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脫貧成果鞏固及其可持續發展研究

2022-02-14 07:43郭昱軒
山西農經 2022年22期
關鍵詞:環江攻堅旅游

□郭昱軒

(廣西開放大學,廣西 南寧 530023)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毛南族人口數約占全國毛南族總人口數70%。2020 年5 月,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習近平總書記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1]。當前,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已實現全部脫貧。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統籌推進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實現有效銜接,是亟待思考的問題。

1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脫貧的成效與經驗

2020 年,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全面完成存量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同年5 月,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整縣脫貧摘帽和毛南族整族脫貧雙重目標,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同年10 月,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是廣西唯一獲獎的先進集體。2021 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獎”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高質量發展進步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在脫貧攻堅階段的生動實踐,為我國人口少數民族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鮮活范本。

1.1 以思想破冰促進政策、工作機制創新,推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壓緊壓實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持續推進兩大政策創新。一是創立了扶貧工作“環江模式”,選派縣領導任鄉鎮黨委第一書記、局長任行政村“大村長”,全縣采取網格化管理,實現“政策在一線兌現,矛盾在一線化解,問題在一線解決,感情在一線融合”良好工作格局。二是在異地搬遷后續服務機制上,創新推行“六聯一帶”模式,完善后續扶持服務機制,引進龍頭企業開設扶貧車間,不斷拓寬就業渠道,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安居樂業。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創新實施“縣負主體責任、鄉鎮負直接責任、工作到組到戶、責任到人”的工作機制,完善責任體系,壓實縣領導、縣直各單位和各鄉鎮一把手、貧困村第一書記、全體幫扶責任人的工作責任,實踐“黨委第一書記”“大村長”制,健全責任體系,實現三級聯動。

1.2 以產業發展促經濟增長,形成產業先行、項目帶動的“雙驅動”產業升級新格局

以產業發展作為培育經濟增長點、提升經濟總量的重要抓手,形成產業先行、項目帶動的“雙驅動”產業升級新格局。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通過打造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后續增收產業園、脫貧戶后續增收產業園、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收產業園,創新采取組建村民合作社、“飛地經濟”“社社聯盟”等運營模式,保障易地扶貧搬遷戶、脫貧退出戶持續增收有保障,村集體經濟收入持續增長有“靠山”。同時,堅持黨建領航,成立黨支部合作社基地,構建創業致富帶頭人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2020 年底,全縣共創建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點)192 個。產業扶貧“三園”建設持續提升,“十大百萬”產業直接帶動貧困群眾人均增收5 000 元以上,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2]。

1.3 以“兩山”理論為遵循,打造綠色發展新模式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地處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態環境建設底子薄。該縣以“兩山”理論為遵循,將地處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生態劣勢,通過生態治理轉化為文化旅游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推進文化旅游景區建設,擦亮旅游“金字招牌”。目前,擁有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試點縣、國家綠化模范縣、國家森林旅游示范縣、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國家石漠公園建設縣等稱號。

2020 年,多彩毛南城景區成功列入國家4A 級旅游景區,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三個擁有開放性景區的縣城。瑞良鄉村旅游區成功列入自治區五星級農家樂,鄉村旅游競爭力不斷增強,2020 年全縣旅游總人數達157.64 萬人次,旅游消費17.31 億元,成功打造出了綠色發展的“環江樣本”。

2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2.1 農業發展基礎薄弱,農業效益偏低,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大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山區多、自然條件較差,無法實現大型機械化生產,傳統農業方式導致產業發展規模小、農業生產效益低,不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和未來發展方向。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雖然打造了“三特”水果基地和“油茶+中草藥”基地,但由于這種產業投入多、周期長、回本慢,特別是由于品牌知名度不高,產品競爭力不強,銷量很難實現突破。一些農戶缺乏判斷力,“蜂涌”式發展同一產業,產業同質化嚴重,導致產品市場供求失衡,加之缺乏專業化的技術保障,質量難以得到保證。而勞動人口的不足更是阻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原因,隨著農村青壯勞動力普遍流向城鎮,留在農村且能從事產業生產的適齡勞動力嚴重不足。

2.2 產業結構調整放緩,新動能發展不足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產業結構調整放緩,新動能發展不足。以加工業為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材料價格上漲,木材加工行業市場趨勢減弱。國內基礎原料三聚氰胺價格翻倍上漲,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內桉木等原材料短缺,造成木材企業生產成本偏高,生產勢頭減弱,大部分木材加工企業總產值有所下降。

2020 年底,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5.9%、17.5%和46.6%[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7.7%、34.1%、28.23%。服務業占比雖然逐年提升,但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偏低。支撐服務業中的傳統行業交通運輸、批發零售、住宿餐飲、金融業、房地產業和非營利性服務業對拉動經濟增長支撐依然薄弱,增速不穩定。2020 年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下降7.8%。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下降7.6%,餐飲收入額下降8.7%。按行業統計,批發業商品銷售額下降17%;餐飲業營業額下降8.2%。在旅游業方面,環江毛南族自治縣2020 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人數比2019 年下降24.44%,其中接待海外游客0.027 2 萬人次,下降93.42%;旅游消費額下降27.32%。

2.3 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夯實,民生保障仍有短板弱項

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夯實,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民生保障仍有不少短板弱項,公共服務供給與群眾期盼還有不少差距。近年來,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持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全縣居民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極大改善,村容村貌也得到了較大改觀。但是2021 年1—10 月以來,在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2.8%的情況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下降10.0%。前3 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同比下降12.2%,基礎設施建設持續發力的后勁有待提升,持續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也受到一定影響。

3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及其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3.1 以特色優勢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以科技為引領,加快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現代林業產業示范區建設。打造環江特色農業品牌,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產業。推動縣域公共品牌建設,做好菜牛、香豬、桑蠶、食用菌、中草藥等農牧產品AI 識別等溯源創新工作。例如,積極打造“環江菜?!逼放?,設立香牛產業發展基金,采取“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合作社帶動+農戶參與”的模式,支持環江菜牛供應鏈體系建設,引進冷鏈物流和肉品精深加工企業和項目,推進農戶、村集體與企業合作互惠。推廣桑蠶標準化生產及高產優質桑園示范基地建設。結合全域土地整治,規劃建設一批兼具綠色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田園綜合體。持續推進撂荒地復耕復墾,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建設優質連片示范基地。持續提升縣級財政銜接補助資金投入產業比例。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和監督,推行“五位一體”農村信用體系,健全強農惠農金融支持體系,推動金融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4]。

3.2 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第二產業振興

統籌財政資金和政府專項債券,推進扶貧車間、農產品集中加工區、大健康食品加工產業園等項目。加快工業園區提檔升級,加快倉儲物流中心、集中供水供氣供熱等配套項目建設。

出臺激勵政策,推進科技企業上下游產業集群進駐,支持傳統工業企業技改擴能。加大規上企業獎補和孵化扶持力度,通過政策等方式幫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停產、減產企業解難紓困,鞏固入庫項目不退庫、規上企業不下規[5]。

3.3 加快文旅融合發展,推進第三產業提質升級

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擴大開放互聯互通,促進文化、旅游、物流、商貿協同發展,打造景區“一票通游”聯合體。推進精品民宿、特色街區、旅游走廊等旅游開發項目建設。依托環江紅色資源,規劃建設革命烈士紀念碑廣場、紀念館等一批紅色文化基地,打造紅色文化研學旅游路線。培育城西夜間經濟圈,打造民族和特色餐飲文化服務集散地。積極拓展新型服務業態,培育家政服務、健康養老、社工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培育社區電商、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打造毛南族特色文創產品研發,挖掘和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提質升級。

3.4 發揮縣級融媒體中心作用,以宣傳撬動縣域經濟發展活力

環江融媒體中心已于2019 年8 月掛牌成立。目前,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共有電視臺、網站、微信、微博、抖音、新華網環江端、廣西云環江端、河池日報環江專版、學習強國等宣傳平臺。應充分發揮環江融媒體中心集策、采、編、發、傳五位一體的自主開發平臺和各媒體矩陣云端共聯的優勢,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各大節慶活動節點,通過旅游策劃“推”、融媒體矩陣“發”、線上線下“帶”,以超前策劃的宣傳營銷、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持續掀起休閑旅游和鄉村旅游的熱潮,擦亮“世界自然遺產地”的金字招牌,有效推動產業加快轉型,促進消費回暖復蘇,繁榮地域經濟。

3.5 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持續加大民生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推進智慧城區建設,加強道路、建筑風格、河堤綠化及照明管護,塑造縣域新風貌。統籌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持續提升人民群眾醫療保障水平,貫徹落實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制度。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機制和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發揮教育的智志兼扶功能,構建防止返貧的長效機制。統籌資金,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引入優質互聯網教育資源,提升整體教育教學質量。加強成年人職業教育,鼓勵開展免費培訓、訂單招聘,對學到職業技能并在本縣就業的農民進行補貼,使他們在家致富有門路,進城就業有出路。強化東西部勞務協作,實現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規模穩中有升,積極鼓勵有就業意愿的家庭群體穩步增長。在提升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水平上尋找突破口,持續提升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人民對公共服務水平的滿意度,循序漸進式補齊農村地區公共服務短板。

3.6 持續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工作

持續做好脫貧攻堅轉向鄉村振興過程中在發展規劃、政策保障、工作機制等方面的銜接工作。脫貧攻堅不是終點,應超前謀劃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頂層設計,并根據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發展實際制訂出更加具體有效的鄉村振興發展規劃。落實好摘帽不摘政策,用好國家、自治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政策,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政策相對穩定。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持續跟蹤脫貧群眾收入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動態監測可能返貧的人員,提前介入、及時幫扶、動態清零。

3.7 加強鄉風文化建設,激發鄉村振興“軟實力”

鄉村振興戰略對鄉風文明提出明確的指導方向。要充分發掘毛南族文化內涵,開展多種形式惠民文藝活動,加強農民精神文化建設。豐富鄉村文化形式,充分發揮“紅黑榜”激勵作用,對紅榜群眾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廣泛示范帶動效應,發揮鄉村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持續提振基層農民精氣神,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引領鄉風文明新風尚,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逐漸養成鄉風文明、家風和諧、民風淳樸的良好社會風氣。

注重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加強縣鄉村各級文化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配套村級文化廣場、體育器材等基礎文化設施,積極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農村文化活動中心、農家書屋等,打造文化鄉村品牌,建設“一村一品”示范村。挖潛鄉村旅游文化資源,積極開發弘揚毛南族民俗文化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弘揚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引導農民發展農家樂、第三產業等,著重打造集種養、休閑觀光為一體的休閑農業等鄉村旅游精品路線,實現農村家庭增收,打造毛南族鄉村品質旅游產業。

猜你喜歡
環江攻堅旅游
春色環江
適宜環境下環江香豬本交配種優劣勢及操作路徑
千峰林立
既要繼續攻堅 也要防止返貧
脫貧攻堅應及時清理“淤堵點”
奇特的環江鐵膽石
旅游
脫貧攻堅 重在落實
互助:“聯動”方能攻堅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