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RI和 CT在脛骨平臺骨折診斷中應用分析

2022-01-12 07:59袁德峰遼陽市第三人民醫院遼寧遼陽111000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21年24期
關鍵詞:B型脛骨影像學

袁德峰 遼陽市第三人民醫院 (遼寧 遼陽 111000)

內容提要: 目的:關于MRI和CT診斷應用在脛骨平臺骨折診斷當中的效果分析。方法:對38例疑似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分別應用MRI和CT進行診斷,并將診斷結果和臨床病理結果進行對比。結果:(1)經過病理診斷38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確診36例,檢出B型20例,C型16例,而經過CT診斷,檢出B型18例,C型18例,MRI檢出B型21例,C型15例,經比較,CT和MRI在脛骨平臺骨折的檢出和AO分型和病理診斷相比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MRI診斷脛骨平臺骨折的準確度相對于CT診斷脛骨平臺骨折而言更高,經統計學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敏感度、特異度、約登指數、漏診率、誤診率等方面和 CT診斷筋骨平臺骨折均無統計學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通過MRI和CT都能實現對脛骨平臺的骨折診斷,都能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可行的影像學依據,臨床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針對性的選擇相對應的診斷方式進行診斷。

脛骨平臺骨折在臨床上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這一類骨折的患者一般都會合并膝關節損傷,骨折的主要狀況相對也比較復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臨床治療的難度,因此臨床在治療過程中對于這種骨折情況應予以重視[1]。為有效保證手術當中能夠快速而準確地進行復位和固定,手術以前需要對脛骨平臺的骨折和具體分型情況進行了解,充分的做好術前評估。臨床骨折患者在手術治療之前需要對患者通過CT和或MRI等影像學技術開展常規的檢查,以便于判斷患者具體的骨折情況。研究認為CT診斷可以了解患者發生骨折的具體類型,有助于判斷患者骨折的具體嚴重程度。但是對一些隱匿性骨折在診斷中也存在不足,所以導致為臨床手術治療所提供的參考存在局限[2]。MRI在診斷中可以有效的兼顧CT診斷的優點,同時也能彌補CT診斷中的不足,這種診斷方法可以獲取清晰的診斷圖像,也能鑒別患者具體的骨骼萎影和軟組織損傷的表現。為了進一步分析這兩種影像學方法在脛骨平臺骨折診斷當中所表現出的價值,本文特進行此次研究,詳見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將2019年1月~2020年1月到本院進行治療的38例疑似筋骨平臺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開展調查。本文的患者中,男女分別為20和18例,年齡22~49歲,平均(32.15±10.31)歲。導致患者受傷的原因主要包括車禍、施工意外跌落、打架斗毆損傷、機器壓砸擠壓受傷等。分別為15例、14例、5例、4例。本研究的入組患者中,均未存在合并嚴重的精神類疾病的患者,不存在無法開展全面檢查的患者,同時排除影像學資料不全的患者或者不能開展 CT及MRI診斷的患者。所有研究對象均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臨床資料符合倫理委員會的標準。

1.2 方法

MRI:引導患者以仰臥位開展診斷工作,診斷中以1.5T超導磁共振掃描儀開展掃描,首先進行橫斷位的定位,然后再對患者依次開展軸位(PDWI:TR/TE=2000m s/140ms;FOV=18,層厚=4mm,層間距=0.4mm)、冠狀位(PDWI:TR/TE=2000m s/75m s;FOV=19, 層 厚 =4mm, 層 間 距=0.4mm)、矢狀位(PDWI:TR/TE=2000ms/72ms;FOV=20,層厚=4mm,層間距=0.5mm,TR/TE=350ms/40ms)的診斷工作[3]。

CT診斷:CT診斷同樣以仰臥體位開展診斷,診斷的時候合理的對CT掃描參數進行設置(層厚=5mm,電壓=120kV,電流=200mA)。重建操作的時候應用估算法,重建之后的層厚=1.25mm,層間隔=1.25mm。診斷時協助患者將雙膝伸直,足部先進入,進床時維持速度約為8.70~8.75mm/rrot。同時注意調整焦距的中心對準經過近端,然后開始由遠及近的掃描。掃描以后,層厚=5mm,在掃描結束后,對所有的實驗數據均進行集中的收集,并且上傳到AW 4.3-08數據系統之中。然后通過多平面重建技術對患者開展三維重建,并且將最終的手術病理結果作為主要的參考標準。

1.3 AO分型標準

脛骨平臺骨折可以分為B、C兩種類型。前者骨折主要為關節內部位骨折,B1型骨折一般為簡單的劈裂性骨折,而B2型骨折通常為簡單壓縮性骨折,B3型為簡單的劈裂至壓縮骨折;后者屬于關節內完全骨折,C1型患者存在簡單的關節骨折和干垢端骨折,C2型患者存在干垢端粉碎性骨折,C3型為完全性的粉碎性骨折[4]。

1.4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1)診斷結果:對磁共振和CT檢查診斷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脛骨平臺骨折的AO分型,并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作為診斷依據,研究脛骨平臺骨折的磁共振和CT診斷結果與AO分型的手術病理結果的一致性。(2)診斷價值:統計MRI和CT在脛骨平臺骨折診斷當中對骨折診斷的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約登指數、漏診率、誤診率等。注:陽性預測值=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假陰性+真陰性)×100%;敏感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度=真陰性/(假陰性+真陰性)×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例數×100%;約登指數=(靈敏度+特異度)-1;誤診率=假陽性/(假陽性+真陰性);漏診率=假陰性/(真陽性+假陰性)。

1.5 統計學分析

文中結果需要計算的統計學數據均導入IBM SPSS 26.0中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表示為“[n(%)]”,以卡方法檢驗,求c2值。以上數據結果均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診斷結果

經過病理診斷38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確診36例,檢出B型20例,C型16例,而經過CT診斷,檢出B型18例,C型18例,MRI檢出B型21例,C型15例,經比較,CT和MRI在脛骨平臺骨折的檢出和AO分型和病理診斷相比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磁共振和CT診斷脛骨平臺骨折的AO分型比較[n(%)]

2.2 診斷價值

MRI診斷脛骨平臺骨折的準確度相對于CT診斷脛骨平臺骨折而言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敏感度、特異度、約登指數、漏診率、誤診率等方面和 CT診斷筋骨平臺骨折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2和表3。

表2. 兩組研究對象的MRI和CT檢出與病理診斷相比

表3. 兩組研究對象MRI診斷和CT診斷的價值比較

3.討論

因為脛骨平臺的解剖結構相對復雜,所以臨床在對脛骨平臺骨折進行診斷的時候,其難度相對更大。手術以前進行診斷和分型可以有效對患者的整體治療效果進行預測,也能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科學的依據[5]。近幾年我國的影像學診斷技術在飛躍發展,所以在醫院中對影像學技術應用,在各個科室的診斷中也變得尤為普遍。將影像學診斷技術應用在骨科的診斷中,能夠為患者的治療工作提供科學的參考[6]。脛骨平臺骨折是一種常見的嚴重的骨折類型,本文主要研究CT技術和MRI技術在脛骨平臺骨折診斷中的價值。

從脛骨平臺骨折的患者角度進行分析,其骨折表現比較嚴重,所以在對患者進行治療前,應該通過科學合理的影像學手段,進一步分析患者的骨折嚴重程度和類型等,這能為臨床的治療工作提供科學的依據。既往臨床研究通常認為,MRI與CT診斷技術在對脛骨平臺患者進行診斷時都能獲得比較理想的診斷影片,與傳統的X線診斷相比,效果十分理想。這兩種診斷技術能夠有效的避免患者在X線診斷當中無法檢出患者骨折移位和骨折塌陷的情況,所以提高了臨床診斷的適用性[7]。在對患者進行診斷的時候CT檢查的檢查范圍更廣,其診斷的速度和診斷的分辨率明顯更高,所以可以清晰準確的觀察患者骨折的具體形態和骨折的碎片。這種診斷能夠有效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合并傷,分析患者的骨折線等相關的骨折信息。但從具體的臨床診斷中也可以看出,可能因為容積效應、掃描層面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很容易使得最終的診斷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樣會導致臨床檢出中存在一些誤診和漏診的情況[8]。不同于CT診斷,MRI診斷技術可以實現多方位和多序列的檢查,這就能了解患者的骨折情況。通過觀察患者膝關節的損傷和信號的變化,來突出患者骨折的具體影像。這種診斷技術可更加清楚的顯示出患者在膝關節軟骨、半月板、肌腱韌帶等方面所存在的一系列損傷[9]。除此以外,對合并關節內密度上升的復雜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來說,對患者進行磁共振檢查是必要的,這主要是因為膝關節出現骨折之后,患者的骨髓腔和損傷的骨膜組織滲出的血液與脂肪進入到了關節內,通過磁共振檢查能夠較為準確地診斷膝關節的損傷程度,這不會對患者產生不良的影響[10]。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1)經過病理診斷38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確診36例,檢出B型20例,C型16例,而經過CT診斷,檢出B型18例,C型18例,MRI檢出B型21例,C型15例,經比較,CT和MRI在脛骨平臺骨折的檢出和AO分型和病理診斷相比無明顯差異;(2)MRI診斷脛骨平臺骨折的準確度相對于CT診斷脛骨平臺骨折而言更高;而在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敏感度、特異度、約登指數、漏診率、誤診率等方面和 CT診斷筋骨平臺骨折均無統計學差異。所以也能夠充分的肯定通過MRI和CT這兩種診斷方法,都可以實現對脛骨平臺骨折的診斷。但具體來說,MRI診斷工作相對于CT而言具有更為突出的價值。同時本文的研究結果也提示,我們在具體的診斷中,要根據患者脛骨平臺骨折的實際情況和特點等來選擇相關的影像學技術,具體判斷患者的骨折類型等并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治療,這對于為患者的治療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提高患者的預后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臨床通過MRI和CT都能實現對脛骨平臺的骨折診斷,都能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可行的影像學依據,臨床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針對性的選擇相對應的診斷方式進行診斷。

猜你喜歡
B型脛骨影像學
GM1神經節苷脂貯積癥影像學表現及隨訪研究
64排CT在腦梗死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及影像學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結核影像學表現
顱內原發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學診斷
基于B型超聲的在線手勢識別
前后聯合入路內固定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
切開復位內固定與有限內固定聯合外固定治療脛骨Pilon骨折的對比觀察
多功能脛骨帶鎖髓內釘治療脛骨近端關節外骨折的臨床觀察
PSS4B型電力系統穩定器參數整定
中藥結合植骨內固定治療脛骨骨不連23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