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農村貧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培育研究

2021-12-28 04:32張桂榮
農村.農業.農民 2021年18期
關鍵詞:貧困學生主觀幸福感

張桂榮 于 揚

主觀幸福感能夠反映個體或群體的心理健康程度,以及各自對于生存狀態的情感體驗。在大學生當中,農村貧困學生屬于特殊群體,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導致貧困學生的幸福感指數偏低,在性格及心理等方面都與普通學生存在一定的差別。為了幫助貧困大學生解決難題,需要學校及教師從多個方面著手,使貧困學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一、農村貧困大學生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在校大學生人數的逐漸增多,貧困大學生群體也日漸增大。貧困大學生由于成長的環境較為復雜,因此,會更加向往美好的未來生活,并且貧困學生通常具備較強的自理能力,思想上更加獨立,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更加務實。但因為成長環境并不理想,并且受到物質條件的限制,貧困學生會更加容易產生心理問題。來自農村的大學生,經濟上的弱勢處境使他們更敏感地知覺到他人的“偏見”和“歧視”,其心理健康受到危害。隨著我國教育的發展,國家越發重視對貧困學生的物質資助問題,然而這并不能解決貧困學生的心理問題。通過對各大高校的調查得知,許多學校尚未對貧困學生的身心輔導落到實處,導致貧困學生的學習生活及畢業后的就業都出現了問題。

二、農村貧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

(一)客觀因素

經濟狀況。通過對以往學生經濟狀況調查,發現有一部分學生存在經濟上的困難。對于貧困學生來說,除支付學費及學校的各類費用外,還要解決生活費,因此為了能順利畢業,他們不得不在課外抽出時間進行勤工儉學。這樣就會致使他們缺乏娛樂時間,在經濟與心理雙重壓力下,導致貧困學生出現一定心理問題。

家庭因素。在貧困學生群體當中,大多數農村學生的家庭都存在許多矛盾。原生家庭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影響非常深遠,貧困學生在不良的家庭氛圍當中長大,長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導致他們長期處于自卑心理。還有部分學生的家屬因身患重病或無工作能力,導致無法給予他們物質支持。諸多家庭因素決定了貧困學生的幸福感遠低于其他學生。

就業壓力。大學生的最終目標無非是就業及創業。隨著大學招生人數不斷增加,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普通大學生想要尋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已經存在著難度,對于貧困學生來說更加艱難。貧困學生有著自卑心理,導致在職場競聘缺乏競爭意識,因此會錯失許多就業機會。另外,他們的物質基礎差,無法解決應聘期間的開銷問題,也會導致自身求職積極性下降。如此一來,貧困學生很難找到工作,他們的幸福感就會始終處于低值。

人際關系。大學期間的人際關系對于每一位學生來說都十分重要,通過與朋友的溝通不僅能緩解內心的壓力,并且能在與朋友交流的過程當中獲得有效的建議,人際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幸福感的高低。貧困學生受自卑心理的影響,難以主動進行社交,并且因長期處于內心封閉的狀態當中,極其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二)主觀因素

價值觀念。價值觀是人們關于人生目標和信仰的觀念,是人們關于某事物或某活動對自我生活的重要性、實用性、價值性的一種判斷。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的來往越發密切,外來的文化及觀念必然對社會環境造成一定沖擊,大學生追求新潮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由于缺乏辨識能力,部分大學生受不良文化的影響會產生思想及觀念的偏差。貧困學生由于自身存在“低人一等”的錯誤想法,會產生自卑等不良心理,情況嚴重者會仇富、拜金。貧困學生的價值觀念出現問題,會對學習及行為產生不利影響。

人格特征。鄭雪等的研究表明,外向性與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度和積極情感存在顯著正相關,與消極情感有顯著負相關;神經質與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度和積極情感存在顯著負相關,與消極情感有顯著正相關。結果還發現穩定外向型人格的幸福感水平最高,幸福感水平最低的是不穩定內向型人格。貧困學生的自理能力較強,會為了擺脫現狀而加倍努力學習,這是值得其他學生學習的地方。據研究部分的貧困學生存在一定的人格缺陷,在恃強性、敏感性、憂慮性上明顯高于非貧困生,而在樂群性、興奮性、穩定性上卻明顯低于非貧困生。貧困學生存在的人格缺陷也會導致自身無法正確感知外界事物,因此會對幸福感產生負面影響。

三、提升農村貧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策略

(一)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針對人格、歸因方式、價值取向等主觀因素對貧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可以通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參加運動鍛煉,積極參與學生管理工作等方式進行調節。因此,為幫助農村貧困學生解決心理問題,需要讓他們樹立起正確的科學的人生觀及價值觀。為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對貧困的正確認知,讓他們意識到成長環境只能影響他們的前半生,后半生的發展道路是能通過努力學習及工作來改變的。教師還得讓貧困學生對自身的能力進行肯定,鼓勵他們面對生活建立自信心,讓他們對諸多的外界影響因素進行正確判斷,從而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彼此在溝通過程中,貧困學生得到教師的幫助,并且懂得感恩與回報,拉近了師生關系,還讓貧困學生形成了健康的思想觀念,從而走出封閉的內心世界,幸福感也會明顯提升。

(二)解決經濟問題,完善資助體系

國家針對高校當中貧困學生群體的問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設置助學金、補助金等,幫助貧困學生解決基本的生活問題。國家定期撥款給各高校,根據貧困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不同程度的資金援助,讓每一位貧困學生都能利用好資金渡過難關。學校方面,還要幫助學生辦理助學貸款,設立更多的勤工儉學崗位提供給貧困學生,讓他們通過工作獲得報酬,既保護了自尊心,又提高了個人能力。

(三)強化心理輔導,培養快樂人格

對貧困學生進行積極思維訓練。心理學研究表明,經常思考消極的事會使人變得不快樂,而經常思考積極的事就會使人變得越來越快樂。因此,對貧困學生進行適當的心理暗示及思維訓練,讓他們在積極向上的氛圍當中對事物進行思考。定期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觀看宣傳正能量的電影,或是開設演講比賽,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貧困學生意識到自己與其他人的地位是同等的,從而增強自信心,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及挑戰。

引導貧困學生進行積極歸因。貧困學生由于自我認識不足,極其容易將事情的錯誤歸咎于自身,導致情緒低落,無法接受失敗,從而性格變得敏感,抗拒接受新事物。此時需要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認知,正視失敗,并尋找失敗的原因,從中吸取教訓,避免日后再犯同樣的錯誤。另外,在鼓勵貧困學生的時候要注意適度,不能讓其過度認知,維持在平衡的狀態看待問題。

鼓勵貧困學生參與各種文體活動,構建良好的人際交往圈。這樣不僅能鍛煉他們的社交能力,還能逐漸敞開他們的心扉。貧困學生在參與各種志愿活動、校內競賽、體育項目當中,能受到熱烈氣氛的感染,在鍛煉表達能力的同時,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他們更好地融入校園生活,從而令幸福感大幅度提升。

四、結 語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新時代農村貧困大學生的幸福感,需要從多個方面著手,不僅需要國家及學校的物質支持,還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幫助農村貧困學生打破心理障礙,并且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觀念。

猜你喜歡
貧困學生主觀幸福感
加一點兒主觀感受的調料
奉獻、互助和封禁已轉變我們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樣
后印象
掙多少錢,才可以買到快樂
讓群眾獲得更多幸福感
陜西全省教師結對幫扶貧困學生
對立與存在
2600多名貧困學生得到資助
幸福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