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智化背景下“稅企直連”模式的稅務風險管控研究

2022-01-09 08:43楊晉剛李愛琴張瑞冬張磊
商業2.0-市場與監管 2022年2期
關鍵詞:稅務風險模式

楊晉剛 李愛琴 張瑞冬 張磊

摘要:稅務系統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是企業數智化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研究中國移動山西公司“稅企直連系統”的構建過程和運行現狀,發現這種“稅企直連”模式是支持企業稅務數智化轉型的一種重要模式。以稅務風險監管為研究落腳點,從稅務監管模式、稅務申報流程和納稅效率等三部分探討了“稅企直連”模式對稅務風險監管的重構效應。提出了以下結論:第一,“稅企直連”模式在納稅過程的監管上實現了前端化、集中化;第二,稅務申報流程上,實現了申報環節全覆蓋和申報業務全覆蓋;第三,納稅效率上,“稅企直連”模式節約了納稅成本,改善了稅務申報質量。上述研究觀點對評價企業的數智化的轉型發展成效、提高稅務風險監管效能、促進企業的數智化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稅企直連”模式;稅務風險;數智化轉型

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經濟要“順應第四次工業革命發展趨勢,共同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共同探索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從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到現在的人工智能,利用數智化的發展趨勢解決中國經濟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是當前推進經濟數智化轉型的一項重要任務。一個企業的數智化轉型發展包括研發數智化、產品數智化、生產數智化、財務數智化以及業務流程和組織再造,其中企業稅務數智化轉型是企業數智化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稅務局“金稅三期”系統的日益成熟,如何通過推進稅務數智化轉型實施積極財務政策、打造智慧財務、強化風險防控,是中國企業亟待解決的一項重要挑戰。

稅務風險監管直接聯結著企業的穩定發展和國家的財政增長。稅務數智化轉型背景下,企業使用數智化條件進行稅務風險控制。但稅務數智化轉型是強化了稅務風險監管,還是減弱了稅務風險監管?上述影響在企業發展中是如何表現的?本文基于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山西公司的“稅企直連稅務申報系統”為研究案例,提出了一個“稅企直連”模式。該模式是指集團化企業使用數智化軟件將公司內部稅務系統與國家稅務局“金稅三期核心征管系統”網上辦稅系統的聯結,實現企業端與稅務端的連接,保證集團化企業下屬的基層納稅主體“一鍵申報繳納”各項稅費,進而推動企業稅務管理數智化轉型。進一步的,本文探討了“稅企直連”模式對稅務風險智能化監管的影響,基于“稅企直連系統”應用以來實踐內容,從稅務監管模式、稅務申報流程和納稅效率等三部分探討了“稅企直連”模式對稅務風險監管的重構效應。

一、理論基礎及相關研究現狀

“稅企直連”模式是稅務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探討“稅企直連”模式,需要深入研究會計數字化、智能化特征和稅務風險管理理論之間的融合點,通過信息技術打通企業的風險管理、財務會計、業務經營之間的脈絡,進而構建企業稅務風險識別機制并建立信息化管理理念,最終落腳點為“稅企直連申報系統”。

(一)稅務風險管理理論

稅務風險管理理論為“稅企直連”模式提供了理論支撐。稅務風險是指企業在稅務管理中,由于出現稅務繳稅失誤而導致出現經濟損失以及帶來的企業形象受損(史鑫,2019)。企業稅務風險的來源主要有兩方面:第一,對相關的稅務政策未能全面理解,導致稅款繳納過程中出現的漏稅、錯繳、罰金等情況,或者未有效稅收優惠政策,導致企業繳稅過多(陳超,2021);第二,由于企業繳稅系統的信息化監管不健全,導致相關人員出現漏稅、錯繳、罰金等情況,特別是“金稅三期稅務系統”正式運行之后,稅務機關對企業的稅務監督更加嚴格,倒逼著企業提升自身的稅務籌劃質量。稅務風險提高了企業的經濟壓力,使企業形象受損,不利于企業的整體發展。

因此,企業需要進行稅務風險控制,包括識別稅務風險、分析風險產生原因、整體評估風險等級及影響范圍、提出風險應對方案。從國內外研究文獻看,常規的稅務風險控制措施主要由以下幾種:(1)稅務機關按照金稅三期系統、相關法律政策以及繳稅核算方式等,主動全面審查企業稅務的相關內容,判斷和評估企業的納稅風險(陳超,2021);(2)企業通過自我審查的方式自行評估納稅風險,按照相關法律政策以及繳稅核算方式,采取高復盤逆向剖析診斷,明確企業稅務管理存在的實際問題(趙華,2019);(3)構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為企業各個分支、部門以及分公司提供統一的信息渠道,將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分公司進行信息對接,消除信息壁壘,保證財務數據的完整新以及實時性,提高集團企業財務數據匯總分析效率,構建稅務監管的統一規范。但是,上述手段皆是被動的、后期的、具有明顯的違法風險,而且納稅風險評估方法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撐和成本付出,不利于企業的稅務風險控制。

“稅企直連”模式為企業有效地進行稅務風險控制提供了可能性,一方面,“稅企直連”模式因其強大的數據處理和深度挖掘能力對納稅風險評估的作用非常關鍵;另一方面,“稅企直連”模式具有及時的信息收集整合能力,保證了稅務信息的準確性。中國移動山西公司構建的“稅企直連系統”為踐行稅務風險控制理論,提高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水平提供了一個可靠的分析案例,這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二)稅務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現狀

稅務數字化、智能化的概念來源于“會計信息化”的概念。其中,畢馬威會計公司合伙人Bob Elliot(1992)第一次提出了“會計信息化”的概念,認為信息技術將徹底改變會計界,包括商業運營方式、會計規范、會計管理等。會計的信息化、智能化是稅務數字化、智能化的基礎,因此本部分先回顧了會計智能化的發展現狀。

會計數字化、智能化是指企業業務循環抽象成財務信息循環的過程,企業經營中的每一筆交易和經濟事項,產生的數據最終都會匯集到財務系統,將這些數據在標準化平臺上進行收集、記錄、加工,形成規范的、自動化經營成果。徐國君(2003)最早將會計的基本職能歸納為“立體動態反映、過程監管控制、信息資源整合和價值創造管理”,其中“信息資源整合”就是通過聯想、分析、推理、判斷等智慧性加工手段,對各種信息資源整理合成對經濟實體價值增值有用的信息,上述觀點建立了會計與信息資源整合之間的聯系。周民(2003)也提出了在未來高度信息化的條件下,信息資源整合作為一種新的管理形式將可能取代會計,并且會對未來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近年來,會計信息系統逐漸引入國內,學者對會計本質的認識產生了爭議。著名會計學者葛家澍將會計與信息系統緊密聯系起來,認為信息系統具備必不可少的三個特點:第一,以用戶為信息需要的基礎;第二,尋找為了產生有用信息所必需的數據;第三,把數據轉換成信息并傳遞給用戶。針對會計信息化,楊周南(2010)將會計信息化的核心內涵界定為,在會計行業、組織或企業的會計活動中普遍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開發和利用會計信息資源,使會計信息資源成為全社會的共享財富,以推動會計信息資源產業發展的歷史過程。會計信息化經歷了三次發展浪潮:核算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會計智能化(楊周南,2012),其中會計智能化階段,物聯網、智慧地球、云計算使會計信息化環境更加互聯互通、個性化、智能化,會計信息運動更加復雜和開放,會計信息資源屬性更加多元和豐富。

二、案例介紹:中國移動山西公司的“稅企直連系統”

為了降低稅務成本并控制稅務風險,基于“稅務直連”模式,中國移動山西公司于2020年11月應用了“稅企直連自動申報系統”,下文簡稱為“稅企直連系統”。該系統實現了公司內部稅務系統與山西省稅務局“金稅三期核心征管系統”網上辦稅系統的安全對接。

“稅企直連系統”的運行原理是利用數智化技術手段,對內連接集團公司稅務管理系統,對外連接山西省稅務局“金稅三期核心征管系統”。在稅務征期內,“稅企直連系統”自動獲取“稅務管理系統”的稅(費)申報表,經過申報表格式轉換、報表信息分裝、數據壓縮后以接口方式加密傳輸,將稅務管理系統數據自動導入山西省稅務局“金三核心征管系統”,將全部稅(費)管理、期初稅務監控、稅務申報、稅金繳納、綜合查詢等24項稅收業務全部納入全鏈條信息化管理流程中。

與傳統的稅務系統相比,中國移動山西公司的“稅企直連系統”的優勢在于幾個方面:

第一,稅務流程上實現了“零錄入”和“一鍵智能申報”的功能。系統在不改變103個總分機構原有稅(費)入庫預算級次的前提下,實現“零錄入”、“一鍵智能申報”完成全公司103戶納稅主體各類申報表的監控期初校驗比對、稅務申報、申報作廢、稅(費)繳納、申報狀態及繳款狀態同步,全省納稅主體全稅費申報可在1.5小時內完成。

第二,稅務信息上實現了與山西省稅務局征管系統的數據共享,打通企業與山西省稅務局的信息屏障,連接集團稅務管理系統與山西省稅務局金稅三期核心征管系統。從同步申報待辦,到獲取申報數據,最后到批量稅(費)申報及繳稅,山西公司稅務申報系統,融合數據資源,利用上下系統渠道,實現企業端與稅務端的數據互聯互通。

第三,稅務管理上實現了稅務申報、監管等全流程的集中管理。傳統的公司稅務申報管理是一個分散的管理流程,分公司稅務管理人員,在申報完成后通過電話或郵件方式向省公司反饋,省公司大量的時間消耗在溝通和等待中,降低了公司稅務管理工作的完整性。系統應用后,可直觀的查看到各市縣公司稅務申報品目信息、需繳款信息以及最終統一批量申報和繳稅。這種模式的改變實現了公司稅務申報工作的集中化管理,使省公司能夠實時查詢與處理相關信息,且在必要時能快速對申報信息進行調整。

從上述三個優勢看,“稅企直連系統”對稅務風險管理的重構效應,深刻地改變了我國稅務風向管理的實踐,結合中國移動山西公司的“稅企直連系統”的案例,將詳細探討“稅企直連”模式對稅務風險管理的影響。

三、“稅企直連”模式重構稅務風險管理分析

本節主要介紹了“稅企直連”模式對稅務風險管理的重構效應?;谥袊苿由轿鞴镜摹岸惼笾边B系統”的案例,本節從三個方面——稅務監管模式的重構、稅務流程的重構、繳稅效率的重構——探討了“稅企直連”模式對稅務風險管理的影響。

(一)稅務監管模式的重構

在集團式企業中,傳統的稅務監管模式以基層分公司(或營業點)的企業法人主體為核算單位,集團總部對各單位的納稅監管呈現了分散化、后端化,分散化是指繳納稅款結果的信息由基層核算單位掌握,集團總部出現信息盲點;后端化是指由各基層納稅單位將稅款繳納后,再通過郵件和電話的方式向總部發送消息,這種后端化監管極易出現稅務風險,無形中提高了納稅成本?!岸惼笾边B”模式對稅務監管模式的重構是指該模式改善了傳統的稅務監管模式,顯著提高了納稅過程的監管力度:從分散到集中的稅務管理、從后端到前端的監管力度,有利于稅務申報的縱向監管和立體監管,實現細化稅務風險的責任重心。

第一,從分散到集中的稅務監管。由圖2所示,“稅企直連”模式使得納稅信息的反饋由各基層納稅主體分散反饋,轉變為由“稅企直連申報系統”直接向集團總部監管層反饋,除了縮減反饋時間、節省大量成本外,其最大優勢是將納稅數據集成,由“稅企直連申報系統”直接反饋的數據顆粒度越來越細,集團總部監管層對基層納稅主體建立全面的分析體系變得相對簡單。集團總部監管層可以集中通過“稅企直連申報系統”隨時隨地查閱分析報告,且能穿透追溯到底。這種構架不僅呈現納稅活動的結果,還包含了納稅管理的過程數據,使得稅務風險監管的集中式監管成為現實。

第二,從后端到前端的監管重構。由圖2所示,傳統的納稅監管模式是在各基層納稅單位將稅款繳納后,再通過郵件和電話的方式向總部發送消息,而“稅企直連”模式中各基層納稅單位的稅款繳納信息在繳納的過程中直接反饋給集團總部監管層,實現了從后端到前端的監管重構。集團總部監管層的前端監管加強了稅務風險識別、控制和轉移。通常而言,各基層納稅主體的稅務風險主要來自于納稅主體在實踐中故意或無意違反法律或規章造成稅務漏繳、錯繳等,而“稅企直連”模式可以確保集團總部監管層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收集和分析各種相關的納稅信息,確定潛在風險的性質,進行風險識別。

(二)申報業務流程的重構

企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是推進業務流程重構的必要條件和必然結果(廖吉林和劉建一,2009),該觀點認為企業在信息化建設和推進的過程中,應該從思想觀念、效果評價機制以及組織保障等方面推進業務流程重構,對現有的業務流程進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徹底的再設計,利用先進的制造技術、信息技術以及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實現技術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職能集成,以打破傳統的職能型組織結構,建立全新的過程型組織結構?!岸惼笾边B”模式作為稅務領域的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模式,對推進稅務申報流程重構具有內在一致性。

傳統的稅務申報流程中,各基層納稅主體從稅務申報系統獲得稅務待辦指令,然后在征稅期內獲得稅務數據,再將財務報表上傳,進行繳稅的稅務申報流程。而“稅企直連”模式下,各級機構的稅(費)申報表數據轉換、期初數據校驗比對、稅(費)的批量申報/作廢、稅費繳款信息的即時同步、稅款的批量繳款等將在稅企直連系統內部智能化完成,本節把這種對稅務申報流程改變稱之為稅務申報流程重構。

從宏觀上看,稅務申報流程重構的本質是“稅企直連”模式打破了企業稅務申報的監管方式,代之以業務流程為中心,重新設計企業稅務申報管理,進而滿足了當前基層納稅主體、集團總部、稅務機構等不同主體對質量、速度、新穎、標準化和服務上的需要。以中國移動山西公司的“稅企直連申報系統”使用為例,該系統的稅務申報流程重構主要體現在實現了納稅過程中的申報環節全覆蓋、申報業務全覆蓋和申報稅(費)全覆蓋,使得納稅環節的繁瑣復雜性大大降低,但稅務風險控制顯著加強。

第一,申報流程全覆蓋。稅企直連系統打通內外網信息屏障,連接集團稅務管理系統與山西省稅務局金三核心征管系統,從同步申報待辦,到獲取申報數據,最后到批量稅(費)申報及繳稅,實現申報流程的全覆蓋。

第二,申報業務全覆蓋。該系統實現了從稅務查詢(納稅人信息、稅費種認定信息、稅庫銀三方協議信息、申報信息、繳款信息、欠稅信息、房屋信息、土地信息等)到稅務辦理(申報及繳稅待辦、稅(費)種申報及繳稅、申報作廢、申報更正、財務報表報送)的稅務申報全業務管理。

第三,申報稅(費)全覆蓋,全稅種管理及申報包括:增值稅申報、附加稅申報、印花稅申報、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申報、企業所得稅申報、房土稅申報、財務報表報送等。

(三)納稅效率的重構

一般認為,會計信息系統的核心目的就是挖掘和利用數據的價值,實現人機互動,賦能分層管理決策,構建數據智能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的質量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岸惼笾边B”模式對稅務監管模式和稅務申報流程重構的落腳點就是降低納稅成本、提高稅務申報質量和效率。以中國移動山西公司的“稅企直連申報系統”為例,該系統應用后節約了公司人工,提高了公司納稅申報質量。

從納稅人工成本上看,“稅企直連申報系統”與傳統分戶手工申報相比,顯著減少了用工成本,每月申報由總機構辦稅員進行一鍵批量申報/作廢/繳稅即可,減少了每月102人天申報工作量。

從納稅申報時間上看,通過“稅企直連申報系統”進行征期內的申報工作,大量減縮時間成本。申報時長由原來的 155小時,縮減至1.5小時,納稅申報效率提高99%;申報工作均在省公司,節約了溝通時間,大大縮短了申報時間,申報效率極大提升。

四、結束語

本文使用中國移動山西公司的“稅企直連系統”的進行案例分析,詳細探討了“稅企直連”模式對稅務風險管理的影響。研究發現,“稅企直連”模式為代表的稅務系統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從三個方面重構了稅務風險管理:稅務監管模式、稅務申報流程和納稅效率。稅務監管模式上,稅企直連”模式改善了傳統的稅務監管模式,從分散到集中的稅務管理、從后端到前端的監管力度提高了納稅過程的監管;稅務申報流程上,實現了納稅過程中的申報環節全覆蓋、申報業務全覆蓋和申報稅(費)全覆蓋,使得納稅環節的繁瑣復雜性大大降低;納稅效率上,“稅企直連”模式節約了納稅成本,改善了稅務申報質量。

參考文獻:

[1]史鑫.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中小企業,2019(11):155-156.

[2]趙華.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財會學習,2019(31):188-189.

[3]周民.會計的未來發展:信息資源整合[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1):93-94.

[4]廖吉林,劉建一.論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業務流程重構問題[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03):48-50+62.

[5]楊周南.會計信息系統(第三版)[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

[6]徐國君.三維會計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7]葛家澍,余緒纓.會計學[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8]徐國君.未來會計綜合模型:立體動態反映與信息資源整合系統[A]. 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上),2006:5.

[9]Bob.Elliot. The third wave breaks the shores of accounting[J]. Accounting Horizons.1992:15-21

作者簡介:

李愛琴,女,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山西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洛街25號,15803510980;

楊晉剛,男,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山西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洛街25號,13935198038;

張瑞冬,男,財務部總經理,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山西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洛街25號,1390351162;

張磊,男,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山西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洛街25號,13466818666。

猜你喜歡
稅務風險模式
新時期企業的稅務風險與規避之道
淺議企業稅收籌劃與稅務風險管理
“營改增”對電氣安裝企業稅務風險控制影響
淺析高校稅務風險管理
淺析高校稅務風險管理
增值稅全面實施背景下房地產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探討
高端飯店業產學研模式研究
永續債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中學數學創造性教學的模式與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