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數智化T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為例

2022-02-06 14:18陳奕奕陳佩佩
管理工程師 2022年2期
關鍵詞:智化商科人力

陳奕奕,陳佩佩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15)

1 引 言

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使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技術不斷融入商業活動,網絡基礎設施與智能終端設備的覆蓋面日趨廣泛。商業活動數智化轉變,使其對人才需求越來越精準,符合時代發展的高層次數智化人才需求數量也越來越多[1]。為適應大數據背景下新技術、新經濟對商業模式的影響,傳統商科人才培養模式應從政府、企業及學校等多方面進行改革,共同打造高技能和高創新力的新商科人才模式[2]?!吧虡I創變、商科創新”,這一圍繞新商科理念的主題在2017年11月8日召開的中國新商科人才培養創新大會上率先提出,之后高等院校新商科建設與國際化聯盟于2018年12月在北京成立。2019年10月,教育部頒布《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進一步明確指出“互聯網+教育”在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方面呈現的積極作用,深化各專業供給側改革,促進數智化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發展。在數字化時代,人力資源管理具有更為復雜的人際關系、更具個性的人力資源、更具挑戰的數字技術以及更多樣性的數據要求等特征,因此需要從傳統企業人力資源管理(EHR)向企業數字化人力資源(DHR)轉型[3]。如將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融合于高校人才培養之中,形成產學研用多方面協同培養機制,優化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豐富課程群和教學案例建設[4],將有望進一步支持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滿足企業實際人才需要。同時,“互聯網+”語境的運用對高校教學設計與實踐也具有一定影響,高校人才培養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教學模式創新,從而實現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及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5]。

由此可見,新商科背景下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要緊跟時代發展趨勢,適應數智化快速發展,僅從傳統課堂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已遠不能滿足時代發展需要。新時代社會不僅需要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高校畢業生能夠掌握新技術和新方法,還需要其更快適應新環境和新變革,跨學科融合的新思維商業能力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高校學生尤為重要[6]。因此,數智化深度浸入的時代急需高校調整優化課程布局、統籌安排教學資源,為人力資源管理人才培養與專業建設搭建發展平臺,從而打造創新符合時代發展的數智化T型人才培養模式。新商科、大數據、互聯網+等概念的出現,勢必對傳統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育理念帶來沖擊,高校更需對人力資源管理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深入再思考,針對新時代人才培養問題進行再研究,這將對高校人才培養以及國家戰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 數智化T型人才需求現狀分析

新時代數智化政策支持與理念滲透,使大量智能化新實踐逐步融入數字化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在技術的催生下企業人才需求發生了重大改變[7],一方面展現出以下積極方面:首先,人力資源雇傭邊界逐漸被打破。疫情期間,人力資源管理共享平臺的開發與設立,使眾多企業員工獲得資源共享;其次,人力資源將面臨價值重構。人工智能不斷發展促使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轉型[8],無人自助超市與無人自助銀行的興起,使智能化終端設備取代傳統勞動力,人力資源價值面臨重構;最后,企業人力資源各環節需要創新。數字化技術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相結合,勢必引發新實踐和塑造新環境,數字化人力資源管理實踐與學術界相結合可以為社會和企業提供更多的數智化人才[9]。同時,數智化激勵平臺、數智化招聘、人才畫像等各種技術手段的應用,也使得企業整個人力資源管理呈現出智能化創新的趨勢。而另一方面,智能化人力資源管理技術創新是否能夠真正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效率和效能,有待進一步驗證。在現有人力資源管理研究中,數智化技術對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產生的積極作用尚未得到廣泛驗證[10],甚至數字化技術還可能會導致員工工作滿意度降低及員工離職率上升等一系列消極作用[11]。與此同時,很多企業員工并不能很好將大數據和智能化技術運用于人力資源管理實際工作中,因而人力資源管理領域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創新實踐仍需進一步探索??偠灾?,智能化技術給企業各環節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創新,提升了組織運作效率,但由于社會對人員與智能化技術融合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迫切需要智能化T型人才來滿足組織創新發展需要。

哈佛商學院多蘿西教授率先提出“T型人才”理念,利用“T”字母的形象展現此類型人才獨特的知識結構?!癟”字母上方的“橫”代表人才擁有知識面的寬度,下方的“豎”代表擁有知識與技能的深度。從目前高校教學模式轉變來看,逐步擴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幫助學生探索自我學習方法,學生自我主體意識正在拓展學習內容的廣度;從高校實踐訓練來看,讓學生處于真實的項目案例中,更加注重培養深入分析和總結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正在逐步擴展人才培養的深度。隨著社會不斷轉型,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方法、新技術不斷發展,社會及企業越來越需要數智化T型人才,同時對數智化T型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升級。數智化T型人才在掌握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在實踐中提升自身技能;在具有知識與技能寬度與深度的同時,還需要具備謙虛謹慎、勇于奉獻、不怕挫折、敢于吃苦以及承擔社會變革與社會責任等優秀品質。換而言之,國家、社會以及企業對數智化T型人才需求已超越僅對外在能力的需要,即不僅看重人才的知識與技能,同時更加看重人才的內在素養與品質,這就對新時代數智化T型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挑戰。

3 高校數智化T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在數智化發展背景下,結合社會對于數智化T型人才需求現狀分析,我國高校數智化T型人才培養與企業數智化人才需要仍存在一些差距。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依舊以基礎理論教育為重心,雖然很多高校已經意識到創新實踐教學對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性,但目前高校實施整體教學改革與實施策略取得的成效甚微。因此,為切實滿足社會與企業新時代人才需求,學科融合勢在必行,雙創教育的融入,部分理工科課程融入(如計算機基礎、編程技術以及與數學相關等課程)以及智能化專業課程融入(如智能招聘、智能培訓等課程)是數智化T型人才培養的基礎,幫助學生掌握數智化時代的新思維、新技術與新方法,從而拓展復合型創新能力,實現新時代數智化T型人才的培養。數智化技術在對傳統高校教育理念帶來沖擊的同時,數智化T型人才培養對新時代社會及高等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截至2020年底,我國開設有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高校多達452所,大數據、數字化、智能化等相關技術在高校教育中不斷發展,使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建設與改革已具備堅實的技術力量,但傳統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在教學模式中,教學理念尚未與時俱進、課程設置不夠合理、教學模式欠缺精細、教師大數據素養有待提升及教學改革缺乏實質性動作等問題日益凸顯[12][13]。因此,結合時代與社會對人力資源管理人才需求現狀,本文擬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設計、創新實踐教學以及師資團隊組建四個方面剖析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3.1 人才培養目標方面

很多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重點仍集中在專業模塊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方面,高校學生通過學習人力規劃、招聘選拔、培訓開發、績效考評、薪酬設計以及勞動關系等專業課程,幫助企業做好人才選育用留的具體工作,能夠滿足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際工作需要。但由于時代變化以及新技術的出現,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培養適合社會發展人才的壓力日趨增大,人才之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在智能化、數據化快速發展背景下,高校也需要轉變人才培養方向:一方面,高??梢酝ㄟ^借助大數據促進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改革,培養出更多的數智化人才;另一方面,高??梢詮娜瞬排囵B目標設置入手,針對大多數高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存在的趨同問題,結合大數據快速發展背景,重新明確自身人才培養定位,切勿因遵循守舊、沒有把握時代發展脈搏而錯失提升學校人才培養的良機。高??梢試L試建立“遞階式”人才培養目標,從學生語言表達溝通及數據思維等基本能力培養著手,逐步演變至學生新商科方式與新技能運用等專業能力的培養[14]。同時高校還可以考慮將文學、哲學及藝術等人文科目融入專業教育,提升學生的人格及道德情操,使學生具有客觀求證、科學研究的學術素養。

3.2 課程體系設計方面

目前,很多高校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加入理工技術類課程作為通識必修課,如Python程序設計、計算機技術、大數據分析等課程,讓學生更加熟悉計算機與互聯網的相關操作技術以及編程方式。學生畢業后,能夠在薪酬設計與績效考評等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實際工作中熟練運用Office辦公軟件以及相關的數據分析軟件,解決與處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問題。但由于這類課程學習時間和內容深度的局限,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僅僅是編程或office辦公軟件相關的入門知識,進一步深入學習則需要在課外自主學習,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程度不同,學習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高校開設的數智化相關課程并不一定能達到最初設置的人才培養目標。此外,在專業課程設計上,很多高校仍以統計學、社會學、SPSS軟件應用等課程作為解決專業工作中數據收集、處理與分析等問題的主要課程,這些課程與數智化時代社會與企業所需人才培養要求仍具有一定的差距。即便如此,學生對于這些課程內容也并未深入掌握,認知大多數停留在書本知識層面,沒有形成相應的數據挖掘能力。因此,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急需開設緊密結合數智化T型人才要求的數智化專業類課程。

3.3 創新實踐教學方面

數智化T型人才不僅要掌握專業基礎知識,還需具備創新實踐技能,因此高校在培養數智化T型人才時,在課程設置方面要注重知識與實踐的創新結合。但在大數據及智能化快速發展背景下,大多數高校在課程設置上仍存在內容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同時,在數智化時代不再僅僅簡單要求高校轉變教學理念、換新課程內容等,而是將傳統商科教育與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相結合,利用新技術、新思想、新方法將傳統商科轉變為新商科。因此,在人力資源管理傳統教育體系中,可能仍缺乏對各個環節技術手段的關注。學生在掌握了招聘、培新、薪酬、績效等基本理論知識后,可能仍不具有運用科學技術手段與方法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思維與辯證意識。但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培養的人才若欠缺創新實踐能力,將不足以應付數字商業的沖擊,從而與社會和企業智能化人才需求相脫節。為了培養能夠熟練使用大數據技術以應對傳統商業活動受到的數據化與智能化的沖擊,高校需要培養更多的新商科人才來服務新商業,同時在新商科人才培養這個綜合素質培養工程中,數智化T型人才培養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3.4 師資團隊組建方面

在新商科背景下,需要組建能夠把握理論前沿、掌握數智化專業技術、創新實踐教學方式的較高綜合素質的專業師資團隊。目前大多數高校專業教師來源于學術型博士,這在把握學科前沿方面以及基礎理論教學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際業務情況的了解有所欠缺,在創新實踐教學方面能力相對較弱。鑒于這一普遍問題,很多院校開始致力于培養“雙師型教師”,只要持有技術資格證和高校教師資格證就可以被認定為雙師型教師,但關注證書的背后是對雙師型教師本應具備能力的忽略,致使部分教師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追求考證,從而忽視了如何真正將創新實踐活動融入傳統理論教學之中,并未真正實現專業實踐教學的師資保障。同時,由于專業教師學科的單一性,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中仍未設置與數智化相關的專業類課程,人才數智化技能培養缺乏師資力量以及數智化T型人才培養仍欠缺深度與廣度。

4 高校數智化T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

4.1 明晰專業定位,凝練數智化T型人才培養目標

數智化時代的到來為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帶來新的挑戰,一方面,高校要突破傳統專業定位,進一步明晰數智化在專業內涵建設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擴展專業學習的深度與廣度,設置T型人才培養目標,多維度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可以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素養目標三個層面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調整與升級:第一,知識目標。學生在掌握人力資源規劃、人員招聘、培訓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管理以及勞動關系協調等專業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具有計算機技術、數據分析、編程等跨學科知識,具備綜合文化基礎知識。第二,能力目標。在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能夠理論聯系實踐,敏銳發現與正確認識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相關問題,能夠運用新技術與新方法提出新穎且富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法,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進行系統設計與業務再造。第三,素養目標。新時代的T型人才如果僅在專業理論與實踐上培養是遠遠不夠的,社會和企業所需人才還應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富有團隊協作精神與社會責任意識等。因此,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多維度協同進行,在專業教育的同時重視數智化能力與人文素養的培養,在掌握新技術的同時更應該將學生的人格和社會責任感培養融入人才培養目標。

4.2 優化課程體系,打造管工結合的課程體系

圍繞數智化T型人才培養目標,首當其沖需要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在數智化發展的數字化、在線化、智能化三個階段,數字化與智能化的融合尤為重要,例如將大數據分析、大數據處理以及人工智能等相關課程融入課程體系設計中將有助于培養數智化T型人才。在數字經濟大數據時代,基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定位和數智化T型人才培養目標,各高校還應充分考慮專業學生的自身特點,結合社會與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的實際需要,進行科學的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設計,在保留核心模塊設計的基礎上,利用管工結合課程設計體系進一步開辟構建新商科背景下的T型人才培養模式。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思考:第一,通識基礎課程模塊優化。在通識基礎課程模塊中開設計算機技術、Pathon程序設計等理工類課程,實現管工結合,為數智化人才培養奠定基礎。同時還可以開設批創思維、中國近現代發展史、大學生勞動教育以及思政課程等人文學科為T型人才培養奠定基礎。第二,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優化。在專業核心課程模塊中除了保留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專業核心基礎課外,還可以根據高校實際情況開設統計學、管理軟件分析、智能招聘、商業大數據基礎、商業大數據工具等課程,進一步拓展學生數據挖掘、分析、整合等能力。第三,實踐教學課程模塊優化。在實踐教學課程模塊中除了認識實習與專業實習外,還可以設置人力資源管理沙盤模擬、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技能實訓、VBSE企業運營綜合實訓以及人力資源信息調查等集中實踐課程,幫助學生摸索自我解決專業問題獨特方法,提高學生將數據分析與智能化與專業相融合的能力。

4.3 深化校企融合,重塑創新實踐教學形式

在優化課程設計的同時,還應關注到校企合作以及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入,構建集實踐課程、校企合作以及雙創教育三位一體協同發展的實踐教學形式。為進一步落實人才培養目標、鍛煉人才專業技能、滿足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的實際需要,高校要積極搭建數智化T型人才培養的實踐平臺,多層次開展實踐教學,全方位提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數智化背景下,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T型人才培養可以通過構建新型校企合作機制進一步實現:一方面,加強與校外企業合作,推進實訓基地建設。建立并保持與專業相關的長期穩定實習基地的同時,注重尋找與開發數智化建設卓有成效的新實習基地,同時還可以嘗試共建校企合作實訓室,為企業提供理論支持,為校內實踐教學搭建實踐平臺。另一方面,邀請數智化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講學。在數智化T型人才課程體系設計優化時可以邀請企業專業人士共同設計符合企業實際人才需要的課程,同時聘請企業技術骨干員工深入學校進行授課,填補理論教學存在的不足。此外,高校還應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從學校層面設立專門基金資助人力資源管理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開展,以此為基礎培育“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項目,同時還可以將專業教師科研項目轉化為開放實踐內容,使學生領略學科前沿,并在教師引領下與企業合作致力于成果轉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實踐創新能力,從多維創新實踐教學方式全方位培養人力資源管理領域人才。

4.4 加強師資培訓,組建互補協作的師資團隊

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數智化T型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一環即是專業的師資團隊。多數高校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已經意識到數智化變革的重要性,但苦于數智化T型人才培養師資緊缺,高校普遍存在教師信息化能力有限以及大數據技術不精通等問題。因此,高校數智化師資教育團隊的組建,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數智化T型人才培養尤為重要。為了實現數智化T型人才培養目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增強專業師資團隊建設:第一,提升專業教師數智化意識,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師需要提升數智化素養,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定量分析方法的應用,指導學生分析問題時以數據為基礎,客觀全面提出科學的問題解決方案。第二,加強對校內專業教師培訓,聘請校內外數智化專業技術人才,定期面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師開展數智化專業知識以及大數據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培訓,支持專業教師參與數智化相關的學術會議,鼓勵專業教師深入企業進行掛職實踐,從多個方面提升專業教師數智化教學能力。第三,跨學科組建專業師資團隊。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教師往往具備扎實的理論教學基礎,但在與其他學科融合方面有所欠缺。為組建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師資團隊,更要切實貫徹專業融合,可以在校內跨專業組建團隊,同時從校外企業聘請兼職教師彌補校內教師專業團隊的不足,實現校內教師與校外教師專業能力互補,實現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工作協作。校內教師主要負責各課程模塊的理論教學,校外教師則主要負責指導實踐教學,同時還可以為校內專業教師提供技術支持。數智化驅動下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需要組建專業技能互補、協作共生的師資團隊,將大數據、智能化更好地融入師資團隊建設之中。

5 結 語

綜上所述,社會對數智化T型人才需求越來越多且要求越來越高,而高校關于數智化T型人才的培養還處于探索階段。在大數據與智能化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要積極面對培養數智化T型人才所遇到的困境,不斷實踐與創新數智化T型人才培養模式,從凝練人才培養目標、打造課程設計體系、重塑創新實踐教學形式及組建互補協作的師資團隊等方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鑒于目前高校數智化T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尚不完善,仍需社會、企業以及高校積極總結數智化T型人才培養中的問題,制定具有數智化特色的T型人才培養策略,持續推進數智化與人才培養的融合模式,并將數智化教育融入專業建設中,肩負起培養新時代數智化人才的重任??偠灾?,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應緊扣時代發展脈搏,明確新時代專業發展定位,積極推動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數智化特色轉型,為社會和企業培養出更多具有數智化專業技能的高素質T型人才。

猜你喜歡
智化商科人力
電子證照重構山西道路數智化體系
面向現代產業急需 培養復合型商科人才
人事檔案管理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資源管理促進企業績效提升
沙冒智化的詩
沙冒智化的詩
新商業模式下新商科通識課建設的思考和探索
海外并購中的人力資源整合之道
為健康中國提供強大的人力支撐
《中國學生商科留學報告》:中國留學生扎堆商科熱度不減理性回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