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全國卷Ⅰ高考作文中學生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探議

2021-12-28 13:35山西
教學考試(高考語文) 2021年2期
關鍵詞:鮑叔齊桓公管仲

山西

筆者參加了2020年高考作文閱卷工作,作為一名親身經歷者,談一談自己的認識和思考。

2020年全國卷Ⅰ作文要求學生寫一篇在讀書會上的發言稿,并從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中選擇感觸最深的一位,來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命題人或許是基于對潛在立意范圍限制的考慮,還提供了一則鮑叔舉薦管仲,讓其助力齊桓公成就霸業的拓展材料。應該說命題人是有體恤、有講究的:體恤在于學生即使對鮑叔等人不太熟悉,看完材料也會有所感悟;講究在于命題人設置了至少5個任務(班內讀書會情境設置,分享人角色定位,作文內容和作文形式限制,其他一般性要求),考生必須完成這些任務要求。

下面筆者先從三篇優秀作文談起,分別是《鮑叔,國士無雙》《大者風范,大國氣度》《以寬容胸懷,持識人慧眼,展宏偉之業》。

第一篇作文的開篇是“我發言的題目是《鮑叔,國士無雙》。我欣賞管仲不費車卒使齊桓公‘九合諸侯’的才華和能力,也欣賞小白不計舊怨重用管仲的知人善任,然而令我感觸最深的是鮑叔的國士風范”。接著,文章主要分三個部分進行論述:鮑叔擁有容人的襟懷;鮑叔具有賞識的眼光;鮑叔忠君愛國。文章開篇明題,分點闡述,層次清晰。

第二篇作文《大者風范,大國氣度》,考生在入題之后,從這幾個方面談對齊桓公的感受和思考:智慧是齊桓公的本色;聽人言、可入諫是齊桓公的格局;不計前嫌是齊桓公的大者風范。在結尾處,作者結合生活實際對觀點進行深化:“我欣賞齊桓公的智慧、格局與心性,這正是中國的風范。在新冠病毒肆虐傷害人類之際,我國不計代價幫助疫情中水深火熱的國家,致力于關懷人類共同命運,這是中國的傳承,大國的風范?!苯Y尾由個人上升到國家與國際社會,文章大氣磅礴。

第三篇作文《以寬容胸懷,持識人慧眼,展宏偉之業》中寫到,“最令我感動的是臨危智逃的公子小白,是知人善任的齊桓公。寬容胸懷是兼容并蓄的豪邁,是有容乃大的偉岸,是不計私利以國家為重的無私。知人善任是慧眼識才的智慧,是胸懷天下的氣度,是善用賢士的精明”。其語言豐滿,句式靈活,考生的文字駕馭能力可見一斑。

這三篇作文最大的亮點就是貼合題目要求,貼近主旨立意,分論點的設置讓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專家組認為這三位考生對鮑叔、齊桓公的思考深刻、認識全面、評論準確,因此定為54分起評。

進入“正評”不久,筆者又轉入“三評”,閱卷難度增大不少,但收獲也不少。筆者綜觀自己批閱的3 000多份作文,發現考生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套作現象嚴重,脫離作文材料

作文要求很明確,選擇一個人物談感受,但一些考生通篇寫的都是疫情,都是鐘南山、李蘭娟,卻沒有鮑叔、管仲和齊桓公。姑且認為考生將他們的精神品質深嵌于文內,比如:如果提到奉獻擔當,可以認為是跟鮑叔有關,不算跑題;如果提到才華能力,可以認為是跟管仲有關,不算跑題。但如此一來,考生也與高分無緣了。細思原因,考生寫作出現套作現象跟平時的備考訓練不無關系,極致的刻板訓練讓考生忘卻了任務驅動,失去了辯證思考的能力。

考生的套作行為還表現在:寫的不是發言稿,角色定位不準確,文章未體現“讀書會”這一情境,擴寫故事時缺少感受思考,評論人物時只從單一人物出發等。

2.思考能力不足,沒有全面挖掘人物的精神內涵

選擇從管仲入手寫作的考生不多,即使有也乏善可陳。選擇從鮑叔入手寫作的考生偏多,知己識人,慧眼識才,主動讓賢,甘居人下,舍己為國,無私奉獻,鮑叔之德千古傳頌。選擇從齊桓公入手寫作的考生數量占中等,其中也不乏優秀作文,齊桓公胸懷寬廣,行穩致遠,胸有溝壑,海納百川,知人善任,開創霸業,等等。該作文材料立意廣泛,稍作思考便可找到立意點。但仍有考生不愿思考,或抄襲命題材料或用“誠信”“合作”“友誼”“機遇”“選擇”等話題牽強附會。還有很多考生擇其一點廣而論之,雖深刻卻不夠全面,與優秀作文還是有差距。

如何解決學生在作文中出現的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思考能力是關鍵。對此,筆者提出三個建議。

一、教師要教給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面對2020年全國卷Ⅰ作文310個字的材料和要求,有的考生不得要領,連最基本的任務都沒有完成??梢?,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是欠缺的,不明就里就草率作文,結果下筆千言卻離題萬里。在語文實踐中,教師要經常讓學生討論議題和材料,提供分析問題的方法,開拓學生的思維,打開學生的思路。以本次高考作文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研讀材料,全面觀照。以鮑叔為例,從他對待管仲的方式可以看出其其知人識人的一面,從他對待齊桓公可以看出其忠誠無私的一面,從對待自己可以看出其知己(了解自己)淡泊的一面。如此分析,讓學生在面對一些議題、材料時,試著從多角度進行分析探索。

二、語文教師要給學生充分思考和表達的空間和可能

語文課堂不是教師的一言堂,語文教學也不僅僅是教好課文。語文教學照本宣科的時代已經過去,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創造情境、創設活動,調動學生,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深度、不同場合、面對不同對象去思考并解決問題。比如可以舉辦讀書分享會,讓學生準備發言稿,讓學生為一次大型活動寫主持詞,代表某部門給抗疫或抗洪英雄寫一封感謝信等,使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充分思考,盡情表達。如果學生有過這樣的語文學習,那面對如2020年全國卷Ⅰ這樣的作文題目,就不至于手忙腳亂。

三、教師要給學生思考的成就感和體驗感

如果學生在思考中得不到愉悅的成就感,那么學生就會疲于思考。教師可以從學生懶于思考入手,解決學生不愿思考、不會思考的問題。教師可以在讀書會上多鼓勵不愿表達的學生參與,即使效果不完美也要小心呵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他們參與的熱情,期待他們下一次的分享展示。適時給學生登臺亮相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和感受思考帶來的成就感。當他們品嘗到思考的樂趣和思考帶來的成功喜悅時,他們就會繼續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思維發展與提升”是學生必備的語文核心素養,如果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沒有得到培養和提升,那就是語文教師的失職。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至關重要,讓學生從淺層判斷進入深度思考,從片面認識走向全面思考,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的職責所在。

【參考范文】

天下至德,唯謙唯忠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在本次讀書會上,我們談到了齊桓公、管仲、鮑叔三人化干戈為玉帛,最終齊桓公在二人精誠合作、傾力扶持下九合諸侯的故事,他們的才華和德行,無不令我心生敬佩。(首句概括材料,明確情境)但比起不計前嫌的齊桓公和足智多謀的管仲,我更仰慕退位讓賢、不求功名的鮑叔,深知天下至德,唯謙唯忠。(首段結合材料精準抓住了三個人物最典型的特征,一個轉折句簡明扼要,明確論點)

(接下來的三段都在段首句提出分論點,句式整齊,一目了然,且思考深刻,認識全面)謙讓之禮,立人之根本也。鮑叔在齊桓公重用管仲后甘居其下,不可不謂謙遜至極,如此氣度、胸襟,當真令人自嘆“弗如遠甚”。中華文明發展至今,謙虛已刻進我們的心田,謙讓已融入我們的血液。古有鮑叔退位讓賢,今有張富清深埋功名,不事張揚。事實證明,謙遜之禮流傳千年,從未斷絕,只是有時候我們會被一些浮華聲名蒙了雙眼。倚天照?;o數,流水山高心自知。謙虛美德,值得世代傳承,世代歌頌。(提出論點之后結合材料又聯系當下,古今例證簡短恰當,思維轉換流暢自如)

知人勇薦,立業之關鍵也。鮑叔知曉管仲的雄才大略,急向齊桓公推薦,這才讓齊桓公重用管仲進而成就霸業。面對此舉,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蔽蚁胝f,“知人勇薦為立業之關鍵也”。正如當下我國正處于脫貧攻堅的最后一道關卡,只有將敢為有為的脫貧攻堅干部放到最恰當的位置上,才能決勝小康。愛惜人才并使他們有用武之地,方能成就千秋大業。(事例緊貼當下熱點,從“知人”視角把握時代脈搏)

為國為公,立國之大計也。鮑叔面對齊桓公一統天下后可能給自己帶來的無上權力與無盡財富,選擇了放棄,只因他一心為國,不求私利。憶昔,諸葛亮心懷社稷、字字泣血的《出師表》仍在眼前;視今,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選擇歸國的黃大年,“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宣告尤回響在耳邊。中國總是被這些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沒錯,中國便是有這些勇于拋棄私利之人的托舉,才能屹立不倒。這是人民的驕傲,是民族的驕傲。(古今例證,有理有據,點到為止,議論抒情兼備,情感真摯)

歲月如流,時節不居。同學們,如何在時代坐標中尋找人生的意義,是我們要深思的問題,而鮑叔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發:天下至德,唯謙唯忠。(結尾再次點題,干脆利落,簡潔有力)

謝謝大家!

總體來說,這篇文章勝在立意精準、結構清晰、語言簡潔、論證有力、認識全面而深刻,是一篇難得的考場優秀作文。具體而言,首先,考生完成了題目要求的所有驅動任務;其次,無論在語言、結構還是內容方面都體現了高中生寫作中特有的思維。也許有人會說此文章語言表達一般,結構上也有套模板之嫌,但筆者認為,“繪事后素”,考場上華而不實的文章并不少見,但語言表達貴在于樸素之中體現思想,于自然之中流露真情,做到了樸素自然文章才會有文采。另外,考場議論文本就有“法式”可循,精準立意下靈活調動語言和素材來充實結構,也是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思維能力的一種方法。

猜你喜歡
鮑叔齊桓公管仲
2020年高考全國卷Ⅰ作文選評
真誠交往,知人善薦
心底無私天地寬
與人相處,不累最舒服
管鮑之交
管仲:我給你們唱個曲兒
鮑叔牙與管仲
齊桓公遇委蛇
齊桓公大敗山戎
齊桓公:交際中的人格魅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