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的“飛天夢”

2022-02-06 04:00策劃執行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2年12期
關鍵詞:楊利偉天舟航天事業

○策劃/閔 芳 執行/羅 弦

編者按:

陸游有詞云:“從今去,任東西南北,作個飛仙?!碑敃r,“作個飛仙”是求而不得后的灑脫;而今,卻是圓夢后的曠達。據新華社報道,2022年7月24日14時22分,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發射,約495秒后,問天實驗艙與火箭成功分離并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問天”真的問天了。

航天,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堅持不懈發展的事業。在這個過程中,無數人付出了心血與汗水,無數名字被牢牢鐫刻在中國航天史的豐碑上,他們為我們逐一呈現廣闊宇宙的美麗壯景。

一、九天攬月薪火傳

自1956 年開始,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中國航天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2016 年以來,高密度航天發射成為中國航天的一大特征,無論國家重大工程還是商業航天項目,都迎來了一輪發展高潮。航天精神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在賡續傳承中向前發展,展現了航天人為完成黨和國家賦予的使命和任務,在不同歷史階段的蓬勃氣象,形成了超越時空的精神文化系統,匯聚成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譜系。這種精神與毅力特別值得廣大青年學習,不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我們都要堅持自己的夢想,勇于面對一切困難,永不氣餒,為國家、為民族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星辰大海歷歷觀

(一)斯時斯事永流傳

在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過程中,有許多重要的精彩瞬間,這里選取了幾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讓我們一同回顧那些令人熱血沸騰的時刻。

1960 年,我國第一枚仿制的近程火箭成功發射。1964 年,我國自行設計、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1970 年,我國用自行研制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送往太空。這是我國在中近程火箭發射方面取得的成就。

2003 年10 月,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2008年9月,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這是以載人航天為代表的輝煌成就。

從2004 年1 月立項到2019 年1 月嫦娥四號落月,探月工程“五戰五捷”,創造了月球探測的中國奇跡。這是以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

(二)吾國吾民心相盼

1.“天問”

▲天和核心艙

2016 年1 月11 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獲得國家批準立項。2020 年7 月23 日12 時41 分,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 多秒后,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天問”名稱來源于中國古代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忍與執著,也啟示著我們堅持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理解探求科學真理的征途漫漫。追求科技不斷創新永無止境,仍需一代代人皓首窮經、叩問天穹。

2.“天和”

天和核心艙是中國空間站天宮的組成 部分。2021 年4 月29 日11 時23分,長征五號B 遙二運載火箭搭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此次任務標志著我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全面展開,這“第一棒”跑出后,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緊隨其后,接力發射。

核心艙命名為“天和”,謂自然和順之理,天地之和氣。其作為國之重器,是目前中國最大、最復雜的航天器,是空間站的“智慧大腦”,其中蘊含的中正平和之氣提醒我們在學習與生活中也應融合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戒驕戒躁,行穩致遠。

3.“嫦娥”

2004 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并命名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2007 年10 月24 日,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在圓滿完成各項使命后,于2009 年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2020 年11 月24日,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嫦娥”計劃的圖標以中國書法的筆觸,抽象地勾勒出一輪圓月,一雙腳印印在其上,象征著月球探測的終極夢想。圓弧的起筆處自然形成龍頭,象征中國航天如巨龍騰空而起。落筆是由一群自由飛翔的和平鴿構成,表達了我國和平利用太空的美好愿望。

?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

4.“天舟”

天舟系列貨運飛船主要用于為在軌運行期間的中國空間站提供補給支持。天舟系列貨運飛船包括天舟一號、天舟二號、天舟三號、天舟四號、天舟五號等。

2022年5月10日1時56分,天舟四號貨運飛船在文昌發射場由長征七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中國載人空間站整體被命名為“天宮”,貨運飛船被命名為“天舟”,體現出中國航天事業胸懷世界,把世界眼光、人類命運作為鮮明時代標志。新時代的青年也要以干出一番大事業的胸懷和豪情積極投身現代化建設。

《2021 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提到:“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敝袊冀K把發展航天事業作為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堅持為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未來,中國航天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開啟全面建設航天強國新征程,為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在外空領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有許多同學對航天展現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所以當老師在課堂上詢問大家對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看法時,同學們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表達欲,表達了他們對“問天”實驗艙發射成功的激動與憧憬。有同學說道:“心疼這些為祖國征服天穹的人們,他們辛苦付出,不求回報,他們也是最可愛的人!”正是如此,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無數無名英雄共同托舉起中國航天事業。他們的貢獻既有物質貢獻,也有精神貢獻;既有社會價值,又實現了個人價值。還有同學說:“我感悟到創新是大國命脈,我們要把航天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避免被外國‘卡脖子’!”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

其實,自覺的創新性正是航天精神的靈魂所在。自立自強、不畏失敗、勇于探索、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支撐著航天人不斷克服困難,勇攀航天科技高峰。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再到“天問計劃”,所取得的成就,根本原因就是中國航天事業始終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從起步到壯大的經驗一再表明,只有通過不懈嘗試與探索才能走出一條自主創新之路。

三、砥礪前行念英雄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里?!蓖鮼喥匠雠?,一句“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登上網絡熱搜。翹首期盼弟弟歸來,翟志剛哥哥的一句“接風的大碴子粥已備好,咸菜也 必 不 可少”,打動無數網友。葉光富出艙時說:“就在此刻,我實現了飛天夢想,可以自豪地向祖國報到!”英雄歸來,是為了今后更好地出發。中國人的航天夢、太空夢,是屬于全人類深空探索史詩的絢麗華章。

砥礪前行,回望華章,那是錢學森的赤子歸國?!拔业氖聵I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北藭r,錢學森不懼美國當局的威逼利誘,堅定不移地回祖國效力。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其中11 個“第一”,錢學森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沒有錢學森等老一輩航天人打造的基礎,就很難有科技強國的中國力量和邁向太空的中國高度。沒有他們“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的工作,那么誰又能夠設計、研制甚至發射航天器呢?“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泵鎸ΨN種殊榮,錢學森想得最多的還是祖國和人民,這是拳拳的愛國之心。當今,我們有無數錢學森般的中華兒女回祖國效力,我們的航天夢、中國夢終將實現。

孤膽英雄,青史流芳。楊利偉是我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航天員,他是當之無愧的航天英雄。2003 年,楊利偉訓練了8 年時間才從諸多航天員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在回到北京后,專程來到錢學森家中,向老人報到。此后,每一位從太空凱旋的航天員,都會前往錢學森家中,報告好消息,直到錢學森去世。這是航天人之間的傳承。楊利偉經歷種種嚴格的訓練,成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第一位探險者,他孤身無畏的勇氣深深地感染了我們。如果用一兩個詞來評價這位英雄,我想那是愛國、敬業,筑牢愛國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我們亦可在現實生活中汲取航天英雄的精神力量。

備份候補,矢志不渝。鄧清明是唯一一位沒有執行過飛天任務但是仍然在役的中國首批航天員。四次入選備份乘組,四次與飛天失之交臂,他身邊是一個鮮為人知的群體,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備份航天員”。鄧清明四次和飛天失之交臂,但他從未放棄,時刻準備為國出征。他說:“戰友飛就是我在飛,我愿做筑夢九天的基石,不求回報,堅守到底?!逼鋵?,所有的備份航天員都彰顯著信仰的光輝,正是對祖國和航天事業的不渝信念支撐著他們未曾懈怠,時刻準備著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叭嗣裼行叛?,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青年有信仰則國家有信仰,我們亦須不忘初心,牢記實現中國夢的使命。

在愛國、敬業價值觀的影響下,錢學森沖破一切阻力回國效力,帶領中國航天事業邁向新高度。楊利偉不畏生死,只身一人,探索太空,毫不退縮。鄧清明哪怕等了20 多年,依然矢志不渝,仍然愿意做“筑夢九天的基石”,時刻準備為國出征。錢學森、楊利偉、鄧清明等航天人身上所具有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種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投身到中國航天事業中,我們也當從中汲取奮斗的力量。

如今,東方紅一號仍在飛行,當年為之奮斗的航天人,有人已魂歸星海,有人已不再年輕。時光流轉,精神彌堅,這種精神密碼,在老一輩航天人住帳篷、滾地窩的背影中,在新一代航天人夜以繼日忘我工作的奉獻里。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國航天人賡續傳承、接力奮斗,才共同托舉起了中華民族航天強國的夢想。新時代新青年,愿你們賡續航天精神,共筑中華榮光!

猜你喜歡
楊利偉天舟航天事業
航天英雄楊利偉
“天舟”二號再出征(攝影)
太空“大卡車”——“天舟二號”
“天舟”二號垂直轉運(攝影)
中國航天事業創新發展的推動者——孫家棟
中國航天事業創新發展的推動者
——孫家棟
航天英雄楊利偉
讓我們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奮斗
星際穿越,中國航天員太空自拍
《飛得最高的中國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