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省雜糧產業發展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2021-12-30 12:07方哲章磷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 2021年6期
關鍵詞:播種面積投資額雜糧

方哲,章磷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大慶 163319)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印發并實施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的概念不斷被強調。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對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進行了全面部署,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的健康質量,不斷促進人民的健康公平。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大健康的理念下,人們的飲食方式也發生著變化,更加注重營養均衡,更多人的消費觀念開始傾向于綠色、天然、無公害食品,人們需求的改變對營養健康的食品產業和產業鏈條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雜糧作為傳統糧食作物,具有抗旱耐瘠、適應性強的特點,擁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而且具有獨特的保健功能,符合人體營養元素攝入的需要,以及現代人對健康養生的要求,同時有著巨大的國內外消費市場,發展前景廣闊[1]。黑龍江省作為雜糧主產區,種植的雜糧種類比較多,其中紅小豆的播種面積和產量位于全國第一。適宜的擴大雜糧種植面積有利于黑龍江省種植結構的調整,同時雜糧產業的發展對于促進黑龍江省農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發展地方經濟以及改善居民膳食結構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現有雜糧產業相關研究主要結合地方特點,甘海燕、崔霞、燕星宇等[2-4]分別以廣西、山西和陜北地區的雜糧為研究主體,分析了雜糧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得出阻礙雜糧產業發展的因素主要有政府主體對雜糧種植的扶持力度較小,雜糧生產技術落后,機械化程度低,雜糧培育和加工缺少科技支撐,除此之外甘海燕、崔霞[2-3]還認為社會化服務不夠,產業化水平低以及規?;潭鹊偷葐栴}也影響著雜糧產業的發展,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政府部門應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優質雜糧生產基地,強化科技支撐,健全服務體系,依靠科學技術提升雜糧產業化發展。部分學者主要分析了我國雜糧產業發展現狀,劉玉紅等[5]認為我國雜糧產業在地域和資源以及出口價格方面具有優勢,指出我國雜糧出口和生產方面面臨著雜糧質量不穩定,雜糧食品加工過于落后等問題,并提出應該把雜糧作為優質產業,因地制宜的發展雜糧生產,把雜糧的初加工以及深加工同生產緊密聯系起來,積極開發小雜糧食品資源等相應對策。袁素華[6]認為我國雜糧未占領市場優勢的原因是雜糧生產、加工出的產品附加值低、高新產品的科技含量小與產業化的大市場難以匹配,市場流通緩慢,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力度不夠等,提出大力實施雜糧生產的科技創新與推廣,建立完善雜糧產品流通體系,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等建議。目前,對于雜糧產業發展以及影響因素的研究上學者們偏重于定性分析,缺少較為系統的對雜糧產業發展影響因素進行實證研究的文獻。對黑龍江省雜糧產業發展現狀進行系統的分析,并選取了影響黑龍江省雜糧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運用主成分回歸分析方法,得到各因素對黑龍江省雜糧產業發展的影響程度,進一步明確雜糧產業的發展方向,為黑龍江省政府提出切合雜糧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促進黑龍江省雜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 黑龍江省雜糧產業發展歷程

1.1 雜糧生產

根據《黑龍江省統計年鑒》2000~2019年黑龍江省雜糧播種面積變化波動較大,2002年黑龍江省雜糧播種面積增加到最大,最大值為71.54萬hm2,由于玉米的種植面積增加,谷子和高粱的種植面積不斷減少,2007~2015年雜糧播種面積整體呈現逐年下降趨勢,2015年雜糧播種面積減少到最小,最小值為13.69萬hm2,隨著2015年國家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種植結構,雜糧的播種面積開始增加,2016年增加到29.15萬hm2,同比2015年增加了112.93%,截至2019年黑龍江省雜糧播種面積為20萬hm2。(圖1)。

圖1 2000~2019年黑龍江省雜糧播種面積Fig.1 Sown area of grain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19

根據《中國農村統計年鑒》的數據計算得到雜糧以及其主要作物的單產,2013~2019年黑龍江省雜糧單產呈現波動的狀態,2005年雜糧單產下減少到最小,最小值為1 800.33 kg·hm-2,2016年雜糧單產增加到最大值,最大值為2 511.79 kg·hm-2。在谷子、高粱、綠豆、紅小豆四種主要雜糧作物中高粱的單產水平最高,谷子單產水平位居第二,谷子最高單產是2016年4 027.78 kg·hm-2,高粱最高單產是2015年6 654.14 kg·hm-2,綠豆最高單產是2014年1 705.43 kg·hm-2,紅小豆最高單產是2014年2 279.79 kg·hm-2,截至2019年四種主要雜糧作物的單產分別為谷子3 391.3 kg·hm-2、高粱5 372.46 kg·hm-2、綠豆1 100 kg·hm-2、紅小豆1 466.05 kg·hm-2(圖2)。

1.2 雜糧加工

2019年黑龍江省大中型農副食品加工業企業33家,大中型食品制造企業28家,大中型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企業16家,黑龍江省單純以雜糧加工為主的企業較少,雜糧加工企業主要以稻米加工為主,雜糧加工為輔,對于雜糧的加工產品類型比較單一。并且黑龍江省雜糧加工量占雜糧總產量的比例較小,絕對大部分仍以原糧出售的方式進入消費市場。雜糧加工有利于雜糧產業的發展,雜糧加工使得雜糧產品多種多樣,可以滿足不同的消費人群,同時還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延長了雜糧產業鏈條。雜糧產品非常豐富,對于部分高粱、小米、綠豆、蕓豆、紅小豆等雜糧作物已經初步開發出加工產品,其中蕓豆和紅小豆是制作粘豆包的原材料,高粱主要用于釀酒。黑龍江省雜糧深加工產品主要有:雜糧飲品、雜糧煎餅、雜糧餅干、雜糧方便面、八寶粥、發酵食品等。

1.3 雜糧銷售

黑龍江省雜糧有多種多樣的銷售模式,包括自產自銷,由合作社或者各地的代理商代理銷售,通過訂單的方式銷售,在批發市場、實體店或者網上進行銷售。通過在網上銷售的方式雜糧產品被賣到我國各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并且受到消費者的喜愛。通過對各大商超的市場調研以及淘寶京東的網絡搜索可以看出,雜糧的品種較多,除了原糧以外,還有有機雜糧、混合雜糧以及深加工后的雜糧加工品。以雜糧原糧的價格為基礎,混合雜糧粥的價格是普通雜糧價格的1.5倍左右,有機雜糧的價格是普通雜糧的3~4倍,而產品深加工后的價格是普通雜糧的5~10倍。

2 研究方法及變量選取

2.1 研究方法

研究黑龍江省雜糧產業發展影響因素時,涉及了許多相關的變量,在回歸分析中,可能會因為變量之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從而出現多重共線性問題,使得回歸結果不正確,影響回歸分析,為了避免這一問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消除多重共線性,主成分分析法是通過降為將相關性較強的影響因素組合成新的彼此之間不相關的,但是能足夠表達原始信息的大部分內容,達到去除共線性的目的[7-8]。用主成分分析中得到的主成分進行回歸分析,使得回歸結果更加可靠。因此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主成分,將提取的主成分與因變量構建回歸模型,分析各影響因素對黑龍江省雜糧產業發展的影響。

2.2 變量選取

把雜糧產業總產值作為因變量,用Y來表示。通過對以往參考文獻和研究成果的分析總結,并結合黑龍江省雜糧發展的現狀,選取化肥使用量、農業從業人員、雜糧播種面積、雜糧產量、農副食品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食品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額、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產值占GDP的比例、公路線路里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業投資額占社會總固定投資額的比例等十個影響因素作為自變量,分別用X1、X2、X3、……、X10表示[9-18]。

2.3 數據來源及處理

因變量雜糧產業總產值是指雜糧產業內部結構中投入、生產、加工制造以及運銷服務四個部門的產值之和,由于雜糧原糧以及雜糧加工品較多,不同的加工品價格差異較大,對于雜糧產業各部門的產值統計較為困難,參考借鑒耿獻輝[19-20]基于投入產出分析法對中國涉農產業結構與關聯程度進行分析,并測算出涉農產業內部結構的比例。根據《2017年中國投入產出表》運用投入產出分析法計算投入、生產、加工制造以及運銷服務四個部門的內部結構比例,得到我國雜糧產業結構投入∶生產∶加工制造∶運銷服務為0.26∶1∶1.91∶0.54,通過《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10~2019年)中各地區農業分項產值,計算得到雜糧生產總值,結合內部結構比例對雜糧產業總產值進行估算。

自變量的數據來自《黑龍江省統計年鑒》(2010~2019年),其中個別缺失數據在統計分析時用平均值代替。由于統計年鑒中并沒有收錄歷年雜糧化肥使用量的情況[21],參考大多數學者的研究方法,對該數據進行處理:

3 實證分析

3.1 相關性分析

影響雜糧產業發展的因素較多,為探究各影響因素對雜糧產業的影響,首先計算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判斷所選取的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利用SPSS23.0軟件計算得到變量間的相關系數如表1所示,農業投資額占社會總固定投資額的比例(X10)與雜糧產業產值(Y)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76,在0.01水平上與雜糧產業總產值顯著相關,化肥使用量(X1)、雜糧播種面積(X3)、雜糧產量(X4)與雜糧產業總產值(Y)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69、0.64、0.72在0.05水平上與雜糧產業總產值顯著相關,變量農業從業人員(X2)、農副食品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X5)、食品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額(X6)、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產值占GDP的比例(X7)、公路線路里程(X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9)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56、0.37、0.34、0.5、0.43、0.48,雖然這六個變量的相對系數較小,但是絕對值都大于0.3,變量之間仍然存在線性相關關系。所選取的影響因素都具有線性相關關系,符合回歸分析的條件,模型的建立有一定合理性。從表1可以看出,有的自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很高,例如化肥使用量(X1)與雜糧播種面積(X3)、雜糧產量(X4)之間的相關系數達到0.99、0.95,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自變量之間有著較強的相關性,預示著自變量可能存在著多重共線性問題,需要對變量間的多重共線性進行診斷。

表1 變量間的相關系數Table 1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variables

3.2 多重共線性診斷

鑒于所選取的自變量的數目較多,而且從相關系數的結果也可以看出自變量之間存在著較強的相關性,建立回歸模型可能會出現多重共線性問題,采用方差擴大因子法(VIF)進一步判斷多重共線性問題,當方差擴大因子大于10,變量之間存在較為嚴重的多重共線性。由于選取的變量數據的單位不同,在進行分析之前先要對變量的數值進行無量綱化處理,采用標準化的方式消除量綱的影響,以保證回歸結果的有效性。利用SPSS23.0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判斷多重共線性,保存VIF值,多重共線性診斷結果如表2所示,化肥使用量(X1)、雜糧播種面積(X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9)的VIF值分別高達1 652.618、913.77、816.407,遠遠大于10,除了自變量農業投資額占社會總固定投資額的比例(X10)外其余自變量的VIF值也都大于10。由此可見,所選取的自變量之間有著非常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如果對變量直接進行回歸,回歸結果不可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消除共線性問題。

表2 多重共線性診斷結果Table 2 Multicollinearity diagnosis results

3.3 主成分分析

首先對相關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變量Xi標準化后用ZXi表示。運用SPSS23.0軟件對影響因素進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如表3所示的主成分特征值和貢獻率。特征值能夠將主成分的影響程度進行表達,大于1的特征值,表示該主成分的解釋力度較大,在提取主成分時選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從表3可知,前兩個主成分的特征值都大于1,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值為5.847,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值為3.091。前兩個主成分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了89.379%,大于85%,能夠較好的反應總體信息,因此選取前兩個主成分即可較為準確的反映指標的全部信息,滿足分析的要求,提取的主成分即為F1和F2。

表3 自變量的主成分特征值及貢獻率Table 3 Principal component eigenvalues and contribution rate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

由表4可得,原來的10個影響因素對應的兩個主成分分別為:

表4 主成分特征向量Table 4 Principal component eigenvector

3.4 回歸分析及檢驗

用雜糧產業總產值Y標準化后的數據ZY作為因變量,將主成分分析過程中得到的兩個主成分F1和F2作為自變量進行主成分回歸分析,回歸結果為R=0.811,說明因變量與自變量之間具有較高的相關性,適合做多元回歸分析,R2=0.658,調整后的R2=0.572,表示所選取的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程度達到65.8%,模型回歸的擬合效果較好?;貧w方程的統計量F=7.688,顯著性概率P=0.014,小于0.05,多元回歸模型通過了F檢驗,表明模型中各影響因素對雜糧產業有明顯的影響,方程的回歸性好,顯著性高。從表5可以看出,各影響因素的VIF值均小于10,說明多重共線性問題已經消除,各影響因素之間相互獨立,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各影響因素顯著性概率均小于0.05,說明各影響因素在P=0.05顯著水平上都通過了T檢驗。由此得到回歸方程如下:

表5 回歸系數Table 5 Regression coefficient

4 結論與建議

(1)回歸結果顯示,化肥使用量、雜糧播種面積、雜糧產量、農副食品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食品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額、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產值占GDP的比例、公路線路里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業投資額占社會總固定投資額的比例對雜糧產業的發展具有正向影響,農業從業人員對雜糧產業的發展具有負向影響。其中化肥使用量、雜糧播種面積、雜糧產量以及農業投資額占社會總固定投資額的比例這五個影響因素對帶動雜糧產業的發展有顯著的帶動作用,農副食品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食品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額、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產值占GDP的比例、公路線路里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對雜糧產業的發展帶動作用不明顯,但影響依然有效。從雜糧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來看,雜糧生產要素投入以及生產環節對雜糧產業發展的影響較大,說明現階段雜糧產業的發展仍然依賴于產業鏈的前端。加工制造環節以及運銷服務環節對雜糧產業發展的影響較小,說明現階段雜糧產業的發展與產業鏈的后端聯系不夠緊密。

(2)一是合理的整合土地資源調整種植結構,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基礎上,擴大雜糧生產,保證雜糧生產的規?;?,實現規模效益。建立雜糧生產基地,提高雜糧在市場上的知名度和占有率。二是從效率優勢出發,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進農業生產條件,推進生產的機械化與現代化,提高雜糧的生產效率。增加投入環節物質的投入效率,以便于提高雜糧生產的投入水平,通過采用科學技術提高雜糧單產水平。三是加大雜糧的深加工力度,不斷提高雜糧加工技術,大力發展雜糧深加工以及特色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四是建立完善的流通體系,雜糧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運輸與銷售環節,減少流通成本,建立高效率的雜糧產品營銷網絡。五是政府部門要加大政策方面的支持,大力推廣機械化規?;纳a,提高生產率,加大對雜糧生產的扶持力度,把雜糧作物特色產業來抓,加強雜糧的綜合優勢發展雜糧產業。

猜你喜歡
播種面積投資額雜糧
新常態下我國雜糧加工產業發展思路的探討
雜糧粉到底能不能吃?
我國糧食生產喜獲“十七連豐”
新加坡本地金融科技企業2020年上半年吸引投資額4.62億元
雜糧雖好,不宜多吃
英國農業部:2017年小麥播種面積減少2.5%
我國糧食播種面積的動態演變:1985—201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