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體化基礎教育學校幼小銜接雙向策略研究

2022-01-15 22:53陳紅蘭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關鍵詞:學生家長幼小交流

陳紅蘭

摘要:在中小幼一體化基礎教育學校,幼小銜接可以使幼兒更好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順利過渡,使幼兒有實力、有信心、快樂自信地融人到小學生活中。但在現實當中,不管是幼兒園或是家庭以及學校在幼小銜接問題上的認知還不夠充分,很多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理解誤區,從而導致幼兒銜接過程中產生頗多問題?;诖?,本文以一體化基礎教育學校為例,對幼小銜接雙向策略的有效落實進行論述。

關鍵詞:幼小銜接;雙向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幼小銜接是指通過相應的措施,確保幼兒在進入小學后,能及時地適應小學的生活和學習,為以后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梢?,幼小銜接在幼兒園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從“雙向互動”的角度出發,從幼兒的實際需求出發,確保其順利進行。

一、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1、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幼兒園教師與小學教師的交流還不充分,具體體現在教育理念以及對幼兒了解方面缺少必要的溝通與交流;其次是幼兒對學校的認識不夠深刻,情感和情緒差異很大。這主要是因為幼兒在進入小學后出現情緒緊張、壓力加大的原因所致,幼兒在比較陌生的環境中,情緒相對低落,思想負擔過重;最后,幼兒缺少必要的規則意識,特別是對于一些本身未養成良好習慣的幼兒來說,進入小學后會感到難以適應,造成這部分幼兒在學校無法良好的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

2、解決方法

首先是要增強小學和幼兒園相互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主要包括雙方教師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幼兒與小學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兩個方面。在教師層面,小學教師要加強對幼兒日常表面的了解,幫助教師更快發現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優點與缺點,讓幼兒在進入小學后能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更快、更好融人到小學學習生活中。與此同時,小學老師還應該更多接觸幼兒學習,了解幼兒的身心和學習特點,為孩子們創造更加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在教學中盡可能使用直觀化、形象化的演示與操作,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幫助學生更好理解知識;幼兒與小學方面的溝通主要表現在讓幼兒更多地了解小學生活,比如可以在適當的時間里邀請幼兒到小學里與小學生一起開展活動,進行各種游戲,幫助幼兒更具體的熟悉小學學習生活;針對幼兒的疑惑,老師要為幼兒細心解答,還可以根據幼兒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教育方式,讓幼兒帶著問題去了解小學,以此打消幼兒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恐懼心理,讓幼兒向往進入小學學習生活;其次,要加強兒童相互之間的合作與溝通??梢越柚黝}活動、游戲等活動的開展,使兒童的活動范圍得到擴充,加強兒童相互間的溝通與交流。讓兒童在與人的溝通當中,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讓兒童了解,在和他人相處的過程當中,要勇于發現并承認自己的缺點,予以積極改正。

二、一體化學校幼小銜接雙向策略

1、共研同修,架設幼小銜接課程紐帶

所說共研同修,是摒除過去幼兒園與小學“分別低頭拖車”,沉溺于所在學段當下課題設計,無法有機會“往下延展”或“朝上眺望”的單一化片面性的思想觀念,試著構建幼兒老師與小學老師相互間溝通交流的途徑,一同制定入學過渡階段與入學穩定期的課程計劃,在互相溝通、爭議發問、資源共享、達成一致中完成換位思考,一同探尋最合適地銜接策略與具體方法。幼兒老師和小學老師一同深入分析幼兒園大班幼兒和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性及差異,掌握銜接工作上出現的死角,再現生活化、游戲化的教學模式,進而緩減坡度設計。共研同修應該是互通式教學研究。幼兒老師和小學老師互相處于另一方的角度上對活動專題予以一些專業性提議,改善活動計劃,增強活動目的性。共研同修更加是互幫互助式教學研究。幼兒園和小學可以一同查缺補漏,互相予以重要訊息,全方位考量幼兒和家長的喜好點及側重點,重要時刻予以必不可少的協助,構建老師、幼兒、家長三方聯合共育的工作機制。

2、深化課改,重視過渡性適應

單一化的、片面化的互動交流規劃只可以給幼兒提供零碎的經歷貯備,幼小銜接規劃應該是注重銜接,極度統一化。老師唯有將幼兒的心理、生活、社交和學習籌備極度融進常規化的課程改革中,將主干課程與主題活動有機結合,將游戲化的教學模式作為幼兒教學與進步的主要基調,才可以協助幼兒由淺入深、有效充分地得到進步,增強其升學適應能力。所以,幼小銜接課程的開發設計應該是所有課程內容的開發設計,也就是構建“大班下學期+暑假預備期+一年級上學期”的課程內容,協助幼兒在有目標、有規劃的內容推動中“腳踏實地”地完成升學籌備和升學融入。

3、以書為媒,搭建多元成長平臺

學校利用評比書香課堂、舉行幼小讀書沙龍活動、進行角色互換課堂等方式方法,助力幼兒加強對小學生活的熟悉,讓幼兒可以更好地觸碰到小學的實際情況,以此實現有效銜接。

例如,幼兒園大班組織開展了晨間誦讀主題活動,老師利用每天誦讀的方式方法將小學低段需學的70首古詩詞教授給幼兒,助力幼兒在高聲誦讀、群體誦讀和小隊接龍中體驗傳統經典,塑造語感,建立信心,逐漸養成學習的積極性。老師還可以利用區域游戲的方式,為幼兒園大班幼兒專門設置“幼小銜接區”,將成語典故、量測、寫字、讀書等階段目標隱藏在自制教具中,助力幼兒在做中玩、在玩中學,寓教于樂地提高思維能力與專注能力。

4、家校聯動,促進家長角色轉換

個體層面,建立家庭自修服務平臺運用《新生開學指導指南》中“對學生家長朋友說的話”向學生家長推廣為幼兒開學要做的生理方面、心理狀態等層面的準備工作,并對“幼兒不習慣校園生活怎么處理”等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實施專題解疑,向新生家長傳達合理的家教訊息,助力家長實現從養育者向學習合作者的角色轉換;班集體層面,構建溝通交流服務平臺,老師運用微信聊天群,安排學生家長舉辦相關的話題沙龍活動,助力學生家長處理親子教育中產生的各類問題,在互動學習中促進親子教育能力的不斷提高;學校層面,構建專業人士引導平臺。聘用專業人士為學生家長講解未來教育發展趨勢的方向和人才培養的發展趨勢,引導學生家長發現親子教育的方向。

結語:總的來說,目前的幼小銜接工作都獲得了相應的成績,為小朋友們給予了許多的助力。但是我們還需要意識到幼小銜接中普遍存在的許多問題,加強幼兒園和小學相互間的雙向互動交流,主要包含彼此老師的互動交流、課程內容的互動交流和銜接方式方法的互動交流等內容。

參考文獻

[1]李靜.基于兒童關鍵經驗的教師專業發展訴求[J].教師發展研究,2019,3(01):48-54.

[2]趙宇.幼小銜接工作內涵與策略[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5.

[3]王紹平.淺談幼小銜接中培養孩子任務意識的策略與方法[J].學周刊,2016.

猜你喜歡
學生家長幼小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銜接
從養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穩銜接
人獸表演
家長對學校滿意度調查研究
農村中學“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教育方式研究
幼小銜接,學前準備知多少
“交流”等5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