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史觀下的初中歷史情境教學研究

2022-01-15 23:13殷夢靜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關鍵詞:甲午戰爭情境教學初中歷史

殷夢靜

摘要: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世界的概念越發重要。全球史觀作為現當代西方學界重構世界史的史學思想,需要初中學生進行一定的了解。構建歷史情境是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關鍵所在,也是初中歷史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能力的重要技能。在全球史觀下進行初中歷史情境教學模式的探索,以《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一課為例,簡述所思所得。

關鍵詞:全球史觀、情境教學、甲午戰爭、初中歷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相關理論研究

在當今世界,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而世界歷史是歷史不斷發展的結果,馬克思認為:“世界史不是過去一直存在的;作為世界史的歷史是結果?!盵1]人類從互不了解的封閉狀態到走向互相往來、彼此交融,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遷。

全球史觀要求公正地對待與評價世界各國、各個地區的文明,要注重世界各個民族或國家之間的相互聯系與影響。正如我國學者吳于廑所說:“研究世界歷史就必須以世界為一全局,考察它怎樣由相互閉塞發展為密切聯系,由分散演變為整體的全部歷程,這個全部歷程就是世界歷史?!盵2]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加強全球史觀的滲透,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各個國家、各個階段的歷史,更是要把歷史對象置于建立了普遍聯系的“世界”之中,構建完整的框架與體系,從更宏觀廣闊的視角客觀地評析歷史對象,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情境教學需要教師通過各種方式來為學生創設歷史情境,原理是學生的學習是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相互作用的發展過程,在較為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下進行更有利于學生的認識發展。認知活動是從具體的表象開始,逐漸發展到理性的認知。初中學生雖然對歷史的認知水平有限,但不能僅僅局限于概念上的理解,而應該是通過對歷史的感受和體驗進而形成對歷史的抽象認識。到了初中階段,學生對歷史課程的學習,漸漸有了一個基本的、全面的要求,加上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地培養學生史料分析的能力,掌握歷史學習思考、記憶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到歷史與現實有著密切聯系,認識到歷史就在自己的身邊,自己也是生活在歷史中,學習歷史可使自己更加明智,更全面客觀地看待人和社會,那么,在學生心中,歷史學習就是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在看待歷史學科重要性和功能性上,會與學生的個人全面發展、素養全面提升聯系起來,從而正確認識歷史,激發學習歷史的動力。

二、具體案例闡述

結合上述理論研究,以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一課為例,簡單闡述一下在全球史觀指導下,初中歷史課堂中情境教學的具體方式。

在準備教學資料的過程中,除了教科書上的圖片材料,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海外史料,從不同國家對甲午中日戰爭的描述中培養學生評價歷史事件的客觀性。盡量多采用圖片、歷史漫畫、視頻、音頻等生動性較強的材料,或者是一些較為通俗的史料,更符合初中學生的歷史知識水平,也能更好地構建歷史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日常生活中對甲午中日戰爭的了解較少,但是結合之前所學,對李鴻章這一晚清大臣較為熟悉,因此為了拉近學生與歷史距離,營造歷史情境,可以選擇從李鴻章出發。以學生較為熟悉的歷史人物為課堂導入,并通過講述李鴻章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一些事件,串聯本課重要知識點。

例如,在課堂導入中,采用歷史人物猜一猜的小游戲,出示一段甲午戰爭時期外國記者亨利·布理約瓦斯昌有關李鴻章的描述。教師提問:請同學們結合材料,猜一猜這位清朝大臣是誰?

學生根據描述,能較快反饋出李鴻章的名字。從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在外國記者的筆下,對李鴻章是比較正面贊揚的描寫,這與中國社會描述李鴻章賣國求榮、自私自利的形象有很大區別。

此外,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問題即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分析方面,如何讓初中學生了解一場戰爭的失敗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立足于全球史觀,我們可以從不同方面、不同國家進行分析,簡單帶領學生地進行概括??紤]到歷史情境構建,增加學生歷史氛圍感,我們可以繼續從李鴻章這一歷史人物出發。1894年,中日兩國在朝鮮激戰時,當時的江南道監察御史彈劾李鴻章腐敗通敵。其實這只是一時的風聞,但是張仲炘等人卻以此作為政治派系斗爭的武器彈劾李鴻章。在中國面對強敵入侵時,中國政府的官員不僅沒有團結一心、共同抗敵,反而乘機你爭我奪,互相傾軋,因小失大。學生了解甲午中日戰爭時期李鴻章受到的這一彈劾,以小見大,可見當時清政府內部政治腐朽,官場不良風氣盛行,清朝從上而下都沒有致力于打好這場戰爭,都是在為自身謀取利益。這是清朝戰敗的原因之一。

甲午中日戰爭是一場影響力深遠的戰爭。史學界有這樣一種說法,甲午戰爭已經不僅僅是中日之間的戰爭了,這場戰爭牽扯到了整個世界。中國史學界對其進行了長期深入的研究。這場戰爭成為中華民族真正開始自行探索救國之路的契機,從全球史觀的角度來看,甲午戰爭還改變了當時東亞的國際政治勢力格局。[3]在中日的歷史記錄檔案之外,西方國家也在這場戰爭過程中形成了一些檔案記載,而且在過去這些年有不少先后公布于世。

三、總結與反思

隨著時代的發展,全球化是大勢所趨,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應具有正確的大局觀和歷史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為符合初中學生身心發展需求,引導學生激發歷史學習興趣,不但要會學,更要愛學,加強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情境課堂的構建是教師一直探討的領域,在全球史觀下立足于學生發展的情境教學能有效達成當今社會對初中歷史教學的各方面要求。本次通過對《甲午中日戰爭和瓜分中國狂潮》一課的分析,簡單探討如何在全球史觀思想引領下,在初中課堂進行情境教學的嘗試,這一方面還有很多課例和問題值得我們不斷進行研討和反思。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28頁。

[2] 吳于廑:《世界歷史——為<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歷史卷>作》,見《吳于廑學術論著自選集》,第86頁。

[3] 張曉剛、鄒圣嬰:中國近30年來甲午戰爭研究綜述,深圳大學學報,第32卷、第2期,2015年3月。

猜你喜歡
甲午戰爭情境教學初中歷史
赫德與中日甲午戰爭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情境教學模式探究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淺析情境教學法在中職會計課堂中的應用價值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淺談語文課堂閱讀教學
英語情境教學中的問題探析
從甲午戰爭得到的啟迪
《甲午戰爭百年祭》評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