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

2022-01-01 08:38中共淄博市委黨校孫麗
區域治理 2021年19期
關鍵詞:共同體主體群眾

中共淄博市委黨校 孫麗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是對社會治理規律認識的深化與拓展,進一步豐富了社會治理體系的內涵,為新時代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明了方向。

一、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歷史演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們國家開始了社會治理的初步探索,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對社會治理的探索逐漸豐富,不斷深化。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強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保證國民經濟正常運行和良好的社會秩序。這是在黨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社會管理這個概念。社會管理成為黨和國家重要文件中的高頻詞,是在黨的十六大以后。2004年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這個格局強調管理主體的多元化,在黨委政府的領導負責下,推動社會力量和廣大公眾積極參與。2012年黨的十八大在原來社會管理格局的基礎上增加了法治保障的新要求,并將“格局”改為“體制”,提出要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增加了法治保障,社會管理的內涵更加豐富。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從管理到治理,標志著我們黨執政理念的新變化。黨的十九大對社會治理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的新要求,這是對社會治理認識的深化與拓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提出使得社會治理的體系更加完善,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治理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并為新時代社會治理創新提出了戰略方向。

二、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含義和特征

(一)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含義

關于共同體的含義有很多種,但沒有形成一致的看法。德國社會學家斐迪南?滕尼斯認為,共同體就是基于自然意志,如情感、習慣等,以及基于血緣、地緣關系而形成的一種社會有機體。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認為,在個別場合、平均狀況下或者在純粹模式里,只要社會行為取向的基礎是參與者主觀感受到的情感或者傳統的共同屬于一個整體的感覺,這時的社會關系,就應當稱作為共同體。英國社會學家鮑曼認為,共同體是指社會中存在的、基于主觀上或客觀上的共同特征而組成的各種層次的團體、組織,既包括有形的共同體,也有無形的共同體。我國社會學學者吳文藻先生直接把“共同體”解釋為“自然社會”,而把“社會”解釋為“人為社會”。自然社會以感情、血緣等為紐帶,而人為社會則以利益和契約關系為紐帶。雖然不同學者對共同體概念的表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差異,但總的說來,其所描述的共同體的內涵與實質是相同的,共同體是一種關系的結合,具有一致的意向和共同的行動?;谝陨系恼J識,本文認為,社會治理共同體是黨委、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公民等多個主體平等參與社會事務,主體之間通過協商協調、良性互動達成共識,實現共同價值、共同目標和共同利益的有機體。

(二)社會治理共同體的特征

一是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社會事務。社會治理的主體是多元的,每個主體都有平等參與社會事務的權利和義務,在充分發揮黨委政府的領導主導作用的同時,還要重視發揮其他社會主體的作用。比如,社會組織。社會組織以其獨特的民間性、非營利性、志愿性和自治性,在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領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第一,社會組織可以提供社會服務。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社會需求呈現出多元化和多層次化,這就需要為群眾提供多樣化的服務,政府提供服務的優勢是集中資源辦大事,但是政府的服務也有局限性,不善于提供個性化的、差異化的、多層次的微觀服務,社會組織恰恰有這個優勢。第二,社會組織是公民表達訴求,維護權利的重要載體。隨著我國社會的現代化轉型,利益格局呈現出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關系復雜化的深刻變化,如果存在利益沖突的不同利益群體都有自己的社會組織,那么雙方通過組織進行溝通協調,在理性層面推動利益協商,從而提高利益訴求和利益權利實現的概率。第三,社會組織可以提高居民自治的能力。社會治理不僅僅是國家的事情、政府的事情,也是每一個公民的事情,每一個公民都要積極參與到社會治理當中,不斷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水平。提高居民的自治能力,需要組織作載體,這個組織不僅包括村委會、居委會這樣的自治組織,村委會居委會一個社區一個,代表社區所有居民的利益,那么其他的各種各樣的需求就需要依靠社會組織。社會組織是實現鄰里守望的粘合劑,是使社區成為大家共同家園的一個載體。因此,推動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社會事務,可以在教育、醫療衛生、就業等民生領域,還有法律援助、教育培訓、社區建設等社會服務領域,在堅持政府主導的同時積極推進政社合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和引導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為共建共治共享拓展廣闊的空間。二是多元主體協同共治提升效能。在社會治理中,每個治理主體都要充分履行責任,積極參與到治理活動中來,通過對社會公共事務的協商互動,在不同意見中求同,在不同利益訴求中權衡,從而找到社會意愿和利益訴求得最大公約數,凝聚社會治理的最大共識,形成社會治理的最大合力。多元主體協同共治的關鍵是要明確多元主體的角色、職責及其相互關系。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并不意味著各個治理主體地位相等、作用相同、功能一致。隨著社會發展進程不斷推進,社會治理日趨復雜,既有涉及社會治理關鍵的方向性問題,也有很多具體的事務性問題。在方向性問題上,黨委發揮的是領導核心作用,要把好方向、掌好舵,政府在制度建設、公共政策、社會治安、生態治理等公共事務領域發揮主導作用。而在具體的事務性問題上,要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廣大人民群眾等主體的智慧,通過多個主體的參與、協商、合作、互動,共同管理公共事務、解決治理難題、化解社會矛盾。三是全體人民共同享有治理成果。共享有三個方面:一是共享的主體。共享的主體是全體人民,是社會成員的普遍共享,不是某一部分人的專享。二是共享的對象。共享的對象是社會治理的成果,這既包括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也包括化解矛盾沖突、照顧各方利益,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城鄉之間、地域之間、群體之間、家庭之間更加和諧。三是共享的要求。共享的要求是均衡共享,需要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不同群體之間的發展差距。

三、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建設路徑

(一)加強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中國共產黨對社會治理工作的領導,是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根本政治原則,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社會治理的全領域、全過程、全環節,推動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有機融合。一是強化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黨組織對各項工作的統一領導,團結帶領其他主體如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社區黨員等共同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二是加強基層黨組織人才隊伍建設。要把信念堅定、宗旨意識強、有干勁、會干事的干部選拔為基層黨組織書記,選優配強支部班子。同時,加強對基層黨組織書記和支部班子的培訓工作,強化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增長業務知識,培養綜合能力。三是構建基層社區“大黨委”制度。實施區域化黨建聯盟機制,把駐社區的機關事業單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負責人吸收為成員,逐步構建起以社區“大黨委”為代表的新型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

(二)以人民為中心是根本立場

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大顯著優勢。以人民為中心是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的價值追求,也是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要緊緊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真正讓人民群眾成為社會治理的最廣參與者、最大受益者、最終評判者,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一要創新機制組織群眾、動員群眾。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群團組織為紐帶、各類社會組織為依托,最大限度把群眾組織起來,增強群眾的公共責任,形成“大事”“小事”和“私事”的合理邊界,政府為群眾辦好大事,群眾為自己的私事負責,而那些介于二者之間的,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起來不經濟的小事,則由群眾通過自我組織的方式合作辦理。二要創新機制為民謀利、為民辦事、為民解憂。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始終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保障社會良好秩序的健康運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確保人民幸福安康。三要提高群眾參與的意識和能力。一方面,要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培養人民群眾的公共精神。通過新聞媒體、報刊、廣告標語、互聯網等各種渠道進行廣泛宣傳和引導,讓人民群眾充分意識到公共事務與自己息息相關,逐漸培育起公共精神。另一方面,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提升人民群眾參與的能力。

(三)體制機制建設是重要保障

強化各級政府抓好社會治理的責任機制,以推進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優化、協同、高效為著力點,完善政府治理體制機制。一是建立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工作聯動的機制。破除部門之間各自為政,優化跨部門議事協調機制,實現社會治理資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綜合。二是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有效機制。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實現關口前移、源頭預防;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以多元的方式方法化解不同的矛盾糾紛;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通過心理服務、心理疏導、心理干預等手段,調節社會心態,構筑社會心理防線,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三是健全安全發展體制機制,確保社會安全有序發展。一方面要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立足整體防控、協同防控、精準防控,有效整合資源力量,形成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工作機制,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堅持專群結合、群防群治,提高社會治安立體化、法治化、專業化、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健全公共安全體制機制。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隱患排查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優化國家應急管理能力體系建設,推動應急管理從靜態、職能管理向動態、綜合管理轉變,從災害應對向風險管理轉變,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提高防災救災減災能力。

猜你喜歡
共同體主體群眾
《覺醒》與《大地》中的共同體觀照
愛的共同體
論碳審計主體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多讓群眾咧嘴笑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何謂“主體間性”
論《飛越大西洋》中的共同體書寫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略論意象間的主體構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