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安全的經濟學意義的安全需求模型*

2022-02-05 13:28
災害學 2022年4期
關鍵詞:視域經濟學定義

王 秉

(1.中南大學 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3; 2.中南大學 安全理論創新與促進研究中心,湖南 長沙 410083; 3.中南大學 安全科學與應急管理研究中心,湖南 長沙 410083)

經濟手段是四大安全策略(即工程技術、法治、文化與經濟策略)之一[1-2],故經濟學視域下的安全問題研究不可或缺。由此,安全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經濟學與安全科學分支學科便應運而生[1,3-4]。但是,安全經濟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目前尚年輕和不成熟,特別是關于安全經濟學學科基礎理論的研究偏少、偏淺[1,5],甚至存在一些偏差。因此,亟待進一步開展安全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

與一般經濟學研究一樣,需求模型是安全經濟學研究的最基本理論模型。已有安全經濟學研究均運用普通的需求函數模型來解釋安全需求[3-4]。普通的需求函數模型主要存在兩大方面缺陷:①模型的假設缺陷,即消費者獲得效用的來源均是在市場上可直接購買到的商品,但在現實社會中,消費者從事各種活動所獲得的效用,有許多是無法從市場上直接購買到的,如安全與健康等[6];②所考慮的消費者選擇行為的影響因素僅是價格與收入,并未考慮環境這一重要影響因素[6]。由于普通的需求函數模型本身存在巨大局限性,導致已有的安全需求研究對消費者安全需求的解釋欠科學??梢?,亟需提出新的安全需求模型。

鑒于此,筆者基于安全的經濟學意義,借鑒GROSSMAN[7]健康需求模型(該模型可解決普通需求函數模型的局限性[6]),構建并解析安全需求模型。需說明的是,一般而言,安全的主體包括個體與組織兩個層面。為便于描述與理解,本文將研究所涉及的安全的主體僅限定在個體與組織兩方面,且根據一般經濟學研究習慣,本文將二者統稱為消費者。

1 安全的經濟學意義

目前,已有文獻[2,8-10]專門界定或探討過安全的定義與內涵。但令人遺憾的是,無論是學界還是實踐界,當前對安全的定義與內涵理解仍未達成共識,真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盡管在絕大多數安全研究中,對安全的定義與內涵均采用一種默認的或模糊化的處理方式,并未明確界定安全的具體定義與內涵,但就明顯以安全概念為直接邏輯起點(即元概念)的安全研究而言,仍須在明確安全的定義與內涵(即便在無法明確給出安全定義的情況下,亦應就安全的內涵提出一條主旨觀點)的前提下開展具體研究,否則就可能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研究的嚴謹性、邏輯性與根基牢固性就可能會遭到質疑,甚至是得出謬論。顯然,就安全經濟學與安全需求模型的研究而言,其元概念應是安全這一基本概念。因此,極有必要探討安全的經濟學意義。

盡管目前人們對安全的具體定義仍是莫衷一是,未有一個舉世公認的安全定義,但通過總結分析現有的安全定義,可提煉出現有的安全定義理解安全內涵的一些共同視域。概括而言,現有的安全定義解釋安全內涵的基本視域主要包括5個,即狀態觀、條件觀、結果觀(目的觀)、需求觀(需要觀)與過程觀。根據文獻[2,8-10],對它們分別進行具體解釋與舉例(表1)。

由表1可知,就現有的所有安全定義而言,其界定安全概念的根本切入視域無外乎表1中的5種視域,只是具體安全定義所加入的具體“限定語”或“修飾語”不同而已。安全問題作為一個多學科交叉領域共同關注和研究的科學問題,復雜性是安全問題的固有屬性,解決安全問題須基于不同學科視域提出安全策略,這是目前學界與實踐界已達成的基本共識。同理,安全亦是一個頗具復雜性的概念。安全的固有屬性之復雜性就決定唯有從不同視域(學科視域)窺探安全概念,才能全面剖析和洞察安全的內涵,才能全面覆蓋安全研究的所有疆域,否則對安全內涵的理解與把握都是有所闕失的。安全概念的復雜性決定安全科學是一門極具復雜性的科學(安全科學的復雜性可由其交叉綜合學科屬性直接顯現),可以說復雜性是安全科學的最重要特色所在。此外,安全科學的復雜性也決定安全科學應是一門極具包容性的學科,其直接體現于可基于多學科視域開展安全科學研究與實踐。

由上分析可知,目前統一安全定義是不現實的,亦是有悖于安全概念的固有屬性之復雜性與動態性(所謂安全概念的動態性,是指由于人們所處時代、環境和條件的不同,人們對安全的認識與理解亦不盡相同)的。正因為如此,表1中的5種安全內涵的解釋均是研究者根據自身研究實踐基于不同角度提出的,既各具特色,亦各有利弊,而正是這種對安全概念與內涵的多角度解釋,才使人們對安全內涵的認識與理解日趨全面。甚至更嚴格的講,現有的安全定義均不是完整而科學的安全定義,僅是對安全內涵的一種解釋而已。鑒于此,筆者目前并不贊成統一安全定義,而是偏向于從不同視域解讀安全的內涵,唯有這樣,最終才能得出一個相對具有“完整性”的安全概念與內涵。但毋庸諱言,基于表1中的5種視角對安全內涵的闡釋,存在3個共同缺陷,即比較原則、可操作性不強且安全價值的未能很好體現(即尚未很好地回答“安全是做什么的?”這一科學問題),這也許也是現實中安全管理工作變的“虛無縹緲”與“無從下手”的重要科學原因之一。顯然,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解釋安全內涵的視域存在闕失所致。

正因如此,筆者[1]曾嘗試從經濟學視域出發闡釋安全的內涵,以期彌補已有的對安全內涵的解釋所存在的缺陷。首先,需說明的是,筆者曾并非要給出經濟學視域的安全的準確定義,而僅是基于經濟學視域提出安全的新內涵。其次,需特別強調的是,經濟學視域下的安全新內涵并不排斥其他視角下的安全內涵解釋,僅是對安全內涵的一種補充解釋。因此,在理解與解釋經濟學視域下的安全新內涵時,可將其他非經濟學視域下的安全內涵(表1)作為基礎或依據。

在筆者看來,經濟學視域下的安全內涵主要包括4個基本命題:①安全是一種人類正常生產生活的資源,而非生產生活的目標;②安全是一種生產要素;③安全是一種資本;④安全是一種產品。這里不再解釋上述4個命題的具體內涵,感興趣的讀者請具體參見文獻[1]。經濟學視域下的安全內涵表明,安全是一種積極的概念,這不僅有助于使人們從積極的意義上認識安全的價值(作用),進而促進人們的安全需求和安全認同感的提升,更是強調了個人、組織和社會必須投資安全(生產安全),以使安全這種資源能源源不斷地保證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若上升至理論與實踐層面,提出經濟學視域下的安全內涵的意義主要體現在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2方面。①理論意義:安全的經濟學意義使安全的內涵進一步延伸,并明確了安全經濟學的元概念之安全的經濟學內涵,有利于安全經濟學學科理論體系的重構與科學化);②實踐意義:安全的經濟學意義有助于對“安全管理”概念的重新定位,即提出安全管理的經濟學觀點:“既然是資源,就需要管理,因為所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通過管理,可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的作用。安全是一種資源,通過管理,可充分發揮安全的作用”,以期彌補現有的解釋安全管理內涵的基本視角所存在的闕失(根據文獻[12],筆者將現有的解釋安全管理的內涵的基本視域概括為9種,如圖1所示)?;诎踩慕洕鷮W意義,可重新定義安全管理:所謂安全管理,是指針對個體或組織的安全需求對安全資源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的過程[1]。

此外,鑒于“安全”與“健康”這兩個概念的屬性極為類似,為更易理解經濟學視域下的安全內涵,也為進一步佐證本文所提出的經濟學視域下的安全新內涵的科學性,不妨可將經濟學視域下的安全內涵與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13]1986年在其發表的《健康促進渥太華憲章》中給出的健康定義及經濟學家BECKER與GROSSMAN對健康的認識(均將健康視為一種資源或資本[6])進行比較與借鑒。限于篇幅,這里不再詳細贅述。

表1 現有的解釋安全內涵的5種基本視域

圖1 現有的解釋安全管理的內涵的9種基本視域

2 基于安全的經濟學意義的安全需求模型

2.1 安全需求的定義與內涵

這里,根據安全的經濟學意義,提出安全需求的定義,并分析其內涵。MASLOW[11]認為,安全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根據“需要”與“需求”的定義[14],嚴格講,安全需求并非等同于安全需要,應是先有安全需要后有安全需求,有安全需要并不一定就會產生安全需求。細言之,安全需求是安全需要變化發展的結果,安全需求的產生與確認過程實則是安全需要的問題化與外化過程。由此觀之,安全需求的本質是被消費者所認知、察覺和確認的一種安全需要。由此,給出安全需求的基本定義:安全需求是被消費者認識到并外化了的安全信息需要。

顯然,消費者的安全需求可生產安全得到滿足,而消費者生產安全的主要生產要素是安全服務與時間(工時)。因而,消費者的安全需求會促使消費者產生安全服務需求,即在市場上購買各種安全服務。由此觀之,安全服務需求是消費者的安全需求的引申需求。換言之,消費者對安全服務的需求是從更基礎的對安全的需求所衍生出來的。需注意的是,提供安全服務只是手段,消費者購買安全服務的目的并非是需要安全服務本身,達到安全才是最終目標,安全服務只是消費者用于生產安全的投入要素。因此,可通過改變各種生產要素的相對價格,誘導消費者選擇最低成本的生產要素組合。

2.2 模型構建與簡析

基于安全的經濟學意義及安全需求的定義與內涵,借鑒GROSSMAN[7]健康需求模型的基本思想(限于篇幅,這里不再贅述),運用經濟學相關原理與方法,可得出消費者對安全需求模型的基本架構。這里不妨假設一個有代表性的理性消費者一生(安全壽命期限內,將在下文具體解釋)的效用函數為:

U=U(φtSt,Bt),(t=0,1,…,n) 。

(1)

式中:St表示消費者在第t個時期所累積的安全資本的存量,φt表示每一單位的安全資本所產生的安全時間(即效益,單位可為天數或年數),St=φtSt表示消費者在第t個時期所消費的安全時間,Bt表示消費者在第t個時期所消費的其他消費品(即除安全以外的所有消費品),n表示消費者的安全壽命(指消費者能夠維持安全生產生活的總時長,它一般是以發生安全事件或損失為終點的)。其中,消費者生命初始(指個體出生或組織誕生)時的安全存量S0,其可視為是外生的(經濟學上稱之為內生變量),即其是由外在因素所決定的,并非消費者可自行選擇或決定;第t(t≠0)個時期的St與消費者的安全壽命n可視為是內生的,均是消費者可自由選擇的變量(經濟學上稱之為內生變量)。

式(1)表明,當Si=Smin時(Smin可視為是安全臨界值或安全閾值,可由安全科學研究者與實踐者設定,并可將其體現在相關安全法律法規或標準規范之中),安全事件或損失將隨時來臨。而且,消費者的安全壽命n的大小主要取決于消費者在有限制(如時間限制或資金限制等)的條件下,追求最大效用時所決定的St。此外,顯然,式(1)中直接進入消費者效用函數的變量有2個,即各個時期所消費的安全時間與各個時期所消費的其他消費品。根據經濟學中的資本的增量(即資本的凈投資)的計算方式(即資本的凈投資=資本的毛投資—折舊),可將安全資本的增量表示為:

St+1-St=It-δtSt。

(2)

式中:It表示消費者在第t個時期的安全投資(即對安全資本的毛投資,其在經濟學中是一個流量概念,而非存量概念),δt表示折舊率。折舊率是外生變量,并非是消費者可自由選擇的變量。但需注意的是,δt可能隨t的變化而變化。若將式(2)進行移項與合并同類項處理,可直接得出消費者在第t+1時期的安全存量,即:

St+1=It+(1-δt)St。

(3)

就It與Bt而言,則由以下2個函數分別決定:

It=It(Mt,TSt;R;Et);

(4)

Bt=Bt(Xt,Tt;Et)。

(5)

式中:Mt表示消費者用于生產安全所需的投入要素(可將其統稱為從市場上購買的安全服務),TSt表示消費者在安全促進方面所投入的時間(工時)要素,R表示安全風險值[2],Et表示特定環境變量(如個體或組織成員整體的受教育程度,及所處安全文化環境等),是外生變量。式(4)表明,消費者生產(投資)安全需投入2方面的生產要素,即從市場上購買安全服務和花費自身的時間,而其他非安全資本存量的變化亦會影響消費者生產安全的效率。此外,就經濟學意義而言,式(5)中的各變量的含義類似于式(4)中的各變量的含義,即Xt表示消費者用于生產B消費品所需的投入要素,Tt表示消費者在生產B消費品方面所投入的時間要素,Et表示除以外B以外的其他資本的存量,其具體經濟學這里不再詳細贅述。

顯然,消費者用于生產安全所需的兩種生產要素(即從市場上購買的安全服務與自身的時間)均為有限的資源。鑒于此,消費者在進行安全投資決策時,要受到兩種約束,即預算約束(傳統消費者理論的收入限制)與時間約束。根據一般經濟學知識,可將這兩種約束可用函數表達式分別表示為:

(6)

TWt+TSt+Tt+TLt=Ω。

(7)

式中:Pt表示Mt的市場價格,Qt表示Xt的市場價格,r為利率,Wt表示消費者在第t個時期的生產運營或工作時的經濟收入率(即組織直接經濟收入率或個體工資率),TWt表示消費者在第t個時期在生產運營或工作方面所花費的時間,A0表示折現后的非經濟收入,TLt表示由于安全狀況不良(包括出現安全事件或損失)而造成的不能從事市場或非市場活動(主要指組織生產運營或個體工作活動)的時間損失(以下簡稱為安全狀況不良所致損失時間),Ω表示消費者每一時期的總時間。

這里,需特別說明的是,消費者的安全狀況不良所致損失時間(TLt)和消費者在安全促進方面所投入的時間(TSt)是不同的。換言之,消費者在安全檢查、安全風險評估與安全咨詢等方面的時間投入并非是安全狀況不良所致損失時間。就式(6)與式(7)的基本含義而言,分別為:①式(6)表明,消費者各期用于購買2種投入要素(即Mt和Xt)的總支出的折現值須等于消費者所得直接經濟收入的折現值與非直接經濟收入之和;②式(7)表明,消費者在第t個時期的總時間是TWt(用于生產運營或工作的時間)、TSt(用于生產安全的時間)、Tt(用于生產B消費品的時間)與TLt(安全狀況不良所致損失時間)四者之和,且其須當期用完。此外,假設?TLt/?St<0,則消費者在第t個時期的安全資本的存量(St)與消費者在第t個時期的安全狀況不良所致損失時間(TLt)呈負相關關系。由式(1)可知,St=φtSt表示消費者在第t個時期的總的安全時間,由此,可得出以下函數表達式:

TLt=Ω-St。

(8)

根據式(6)與式(7),可得出以下函數表達式:

(9)

式中:C1t=PtMt+WtTSt表示消費者生產安全的總成本(其中,PtMt表示消費者用于購買生產安全所需的投入要素的貨幣成本,WtTSt表示消費者用于安全促進的時間成本),同理C2t=QtXt+WtTt表示消費者生產B消費品的總成本(具體不再解釋),WtTLt表示因安全狀況不良所致的收入損失,WtΩ表示消費者的總收入(即消費者將全部時間均投入生產運營或工作可獲得的收入,其實則代表一種時間的機會成本),Y表示消費者的全部財富(即各時期總的直接經濟收入的折現值與折現后的非直接經濟收入,Y的使用包括生產安全的成本、生產B消費品的成本與因安全狀況不良所致的收入損失3方面)。

綜上所述可知,消費者是在式(9)(即全部財富約束)這一約束條件下,即式(6)(即預算約束)與式(7)(即時間約束)的共同約束條件下,追求式(1)的效用最大。上述函數式(1)至函數式(9)共同構建基本的消費者的安全需求模型。

3 結論與展望

本文構建的基于安全的經濟學意義的安全需求模型的核心部分在于:安全被當作一種持久的資本存量。細言之,該模型的核心思想在于“安全是一種消費品,其可被消費者所消費;安全亦是一種投資品,其可被消費者使用生產出安全的時間”。安全需求模型作為安全經濟學研究的最基本理論模型,本文研究豐富和完善了安全經濟學理論。同時,本文所提出的安全需求模型具有一定通用性,在安全學科群(如安全科學與工程、國家安全學、網絡空間安全、公安學等)領域具有廣泛的適用性。此外,本文僅是基于安全的經濟學意義的安全需求模型的初步探索性研究,今后尚需分別圍繞二者開展一系列后續研究。例如:①基于安全的經濟學意義的安全需求模型的平衡條件;②在基于安全的經濟學意義的安全需求模型中,忽略安全資本的消費品特性研究“純消費安全需求模型”,或忽略安全資本的投資品特性研究“純投資安全需求模型”;③針對基于安全的經濟學意義的安全需求模型開展一系列實證研究,從而建立特定消費者或特定環境的安全需求模型等。

猜你喜歡
視域經濟學定義
移民與健康經濟學
對戊戍維新派思想家心路歷程的思考——以“啟蒙自我循環”為視域
簡明經濟學
“一帶一路”視域下我國冰球賽事提升與塑造
基于養生視域論傳統武術的現代傳承與發展
送餐的巫術經濟學 精讀
成功的定義
三維視域下的微電影透視
經濟學的優雅
修辭學的重大定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