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病程哮喘患兒肺功能及與其呼吸哮喘控制測試評分的關聯性分析

2022-02-14 14:23王麗麗
江西醫藥 2022年11期
關鍵詞:病程分級哮喘

王麗麗

(郟縣婦幼保健院兒科,平頂山 467100)

哮喘是臨床常見呼吸系統疾病,尤其是兒童群體,其自身各項生理機能發育尚未成熟,加之活潑好動易與變應原等促發因素接觸,成為哮喘高發群體[1-2]。目前哮喘尚無特效根治措施,主要根據病因、病程、呼吸功能積極予以規范治療以控制發作。但常規多根據自覺癥狀、活動受影響程度及肺功能測試儀評估肺功能,盡管測得結果具有一定客觀性,但患兒自我描述及依從性差,影響測試結果準確性[3]。呼吸哮喘控制測試評分[C-ACT評分]系統是當前臨床評估哮喘病情常用工具,但其在不同病程哮喘患兒肺功能評估中是否具指導價值鮮見報道[4]。本研究對此探究,旨在為臨床完善相關診療機制提供參考?,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本院哮喘患兒118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病程<1年25例,病程1~3年58例,病程>3年35例。納入標準: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年版》哮喘診斷標準[5];年齡6~7歲;無其他呼吸性疾??;家屬知情理解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伴心肝腎等其他器質性疾病者;入組前1個月內接受靜脈糖皮質激素治療者;有精神及認知缺陷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肺功能分級方法[6]。Ⅰ級:最大深吸氣后第1 s內最大深呼氣呼出氣體的量占預計值比>80%,自覺癥狀輕微,僅快走時輕微氣促;Ⅱ級:最大深吸氣后第1 s內最大深呼氣呼出氣體的量占預計值比在50%~80%,自覺呼吸急促,活動后顯著,交流時情緒焦慮煩躁,使用短語,呼吸增快;Ⅲ級:最大深吸氣后第1 s內最大深呼氣呼出氣體的量占預計值比在30%~50%,交流時僅能發單字,情緒激動大汗淋漓,不能平臥,三凹癥顯著;Ⅳ級:最大深吸氣后第1 s內最大深呼氣呼出氣體的量占預計值比<30%,意識模糊,出現嗜睡,甚至出現呼吸心跳停止。(2)C-ACT評分:共7個問題,前4個問題由家長、患兒共同完成,包括“你覺得哮喘怎么樣”、“在運動時哮喘是個多大問題”、“哮喘是否引起咳嗽”、“夜里是否因哮喘醒來”,每個問題0~3分;后3個問題由家長回答,包括過去四周哮喘癥狀出現頻率、白天出現頻率、夜間有多少次因哮喘醒來,每個問題1~5分,總分0~27分,得分越高病情控制越好。

1.3 觀察指標 (1)對比不同病程患兒肺功能分級、C-ACT評分。(2)分析病程、肺功能、C-ACT評分間相關性。(3)對比不同肺功能患兒一般資料(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哮喘家族史、合并癥、飲食習慣、哮喘類型、飼養寵物、居住地500 m內是否有工廠、C-ACT評分、病程)。(4)分析肺功能、CACT評分間關系。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描述,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Spearman秩相關系數、多元線性回歸系數分析變量間關系。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不同病程患兒肺功能分級、C-ACT評分不同病程患兒肺功能、C-ACT評分經單因素方差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病程延長,肺功能Ⅰ級占比、C-ACT評分呈降低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不同病程患兒肺功能分級、C-ACT評分

2.2 分析病程、肺功能、C-ACT評分間相關性 經Spearman秩相關系數分析,肺功能分級與C-ACT評分呈負相關(r=-0.549,P=0.004);病程與肺功能分級(r=0.601,P<0.001)呈正相關,與C-ACT評分(r=-0.569,P<0.001)呈負相關。

2.3 對比不同肺功能患兒一般資料 不同肺功能患兒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哮喘家族史、合并癥、哮喘類型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肺功能患兒飲食習慣、飼養寵物、居住地500 m內是否有工廠、C-ACT評分、病程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分析C-ACT評分與肺功能關系 采用多元線性回歸系數校正飲食習慣、飼養寵物、居住地500 m內是否有工廠、病程混雜因素后,哮喘患兒C-ACT評分仍與肺功能相關(P<0.05)。見表3。

表2 對比不同肺功能患兒一般資料

表3 分析C-ACT評分與肺功能關系

3 討論

近年受大氣污染加重、霧霾天氣頻發等各種因素影響,哮喘發病率有顯著升高趨勢[7]。小兒哮喘主要表現反復發作的慢性病程,嚴重危害患兒生長發育。目前哮喘管理重點已從急性發作期治療轉變至哮喘控制層面,但臨床急需一種簡易的評估工具量化評估患兒肺功能以指導積極完善管理方案。

目前肺功能檢查是臨床評估肺功能最具客觀性及直觀性指標,但此項檢查一般適用于五歲以上患兒及成人[8]。C-ACT評分系統是一種無需借助肺功能檢查即可評價哮喘控制的工具,操作簡單、易行,已在多個國家推廣應用。本研究也發現,隨病程延長,肺功能分級呈升高趨勢,C-ACT評分呈降低趨勢(P<0.05)。分析主要是因哮喘病機復雜,涉及炎癥、免疫、氧化應激等多個病理生理過程,若未及時有效治療,隨病程進展可致肺組織細胞發生炎性、自身免疫及氧化應激性損害,且病程越久,此種損害可能越嚴重,表現肺功能呈持續降低趨勢[9]。有學者研究證實,哮喘患兒隨病程進展可相繼出現肺功能不可逆損害[10]。本研究結論與此相符,說明哮喘患兒肺功能及C-ACT評分可能均與病程有關。進一步相關性分析發現,肺功能分級與C-ACT評分呈負相關(P<0.05),證實肺功能分級與C-ACT評分關系密切,或可通過C-ACT評分系統評估哮喘患兒肺功能。但還有研究表明,哮喘患兒病情控制及肺功能損害程度除與病程有關外,還受居住環境、自身體質等多種因素影響,如:飼養寵物、居住地附近有工廠時可能會誘發患兒哮喘頻繁發作,同時不良飲食習慣造成自身體質差時不利于病情控制,在病理因素刺激下更易發生肺功能損害[11-12]。為明確C-ACT評分在哮喘患兒肺功能評估中的可行性,本研究采用多元線性回歸系數校正飲食習慣、飼養寵物、居住地500 m內是否有工廠、病程混雜因素后,哮喘患兒C-ACT評分仍與肺功能相關(P<0.05),客觀證實哮喘患兒肺功能與C-ACT評分呈獨立顯著相關,可作為此類患兒病情評估的補充。但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樣本來源單一,此結論在不同醫療單位、不同地區間是否具有普適性尚需進一步探究。

綜上可知,不同病程哮喘患兒肺功能與CACT評分關系密切,且呈獨立顯著相關,可為臨床完善病情評價機制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病程分級哮喘
了解并遠離支氣管哮喘
如何治療難治性哮喘(下)
分級診療路難行?
分級診療的“分”與“整”
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響
手術科室用血病程記錄缺陷評析
分級診療的強、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級診療
針灸配合關節腔內注射治療膝關節滑膜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妊娠期哮喘32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