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培育學生產品意識的路徑分析

2022-01-15 08:36韓海東柴知章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1年5期
關鍵詞:意識成本產品

韓海東 柴知章

(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高等工程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建設工程教育強國,對服務和支撐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意義重大。

我國已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工程教育,每年提供幾百萬的工程科技人才,但是我們還存在很多的不足,最大的問題還是人才的質量問題。工程教育質量是我們下一步要著重提高的方面。

高校、企業、社會三者雖是獨立的管理單元,但又基于人才的流通性特征,彼此相互依存。高等教育側重于專業培養層面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和課程大綱的安排完成課程教授及過程考核;市場主體本著收益的需要關注于自身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否更具備市場占有率;而社會在同類產品的市場競爭中,選擇的是產品的比較優勢即性價比。三個獨立的管理單元都給予自身的理性分析利弊之后,形成“科學的”發展或選擇路徑,但忽視了人才的“流通性”,高校培養出的人才自然的流通至市場主體即企業,而企業中的人本身又是社會屬性的個體而存在,缺乏系統性思維往往產生現存未能有效解決的矛盾:供需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就業亂象,即畢業生的市場適應能力弱。

基于民辦高校的靈活優勢,本著“寬基礎、重實踐、強應用”的育人理念,安徽信息工程學院以“換道超車”的辦學思路著力圍繞“工程能力、產品意識、工匠精神”的育人方針,寄希望利用系統思維,探索微型“大社會”的系統育人方針,培育高校側重的工程能力技術、企業關注的產品占有率思維、社會需要“品質過硬”的創造物背后體現的工匠精神為一體的新工科人才。本文則重點分析產品意識嫁接至課堂教學及實踐的路徑選擇。

一、產品意識的內涵及要素分析

所謂產品即生產設計所得,不管是利用自然手段還是機械、設計手段(加工、改造、創造)所得,它均具備使用價值。意識是人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應,被動性;思維指思考方式的產物,體現為主動性、系統性、論證性較強。之所以稱之為產品意識而非產品思維、商品思維等,主要基于在校生因未能完全且實質參與企業的市場經濟活動從而很難有實質的市場思維體驗,社會上對產品意識也有不同視角的解讀:工程師不要只受困于為了技術而開發產品,而應該有為了價值和用戶而開發的產品意識;良好的產品化思維,能讓技術人員更輕松地投入戰斗,拔出只知技術不曉得產品的怪圈,畢竟我們賣的不是技術而是產品和服務,以上均是社會對工程技術人員具備產品意識的訴求。上文提到“微型系統性培育”是作為高校在教改過程中將產品意識所含的隱性因素于課堂教學、于實踐教學、“第二課堂”的植入之中,培育市場主體所需的工程技術人員的思維啟蒙。

對于產品意識,目前學術界沒有統一的定義,從網絡和企業的反饋來看,產品意識是指在產品的演示、研發、運營、改進、售后等整個生命周期中,盡可能最大化提升用戶使用產品所能獲得的正向體驗與價值,包括操作體驗、心理體驗等。因此產品只是一個客觀實體物的存在,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工程技術知識和專業的實踐動手能力設計、創(改)造而成,但是實體創造物至步入市場應用階段需要產品意識的注入,雖然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動對于引進人才的歷練能夠滿足這一“短板”,但企業講究時效性,因此對工程技術人才的產品意識的提前培育是新工科人才需求之一,也是文章分析的思路來源。

結合前期研究和調查發現,產品的熱銷無外乎兩個維度的需要:物美價廉、服務優質。

1.品質意識

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社會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引來消費層次的不斷提高,市場的導向權由原先的生產端轉化為消費端,消費端決定了市場主體的生存和發展,市場主體必然對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進行優化升級,以瓜果市場為例:消費端群體從原先的購買單價及數量轉變為對口感及是否原生態的關注確定了種植戶關注的畝產從原來的“產量”轉變為“最佳產量”,說明種植戶已經意識到品質種植的重要性。

因此當消費者逐步進入追求個性化、品質、體驗的階段時,那些更著眼于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的企業便擁有了生存發展的“最大砝碼”。蘋果手機的全球熱銷離不開產品本身的品質,因此市場主體中的工程技術人員品質意識被激發,從對市場宣傳的關注回歸產品本身的實用,消費者將會以更加輕松的心態接納。

2.服務意識

上文提到產品意識包括多個環節的塑造,而產品銷售之后的維護過程是贏得消費者二次購買或主動代言的有力表現。因此從收益出發,現代企業逐步由過去的“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即提供的不僅僅是產品,包括跟蹤的產品功能保障服務及培訓等關聯活動。因此才會有中聯重科技術工程師“一路囧途”真正詮釋“一切為了用戶”。工程技術人員的服務意識涵蓋研發的多元化、開放化,研發過程的多主體參與加強了技術成果的市場可行性,研發的消費導向性、研發的系統服務性以及研發人員自身的創新能力等,劉景芳對研發服務人員的勝任力模型進行了系統研究分為協作、服務、創新、市場、責任、學習6 大模塊。在企業的逐步轉型之下,高校應對市場需求,培育提供符合需求之人才的潛在服務勝任力。

3.團隊意識

企業的競爭本質是產品和服務的優勝劣汰,一個企業就像一部機器,機器的正常運轉需要每個部件的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目前多數制造型企業的工程科技人員研發模式趨向于項目組形式,項目組成員基于消費者需求導向隨時進行上下級、部門之間的有效溝通協作,使得研發方向及產品功能貼近市場,因此工程師的團隊融合能力對企業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否則,就會影響到整個企業的效率,使整個團隊處于癱瘓狀態。團隊成員本著負責任的意識只有對團隊擁有強烈的歸屬感,強烈地感覺到自己是團隊的一員,才會真正快樂地投身于團隊的工作之中,體會到工作對于人生價值的重要性。

4.成本意識

成本意識是養成成本核算與成本控制理念,不斷降低成本的意識,成本管理的執行過程。有效地控制成本,從而獲得利益的最大化,包括成本分析、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有效成本分析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功與否的基本要素。成本分析可以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成本分析與控制系統,成為企業內部決策的關鍵支持,從根本上改善企業成本狀況。

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是企業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戰略之一,成本控制是所有企業都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管理課題。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是企業成功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是每個企業都必須重視的問題。

教學過程中融入學習成本分析、成本管理的專業理論;熟悉成本核算的內容、方法及降低成本的途徑;實踐成本分析、成本核算、成本控制過程,逐步培育學生對成本管理、控制,追求效益的潛在優勢。

二、產品意識的培養路徑探索

新工科運動之對于高校便是新興的產業專業建設和傳統專業(機械、電子、材料等)的升級改造,文章強調運用“微型社會”視野,培育人才的能力及素養無限吻合吸收端的訴求,將本校工科的傳統優勢借助民辦高校的靈活機制,將產品意識逐步地嫁接至育人活動中來,從理論到實踐,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的綜合應用,使傳統專業具備更新的理念、更好的模式、更高的教育質量。

1.改革和完善課程體系,以關聯崗位能力為教學導向、精選教學內容

當代工程教育的復雜化、工程技術人員需要具備復合型人才的素養,傳統專業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關聯課程體系的教授和實踐,文章所指的整合課程資源并非簡單地引入商業及管理課程,實現課程的部分更改和疊加,而是根植于專業自身,以市場需求崗位上下游及關聯崗位為參考,拓寬關聯崗位能力勝任,分析設計出能力對應的知識程度和結構,以工程思維導論課程為試點,將產品意識中的品質、服務、團隊要素融入課程案例當中去。

有效地整合課程資源,比如“電工學”是非電類工科專業必修的基礎核心課程,也是理論與實踐結合、按照“新工科”的要求,該課程既要突出其基礎性,又要強調其實踐應用性,還要與所學專業進行有機結合,突出專業特色性。

案例教學突出實用性,將三要素關聯的學科知識、理論、技術,用來分析解決具體問題。此模式能讓學生加深對關聯知識的聯系、運用,也更能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給予學生以初期啟蒙的作用;同時結合未來的發展趨勢,研究并開設符合工程技術人員需要的產品意識導論課,系統地介紹理論知識,配合工程導論的案例引入實現理論和案例的良性循環,更好地被高校學生所接受。

2.將項目化教學引入實踐教學中

教學手段與方法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之一,也可以檢驗教學效果。隨著基礎課程的深入和產品意識的植入,學生具備相應的理論積淀,適時引入項目化教學實踐,以團隊為單元,通過設計、改造、完善一個課題或作品的過程實現鍛煉的動態過程。項目化教學有幾個基本要素:其一是項目本身的科學性和可鍛煉性,需要設計項目的師資團隊進行充分有效的課題打磨;其二是項目成員的理性分配、杜絕學生的隨意性,項目化作業,以結果為導向,并不單單涉及專業本身,需要跨學科知識的有力支撐,實現知識的有效整合;其三是教師的有效引導和全程跟蹤,項目化教學只是把課堂工作量移至學生設計、創作、協作的過程中去,必要的課程知識點在教師的引導和督促下,學生去探索和發現新的知識或難點,強調學生在過程中的體驗,激發自我主動學習的欲望和動機;其四是制定合理的評價和反饋機制,基于項目的多樣性,每個項目的難點、側重點、知識及實踐能力的掌握程度不一,設計多種評價指標對于維持項目化教學、激發學生持續的熱情和專注,在創新人才培養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

3.從產品意識角度,提升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實質參與度

基于新工科培養人才的需要,打造具備產品意識的育人思路,加強學生全面能力的提升,避免學生參與比賽及活動的消極或盲目跟風性,需要對各種賽事及培養能力和成效進行合理的分析,目前的各類賽事趨向于工程技術類以及創新創業類,文章著重從創新創業類大賽中分析對產品意識提升的重要性,逐步培育學生適應新知識、新環境的能力,創新創業大賽強調與技術或運營模式的創新和完善,一份項目企劃書必然涵蓋市場、競爭對手、運營、銷售、收益、財務分析等相關模塊,項目成員的合理組成必然是跨學科且各自有優勢的成員合作完成,除財務的專業性知識外,一份完善的企劃書全部需要產品意識三大要素的所有內涵建設和素養,通過比賽的打磨,對于培育具備產品意識的工科性人才有很好的推動力,因此對于工科學生提升面的參與度,也有利于育人模式的廣泛推廣,形成“課程-作業-比賽”點線面的有機結合。

4.深化產教融合,打造符合專業發展方向的實踐教育基地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堅持知行合一、工學結合,推動校企全面加強深度合作,打造高水平實訓基地,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如德國、英國的“三明治”模式,澳大利亞的“新學徒制”模式,美國的“合作教育”模式等,這些舉措對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形成多元參與的利益相關者機制,形成了校企聯合為主體、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為精準培育好學生過渡為社會應用型人才的“最后一公里”,各校結合自身專業的就業方向。以教學實踐環節為出發點,有步驟地探索產學相結合的實踐創新教育基地,有效處理好學校、企業、學生三方面利益,因此完善合理的聯動機制,逐步地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重理論輕實踐的思維慣性。其一改變傳統完全定崗實習的模式,結合企業留住人才的需要,實質性利用教學實踐的過程在企業中培育學生成長,如安徽某高校的“海外服務工程師”定向培養,基于崗位勝任力的需要探索知識程度和結構,校企共同研發課程植入日常教學并深化入教學實踐過程之中,讓學生學有所用,學有所獲。逐步實現專業建設的多特色化,學生理論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化,圍繞品質、服務、團隊、成本逐步開展實踐育人的各項工作,使校企融合實踐逐步深化,從而符合產品意識導向基礎上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在原有轉移基礎上實現專業育人模式的迭代。

三、總結

一流的新工科,需要探索一流的工程教育之路,以“微型社會”視角培育學生產品意識,強調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積極探索教學和實習工作的多元化、創新之路,實現新工科人才培育的特色之路。

猜你喜歡
意識成本產品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2021年最新酒駕成本清單
溫子仁,你還是適合拍小成本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意識不會死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2015產品LOOKBOOK直擊
獨聯體各國的勞動力成本
新產品
產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