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植密度對大豆品種貢秋豆 5號產量及農藝性狀的影響*

2022-01-19 09:33楊世鵬向仕華楊華偉
大豆科技 2021年6期
關鍵詞:粒數農藝行距

楊世鵬,向仕華,胡 苓,楊華偉

(自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四川 自貢 643000)

貢秋豆5號是自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選育的國審大豆新品種,該品種具有高產、高蛋白、適應性廣、籽粒大、抗病性好等特性[1]。目前對自貢市及周邊地區調查發現,貢秋豆5號的種植密度普遍偏小,無法發揮出貢秋豆5號的產量優勢。種植密度是影響大豆產量的重要因素,其直接影響大豆的群體結構和光能利用率,從而最終影響大豆的產量[2-3]。而在一定的密度下,行距和株距是調整大豆群體結構的重要手段[4]。為了更好的推廣貢秋豆5號,試驗通過研究貢秋豆5號的種植密度與產量及農藝性狀的相關性,為貢秋豆5號合理密植,深度挖掘增產潛力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大豆品種為貢秋豆5號。

1.2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20年6月20日將貢秋豆5號種植于自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龍潭實驗基地,試驗采用行距(A)和窩距(B)雙因素裂區設計,主區為行距,有5個處理,以A1、A2、A3、A4和A5表示,依次為30、35、40、45和50 cm;副區為窩距,有2個處理,以B1和B2表示,依次為20和25 cm。每個小區7行,每窩2株,2次重復,共計20個小區。在大豆成熟時,每個小區連續取10株進行考種,測定株高、分枝數、主莖節數、單株莢數、單株粒數、百粒重。每個小區取中間5行進行小區測產,再折算成667 m2產量。

1.3 分析方法

使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使用SPSS 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差異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種植密度對貢秋豆5號產量的影響

通過對貢秋豆5號行距和窩距裂區試驗的方差分析可知(見表1),主區行距間、裂區窩距間和行距×窩距的互作效應均達到極顯著水平,說明行距、窩距及其互作對貢秋豆5號的產量均有極顯著影響。

表1 行距和窩距對貢秋豆5號產量的方差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2個窩距處理的貢秋豆5號產量均值之間達到了顯著差異,B2窩距處理的產量顯著大于B1窩距處理的產量。在B1窩距處理條件下,貢秋豆5號產量隨著行距的增大而增加;在B2窩距處理條件下,貢秋豆5號產量隨著行距的增大先增加后減小,在A3時貢秋豆5號產量達到最大。5個行距處理的貢秋豆5號產量均值由高到低為A5>A4>A3>A2>A1,A5產量最高,A1產量最低,A3、A4和A5處理的貢秋豆5號產量均值之間差異不顯著,但與A1、A2處理之間差異顯著。

表2 種植密度對貢秋豆5號產量的影響

綜合以上結果,貢秋豆5號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大產量先增加后減少,當密度達到13 334株/667m2,即A3B2密度處理水平時,產量達到最大,為180.25 kg/667m2(見圖1)。

圖1 貢秋豆5號種植密度與產量的相關關系

2.2 種植密度對貢秋豆5號農藝性狀的影響

方差分析表明,行距對貢秋豆5號的各農藝性狀均有顯著影響,株高隨行距的增大而減小,主莖節數、分枝數、單株莢數、單株粒數、百粒重隨行距的增大而增大;窩距對株高、單株莢數、單株粒數、百粒重有顯著影響。株高隨窩距的增大而減小,單株莢數、單株粒數、百粒重隨窩距的增大而增大(見表3)。

表3 不同行距、窩距處理對貢秋豆5號農藝性狀的影響

進一步分析發現,貢秋豆5號在低密度時株高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大變化不顯著,當密度達到13 334株/667m2時,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大貢秋豆5號株高顯著增高。貢秋豆5號主莖節數各處理間變異幅度小,主要受品種基因型控制。分枝數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大,分枝數逐漸減少。單株莢數、單株粒數、百粒重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大逐漸減少(見圖2)。

圖2 貢秋豆5號種植密度與主要農藝性狀的相關關系

3 討論

大豆農藝性狀受到種植密度的影響,楊加銀等[5]研究表明,大豆株高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大呈增加趨勢,而分枝數隨密度的增加呈減少趨勢。劉衛國[6]研究表明,單株莢數、單株粒數、百粒重隨種植密度的增大而減小。研究結果顯示,貢秋豆5號株高與種植密度之間呈顯著正相關,分枝數、單株莢數、單株粒數、百粒重與種植密度之間呈顯著負相關,這與前人試驗結果一致。于德彬等[7]研究表明在低密度時,植株對光、水、肥等資源競爭壓力小,導致植株單株生產力高,隨著種植株數的增加產量顯著增大;當密度達到一定株數后,過高的密度不僅增加了生產成本,而且會導致植株高而細,造成大量倒伏,同時植株病蟲害率增加,落花、落莢、病蟲莢嚴重,單株生產力極低,株數的增加不能彌補單株生產力的減少,造成大豆減產。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結果,貢秋豆5號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大,產量先增加后減少。

大豆產量是由群體產量決定,群體產量多受生態環境、栽培措施及品種特性等多因素影響,而種植密度對群體結構影響最大。當種植密度過小時,單株產量較大但群體產量不高;種植密度過大時,單株產量又下降嚴重[8]。通過改變種植密度,可以使大豆個體和群體達到最佳配置,最大效率的利用環境資源,促使大豆高產。

4 結論

研究表明,種植密度對貢秋豆5號產量和農藝性狀有顯著影響。貢秋豆5號株高與種植密度呈顯著正相關,分枝數、單株莢數、單株粒數、百粒重與種植密度呈顯著負相關;產量隨種植密度的增大先增加后減小。在種植密度(行距×窩距)為40 cm×25 cm時,即密度達到13 334株/667m2時產量達到最大,為180.25 kg/667m2。

猜你喜歡
粒數農藝行距
種花生的合理行距和株距
6個引進油棕品種農藝性狀評價
環境因素對青藏高原栽培大麥穗粒數空間分布的影響
利用Ln位點進行分子設計提高大豆單莢粒數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試驗研究報告
粳稻鹽粳188 航天誘變后代穗部性狀多樣性及相關性分析
基層農藝技術推廣和應用的強化途徑分析
基于農業生產中農藝技術的應用研究
雜交晚粳稻通優粳1號產量及構成因子分析
種植密度和行距對蕎麥田雜草及蕎麥產量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