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成立后廬劇藝術檔案工作的現狀與展望
——以合肥市廬劇院藝術檔案為例

2022-01-28 12:35孫亞軍合肥師范學院文學院合肥230061
名作欣賞 2022年23期
關鍵詞:合肥市劇團整理

⊙孫亞軍[合肥師范學院文學院,合肥 230061]

廬劇作為安徽代表性的地方劇種之一,在其近百年的發展歷史中,有許多的資料具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它不僅展現了廣大文藝工作者勞動的智慧,還可以讓熱愛廬劇的研究者們從這些資料中可以看到廬劇發展的脈絡并提供豐富的研究資料。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廬劇工作者們主動開展對于廬劇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建設,表現了一定的資料保存意識,為廬劇藝術資料整理歸檔工作的推進、完善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本文擬以合肥市廬劇院為例,對其藝術資料的整理現狀進行梳理,肯定其成績,指出存在問題和不足,以期為其他地方劇種資料整理提供參考。

一、合肥市廬劇院藝檔工作的基本概況

合肥市廬劇院是1969 年由安徽省廬劇團和前合肥市廬劇團合并而成,鑒于歷史原因和體制合并等因素,挖掘、整理資料存在著諸多的困難。

安徽省廬劇團(1952 年3 月—1969 年8 月)是全省建團最早的一個地方戲劇表演團體。新中國初期,基本上是新中國成立前廬劇班社的老藝人和新文藝工作者的組合,演出的劇目多為挖掘整理和改編的優秀傳統劇目以及移植兄弟劇種的優秀劇目為主,在收集整理改編的老劇目中做了不少的工作,雖然多為營業演出直接服務,但已經注意留存資料,20 世紀60 年代初,安徽省廬劇團曾舉辦過劇團歷史展覽,對于這段歷史進行了很好的梳理?!拔母铩逼陂g,劇團資料散失慘重。后省團下放和市團合并,很長時間處于動蕩不穩定之中,當時談不上收集資料和建立藝術檔案,個別有心的同志雖然注意搜集整理一些創作資料,但比較零碎不成系統。當時,由于上級部門沒有明確的要求,劇團的藝檔管理沒有配備專人負責,大多為兼職,沒有專業的工作經驗,只憑個人興趣。加之沒有專門的辦公場所,保管室幸存的資料大多殘缺不全,珍貴的資料流失嚴重。

原合肥市廬劇團(1956 年9 月—1969 年8 月)新中國成立初期自負盈虧,經濟來源靠營業收入,國家只給少量的補助,因此劇團演出很有成效,曾成為全省戲劇團體增收節支、勤儉辦團的先進,因營業性演出人員編制緊縮,無精力、無經濟、無專人從事藝術檔案工作,導致建團前劇團資料基本空白。

1969 年8 月,合并后的合肥市廬劇團(2003 年更名合肥市廬劇院)(1969 年8 月—2010 年9 月)先行穩定思想,理順關系,組成藝術創作,逐步注意到積累、整理、規范等方面的藝術資料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為推動藝術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歸檔做出了大量的工作,為廬劇資料保存保護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二、合肥市廬劇院藝術檔案工作采取的措施

(一)劇團的各部門負責人和劇團領導在思想上重視并積極宣傳

自20 世紀80 年代中期以來,合肥市廬劇團根據文化部(85)年第1084 號文件、中辦(85)20 號文件、省文化廳(85)297、355 號文件、省文化廳(91)075 號文件、合文字(91)030 號文件,將藝術檔案工作列入每年度工作計劃,在全團大會不失時機地宣傳檔案法,講述建立藝術檔案的重要性。市文化局和省文化廳常派人來團指導,定期召開藝術檔案工作交流會以促進工作開展。1987 年是廬劇團建團35 周年,為簡樸熱烈地做好團慶活動,團領導動員大家進行廬劇資料捐贈活動。領導帶頭將個人資料和圖片無保留地捐贈給劇團。由此,全團掀起了查找資料,捐獻資料的良好氛圍。著名的廬劇表演藝術家丁玉蘭,翻箱倒柜地將自己畢生從事藝術工作所形成的劇照、劇本、曲譜和社會活動的評論等全部資料上交給劇團,為藝術檔案工作給予了寶貴的支持。

(二)做好藝術檔案工作的相關配備,鼓勵管理員外出學習交流

1984 年劇團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重新組建資料室,并決定歸屬藝術辦公室領導。在劇團住房、辦公用房緊缺的情況下,擠出三間約40 多平方米的房子作為藝術檔案資料室,其中工作室一間11 平方米,庫房兩間30 余平方米。安排了兩位老同志和兩位中專畢業生共四人為資料管理員,專職進行管理,一改以前較為松散的狀況。1986 年,又派出兩名資料員赴上海參觀學習,汲取先進單位的經驗,先后走訪了上海越劇團、上海滬劇團、上海歌舞劇團、上海青年話劇團等單位學習經驗,回肥后集中時間和人力對劇團資料進行具體的再清理,分類和裝訂建檔。1991年,華東區第四次藝術檔案協會交流會議決定在合肥召開,市文化局領導高度重視,預先召開了系統藝術檔案工作會議,并立即組織了一個學習參觀團赴浙江上海等地取經,該團委派副團長和藝術檔案員兩人再次赴外地劇團學習,后根據文化部《關于藝術檔案整理規則》和外地的成功經驗,制定了本團的《藝術檔案管理規則》和《藝術檔案工作守則》。

(三)利用大型紀念日促進資料收集、整理

劇團在實際工作中,不斷進行總結,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工作。既要抓重大演出活動的公共資料,又要抓演員個人專題系列的相關資料。對有影響的個人資料如廬劇表演藝術家丁玉蘭、孫邦棟等同志的資料,劇團管理人員主動上門,請求他們配合,逐步完善成卷。藝術檔案工作不僅是對歷史資料竭盡全力地去挖掘、去補充、去完善,對新形成的資料不準欠賬,而且一定要按照藝術檔案整理規范去收集整理入檔。特別是遇到重大的紀念日,劇團更是抓住時機,進行宣傳,以活動促進藝術檔案工作的推進。1987年是合肥市廬劇團建團35 周年,該團決定舉辦團史展覽,共設置了約50 平方米的展帶展覽,文字圖片實物共四千余件,分歷史大事記、近期活動、上演劇目、創作成果、獲獎情況、歷屆領導七個部分展出,展覽受到業內外人士、專家和領導的熱烈贊譽。劇團在展示前動員全團各方面力量,包括已經改行或調出的重要人員,逐戶上門動員,請他們支持,竭盡全力地挖掘廬劇資料,去補充,去完善;對新形成的資料第一時間收錄,而且一定要按照藝術檔案整理規劃去收集整理入檔。

(四)利用文藝團體評定職稱的機會,廣泛征集演員資料

自1987 年廬劇院職稱評定工作開展以來,廣泛征集每一個演員的藝術小傳和個人簡歷,并將他們的從藝經歷、藝術生涯和藝術成就整理成冊,分類存檔,同時還征集了大量一直保存在諸多名演員個人手中的珍貴劇照,通過這些方面的收集工作,大大地增強了館藏藝術檔案材料的數量,在大規模的搶救藝檔資料的工作中,共獲得黑白照片1945 張,彩色照片832 張,其中包括周恩來、賀龍同志接見演員的照片和《借羅衣》《討學錢》等早期劇照。

三、合肥市廬劇院藝術檔案工作的成績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合肥市廬劇團在藝術檔案整理、歸檔方面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一)廬劇藝檔工作初見成效,特別是劇本涉及范圍廣

結合廬劇資料本身特點加之外出學習的經驗,團內確定了一種既簡單實用又細致全面的分類法,也就是將整個文化藝術文件材料分為二十二大類,以一個英文字母代表一大類,輔以阿拉伯數字腳碼區分同類中的不同項,再以某類中某種材料開頭漢字的筆畫作為列目先后的次序。按照新的規定要求對于現有資料重新做了一次分類整理,現已裝訂成冊255 卷其中藝術檔案材料A 大類30 卷,B 大類的劇目153 卷,B 小類音樂總譜及其分譜67 卷(劇目),舞美設計5卷,盒式音帶110 盒,像帶13 盒,報刊剪貼462 張,C 大類即個人類80 卷。其中劇本整理的內容最為豐富。代表性的劇目大都在冊,其中整理本占有數量較多,近百本。代表的有《休丁香》 《雙鎖柜》 《秦雪梅》《小辭店》 《花絨記》 《雙絲帶》 《采?!?《打灶》 《點大麥》《借羅衣》 《打面缸》《討學錢》 《打蘆花》 《花園扎槍》等;移植本有《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 《玉簪記》《柳毅傳書》 《五姑娘》 《雙珠鳳》 《半把剪刀》《江姐》《金沙江畔》《秦香蓮》 《啞女告狀》《狀元與乞丐》等,創作本有《牛郎織女笑開顏》 《戰斗的青春》 《楓樹嶺》《村長娘子》《李清照》《孔雀東南飛》 《奇摘情緣》《好人王科長》 《萬年橋》 《包公趕驢》 《魂斷赤欄橋》 《三嫂告狀》《得失之間》《張大娘的心事》等。

(二)資料分類清晰,便于查閱

從已整理的藝術檔案來看,包括三大類:院(團)務類、?。ㄇ?、節)目類、個人類。

1.院(團)務類:主要記載院(團)大事記;歷史沿革(院團介紹);劇目匯編(或統計)演出場次、觀眾人數統計;巡回演出、對外文化交流材料;參加匯演、調演、觀摩演出獲獎材料;國內、外有關單位贈送的紀念品、專業人員考核評比材料。這種資料的整理匯編,較為清晰地梳理了劇團在各個階段的發展狀況,有利于廬劇從業人員對于本劇團的歷史有個清晰的認識,培養其傳承廬劇藝術的意識與責任感。

2.?。ㄇ?、節)目類:主要分為劇本類、表導演類、舞臺美術類、演出活動類、宣傳評論類、音響類、樂譜類。這一部分內容豐富,包括創作、移植、整理劇本等;演出實況錄音、錄像、唱片、膠片負片等;演唱的總譜、分譜及配器手稿。這為后來學者研究廬劇提供了便利,此種整理成果價值較大。

3.個人類:主要收集個人專業職稱評審表、個人演出體會和角色塑造的文章;社會輿論對其人的評介文章、剪報;專題座談會記錄;出版的書報、雜志;個人獲獎記錄及其音像資料等。通過此項資料的整理,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廬劇名家在表演藝術上的特點與成就,也可以看出廬劇在鼎盛期的社會影響和價值。

藝術檔案工作的有序開展,對于本團制定工作計劃和安排藝術生產,對于專業藝術人員評聘職稱工作,對于社會媒體宣傳工作,對于省市“非遺”保護和相關史料編撰工作等,都提供了極有價值的文字、實物和聲像資料。整理藝術檔案材料利用率高、利用面廣,從20 世紀80 年代中期以來,合肥市廬劇院的各類材料均被借用或調用,使我們進一步看到藝術檔案在實際工作和研究中發揮的重大作用。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迅速發展,藝術檔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也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就合肥市廬劇院來說,關于廬劇藝術資料保存和整理歸檔方面,做得相對完善,值得兄弟劇團學習與推廣。當然,也不能說已經盡善盡美,藝術檔案工作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也是較為明顯的。

四、合肥市廬劇院藝術檔案工作的不足

(一)沒有把藝檔整理作為廬劇傳承的基礎工程有計劃的長期堅持

通過對于廬劇院歷史的梳理,不難看出劇院對于資料的歸集、整理取得顯著成效的是在20 世紀八九十年代。究其原因不外乎兩個字:重視。從國家部委到地方行政部門到劇團執行,每個環節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論證,做好人員、經費、場地、設施四落實。1987 年,劇團被評為文化系統文書檔案先進集體,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稍诖酥昂椭?,藝術檔案工作推進極為緩慢甚至是停滯不前。令人遺憾的是,2007 年首發《安徽廬劇》內部刊物原本也能起到藝術檔案保存的部分作用,但卻因體制的變化和一些人為因素最終未能堅持下來。

(二)人員配置時斷時續,且專業儲備不足,工作沒有持續性

藝術檔案工作對于工作人員的要求較高,既要知曉藝術生產的全過程又要掌握檔案管理的方法及手段。工作中的耐心、細心和信心也必不可少。為了提高藝術檔案人員的業務素質,合肥市文化局在1986年3 月專門舉辦藝術檔案培訓班,還組織人員去省外一些藝術團隊學習,定期召開會議,組織互檢和業務競賽,據不完全統計,當年僅經驗交流會就有十二次。對于劇團來說,也開始配備了專職資料管理員。在廬劇資料整理歸檔中,當時劇團負責資料的幾位工作人員,帶著極大的工作責任感,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他們將大量留存霉變的底片和照片清洗、晾曬、擴印,幾百卷的資料全是手工截裁裝訂成冊。在經濟不寬裕的條件下,自己動手制作粘貼報本、相冊,將原有的向右翻閱的老式裝訂本細心地拆除重裝。對于殘缺不全的資料修補……通過幾年的努力,資料室已見成效。在他們的精心工作中,我們也看到了個人的價值和對于廬劇藝術的貢獻。但令人遺憾的是,21世紀以來,團內再也沒有配備專職的資料員將未完成的工作繼續下去。

(三)缺少穩定的工作場地,數次搬遷,造成廬劇資料遺失

上文我們曾經提及四個落實中的場地問題,一個穩定的存檔地點無疑對于檔案的收集和整理是有著莫大的好處的。合肥市廬劇院在1996 年前,場地較為穩定,位于合肥市四牌樓百貨大樓附近,也就是當時安徽省廬劇團所在地,建筑面積2260 m,功能劃分整齊有序:一棟辦公樓(含檔案室),一個排練廳,一個小戲院。后因開發拆遷,1996 年搬遷至合肥市四十五中附近,僅為300 m,地點十分窄??;2000 年至2010 年又連續搬遷四次,在數次搬遷中,難免有資料破損或遺失,影響較大的是一些借出資料的憑證遺失后,難以核查和追回。

(四)廬劇老一代藝人和藝術家們相繼離世,造成無法修補的回憶

戲曲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因此藝術檔案的形式勢必也是多種多樣的。譬如劇本,有一部分劇本是屬于口口相傳的水詞本,只保留在人們的記憶中,甚至包括一些整理本,也有著發展變化的歷史,只有及時梳理整理才能看清它的脈絡。在廬劇發展歷史進程中,特別是20 世紀50 年代中期以來,廬劇藝術領域先后出現一大批代表人物,如編劇金芝、董泗珠、趙鴻、完藝舟、陳次方、邵鶴群、王淼、徐浩等;導演田榮、靳懷剛、陳仲、華實秋、陳廷榜、龔維毅、尹建民等;作曲周儒松、沈執、張嘉明、王柏齡、何合濃、蒯建生等;舞臺美術鄭伊農、王淼、李之冬、樂月娟、汪文科、張良安、王茂喬等;表演藝術家王本銀、丁玉蘭、孫邦棟、鮑志遠、王鵬飛、李鳳英、董桂蘭、張海洲、董光裕、呂必勝、張月樓等;班社時期的組織者和藝術傳授人王國光、郭士龍、、董宗如、丁建才、孫靜如等。這些人大多終身參與廬劇創作和表演,本身就是一部活字典,但較為可惜的是,除了近幾年國家和省級“非遺”保護部門為丁玉蘭、孫邦棟搶救性拍攝了個人的廬劇藝術綜述片、口述片、實踐片和教學片,省圖書館拍攝《廬劇》資料性專題片,以及合肥市曾兩次立項資助為丁玉蘭出版口述專注以外,大部分廬劇藝術家個人的從藝經歷和藝術成果等均沒有得到整理、記錄。他們多數已經作古,至今資料沒有有效收集。

(五)有些廬劇資料整理質量不高

目前,在調研廬劇藝術檔案過程中,明顯感到整理的質量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從劇本上看,正本大戲經典劇目整理較好,但關于小戲方面仍呈現較為原始的狀態,手寫本和油印本較多,有些本子字跡潦草,難以辨認。加之年代久遠,有的霉變、脆化,破損較為嚴重,整理的難度加大。隨著2006 年廬劇申遺成功和廬劇研究立項活動的開展,廬劇愛好者和研究者對于廬劇整理質量的要求也漸漸提上日程,這些都需要整理者投入更大的精力,認真負責地做好學術資料的基礎性整理工作。因為隨著國家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高度重視,勢必會對廬劇藝術檔案的整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五、合肥市廬劇院藝術檔案工作的改進措施

(一)進一步挖掘民間散落的廬劇資料,力求藝術檔案整理的規范化、標準化

民間傳統文化遺產和著名藝術流派傳人、藝人的代表作包括身段、唱腔等都應積極搶救。利用科研立項,獲取政府層面的資金支持,推動藝術檔案整理出版工作向縱深方面發展。自21 世紀以來,2006 年廬劇列入首批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由合肥市廬劇院等演出團體改制后的合肥演藝股份有限公司先后申報了2016 年文化部項目“國家級非遺扶持資金”獲批;2018 年和2019 年兩次獲得國家藝術基金“小型劇目資助項目”和文化部“傳統劇目復排”扶持 ;2021 年獲文化部扶持項目“《秦雪梅》劇本再整理及復排”;廬劇院先后獲得國家級等資金支持近300 萬元。在項目申報、結項的過程中,廬劇院朱彥東副院長(現已退休)付出了極大的精力和心血,對于資料再整理和保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廬劇院退休專家李之冬二十多年專心從事廬劇歷史、劇目和劇院管理方面研究,撰寫首批國家級“申遺”報告和省圖《廬劇》腳本,撰寫《廬劇綜合情況介紹》和相關論文,鑒定早期劇目留存資料的來龍去脈,對于廬劇資料豐富和完善貢獻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發揮地域優勢,重視和利用部分體制外人員

在廬劇藝術檔案整理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人員斷檔現象,嚴重妨礙了工作的持久性、延續性和完整性。因為合肥是省會城市,也是安徽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高校相對較多,有著較好的地域優勢。同時,也是廬劇東、中、西路三個流派傳承中心之一,廬劇資料保存相對較為完整。

合肥獨特的地理位置,也給廬劇研究者帶來了一定的便利。有些研究者具有體制內工作者不具備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廬劇的研究內容和價值等不足之處,值得相關部門在資料收集、整理以及校錄和創作上給予一定的重視并加以利用。如安徽大學王夔教授擔任了2019 年演藝公司宣傳部資助項目《丁腔孫韻》的編寫工作,對廬劇兩位藝術家丁玉蘭老師和孫邦棟老師的生平經歷進行梳理;安徽藝術職業學院戲劇學院楊莉芳副教授擔任了廬劇《秦雪梅》劇本的整理加工和丁玉蘭、孫邦棟“非遺”專題片腳本撰寫;合肥師范學院文學院孫亞軍副教授先后發表了近十篇論文,對廬劇經典劇目《討學錢》《借羅衣》《小辭店》《休丁香》等進行了較為細致的研究;繼原合肥市文聯主席完顏海瑞先生在20 世紀90 年代出版專著《丁玉蘭》之后,安徽省社科院段金萍老師根據丁玉蘭口述整理出版了《我的廬劇人生——丁玉蘭口述史》,對丁老師相關資料保護起到積極的作用。體制外人員的介入,在廬劇藝術家生平經歷、藝術表演,劇種歷史淵源,劇目研究等方面,彌補了藝術檔案的欠缺,豐富和增添了藝術檔案的內容。

(三)改進整理方式,盡快建立數字檔案

藝術檔案的重要價值就在于開發利用。藝術檔案的資料齊全無論是對劇種的保護還是傳播意義都是極為重要的。就目前廬劇現有的藝術檔案來說,還有一批尚處在原始狀態,未能科學整理和保存。對于一些小戲劇本來說,有些紙張由于年代久遠而變得字跡模糊、破損不堪,如再不整理保存極有可能消失殆盡??上刃胁捎脪呙杌蚺膱D的形式加以初期保存,在編輯處理手寫本和油印本時,一定注意核查掃描照片的清晰度和完整性,防止有所缺失或模糊不清。后期采用現代科技手段,將前期整理成果數據化,建設具有搜索、原圖、錄文切換等功能的數據庫;既具有傳統紙質圖書的形式也可以拓展廬劇資料的使用功能,以便研究使用;對于廬劇資料中的圖片、錄音、錄像、唱片等資料,應配備有文字說明加以介紹,以便查閱者更好地了解一些背景知識。

廬劇藝術檔案具有較為鮮明的地域色彩,是研究一個地方民俗風尚、文化、經濟等重要的參考資料,也是中國民間文學一個重要的分支,在研究地域文化中發揮著獨特的史學功能。伴隨著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廬劇藝術檔案工作的重要性會越發顯得突出,我們相信,隨著技術的提高和參與人數的增加,廬劇藝術檔案工作定會更加完善。

猜你喜歡
合肥市劇團整理
“回歸人民”與“走向城市”:山西城鄉兩棲戲曲劇團生態模式初探
戶思社副會長會見日本新制作座劇團一行
合肥市美術教師作品選登
合肥市包河區語文老師書法作品選登
合肥市美術教師優秀作品選登
淺談貧困山區專業劇團內部制度建設與執行現狀及對策
英國 布里斯托爾老域劇團
高一零碎知識整理
整理“房間”
整理房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