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時間動態心電圖對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監測價值分析

2022-02-13 01:02潘太娟
世界復合醫學 2022年11期
關鍵詞:室早心電圖心肌梗死

潘太娟

山東省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內科門診,山東濟南 250022

近年來心肌梗死患者發病率顯著增加,且預后較差,較高概率出現心律失?,F象,對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有效疾病監測尤為重要[1-2]。目前,臨床中多運用24 h動態心電圖監測獲得一定效果,但部分患者發作頻率低,該監測方式呈現較低的疾病檢出率[3-5]。而長時間動態心電圖可充分保證疾病檢出率,應用效果顯著。因此,本研究選取山東省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 例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哌M行診斷研究。旨在探討對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呓o予長時間動態心電圖監測后獲的臨床效果,為達到促進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疾病早期確診以及早期治療目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100 例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哌M行診斷研究。男60 例,女40 例;年齡55~85 歲,平均(69.29±5.39)歲。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臨床資料顯示完整;②患者接受24 h 動態心電圖監測以及長時間動態心電圖監測;③對于本研究自愿配合者。排除標準:①存在溝通、認知等方面異?;颊?;②對于心電圖檢查不配合患者。

1.3 方法

對患者完成冠狀動脈造影后,合理展開長時間動態心電圖監測。主要采用單極體外動態心電監測儀完成。合理保存患者監測數據,并且通過相關醫務人員讀取監測數據,合理完成對應分析,有效診斷疾病。對于24 h 動態心電圖而言,主要完成患者24 h 內數據分析。

1.4 觀察指標

①對24 h 動態心電圖監測結果進行分析,心律失常疾病類型主要包括室上性心動過速、偶發室早、短陣室速、頻發室早、竇性停搏、房顫、頻發性房早短陣房速、心室顫動、房室傳導阻滯,觀察患者實際情況,比較結果;②對長時間動態心電圖監測結果進行分析,心律失常疾病類型主要包括竇性傳導阻滯、交界性逸搏、竇性停搏、頻發性房早短陣房速、短陣室速、預激綜合征、頻發室早、房顫、室上性心動過速以及偶發室早,觀察患者實際情況,比較結果;③對比兩種方法檢測各類疾病發生率,主要包括腦血管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4 h 動態心電圖監測結果分析

對患者完成24 h 動態心電圖監測后,偶發室早患者48 例(48.00%),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4 例(4.00%),短陣室速患者4 例(4.00%),頻發室早患者8 例(8.00%),竇性停搏患者4 例(4.00%),房顫患者4 例(4.00%),頻發性房早短陣房速患者20 例(20.00%),心室顫動患者4 例(4.00%),房室傳導阻滯患者4 例(4.00%)?;颊咭耘及l室早發生率最高,達到48.00%。

2.2 長時間動態心電圖監測結果分析

對患者完成長時間動態心電圖監測后,竇性傳導阻滯患者4 例(4.00%),交界性逸搏患者4 例(4.00%),竇性停搏患者8 例(8.00%),頻發性房早短陣房速患者24 例(24.00%),偶發室早患者20 例(20.00%),預激綜合征患者4 例(4.00%),頻發室早患者8 例(8.00%),房顫患者4 例(4.00%),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8 例(8.00%)以及短陣室速患者16 例(16.00%)?;颊咭灶l發性房早短陣房速發生率最高,達到24.00%。

2.3 兩種方法檢測各類疾病發生率比較

對患者完成長時間動態心電圖監測后,腦血管系統患者25 例,心血管系統患者13 例,呼吸系統患者7例,總計為45 例;對患者完成24 h 動態心電圖監測后,腦血管系統患者15 例,心血管系統患者10 例,呼吸系統患者2 例,總計為27 例;長時間動態心電圖監測疾病發生率高于24 h 動態心電圖監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方法檢測各類疾病發生率對比[n(%)]Table1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various types of diseases detected by the two methods[n(%)]

3 討論

在社會快速發展情形下,心肌梗死患者發病率顯著增加。此種疾病作為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種,臨床檢測期間12 導聯心電圖以及24 h 動態心電圖獲得廣泛運用[6]。針對患者在實施常規心電圖檢查過程中,要求其需保持靜息狀態,合理完成心電檢測活動,即使可同步12 導聯,但呈現出的信息量較少,患者漏診風險高[7-9]。對于疾病頻繁發作患者,長時間動態心電圖監測應用價值顯著。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發現,有效運用長時間動態心電圖監測方式,準確率較高[10-13]。分析原因為,應用24 h 動態心電圖監測方式可獲得患者系列信息,但是對于部分患者而言,24 h 仍然屬于有限時間,并且因為心律失常發作呈現出間隙性特點,無規律可循,從而無法對患者實施有效監測,導致部分患者疾病難以監測,從而無法保證判斷準確性。此外因為電極、設備、導線等影響,需對患者展開反復監測,從而導致其監測依從性降低[14-15]。在此種情形下,有效運用長時間動態心電圖監測方式,無需采用導線,便操作捷。日常生活中,患者佩戴后便能夠獲得監測效果,提高依從性[16-18]。此外有效運用長時間動態心電圖監測,可以連續記錄患者數據,全面反應其心電活動,充分提供系列數據支持,提高患者診治水平。有效運用長時間動態心電圖監測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腦血管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等系列疾病檢出率,獲得顯著監測效果[19-21]。

本研究發現,24 h 動態心電圖監測顯示,偶發室早發生率最高,達到48.00%;長時間動態心電圖監測顯示,頻發性房早短陣房速發生率最高,達到24.00%。比較兩種方法檢測各類疾病發生率,長時間動態心電圖監測總計45 例(45.00%),明顯高于24 h 動態心電圖監測27 例(27.00%)(P<0.05)。曹張一[22]學者在相關研究中得出,24 h 動態心電圖監測顯示,偶發室早發生率最高為48.00%,長時間動態心電圖監測顯示,頻發性房早短陣房速發生率最高,達到24.00%,長時間動態心電圖檢測各類疾病發生率明顯高于24 h 動態心電圖監測(P<0.05),與本文所得結果一致,充分證明長時間動態心電圖運用于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疾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有效應用長時間動態心電圖,同24 h 動態心電圖監測效果比較,表現出更高疾病檢出率,可為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疾病早期確診以及早期治療奠定基礎。

猜你喜歡
室早心電圖心肌梗死
這種室早或不需治療
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的應用
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結雙徑路Lorenz-RR散點圖1例
特發性室性早搏與自主神經張力的關系
心電圖機檢定方法分析及簡化
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的臨床特征分析
《思考心電圖之176》
三維Lorenz-RR 散點圖分析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結雙徑路1 例
入職體檢者心電圖呈ST-T改變的意義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護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