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貿易關系研究

2021-12-28 06:48左云
東北財經大學學報 2021年6期

左云

〔摘要〕本文以貿易競爭性、互補性為切入點,采用多個測算指數,從貿易競爭性、互補性及貿易聯系緊密程度三個層面,對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貿易關系進行測量和分析,從而發現雙方貿易合作的潛力空間。結果表明: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貿易競爭性、互補性都逐漸上升,但貿易互補性大于貿易競爭性;雙方貿易互補性以產業間貿易形態為特征;貿易聯系緊密度不夠,但呈現逐漸加強的趨勢。本文建議通過加快推動自貿區建立,深化雙方能源合作,加快出口部門產業升級,拓展多領域合作等措施來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強化貿易互補優勢并協調多方利益分配,以期進一步拓展雙方的經貿合作關系。

〔關鍵詞〕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貿易競爭性;貿易互補性;貿易聯系緊密度

中圖分類號:F7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8-4096(2021)06-0023-12

一、問題的提出

2013年中國首次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至今,不僅得到了世界一百多個國家的認可,而且中國與共建各方的貿易往來日益緊密,經貿合作層次也不斷升級。2020年以來,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沒有影響“一帶一路”合作項目的穩步推進,顯示出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各方之間貿易關系的強大韌性[1]。而歐亞經濟聯盟是中國對外開放向西推進過程中的重要核心區域,拓展雙方的貿易關系、不斷提升經貿合作水平,是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環節。尤其是2018年正式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協定》,標志著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進入了務實合作與制度構建同步推進的新階段。從此,雙方的經貿合作在“1+1”和“5+1”的模式下共同展開,兩種模式的有效互動將進一步促進雙方的互融互通和對接合作[2]。

2001年加入WTO后,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對外貿易得到迅猛發展的同時也更為深入地介入到了全球貿易體系中。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統計,2000—2019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由742.96億美元升至45 675.20億美元,年均增速達15%,占世界貿易的比重也由4%升至13%。目前,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也是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為全球貿易伙伴創造了大量就業和投資機會,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3]。而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的貿易伙伴關系從歐亞經濟聯盟成立開始就在加速升級中,2015年5月中俄兩國發表“一帶一盟”對接聯合聲明,開啟了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發展的新范式,2016年中國商務部與歐亞經濟委員會宣布啟動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方面的協定談判,2018年5月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及其成員國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協定》,2019年10月該協定正式生效。短短四年時間,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的經貿合作就從項目帶動邁向制度引領的新階段,雙邊貿易規模也不斷擴大。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統計,2009—2019年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的貿易總額由589.98億美元升至? 1 416.37億美元,貿易總額增幅達140%,年均貿易增速達7%,整體呈現增長的態勢。然而,相比于兩個經濟體的巨大體量,目前的貿易規模并沒有達到戰略合作的預期目標,2019年雙邊貿易額也僅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3%,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之間仍有巨大的貿易提升空間。

據歐亞經濟委員會統計,2015—2018年歐亞經濟聯盟與盟外國家的貿易總額由5 793.83億美元升至7 538.36億美元,其中,與中國的貿易額由782.47億美元升至1 270.00億美元,占歐亞經濟聯盟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也由14%升至17%。與此相比,來自歐盟的重要伙伴國德國和荷蘭所占歐亞經濟聯盟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均不超過10%,中國成為歐亞經濟聯盟最大的貿易伙伴國。而歐亞經濟聯盟內部的貿易額僅由2015年的456.16億美元升至2018年的602.62億美元,總體呈現貿易規模不大、經濟協作水平不高的特點。表面上看,在歐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中國對雙方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采取主動立場,而歐亞經濟聯盟偏向被動保護的主張[4]。實際上,由于歐亞經濟聯盟內部較小的貿易規模、相似的貿易結構無法對其內部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產業結構調整起到良好的作用,加強歐亞經濟聯盟對外的貿易合作關系,特別是與中國的貿易關系,就成為其發展壯大的迫切需求。因此,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對雙方巨大的合作潛力和光明的合作前景達成了共識[5]。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的貿易競爭性何在、貿易互補性強弱及貿易聯系緊密度的發展趨勢等問題,就有助于明晰雙方經貿合作的現狀和特征,為進一步拓展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的貿易關系、挖掘貿易合作潛力提供科學依據。

二、文獻綜述

(一)關于貿易關系測量方法的研究

貿易關系的確定是研究雙邊貿易的基礎,對確定雙邊貿易合作有無潛力具有重大作用,貿易互補性越強則貿易合作產生的利益越大,合作潛力也越大。學界關于貿易關系的測量方法很多,而國內專門分析經濟體間貿易關系的文獻主要分兩類:一類采用單一種類統計指標對貿易競爭性或互補性進行細分數據的研究,于津平[6]采用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和改進后的綜合性互補指數(TCI)對中國與東亞國家的貿易商品類別是否具有互補性進行測量;孫林[7]、喻志軍[8]分別采用出口相似性指數(ESI)、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和產業內貿易指數(GL指數)對中國與日韓、中國與美德的貿易競爭關系進行分析;鐘明容和王俊[9]基于產業內貿易指數(GL指數)和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BI指數)的測量,對中國與印尼雙邊貿易的產業內貿易水平進行研究。另一類采用多種統計指標劃分不同維度對貿易關系進行多層面、多視角的比較分析,崔登峰和邵偉[10]、楊承佳和何繼業[11]都綜合采用上述多個改進后的指數,分別對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總體、中國與中亞五國間貿易關系進行多方位的研究;胡玫和鄭偉[12]將多個貿易指標分成貿易競爭性、互補性和產業競爭力三個維度,對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不同區域國家的貿易關系進行測量與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