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冼星海與《黃河大合唱》縱橫談

2022-02-02 12:57向延生
中國音樂學 2022年3期
關鍵詞:黃河大合唱冼星海魯藝

□向延生

音樂研究所自1954年創立起,在創辦人李元慶(延安魯藝音樂系原教員)的領導下,一直很重視冼星海專題的研究(具體由黃翔鵬、齊毓怡負責)。其工作成果有1955年所里設立的“冼星海紀念室”、1962年起編印的《冼星海專輯》(一至四輯),以及與星海音樂學院合作內部出版的多種冼星海作品影印本。1973年筆者調入該所工作,主要負責聶耳項目、編輯《聶耳全集》和中國近代音樂史的研究工作。由于黃翔鵬轉向樂律學研究,齊毓怡退休,我在中國近代音樂史的研究中,涉獵與冼星海相關的一些事務。

筆者的父母1935年在上海、1938年在延安曾兩度與冼星海共事,筆者與冼星海的夫人、許多友人和學生都有多年的接觸。1999—2016年連任中國延安魯藝校友會三屆副會長、會長助理、常務副會長,對延安魯藝的事務有深入了解;1999年承擔了紀念《黃河大合唱》創作演出60周年國際研討活動的相關工作;2012年又被時任音樂研究所所長田青派去新加坡核實冼星海的經歷。以此談談筆者對冼星海和《黃河大合唱》有關問題的看法。

一、關于冼星海

冼星海是國內研究最為廣泛、深入的音樂家之一,但其生平、作品至今還有許多未解之謎,現擇要說明如下。

1.冼星海的籍貫原來一直被認定為廣東番禺,依據是冼星海母親口述請人代筆的“簡歷”①“簡歷”約寫于1921年,記述的也只是冼星海生活在澳門以后的事情。,以及冼星海1939年在延安入黨時寫的自傳②詳見《冼星海全集》編輯委員會編《冼星海全集》第1卷,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379頁。。2005年廣州市番禺區建立了冼星海紀念館。

據番禺冼星海紀念館的曾館長說,20世紀80年代他曾陪冼星海夫人錢韻玲③錢韻玲與冼星海在武漢、延安只共同生活了一年半。及其女乘小船沿番禺的河道考察,聽番禺橄欖鎮的一位老人說,該處曾住有一戶冼姓人家,后來搬走了。就此認定橄欖鎮是冼星海的老家,這顯然不是科學的考察和認定。

2012年,廣州市調整行政區劃,把番禺區的橄欖鎮劃撥給2005年新設立的南沙區(廣州的碼頭港區財力雄厚)。南沙區為此在橄欖鎮新設立了“冼星海故居”紀念館,現在冼星海竟就變成了廣州南沙區人。冼家的祖上終生以船為家,是不能在岸上居住的疍民,哪里會有陸地上的故居!據廣州中山大學研究廣東歷史地理數十年的張副校長說:20世紀初(即冼星海出生時),廣州的南沙一帶還是無人居住的荒灘。筆者認為現在仍應以冼星海當年出生時的地名認定冼星海是番禺人。

2.上述冼星海的“簡歷”和“自傳”等材料,都明確了冼星海的父親,甚至祖父都是輪船上的船員。冼星海的船員外祖父把女兒嫁給船員,比嫁給漁民的概率大。冼星海幼年依靠的外祖父去世后,冼星海母子能夠遠去新加坡謀生,顯然也與船員的經歷和視野有關。因此仍然堅持說冼星海出生于漁民家庭,這是以前錯誤思維觀念的延續。船員作為工人階級的一員,其實具有更高的無產階級革命性和階級地位。

3.冼星海在“自傳”里自述他曾入學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但該傳習所所有資料里都未找到冼星海的蹤跡。反而在北京藝術??茖W校音樂系師生1926年的合影、紀念貝多芬音樂會的節目單,以及該校同學的回憶文章里對冼星海有所記載。事實是1925年冼星??既胨噷:?,兼任該校音樂系主任的蕭友梅又是北京大學傳習所主持工作的教務主任。他安排冼星海去兼任傳習所的圖書管理員,解決了窮苦小同鄉冼星海的生計問題,由此造成了冼星海對此事的誤記。1929年暑假,冼星海被迫離開上海國立音樂院,有文章認為是責任在蕭友梅的一樁“公案”。筆者認為此事的主要責任者是民國政府教育部派來的“改組委員會”而不是蕭友梅。①具體參見向延生《蕭友梅與冼星海的是非恩怨新解》,《中國音樂學》2016年第2期。

4.冼星海初到法國巴黎時的悲慘遭遇完全是意外。據司徒喬的妹妹司徒懷(她與筆者的母親是抗戰全面爆發前上海國立音專的同學)說,冼星海去巴黎是要投靠摯友、著名畫家司徒喬(南京中山陵孫中山畫像的作者)。冼星海拿著司徒喬母親帶給兒子的廣東臘腸,在其樓下用大名、小名呼喊了許久都無人答應。詢問房東后得知司徒喬剛于幾天前去了美國。在異國他鄉、語言不通、身上只剩5法郎,冼星海此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落入非常艱難的境地。此后他竭力拼搏,當過飯店的跑堂、理發店的雜役、看守電話者及照看兒童的男仆,由于饑餓與寒冷,冼星海曾昏倒在巴黎街頭。

個別文章把冼星海在巴黎的街頭乞討賣藝說成是“勤工儉學”,但這與周恩來、陳毅、鄧小平等人參加的有組織的勤工儉學運動毫無關系,因此頂多稱之為“半工半讀”。

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奮斗,冼星海的生活有了改變,1932年底冼星海擔任時在巴黎的俄籍著名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的管家,于是才能夠有錢于1933年去德國、瑞士、意大利旅游。②見《冼星海全集》第7卷。

5.冼星海不是畢業于巴黎音樂院,而是畢業于該院的杜卡斯教授的高級作曲班。③冼星海:《我學習音樂的經過》,載《冼星海全集》第1卷,第96—108頁。中國音協原名譽主席傅庚辰對我說,他去法國訪問時曾經特意去巴黎音樂院查找冼星海的資料,向該院院長介紹冼星海是中國偉大的音樂家。院長為此十分高興,但卻查不到冼星海在該院的學籍資料。因為大師班的學生并不具有巴黎音樂院的正式學籍。

6. 1935年5月,杜卡斯突發心臟病去世,別的教授代替進行結業考試后,冼星海利用暑假回國看望孤苦的母親,因后來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便未再返回法國學習。他留在其法國女友處的曲譜等資料至今未有人研究。④冼星海:《我學習音樂的經過》,載《冼星海全集》第1卷,第96—108頁。

7. 1935年冼星?;貒蟮脑庥觯嘿呛T诜▏鴮W習過指揮,巴黎音樂院教務長為此寫信介紹冼星海去指揮上海著名的工部局交響樂隊。該隊的著名指揮家帕契(M·Paci)沒有拒絕,讓冼星海去指揮排練。該樂隊的首席富華(A·Foa)曾經是冼星海在國立音樂院時的小提琴主科老師,該樂隊的多位隊員也是該院的外籍兼職教師,他們豈能聽從冼星海的指揮?他們故意搗亂破壞,拉錯音符和節拍,不按時進入合奏,使得排練無法進行下去,帕契于是借此終止了排練。⑤當時是何士德帶領冼星海去見帕契。詳見何士德《憶冼星海母子在上?!?,《新文化史料》1995年第3期。

冼星海準備開一個自己作品的音樂會,張曙找到一些國立音專的同學幫助演出。由筆者父親向隅演奏小提琴,母親唐榮枚擔任三重奏《風》里的獨唱(她可以證明冼星海在法國的這個代表作確實帶回中國了),后來由于經費和場地的問題,開音樂會的設想沒能實現。

冼星海曾經想回母校國立音專任教,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未能成功。當時聽在南京中央電影廠音響組工作的趙沨說,冼星海曾經去應聘該音響組長的職務,但是電影廠任用了已經有些名氣的金律聲。

田漢的弟弟田洪說,冼星海這時去看望被軟禁在南京的師長田漢,田漢寫信介紹冼星海去找時任百代唱片公司音樂部主任的任光,任光安排冼星海擔任該公司的作曲,月薪80元,冼星海的生活才安定了下來。

8. 1937年“八·一三”上海爆發戰火后,冼星海參加救亡演劇二隊,8月20日離開上海。本來以為幾個月以后就能回來,不料卻一去不復返。留存在他母親處的《風》等曲譜和物品下落不明。有材料說冼母曾托人把兩包東西留交給冼星海①冼星海母親口述請人代筆的“簡歷”,約寫于冼星海隨養正學校校長去廣州前。,這個人是誰?這兩包東西的下落如何?

9.按照周恩來的安排,1938年11月冼星海從武漢來到延安擔任魯藝音樂系教員,并不是直接擔任音樂系主任。當時的音樂系主任呂驥1933年已開始從事左翼音樂活動,并在聶耳手下工作了兩年多,1937年冬天他來到延安已寫有《抗大校歌》等名曲,1938年3月呂驥創辦了魯藝音樂系。11月冼星海來到延安深入學習馬列主義理論、民族民間音樂。1939年3月底創作、演出《黃河大合唱》后,再因呂驥奉派去晉察冀抗日前線工作,這年5月17日冼星海才繼任魯藝音樂系主任。②見冼星海1939年5月17日日記,載《冼星海全集》第1卷,第276頁。

10.據冼星海日記,1939年3月31日寫完《黃河大合唱》后,4月3日演劇三隊才送給冼星海豬肉和白糖?!百呛U粗滋菍懽鳌饵S河大合唱》”的傳說,看來未必真實。

11.冼星海在前蘇聯后期,與猶太裔的萊婭有事實婚姻。從美國回來的她會說英語,為冼星海與當地人的溝通提供便利。她照顧冼星海的余生,辦理冼星海的后事,保存了冼星海的遺物和骨灰。

12.冼星海離開上海后,在延安時有寫作日記的習慣,到前蘇聯以后是否寫作日記,至今未見相關研究。

二、關于《黃河大合唱》

據冼星海的日記,1939年3月11日(不是一些文章說的除夕或元宵節),冼星海參加演劇三隊在延安西北旅社開的晚會上,聽了光未然朗誦的《黃河吟》,決定為其譜曲。此前冼星海雖然已與黃河有過四次接觸,但是冼星海在寫作《黃河大合唱》之前,還是要聆聽演劇三隊的人們描述船夫與黃河的驚濤駭浪搏斗的情景。經過了半個月的醞釀準備,心潮澎湃的冼星海從3月26到31日,只用6天就完成了《黃河大合唱》七個樂章的寫作,而且其中的《黃河頌》寫作了三稿,《黃河怨》寫作了兩稿,顯示出冼星海高度的創作熱情、創作技藝和極高的音樂天賦。

《黃河大合唱》寫作的過程中,為抓緊時間,冼星海與演劇三隊實行的是流水作業。冼星海每寫好一章,等候著的演劇隊人員就立即拿去抄譜、排練。為提高演唱水平,演劇三隊還專門開展了“識譜運動”。據冼星海日記,4月6日、9日、11日、12日、13日上午,他曾經五次輔導抗敵演劇三隊練習演唱《黃河大合唱》。演劇三隊沒有樂隊,冼星海約請了魯藝音樂系的向隅等6名師生為他們擔任伴奏。

4月13日演劇三隊在延安陜北公學禮堂首次演唱《黃河大合唱》,由該隊的音樂組長鄔析零指揮。演劇隊主要是演出話劇,唱歌只有業余水平。他們只排練了半個月,就把《黃河大合唱》這樣的大型聲樂套曲演唱下來,可以說是超水平發揮,創造出了奇跡。但是只有24個人的小型業余合唱隊的演唱,未達到應有的演出效果,其中田沖獨唱的《黃河頌》唱得很好,但《黃河怨》卻是唱跑調了。冼星海當天的日記里特別記載說:“三隊女聲獨唱唱走音,給觀眾不好印象?!雹垡娰呛?939年5月11日日記,載《冼星海全集》第1卷,第268頁。

延安當時的《新中華報》(《解放日報》的前身,只是每周二、五出版),4月18日(周二)只在第三版的右下角刊登有短文《在音樂晚會上》,簡單報道了13日的演出情況,提到了呂驥、光未然發表講話,列舉那天魯藝演出的《生產運動大合唱》(指揮冼星海)、演劇三隊的《黃河大合唱》等五組音樂節目(與冼星海日記的記載相同),最后只是概括地說“演出頗為精彩,博得觀眾熱烈的歡迎”。沒有記載毛澤東等領導人那天出席了音樂會。筆者曾詢問過當時給演劇三隊的演唱擔任伴奏的汪鵬及聆聽了這次演出的唐榮枚,他們都說毛主席并沒有像演劇三隊人員及其子女的文章里所說的出席觀看了這次演出。

艾克恩編纂的《延安文藝運動紀盛》①艾克恩編:《延安文藝運動紀盛》,文化藝術出版社,1987年。,是重要的延安文藝資料的匯編,記述了1939年3月底《黃河大合唱》的創作經過,但僅對5月11日冼星海指揮魯藝合唱團演出《黃河大合唱》有多方面的報道,未提及4月13日演出的事情。艾克恩主編的《延安文藝史》②艾克恩:《延安文藝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也是同樣的情況?!吨袊F代音樂史》③汪毓和編著:《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年。是全國的音樂藝術院校通用的教材,也只對冼星海創作《黃河大合唱》進行了評述,未涉及4月13日和5月11日兩次重要演出的報道,但附有冼星海指揮魯藝合唱團排練《黃河大合唱》的照片。由汪毓和、陶亞兵、蒲方和筆者編著,即將完成的藝術學科國家重點研究項目“中國近代音樂史(1840—1949年)”中,對演劇三隊和魯藝合唱團兩次演出的《黃河大合唱》,在文字和圖片方面均有體現。

為準備紀念魯藝成立一周年的慶祝晚會,4月25日冼星海指揮魯藝合唱團開始練習《黃河大合唱》,據冼星海的日記顯示共練習了9次,合唱隊的人數從開始的60多人陸續增加。5月11日的慶祝晚會上,冼星海指揮魯藝百余人組成的大合唱團,在17人組成的中西混合樂隊(特別用鐵皮長方形洋油桶自制了低音大二胡)伴奏下,成功演唱了《黃河大合唱》。精彩宏偉的演唱產生了轟動效果,受到毛澤東等眾多觀眾的熱烈贊揚:“當我們唱完時,毛主席、王明、康生都跳起來,很感動地說了幾聲‘好’?!雹芤娰呛?939年5月11日日記,載《冼星海全集》第1卷,第275頁?!缎轮腥A報》5月16日也在第三版的頭條顯著位置,報道了11日魯藝召開紀念會和“魯藝歌詠隊演唱《黃河大合唱》的盛況”,寫明“中國共產黨領袖毛澤東、王明、康生、劉少奇均蒞場指導和講話”。

由黃葉綠(張光年的夫人)和張式敏(嚴良堃的夫人)編輯、新華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黃河大合唱〉縱橫談》一書,匯集了許多關于《黃河大合唱》的重要資料,但是也有某些遺誤之處。如附錄的魯藝5月11日演出《黃河大合唱》的伴奏樂隊名單里,只列名有李煥之(負責搖晃冼星海發明的內有十幾個金屬勺子的搪瓷杯,制造波濤效果)、李凌(拉奏二胡)二人,卻沒有樂隊隊長和首席小提琴師向隅(魯藝伴奏樂隊里唯一的教師,其余16人都是魯藝音樂系的學生);魯藝5月11日首次演出《黃河大合唱》時,魯藝音樂系唯一的女聲樂教員唐榮枚因懷孕8個月不能演唱,6月29日《黃河怨》的演唱者附錄卻仍然寫的是唐榮枚;還有1940年2月16日延安多個單位的500人聯合演出《黃河大合唱》(指揮:冼星海),是延安規模最大的一次演唱,附錄卻遺漏了。

5月11日魯藝的演出中《黃河怨》還是沒有唱好。因為魯藝唯一的、有“延安夜鶯”美譽的女聲樂教員唐榮枚未能演唱,冼星海安排她的學生莎萊演唱此曲。但是剛學了幾個月聲樂技能又年僅16歲的莎萊,從生活體驗、演唱技巧到藝術處理等多方面來說,都難以勝任此曲的演唱,沒有表達好被日本兵欺辱的中國婦女的悲憤意境。她稚嫩的演唱引起了延安婦女界領袖的強烈抗議。這些經歷過槍林彈雨的女紅軍豪杰認為中國婦女遭到日本兵的欺凌后,絕不會只是哭哭啼啼的投河自盡,而是拿起武器與侵略者戰斗。魯藝的院級領導人也都是來自江西蘇區的老紅軍,鑒于老戰友們憤怒的情緒,因此決定演唱《黃河大合唱》時停唱《黃河怨》,唱完《河邊對口曲》以后就直接唱《保衛黃河》。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藝術實踐以后,人們都感覺《黃河怨》是《黃河大合唱》里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河大合唱》里前面有男聲獨唱的《黃河頌》,后面沒有了女聲獨唱的《黃河怨》不對稱、不完整。高低、強弱、長短、快慢等對比,都是音樂作品里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法。而《黃河怨》正是《黃河大合唱》最后的高潮《保衛黃河》與《怒吼吧!黃河》到來以前,重要的對比襯托段落。有了低沉哀傷的《黃河怨》的對比,才更能顯示出其后《保衛黃河》與《怒吼吧!黃河》的高昂強烈、豪邁雄壯,何況《黃河怨》又是一首那么優美深情的女聲藝術性詠嘆調。

為歡迎民國政府派來的中央慰問團(團長是辛亥革命元老張繼,團員里有老舍)1939年9月10日來延安視察,已經升任魯藝音樂系主任的冼星海,決定恢復《黃河大合唱》里《黃河怨》的演唱。為了唱好這首頗具詠嘆調性質的藝術歌曲,1939年9月初在延安特別舉辦了一場《黃河怨》的聲樂演唱選拔賽。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延安著名的三位女歌唱家李麗蓮①來自上海的著名電影歌舞明星,出演過十余部影片及歌劇《王昭君》,出版了30張百代公司的唱片。時為“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的夫人。、潘奇②延安當時學歷最高的女音樂家,1935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并擁有歷史與音樂雙學位,百代公司出版有她獨唱的琴歌《陽關三疊》唱片。、唐榮枚,依次當眾演唱《黃河怨》。經過領導、群眾和作曲者的評議,一致認為還是來自上海國立音專的唐榮枚演唱技巧和對歌曲的藝術處理最好,此后《黃河怨》在延安才有了勝任的演唱者。

1940年初,西北攝影隊從重慶路過延安去內蒙古拍攝影片,為歡迎該隊里的盛家倫等友人(盛家倫是冼星海作曲的影片《夜半歌聲》主題歌的演唱者),2月16日冼星海指揮延安多個單位組成的500人大合唱隊演唱《黃河大合唱》。此后兩個多月冼星海就離開延安去前蘇聯了。其后由冼星海最好的學生李煥之,接棒指揮魯藝合唱團演唱《黃河大合唱》。

1746年建立的美國著名普林斯頓大學合唱隊,1943年用英文演唱了《黃河大合唱》。其樂譜的來源,曾經誤傳是由劉良模帶過去的。1939年夏天,他率領青年會歌詠團去安徽慰問新四軍,之后就被浙江的國民黨軍隊扣押。青年會的美國牧師在廬山與蔣介石交涉,才以必須離開中國為條件釋放劉良模,于是劉良模去了美國留學。他說《義勇軍進行曲》是他帶到美國,教會了華僑合唱隊和美國黑人歌唱家羅伯遜演唱。但是1940年初他離開上海時還沒有聽過《黃河大合唱》,更不可能有《黃河大合唱》的樂譜。實際情況是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國加入了對日本的戰爭。一個與中國友好的美國民間組織“華人會”,通過宋慶齡捐贈中國一批抗戰物資。宋慶齡提供了一些宣傳材料給“華人會”,以便該會更好地向美國民眾宣傳中國的抗戰,其中就有《黃河大合唱》的樂譜。華人會找到劉良模,請他把歌詞翻譯成英文,才有了普林斯頓大學合唱團演唱《黃河大合唱》的盛事。③20世紀80年代初筆者擔任《聶耳全集》的執行編輯時,曾兩次去上海拜訪劉良模,求證了此事。

經過毛主席批準,1975年嚴良堃在北京指揮演出《黃河大合唱》,這是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促成此事的一個關鍵人物是陳蓮④陳蓮,1967年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其父親張貞黻是畢業于上海國立音專的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杰出的大提琴家,1940年周恩來動員張貞黻來到延安擔任魯藝音樂系教員,后任延安中央管弦樂團副團長(團長是賀綠?。?,1948年年底在進入北京之前不幸病故于石家莊。其母親孟啟予曾經入學延安魯藝音樂系,后任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播音員,1958年中央電視臺創辦時任首任副臺長。。

根據中國駐哈薩克共和國大使館的建議,1998年江澤民總書記帶著冼星海的女兒冼妮娜出訪哈薩克共和國,回國后她提出了紀念演出《黃河大合唱》的建議。遵照江澤民總書記紀念《黃河大合唱》創作演出60周年的指示,1999年文化部(現文化和旅游部)召集中央樂團(黨委書記朱信人)、中國藝術研究院(黨委副書記王澤洲和筆者)與冼妮娜開會討論要舉辦的四項活動。

1.由中央樂團在人民大會堂演唱《黃河大合唱》。冼妮娜提出這次要演唱《黃河大合唱》的莫斯科版本。朱信人說該團一直沒有演出過這個版本,如果演出就要先花時間抄譜,再安排時間排練,關鍵是由誰來指揮。經商討但最終決定還是由嚴良堃指揮演出1975年的中央樂團版的《黃河大合唱》。

2.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和中國音樂家協會聯合主辦,1999年6月15—16日在北京召開《黃河大合唱》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由副所長韓寶強和筆者主持,身體欠佳的光未然委托夫人黃葉綠出席。會議的出席者有:文化部(現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尹志良和藝術教育司人員,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李煥之(魯藝合唱團演唱《黃河大合唱》的接棒指揮者)和副主席孫慎、黨組書記吳雁澤,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薛若琳和副書記王澤洲,演劇三隊首次演唱《黃河大合唱》的指揮者鄔析零,“大后方”首次演唱《黃河大合唱》的指揮者林路,魯藝《黃河怨》的演唱者莎萊,魯藝伴奏樂隊成員羅浪,歌唱家劉秉義,音樂研究所喬建中、魏廷格,中央音樂學院蘇夏、汪毓和,上海音樂學院陳聆群,星海音樂學院羅小平、周廣平、何平,哈爾濱師范大學陶亞兵,武漢音樂學院田可文,首都師范大學孟維平;冼星海的女兒冼妮娜和來自哈薩克共和國的五位冼星海友人的后人;《人民音樂》等多個媒體記者應邀出席了研討會。與會者對《黃河大合唱》的創作、演出、傳播、版本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①詳見向延生《重新整理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紀念〈黃河大合唱〉創作60周年學術研討會綜錄》,《人民音樂》1999年第9期。

3.舉辦紀念圖片展覽:音樂研究所以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圖片收藏,經過緊張的籌備,成功舉辦了“紀念《黃河大合唱》創作演出60周年”圖片展覽。光未然對這次圖片展覽給予大力支持,并提供了一些相關的圖片展覽資料。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與會者,興致勃勃地參觀了這個內容豐富多彩的圖片展覽。

4.影印出版冼星海莫斯科版《黃河大合唱》。為配合這次紀念活動,文化部(現文化和旅游部)擬影印出版冼星海莫斯科版本的精裝本《黃河大合唱》,由音樂研究所負責編輯,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這個安排如果實現,將會為學習、研究和收藏冼星海這一偉大作品提供珍貴資料。

在浙江省有關單位的支持下,由冼妮娜主編,浙江文藝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黃河大合唱》與新世紀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增訂版《黃河大合唱》問世,但都只包括延安版與莫斯科版兩種版本歌唱部分的簡譜(其中原來是五線譜的莫斯科版本也被改譯成為簡譜),也沒有樂隊伴奏譜。因此它們都只是《黃河大合唱》不完整的部分曲譜,未能充分體現出冼星海莫斯科版本“交響合唱”的特性。

附言:本文根據2021年6月27日在蘭州西北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舉辦的《黃河大合唱》國際研討會上的發言補充整理。

猜你喜歡
黃河大合唱冼星海魯藝
延安魯藝“小調大王”——安波
魯藝精神的寫照——宋惠民
坐標式的“藝術高峰”——冼星?!段覍W習音樂的經過》讀后
冼星海等人應該是“國立音?!钡膬炐銓W生
延安“魯藝”音樂系里的“廣東仔”
“魯藝精神”與魯迅美院油畫系
《黃河大合唱》在新時期的審美價值及重要意義
《黃河大合唱》與桂林文化抗戰
從冼星海兩部交響曲的創作看中國早期交響曲的結構特征
在太行山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