍親,皆因其孝行。

最后,倡導對不孝的懲治。所謂十惡不赦,是指對于犯這些罪行的人,均予以嚴懲。而不孝也位列十惡之中。關于不孝的定義,《禮記·王制》載:“宗廟有不順者,為不孝”[32]?!洞呵镒笫蟼鳌吩唬骸胺A命則不威,專命則不孝”[33]?!稘h書》中記載“不孝,則事君不忠,蒞官不敬,戰陳無勇,朋友不信”[34]?!短坡墒枳h》中有言:“善事父母曰孝。既有違犯,是名‘不孝’”。

明成祖時期對不孝之人予以嚴懲。永樂七年,“江西道監察御史方恢,父喪不丁憂,事覺”[35],就以不孝之罪對其進行懲治。在傳統社會中,為過世的父母守墓,是符合儒家傳統道德的行為,即使是身居高位的官員,遇父母新喪,也須回鄉守制。這不僅是當時世人必須遵循的倫理準則,也是孝的最高表現方式?!抖Y記·中庸》中就曾提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36]。但方恢在父喪之后不丁憂,顯然是不孝的表現。

明成祖通過以上諸種方式推行孝治,教化百姓。雖然一些行為帶有一定的政治傾向,但也體現出他對孝道的重視。所謂“欲求忠臣,必與孝子”,忠臣必求之于孝子之門,為了國家的穩定,孝治必不可少。

四 明成祖孝治天下的局限性

明成祖的孝治踐行,一定程度上穩固了明初政權,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明代孝道思想的發展,但其孝治實踐中也存在著一定局限性,具體表現在:

首先,明成祖繼位本身不合法,缺乏號召力。明太祖朱元璋遺命皇太孫朱允炆繼位,但永樂帝卻通過靖難之役奪取了最高統治權。這一做法本身違背祖制,是為不忠不孝。這一舉動也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議和反對,如當時大儒方孝孺就作絕命詞曰:“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猶。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嗚呼哀哉兮庶不我尤”[37]。以此來抒發自己對朱棣奪位的不滿。

而朱棣在繼位后,雖然奮發圖治,并通過多次重修太祖實錄來掩蓋自己的以往,但真相仍然長留人心。朱棣在繼位以后“恒以唐太宗自擬”[38],但查繼佐《罪惟錄》中認為“文皇止靖內功,不過比于建成、元吉之誅而已”[39],這就揭露了其奪位真相。正因于此,明成祖在宣揚孝治的過程中,本身就受到質疑,其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其次,明成祖開丁憂奪情起復之先河。丁憂奪情起復又稱“起復、奪情、奪服等,意即官員在任遇到家中喪葬之事需要回鄉守制時,皇帝奪其哀情,令其留任,或者其家復職”[40],是統治者為了維護其政治秩序而采用的一種特殊手段,這一制度因其有違孝道,故在歷史上就引起了很多爭議。

明太祖朱元璋在定鼎以后,積極推行“以孝治天下”的國策,因此對于丁憂制度非常重視,并不允許奪情起復?!睹鲿洹分芯洼d:“國初令,百官聞喪,不待報即去官”[41]。洪武二十三年,又“除期年奔喪之制”,規定“今后除父母及祖父母承重者丁憂外,其余期年服制,不許奔喪,但遣人致祭”[42]。因此即使開國功臣章溢在北伐途中“遭母喪”,太祖仍令其終制,以全其孝道,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明初孝道風氣的發展。

但這一祖制在明太宗時期,即遭到破壞。閣臣楊榮、胡廣,刑部尚書吳中丁憂皆因“扈從北征”而獲奪情。因此,明人黃瑜在《雙槐歲鈔》中即嘆曰:“近世士夫以孝為迂,遭喪則覬奪情以為榮,其賢不肖何如也?”[43]認為丁憂起復制度破壞了士人的孝道意識,敗壞了社會風氣,對這一行為表示哀嘆。

天順元年,刑科都給事中喬毅、左給事中尹旻等,也認為朝廷應該“敦忠孝,以正綱?!?,皆因“比來臣下多奔競亡廉恥,目奪情起復者為能官,笑終制者為不職”,甚至發出了“子道既虧,臣節安?!钡目畤@?。?4]顯然明成祖開奪情之風,嚴重影響了明代社會風氣,與其所倡導的孝治理念相違背。

再次,孝治實踐中存在疏漏。有研究指出,明代孝道激勵政策在實踐中“存在著諸多局限性”[45]。實際上,明成祖的孝治實踐中也有局限性。永樂五年,開平衛卒蔣文霆上書言“旌表節義,所以勵俗。今承流宣化者,率不務公,每年求訪孝子、節婦,但應故事??v有當舉者,里鄰上之州縣,而州縣不為理,吹毛求疵,多方沮毀。設有準舉者,吏胥需索錢物,否則誣論其短,事竟不行。今后有當舉者,宜令所司核實,即與申達旌表”[46]。成祖對此非常重視,并肯定了他的建議。但這也揭露出先前旌表節義中所出現的弊端,地方官員吹毛求疵,使這一制度根本無法落到實處。又如對方恢的懲治中,若非事情暴露,其也并不會受到相應的懲罰??梢娫谛⒅螌嵺`中還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五 結語

作為中國歷史上有作為的帝王之一,明成祖心懷天下,通過對孝的倡導來維護國家和社會的安定,可以說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因其本身得位不正,又開丁憂奪情事,加之在政策實踐中的不到位,使其孝治實踐存在一定局限性,帶來了一些弊端。盡管如此,我們仍肯定永樂帝在推行孝治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明代能夠保持長期穩定、統一,離不開明成祖的卓越貢獻。

猜你喜歡
孝子永樂朱棣
久病為何無“孝子”?
朱棣“魂牽”建文帝
彩色筆動起來
孝順的定義
『影帝』朱棣
楊永樂油畫作品
朱棣壓頂,解縉“三字撥千斤”
久病床前無“孝子”
孝子
尋找《永樂大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