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孝文化對生命教育的推動作用

2022-02-06 19:11曲春燕李寶華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22年9期
關鍵詞:孝經生命文化

□曲春燕 李寶華

近年來,在教育領域改革的驅動下,生命教育得以快速的發展。從國家層面來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戰略主題”中指出了生命教育的理念,明確了生命教育的重要地位。在相關政策的指導下,不少學校紛紛開展生命教育探索和實踐。從個人層面來講,生命教育關乎人生,學好生命教育知識,有利于認識自我,關愛自我和發展自我??梢?,推行生命教育勢在必行,但生命教育的推廣還面臨著許多發展困境以及“如何推廣”等社會問題。孝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人們一直遵循的道德規范,國民認同性極高,具有濃重的中國式韻味。以孝文化作為切入點,既有利于生命教育推廣,增加國民認同感、讓生命教育更加“接地氣”,同時又有利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命教育?!缎⒔洝纷鳛樾⑽幕募蟪芍?,本文就以《孝經》中的孝文化探尋促進生命教育發展的方法。

一、新時代生命教育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生命教育內涵的兩種論爭。在當代,對于生命教育的內涵主要存在兩種論證,即以“生命問題”為對象的狹義的生命教育和以“關于生命”“通過生命”和“為了生命”的廣義的生命教育的兩種論爭。無論是狹義的生命教育還是廣義的生命教育都存在著自身的缺陷。狹義的生命教育對生命問題更有針對性,但存在著教育走在發展的后面的尷尬局面。廣義的生命教育有利于指導青年更好地看待生命問題,卻容易陷入假大空的地位。想要回答好如何促進生命教育的發展,狹義的生命教育和廣義的生命教育一定要區分開來。

(二)在當代網絡媒體是導致青少年漠視生命的主要原因。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網絡彌漫人們整個生活,每天都要通過網絡接受成千上萬條信息。但是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娛樂和增長知識的基礎上,也在腐蝕著人的價值觀。原因主要如下。

1.西方思想的滲入。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文化交融也越來越明顯。面對外來文化國人一直采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方法。但一些消極文化卻不可避免的或大張旗鼓或隱藏在優秀文化的背后腐蝕著人的思想。據有關研究顯示“目前在互聯網上,英語內容約占90%,韓語約占5%,其他語種的內容只占到5%”。中央黨校龐元正教授認為,“國內外敵對勢力利用網絡作為意識形態的傳播工具,與我們進行著爭奪青年,爭奪陣地的激烈戰斗”。西方的思潮已經在我國體現的非常明顯。例如,在新冠病毒抗擊疫情之戰,中國取得了舉事矚目的成效。而西方一些所謂的強國卻遲遲無法解決。西方的人以自由為口號,聲稱自己擁有的身體和心靈的自由,以中國的旁觀者的角度可以看到這樣的思想是多么的荒唐。中國青年似乎正在漸漸地處于這樣“自由”的狂歡之中。生命的被殘害和放棄生命的病態思想已經歷歷在目,對此,應該思考諸如“我們的身體是自己的,可以決定自己的生死”、我們要時刻維護自己的利益,個人利益至上這樣典型的西方言論的可怕之處了。

人人都以這樣的思想面對生命,那么國家的未來何在?人類的未來何在?因此,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生命教育并將其推廣勢在必行。

2.暴力殺戮的籠罩。網絡上對于自傷、自殘以及暴力的現象描寫的太過細致,容易導致青少年效仿。在微博、抖音等平臺中搜索“自殺”便會出現成百上千的信息。一旦出現刑事案件,短視頻以及相關信息介紹就會極為詳細的解釋刑事案件的成因,嫌疑人利用什么樣的武器,運用什么方法將被害人殺害等細節。與此同時,網絡游戲的逐漸“全民化”,吃雞等游戲都是以“殺人”為目的。長期沉迷在這樣的環境中,在現實中受挫的情況下,很可能就會爆發使游戲成為現實的藍本。在這樣充斥著殺戮的環境之下,成年人甚至受其影響最終走上犯罪的不歸路,更何況是心智尚未完全、三觀還未真正確立的年輕人了。

(三)社會性的忽視導致生命教育的匱乏。時代正在呼喚著用生命教育來解決諸多的生命問題,讓青少年的心靈在健康的教育環境下生長。但生命教育的普及還存在著諸多的困境。

1.從國家層面上來說,還并沒有明確確立推行生命教育施行的政策。在轟轟烈烈的高考大潮之下,生命教育的普及無疑很難開展。從教育層面來說,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生命教育的普及很可能成為一個口號。

2.從學校層面來講,學校出于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也不會大舉實施生命教育。同樣,當推廣生命教育無法成為教師考核的具體指標,教師群體的熱情很難保持。即使未來國家確立有關生命教育的政策,將生命教育納入學生的教學之中,那會不會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使生命教育流于形式,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方面。

3.從家庭和個人角度來講,只注重文化知識獲取。家長們往往只注重孩子的成績,“只要成績好”這樣的觀念已經伴隨著高考的發展而發展,家長們常常會說出“只要你學習好了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這樣的話。類似的教育思想已經在中國“根深蒂固”。同樣的,學生為了自己未來的發展也不得不只注重知識,而不會去主動觀察自己的內心是否健康,主動去學習相關的生命教育的知識。同時這也導致了當代青年缺乏社會責任感、極端的自我主義、面對困難就想逃避甚至于以放棄生命來逃避責任。

想要打破觀念壁壘,讓全社會主動地去學習生命教育的知識,絕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但無論是社會的哪一個階層,從家庭,學校到整個國家,人們都深深重視著“孝”道的重要性。推動生命教育的發展,將廣義的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孝文化融合從而推動生命教育走進千家萬戶,既能夠提高國民的接受度,使生命教育成為具體可行的舉措。同時也可以解決生命教育“如何普及”的問題,從而舉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合力共同推進生命教育知識的普及。

二、以孝文化解決生命教育的諸多困境

著名的教育學家維果斯基曾提出:教育要走在發展的前面。這一理論到現在依舊廣受人們所認同。那么狹義的生命教育所面臨的生命走在教育后面,無法廣泛地指導青少年面臨新形勢下的問題。與狹義的生命教育相比,廣義的生命教育有利于促進青少年認識生命、懂得生命和和諧地發展生命。而廣義的生命教育面臨的難推廣和怎樣推廣等問題則可以用《孝經》當中的孝文化來解決。

廣義的生命教育主要分為兩個板塊,分別是認識生命和為了生命兩個方面。認識生命主要是認識生命現象問題,為了生命主要講的是應該如何指導學生更好地面對生命,和諧地發展生命。這與孝文化中的“以孝立身”的主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將孝文化與生命教育進行融合,有利于促進生命教育發展,以孝文化推動生命教育的發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生命教育。

(一)珍愛生命、立人之本。想要促進生命教育的發展,人們首先要尊重生命,明白生命的重要意義?!缎⒔洝ら_宗明義》強調“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也就是說人們的身體發膚都是父母所給予的,人不可以損傷自己的身體,這才是行孝的開始。在《孝經》的開篇就強調了生命的重要性。同時,《孝經·開宗明義》也說明了“孝,德之本也”,行孝道是人的道德的根本,作為一個人都要踐行孝道。所以,保護生命,更是每個人的使命。沒有生命,又何談孝道呢?這又再一次強調了生命對于每一個人的重要意義。

(二)移孝為人,和諧發展。在《開宗明義章》中提到“夫孝,德之本也”,也就是說每個人都要盡孝,不孝順的人就跟沒有道德是一樣的。而孝道應該是“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開宗明義章》),也就是說,人要用孝來面對任何事情,用孝完善自己的品格。子曰: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天子章》)。也就是說人要最大限度地尊敬別人,溫和地對待他人。作為天子應該“愛敬盡于事親,然后德教于百姓,刑于四?!?,為天下人做出孝順的榜樣;作為諸侯應該“兢兢業業,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仔細地干好分內之事;作為卿大夫應該“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士要如《詩》云:“夙興夜寐,亡忝爾所生”,庶人也要“以天之時,就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所以可以說,在世上的任何一個人,都要按照自身不同的身份去行應做之事,不符合身份的事情不做,不符合法則的話不說。在當今的時代,可以理解為要順應身心發展的規律,做好自己乃是為人之本。也就是對于父母的孝道之外,要努力做好自己應做之事,而違反道義的事情堅決不做,這樣才能夠促進生命和諧的發展,在自己的事業上有所成就。

(三)謹守“孝”道,社會和諧?!缎⒔洝芬孕斫沂玖巳藗儜撊绾握J識生命,關愛生命以及發展生命的宏大的問題,如果有誰不能夠去實行孝道,是絕對不可能的。而如果人人都可以去遵守這樣的孝道那么就可以得到他人最大的尊重和愛戴、促進自己的和諧發展,那么社會就可以和諧自然的發展,生命教育所面臨的諸多困境自然可以迎刃而解。在具體的措施中,可以通過官方的短視頻等方式進行引導,要注意的是,不要過于的“陽春白雪”,要以大眾群體更加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傳遞;或者在春節聯歡晚會表演這樣的內容;或開設專門的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類節目等。

三、結語

修身齊家治國才能夠平天下,孝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傳唱不息的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都非常認可的。同時,《孝經》中以“孝”來解釋人們如何地認識生命,珍惜生命以及和諧地發展生命也正印證了生命教育發展的需要,有利于肅清錯誤價值觀,貫徹社會主義和諧的生命教育思想,發展中國特色的生命教育。

猜你喜歡
孝經生命文化
近20年來明末至清中期《孝經》學研究述評(2001—2020)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孝經》在儒家經典體系中的地位變遷
——以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為討論中心
《孝經叢書》與《孝經總類》異同考
——從明代朱鴻《孝經》類編著來看
《孝經鄭注》輯本三種平議
誰遠誰近?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