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中國企業研發活動與政策趨勢

2021-12-28 06:48隆云滔何麗敏張赤東
東北財經大學學報 2021年6期

隆云滔 何麗敏 張赤東

〔摘要〕進入新時代,企業研發能力與活力更加重要,不僅是企業創新競爭力的根本,更是國家產業技術創新的命脈。從中國企業研發經費情況入手,研發規模的快速增長體現了整體實力的提升,通過研發規模、經費結構、研發活躍度特征分析,有效地展現了新時代以來中國企業研發能力與活力。本文總結了新時代以來中國企業研發活動的基本特征,認為“十四五”時期中國企業研發在保規模的基礎上,應著重在結構優化上發力,并提出進一步加強企業自主研發能力的創新政策建議。

〔關鍵詞〕企業研發投入;研發經費;研發政策;研發規模

中圖分類號:F270;F222.3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8-4096(2021)06-0013-10

一、問題的提出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指出“要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科技創新績效”,進一步明確了企業研發投入的重要性。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中美“技術脫鉤”的沖擊,特別是美國不斷擴充對華實體清單,意圖遏制中國的科技發展,進一步倒逼中國重新審視國內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凸顯了中國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優化研發結構和提高研發效率的急迫性。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企業已形成一定規模,已具有相當的世界影響力。國家層面也高度重視企業的發展,不斷提高對企業研發的投入力度,目前中國研發經費已達2萬億元,而其中企業研發經費已超過1.5萬億元。近年來中國企業研發經費持續增加,但各界對企業研發結構存在的問題重視不夠。在新冠肺炎疫情、美國逆全球化(即去中國化)和美國對華技術封鎖等多重沖擊下,如何更好發揮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化解企業在創新發展中所面臨的結構障礙,是中國實現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必須回答的問題。鑒于此,本文以企業研發投入為切入點,對新時代中國企業研發活動的基本特征進行分析,著重探討中國企業研發結構的新特點與新趨勢,以求客觀展示中國企業研發活動的能力與活力,深化企業研發的階段性特征研究,一方面為企業技術創新戰略與政策制定提供支撐,另一方面為助力中國爭取當下的發展機會,實現高端技術的彎道超車提供一些啟發。

二、文獻綜述

企業研發活動一直受到學界與政府部門的關注與重視。目前關于企業研發活動的學術研究成果頗豐,本文歸結發現主要圍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企業研發投入的現狀分析、企業研發投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企業研發投入與企業規模的關系和企業研發結構分析等方面。

第一,企業研發投入的現狀分析?;仡欀暗奈墨I,早期有學者[1]-[3]對企業研發投入的現狀進行分析發現,中國企業研發投入存在一些如研發強度低、科學研究的占比低、高技術研發占比低等關鍵性問題。隨著企業研發強度的提高,企業研發投入與經費結構也呈現了一些新的特征。玄兆輝和呂永波[4]對中國企業研發投入的現狀與問題開展系統研究,張赤東[5]針對創新項目研發經費支出的調查分析,揭示了微觀創新活動中企業在創新項目上的經費支出結構,特別是關于研發費用、中試費用和產業化費用三者之間的比例關系分析等,為了解企業實際技術創新活動提供了新的見解。

第二,企業研發投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企業研發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經濟增長。莊毓敏等[6]從金融發展的視角論證了企業研發投入可以有效推動經濟增長。張鵬[7]依據新經濟增長理論,論證了中國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對經濟增長有貢獻,而且研發投入對經濟增長有較大貢獻的企業主要為制造業、內資與小微型企業。張俊瑞等[8]從研究評述的角度分析得出企業研發投入與研發效率能影響其價值創造與成長,從而進一步影響企業所在的地區與國家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劉新同[9]通過構建誤差修正模型揭示中國企業研發投入與經濟增長的動態均衡關系,指出企業研發投入的增加能促進經濟增長。王曉燕和梁彥清[10]研究處于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研發投入與經營績效的關系,發現企業研發投入與經營績效會受成長機會的影響,且不論處于低成長階段還是高成長階段,制造業企業研發投入對經營績效的影響程度均要低于非制造業。

第三,企業研發投入與企業規模的關系。在對企業研發投入與企業規模的關系研究上,張杰軍和張赤東[11]從實證的角度探討了技術創新投入與企業規模二者關系的分段曲線特征和相關拐點(轉折點)分布,指出企業研發投入與企業規模的關系已不適合僅僅簡單地從二者之間進行分析研究,而應該將其納入到企業發展的整體戰略中,從企業的全局發展與局部發展進行全面而科學的衡量,從而得出更加科學的結論。有學者對政府研發資助與企業研發投入的關系展開研究,成力為與戴小勇[12]基于中國30萬個工業企業的面板數據分析了企業研發投入分布特征與研發強度的影響因素。此外,有不少學者從投資財稅政策分析企業研發所受的影響。聶穎與楊志安[13]基于企業投資行為的理論框架,分析財稅政策對企業研發活動的影響,發現稅收優惠政策與政府采購政策對企業研發投入具有明顯的激勵效應。

第四,企業研發結構分析。目前對企業研發結構的分析,主要有研發經費結構分析、研發結構的國際對比、企業研發結構與研發創新效率的關系等。張赤東[5]基于對499家創新型企業長期追蹤問卷調查數據,分析企業技術創新項目的經費結構特征,發現5%的調查對象開展了基礎研究活動,這與中國基礎研究經費在總研發經費中的占比長期維持在5%相契合,這表明創新型企業已進入需要基礎研究的創新發展階段,開始培育源頭性技術創新能力。雖然企業技術創新仍處于重技術獲取而輕技術應用開發的階段,并提出支持創新型企業基礎研究、加強中試等政策建議。成力為和李翹楚[14]、孫瑩[15]從企業研發結構的國際比較著手分析中國與主要創新型國家企業研發結構的差異,發現大型跨國公司全面引領全球企業研發,全球企業研發活動的主要源頭與載體仍是發達國家,中國在企業研發強度方面較之存在一定差距,經濟增長缺乏引領全球技術創新的核心企業支撐。而且不同領域的研發投入規模與研發強度相差較大,如能源行業企業的研發投入規模較之發達國家企業差距較小,而信息技術領域企業的研發強度雖在國內較高,但其研發投入規模過小。另外,企業研發結構與研發創新效率密切相關。日本戰后經濟的騰飛,技術的躍遷受益于不同層次的研發結構。日本的研發管理也因研發結構的特殊性實現了三次跨越,走在了世界產業創新的前列。晉盛武等[16]分析了日本企業特有的研發結構與創新特征,日本企業研發涉及企業內部、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社會之間三個維度的關系,研究認為日本企業的研發結構具有多個方面的創新優勢,可為中國企業的研發創新發展提供一定借鑒。顏曉晴和陳德智[17]通過結構方程分析企業研發資源的配置結構,指出公司戰略和高管創新傾向對技術戰略具有正向作用,技術戰略對研發結構具有正向作用,研發結構對企業創新繼續也具有正向作用。陳德智等[18]研究發現企業技術戰略與研發投入結構正相關,研發投入結構對企業創新績效具有正向作用,同時也發現在不同企業技術戰略下的研發投入結構與創新績效的關系也不同,技術戰略對研發投入結構具有直接的正向作用,研發投入結構對創新績效具有直接的正向作用,研發投入結構在技術戰略與創新績效關系中起到中介作用。但是,目前尚鮮有宏觀層面系統分析中國企業研發結構特征的文獻。企業經過這些年的創新發展,在研發投入結構方面是否有系統性變化,以及發生了哪些系統性變化,有必要從整體上分析中國企業研發經費的結構特征及可能存在的問題。

鑒于以往研究基礎,本文重點考察新時代以來的中國企業研發活動的基本特征,重在以客觀數據反映中國企業研發活動的規模與強度、基本特征,對中國企業研發活動進行未來趨勢分析,為“十四五”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及政策制定提供依據。

三、中國企業研發活動的規模與強度

本文從企業研發經費規模、研發人員規模、研發強度、研發投入與執行情況對比等角度分析企業研發活動的規模與強度。本文相關數據主要源自《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12—2020年),主要研究對象為《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中公開的全部企業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上工業企業”)。

(一)企業研發經費規模

2012—2019年中國企業研發經費情況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2012—2019年中國企業研發經費持續保持著高速增長狀態,年均增長率高達11.7%(略高于同時期全社會研發經費的年均增長率11.4%)。中國企業研發經費總額于2014年首次突破1萬億元,2019年已超過1.6萬億元。同時期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也實現了年均10.3%的增長率,總量于2015年突破1萬億元,2017年超過1.2萬億元,2018年接近1.3萬億元,2019年超過1.3萬億元,2020年超過1.5萬億元??梢?,2017年以來中國企業研發經費總體規模較大,且保持著良好的增長勢頭。

同時發現,中國企業研發經費增速略有放緩的趨勢。數據顯示新時代以來,企業研發經費規模在經歷過一段高速(年增長率大于15%)增長期后,逐步穩定在特定的規模水平(年增長率為10%左右),整體上看年增長率呈微弱下降趨勢。特別地,2018年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年增長率較上年下降了2個百分點,企業研發經費增長率下降了1個百分點;2019年全社會研發經費增長率較2018年上升了0.7個百分點。

2012—2019年中國企業研發經費執行主體情況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2012—2019年中國企業研發經費在全社會研發經費中的占比穩定在76%—77%,充分體現了企業在中國研發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這也反映出中國傳統的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為執行主體的研發結構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正逐步呈現出科技發達國家以企業為研發主體的趨勢。

若進一步按規模細分考察企業研發經費可以發現,2012—2019年中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在企業研發經費中的占比超過82%,在2014年和2015年高達92%。這說明規上工業企業是企業研發經費的主要執行者。在變化趨勢上,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在企業研發經費的占比自2015年起開始逐年下降,至2019年累計下降近9個百分點。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中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總量在2012—2019年雖然保持快速增長,但在企業研發經費中的占比卻發生了由升到降的變化過程。這說明非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在企業研發經費中的占比呈上升趨勢。鑒于服務業是非規上工業企業的主要組成部分,這種變化間接反映了服務業企業研發活動的增強??梢?,隨著企業研發經費執行主體地位的不斷強化穩固,企業研發活動在各行業的分布正面臨一定的調整,而不僅局限于規上工業企業。政府可在此調整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引導、調節研發經費的投入分布,優化各行業的研發投入布局。

鑒于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在企業研發經費中占絕對主導地位,結合《中國科技統計年鑒》的主要統計口徑,本文后續部分聚焦規上工業企業來分析企業研發活動。

(二)企業研發人員規模

2012—2019年中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人員規模增長較大。新時代以來,中國企業研發人員數量快速穩定增長,年均增長率接近6%,其中女性研發人員數量的年均增長率甚至更高,達到7%。2019年中國規上工業企業共有研發人員數量超過440萬人,其中女性研發人員數量超過97萬人,相比2018年有所下降,研發人員折合全時當量超315萬人年。中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人員數量在經歷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別以19.8%、10.6%、7.6%的高速增長后,2015年的增長率僅為0.4%,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增長率穩定在5%左右,而2019年的年增長率有所下降(為4.2%),這說明近年來規上工業企業在吸納研發人員方面的力度有所下降。

若進一步按受教育水平考察規上工業企業研發人員情況,可以發現,伴隨增速放緩的,是研發人員學歷水平的結構性調整,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研發人員占比在增加,2016年以后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研發人員占比超過50%,研發人員素質進一步提高。

企業研發人員在全社會研發人員中的占比已超過70%,規上工業企業研發人員的占比也大致穩定在64%—68%??梢?,中國企業在研發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研發人員規模上也得到了體現。女性研發人員在企業和規上工業企業研發人員中的占比超過60%和50%,企業和規上工業企業的研發人員折合全時當量在全社會研發人員中的占比超過75%和67%。需要注意的是,2012—2019年中國企業研發人員在全社會研發人員中的占比大致維持不變(只降低了0.3個百分點),但規上工業企業研發人員在全社會研發人員中的占比卻下降了3.8個百分點。這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規上工業企業以外的服務業等企業研發人員的占比在增加。

(三)企業研發強度、研發投入與執行情況對比

從企業研發經費在主營業務收入中的占比和企業研發經費在全社會研發經費中的占比兩個維度來分析企業研發強度。2012年以來,中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在主營業務收入中的占比持續增加,并于2017年突破1%,到2019年已超過1.3%。中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在全社會研發經費中的占比維持在64%—71%,但在2014年達到峰值71.1%后逐年下降,到2019年降為63.1%,降幅明顯??梢?,中國非規上工業企業(如服務業)的研發經費比規上工業企業有著更好的增長趨勢,全社會研發經費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2012—2019年中國企業研發投入與執行情況對比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通過對2012—2019年中國企業研發投入與執行情況對比分析,主要發現兩點結論:第一,企業執行的研發經費不僅僅來源于企業投入的資金,還有企業外部資金投入支持企業研發活動。第二,企業投入的研發經費,并不完全用于企業內部研發,還有部分用于支持企業外部研發活動。另外,由表3數據可計算得出,2012—2019年中國企業投入的研發經費在全社會研發經費中的占比平均為75.4%,企業執行的研發經費在全社會研發經費中的占比平均為77.1%。表3中最后一列數據顯示,企業投入的研發經費中,用于支持合作伙伴(如合作企業或研發機構),開展合作研究的比例呈下降趨勢,這一定程度表明企業越來越不依賴合作伙伴進行研發活動(大部分企業投入的研發經費都用于自研活動)。

從國際比較看,根據日本科學技術政策研究所2019年8月發布的《科學技術指標2019》[? ? ? ? ?訪問鏈接:https://nistep.repo.nii.ac.jp/?action=pages_view_main&active_action=repository_view_main_item_detail&item_id=6652&item_no=1&page_id=13&block_id=21,訪問時間:2021年10月。],2017年美國企業研發投入占比、企業研發執行占比分別為63.6%、73.1%,2016年德國企業研發投入占比、企業研發執行占比分別為65.2%、68.2%,2015年法國企業研發投入占比、企業研發執行占比分別為54.0%、63.7%,2016年英國企業研發投入占比、企業研發執行占比分別為51.8%、67.1%,2017年韓國企業研發投入占比、企業研發執行占比分別為76.2%、79.4%,2017年日本企業研發投入占比、企業研發執行占比分別為72.2%、72.4%,中國企業研發投入占比、企業研發執行占比已經與主要發達國家的情況大體一致甚至略高??梢?,企業研發投入的增加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企業研發投入占比要比企業研發執行占比小,這與中國的情況相似。值得指出的是,美國、法國的企業研發投入占比要比企業研發執行占比低近10個百分點,而英國的兩者之差竟高達15個百分點。英國、美國與法國的企業研發執行經費遠大于企業研發投入經費,這也說明科技發達強國企業非常注重創新研發投入,中國在企業研發執行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中國企業研發活動的基本特征

中國企業研發活動的基本特征從研發活動類型、研發經費來源結構、研發經費支出結構、研發經費外部支出結構、有研發活動的企業占比和企業研發組織建設等六個方面展開討論。

(一)研發活動類型

研發活動主要有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三類。有學者認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之間怎樣的投資比例因各國的國情不同、發展戰略不同而不同,不必糾結于該比例多少合適,重要的是將現有的投資管好用好。而且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很多環節之間是交叉的,所以各研發活動類型的比例差異與統計口徑、企業對經費活動類型的劃分等很多因素有關。數據顯示中國企業現階段的研發經費過于側重試驗發展類型,超過96%的企業研發經費用于試驗發展?;A研究和應用研究在規上工業企業的研發占比整體上偏弱,總體上約3%的研發經費用于應用研究,2018年用于基礎研究的研發經費占比也只有0.2%,但在2019年用于基礎研究的研發經費占比上升到0.3%。但是,從變化趨勢來看,可以發現以下三點:第一,用于試驗發展的研發經費占比從2012年的96.9%下降到2019年的96.4%,雖然只下降了0.5%,但據張赤東等[19]的研究資料顯示,與2012年以前超過97%相比,已顯現出改變的苗頭。第二,用于應用研究的研發經費占比從2012年的3%上升到2018年的3.8%,而到2019年又下降到3.3%??梢?,用于試驗發展的研發經費占比的下降部分主要用于應用研究。第三,雖然用于基礎研究的研發經費絕對數值不大,但用于基礎研究的研發經費占比卻大幅提高,2019年的0.3%已是2012年的三倍多,呈現了較好的增長勢頭。因此,有理由期待企業用于基礎研究的研發經費占比將繼續得到提升。

2012—2019年中國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年增長率(按活動類型)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從研發經費支出年增長率的角度來看,企業用于基礎研究的研發經費增長速度遠高于用于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的研發經費增長速度,2018年企業用于基礎研究的研發經費相比2012年增加了近4倍,同時期用于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的研發經費只增長了一倍左右??梢?,企業有改善基礎研究投入力度的傾向。值得指出的是,2016年企業用于基礎研究的研發經費顯著增長,增幅達到128.8%,顯著高于其他年份。2012—2019年企業用于基礎研究的研發經費增長幅度達到615.7%??梢?,中國企業加大對基礎研發的投入,以增強其企業研發能力。

中國企業用于基礎研究的研發經費在2017—2019年增長明顯,分別以11.0%、15.7%、51.6%的增長率提升。而用于應用研究的研發經費增長率從2017年的18.9%上升到2018年的31.9%,但到2019年卻下降到-3.0%。這說明企業開始重視基礎研究,并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因而用于基礎研究的研發經費增長相對顯著。此外,用于應用研究的研發經費除了2013年、2015年與2019年外都遠高于試驗發展的增長,這是企業用于試驗發展的研發經費下降的主要原因。

從經費支出角度對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類型結構進行分析。整體上呈現與企業研發活動類似的情況,在研發支出結構上呈現嚴重的失衡現象,用于試驗發展的研發經費占比基本維持在96%左右,而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整體偏弱。從變化趨勢來看,試驗發展活動占比從2012年的97.3%下降到2019年的97.1%,降幅僅0.2個百分點,但基礎研究占比漲幅達5倍多。應用研究占比增長則相對緩慢,從2012年的2.6%增長到2018年的3.1%,而到2019年又下降到2.7%。2018年以來,中國規上工業企業注重基礎研究的投入,相比在應用研究與試驗發展方面有所降低。

總體來看,考察期內企業研發活動存在經費支出結構嚴重失衡的現象。從發展階段的角度來看,這其實是與中國現階段的發展特點相符合的。中國作為技術后發經濟體,優先從低技術開始追趕,從產業鏈角度基本處于技術擴散的末端。因此,比較注重技術吸收、消化和轉型應用的研發。當然,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轉變,以華為、中興、海爾、??低暤葹榇淼母咝录夹g企業,正在逐步提升研發強度、改善研發支出結構。以華為為例,華為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究與開發,2018年度華為研發強度(即研發費用支出在全年收入中的占比)高達14.1%[? ? ? ? ? 數據來源: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而且其中有相當部分用于基礎性、前瞻性研究的探索與突破,以此驅動產業發展。

(二)研發經費來源結構

企業研發經費來源主要有政府資金、企業資金(即企業自有資金)、國外資金和其他資金等4個渠道。新時代以來,企業研發經費來源構成主要包括這4種方式,政府資金占比為4%左右。企業資金是企業研發經費的主要來源,2012—2019年企業資金在企業研發經費中的占比大致維持在93%—96%,且逐年增加,從2012年的93%上升到2019年的96%,規上工業企業的企業資金占比從2012年的94.1%上升到2019年的95.8%,顯然企業已確立了在研發投入中的主體地位。

2012—2019年中國企業投入的研發經費呈現高增長態勢,年均增長率高達14.2%,說明近10年,企業普遍重視研發活動,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12—2019年中國全社會研發經費來源中企業資金占比逐年上升,政府資金占比雖有上升,但增加幅度不如企業資金占比的增幅明顯。國外資金從2017年到2019年呈下降趨勢,且下降趨勢明顯,特別是從2018年的60.0億元下降到2019年的12.1億元,而其他資金從2018年的122.1億元下降到2019年的3.9億元。而自2016年以來企業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增長率都在11%以上。

(三)研發經費支出結構

從研發經費支出結構來看,企業研發經費主要用于日常性支出,2012—2019年中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中,超過88%為日常性支出,且所占份額呈微弱上升趨勢。在日常性支出中又以人員勞務費為主,考察期間人員勞務費在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總經費中的占比達到33%,且人員勞務費支出規模年均增長率高達12.4%??梢?,中國企業已經認識到人才在企業研發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漸加大對科研人才的投入力度。

根據國家統計局對日常性支出的描述,日常性支出除了人員勞務費用外,還包括各項管理費用和購買非資產性的材料、物資費用等其他日常支出。結合有關數據,總體上看,人員勞務費在研發總經費中的占比還有較大上升空間?!笆奈濉币巹澮龠M主要研發執行部門繼續加大人力資本在企業研發投入上的力度,圍繞人才這個代表未來研發創造活力的最核心要素,加大對人的創造性的投入,通過激發人的創造能力提升企業和全社會的研發活力。

(四)研發經費外部支出結構

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外部支出態勢良好。中國規上工業企業日益重視對外研發合作,2014年以來,企業研發經費外部支出規模呈現高速增長模式,2018年甚至比2017年增加了24.6%,而2019年比2018年增加了2.6%。此外,對外部支出經費主要去向的調查顯示,企業更傾向于和研究機構合作,考察期間對境內研究機構的研發支出(年均增幅11.5%)和外部研發經費支出(年均增幅9.5%)大致相當,但對境內高校的研發支出呈逐年降低現象,考察期間年均降幅為4.9%。這與中國工業企業重試驗發展、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有關,而中國高校普遍更關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與工業企業的研發傾向吻合度不高。

按企業規??疾?012—2019年中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外部支出情況。數據顯示,不論大型企業還是中型企業,委托給境內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外部支出研發經費的占比都呈下降趨勢。但是,2018—2019年中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外部支出中用于大型企業、境內研究機構支出、境內高校的研發經費有上升的趨勢。對企業研發經費外部支出分布的進一步考察發現,企業對外研發合作的首選合作伙伴從2012年的境內研究機構轉變為2019年的境內企業,表明企業日益傾向于與境內企業合作對外委托研發任務。

企業研發經費外部支出結構中對境內高校支出從2012年的20.5%下降到2019年的5.5%,對境外機構支出從2012年的14.4%下降到2019年的10.8%;規上工業企業的研發經費外部支出結構中對境內高校支出從2012年的20.5%下降到6.8%,對境外機構支出從2012年的15.2%下降到2019年的13.6%。這間接說明中國企業更注重內部的研發支出。

(五)有研發活動的企業占比

企業內的研發活動自20世紀初以來逐漸受到重視,企業內的研究與開發活動也持續增加。而企業內的研究機構作為獨立的研究單元日益發展,其研發機構的職能被逐漸內化為企業職能的一部分。中國企業特別是規上工業企業的研發活動逐漸頻繁,本文引入企業研發活躍度的概念來分析企業的研發活動。研發活躍度采用有研發活動的企業占比來衡量。2012—2019年中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躍度大,從事研發活動的企業數量經歷了較快速的增長,年均增長率接近17%。2018年有研發活動的企業數量開始趨于平穩,有研發活動的企業占比維持在28%,到2019年有研發活動的企業數量激增,有研發活動的企業占比上升到34.2%。有研發活動的企業占比的增長率趨于平穩說明企業對研發活動的投入具有一定的門檻,并不是所有企業都有實力與能力開展研發活動,34.2%的企業開展了研發活動,也表明中國規上工業企業具備較好的研發活躍度,企業在發揮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力量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規上工業企業的研發項目數、研發項目經費內部支出在2012—2019年持續保持增長態勢,2019年研發項目數和研發項目經費內部支出較2018年分別增長了27%和15%。

(六)企業研發組織建設

企業研發組織的模式通常包括建制化的企業管理模式與非建制化的企業管理模式。企業研發組織通過設立專門的研發結構落實創新活動,研發經費與研發人員是企業研發活躍度來源的兩個重要因素。

2012—2019年中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數量持續增加,從2012年的51 625家發展到2019年的95 459家。有研發活動的企業數量年增長率達到18.3%。這與企業研發活動類似,研發機構數量在經歷一定時期的快速增長(2018年前年均增長率為10.4%)后進入穩定調整期。不過研發機構經費支出并沒有受到研發機構數量的影響,研發機構數量在2018年達到穩定狀態后,2019年的研發機構經費支出仍比2018年增長了18.0%,年均增長率也高達12.8%。這表明研發機構經費投入具有較好的持續性。

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的人員配置情況逐年向好。2012—2019年中國規上工業企業的機構人員數和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人員數均有可觀增長,年均增幅分別為6.0%和5.9%。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人員數從2012年的28.9萬人增加到2018年的近43萬人,高素質研究人員的加入給企業研發活躍度的提升帶來了保障。

五、中國企業研發活動的未來趨勢分析

企業作為重要的社會組織,承載著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的重要角色,企業研發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和決定國家的研發和創新水平。企業是研發活動的重要主體和國家創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研發的規模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和決定了國家的研發和創新水平,是國家研發投入的最重要構成。美國、德國等在企業研發總支出、企業研發經費在GDP中的占比、企業研發人員占比等方面都維持在較高水平,企業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投入是主要發達國家引領創新的重要表現。從近年中國企業研發經費與科技創新實效關系看,企業研發經費規模的增長并沒有帶來研發與技術創新能力的大幅度增長,研發經費規模的大幅度、長期高速增長對應的是技術創新能力的有限增長。已有不少研究發現企業的研發投入與創新績效之間并不是線性關系,創新績效不但與研發投入規模有關,與研發投入結構也有密切關系[20]-[22]。中國學者也關注到企業研發投入多并不等于創新績效好,處于不同創新水平的企業如何優化研發投入結構,把握研發規模對實現企業技術戰略目標至關重要[18]。

(一)繼續堅持“規模導向”

2020年中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突破2.4萬億元,中國企業研發投入規模已超過1.8萬億元,而近年來中國大型企業研發投入增長迅速,根據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近3年發布的《中國企業500強》,2017年榜上企業合計研發投入7 359.3億元,增長11.0%;2018年榜上企業合計研發投入8 950.9億元,增長21.6%;2019年榜上企業合計研發投入9 765.5億元,增長21.7%。這些榜上企業的研發強度也有所增加。2018年和2019年上榜企業平均研發強度均為1.6%。

此外,獨角獸企業研發投入一騎當先,根據普華永道發布的《獨角獸CEO調研2019》,注重研發的核心技術類公司在中國獨角獸陣營中的占比明顯增加,研發投入在總成本中的占比為40%以上的企業占比由2018年的26%上升至2019年的32%。獨角獸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更加聚集資源,不遺余力地投入研發以持續打造技術護城河。

從國際對比來看,中國優秀企業的研發經費總量直逼日本同類企業,歐盟委員會發布的《歐盟工業研發投資記分牌》(EU? Industrial? R&D? Investment? Scoreboard)顯示,2012—2019年美國榜上企業研發投入世界占比一直超出全部榜上企業的30%以上,總體趨勢穩中有升有降;日本榜上企業研發投入世界占比總體趨勢下降,2012年日本榜上企業研發投入世界占比為21.8%,到2019年日本榜上企業研發投入世界占比為13.3%;中國榜上企業研發投入世界占比穩步上升,從2012年占比2.7%上升至2019年的11.7%,逼近日本。相比美國,中國企業研發投入占比偏低,2019年美國企業研發投入占比是中國的3倍多,而2017年、2018年則是4倍左右,也可看出中國與美國在企業研發投入占比上的差距逐漸減少,趨勢向好。

2012—2019年中國規上工業企業新產品研發投入、銷售收入和專利申請量的年均增長率都超過10%。其中,新產品銷售收入是新產品研發投入的12—15倍,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率為12%。2019年較2018年的新產品研發項目數、新產品研發經費支出、新產品銷售收入、新產品出口量分別增長了20%、13%、8%和9%。新產品研發投入、銷售收入和專利申請量的持續增長給企業研發投入帶來了動力,目前企業研發投入與成效在規模上已取得了一定優勢,期待在結構上更加優化以利于更好地激勵企業研發活力。

(二)如何加速“結構優化”

經歷近十年的發展,中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出現平臺期傾向,從研發投入看,2012—2019年中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的總量保持增長,但在全社會研發投入中的占比從2014年的71.1%的峰值逐年下降到2019年的63.1%,反之可以看出除規上工業企業以外的其他企業或研究機構的研發投入在逐年增加。

從研發活動來看,根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相關數據,中國規上工業企業從事研發活動的企業數量在2012—2019年經歷了較快速的增長,年均增長率達到15.5%。尤其是2019年有研發活動的企業數量較2018年有較大提高,有研發活動的企業占比從2018年的28%提升到2019年的34%。

從研發機構來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的數量展示了與研發活動類似的情況,2012—2019年的年均增長達到11%。此外,中國規上工業企業內部研發經費主要是用于試驗發展支出(占比維持在96%左右),用于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研發經費占比整體上偏弱。未來在企業內部研發經費的結構調整上增加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占比,逐步減少用于試驗發展的研究經費占比。從中國對企業在研發體系中的定位來看,中國在科技發展規劃方面對企業定位的主要基調為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并且在科技創新體系中企業是各類科技創新主體之一。未來在國家政策層面要不斷從規模擴張轉向結構優化的研發政策。

六、結論與展望

隨著國際科技競爭的日益激烈,優化企業研發活動對增強企業持續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中國企業研發經費的規模與強度、研發活動的基本特征和未來趨勢對中國企業研發活動進行了深入分析,得到一些有益的發現。這些發現可以為相關政策制定提供有力幫助?!笆奈濉币巹澲赋鰬⒁庠诒U匣A研究投入的同時,適當提升產學研合作研發的支持力度,引導高校院所利用研發能力為企業創新發展服務,以充分發揮企業研發能力、原始創新能力對產業技術創新和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作用。

通過對中國企業研發活動的綜合分析,隨著科技創新規模的快速擴張,企業已成為中國研發活動和研發經費的主要支配主體,整體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快速學習與追趕中顯著增強,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日益鞏固,但現階段仍存在研發活動結構失衡、與高校合作研發參與度不足等問題。本文基于《中國科技統計年鑒》的有關數據分析了2012年以來中國企業研發活動的特征與問題,雖有一定代表性,能揭示企業研發的一些特征并說明一些問題,但目前缺乏針對具體企業的研發活動與結構特征剖析,后續將結合具體的企業創新場景、產業技術創新的需求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連燕華,于浩,鄭奕榮. 我國企業科技投入與產出分析[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3,(4): 29-32.

[2]? 游士兵,吳圣濤,龍歡.我國企業科技投入概況及其分析[J]. 中國軟科學, 2002,(2): 67-71.

[3]? 張慧穎,儀旭,董怡.我國民營科技企業投入產出的實證分析——以天津市民營科技企業為例[J]. 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6): 512-516.

[4]? 玄兆輝,呂永波.中國企業研發投入現狀與問題研究[J]. 中國科技論壇, 2013,(6): 5-10.

[5]? 張赤東.企業技術創新項目經費支出調查分析:以創新型企業為例[J]. 科研管理, 2020, (2): 1-10.

[6]? 莊毓敏,儲青青,馬勇.金融發展、企業創新與經濟增長[J]. 金融研究, 2020,(4): 11-30.

[7]? 張鵬.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2000—2012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據[J]. 調研世界, 2014,(12): 9-12.

[8]? 張俊瑞,劉彬,程子健.企業R&D投入影響因素及其經濟效果研究評述[J]. 情報雜志, 2013, (12): 200-206.

[9]? 劉新同.我國企業研發投入與經濟增長的協整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3): 174-176.

[10]? 王曉燕,梁彥清.成長機會門檻下企業的研發投入與經營績效[J]. 財經問題研究, 2019,(12): 88-95.

[11]? 張杰軍,張赤東.中國創新型試點企業規模與技術創新投入關系研究[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8,(1): 52-57.

[12]? 成力為,戴小勇.研發投入分布特征與研發投資強度影響因素的分析——基于我國30萬個工業企業面板數據[J]. 中國軟科學, 2012,(8): 152-165.

[13]? 聶穎,楊志安.企業研發投資財稅激勵檢驗的實證分析[J]. 財經問題研究, 2011,(8): 103-108.

[14]? 成力為,李翹楚.企業研發投入結構特征與經濟增長模式——基于中國與主要國家企業研發數據的比較[J]. 科學學研究, 2017, (5): 700-708.

[15]? 孫瑩.中國與主要創新型國家企業研發投資結構比較[J]. 中國科技論壇, 2018,(6): 159-170.

[16]? 晉盛武,陳焱,陳建東.日本企業研發結構及其創新特征[J]. 中國科技論壇, 2009,(6): 141-144.

[17]? 顏曉晴,陳德智.基于結構方程的企業研發資源配置結構研究[J]. 科技與經濟, 2015, (3): 60-64.

[18]? 陳德智,吳迪,李鈞,等. 企業技術戰略與研發投入結構和創新績效關系研究[J]. 研究與發展管理, 2014, (4): 67-81.

[19]? 張赤東.中國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評價:基于LVS框架的企業創新驅動力實證研究[M]. 北京: 知識產權出版社. 2015.114.

[20]? Cole, S.Age and Scientific Performance[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9, 84(4): 958-977.

[21]? Levin, S. G., Stephan, P. E. Research Productivity Over the Life Cycle: Evidence for Academic Scientist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1,81(4): 114-132.

[22]? Czarnitzki, D.,Kraft, K.,Thorwarth, S.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of ‘R and ‘D[J]. Economics Letters, 2009, 105(1): 141-143.

(責任編輯:尚培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