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例接受磁控膠囊內鏡檢查患者術前胃內準備清潔度影響因素風險及干預策略

2022-02-14 14:23段杰婧
江西醫藥 2022年11期
關鍵詞:磁控清潔度間隔

段杰婧

(河南省人民醫院健康管理科,鄭州 450000)

胃鏡檢查是臨床診治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方法,但胃鏡檢查屬于侵入性操作,多數患者接受度不高[1-2]。近年來,磁控膠囊內鏡檢查逐漸應用于胃部疾病診治中,具有無線傳輸、磁場控制功能,圖像質量與電子胃鏡相當,且具有無創、無交叉感染風險等優勢,能有效提高患者依從性。但臨床實踐證實,術前胃內準備清潔度是影響內鏡檢查成功的關鍵所在[3]。而術前胃內準備清潔度影響因素眾多,仍需詳細探討。因此,本研究嘗試分析接受磁控膠囊內鏡檢查患者術前胃內準備清潔度影響因素,為臨床制定干預策略提供參考依據。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擬接受磁控膠囊內鏡檢查患者14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1例,女59例,年齡18~84歲,平均(42.16±10.03)歲,體質量指數(BMI)16~27 kg/m2,平均(24.68±1.06)kg/m2。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選取標準 納入標準:均根據臨床癥狀體征、患者主訴擬行內鏡檢查,均具備磁控膠囊內鏡檢查適應證;臨床資料完整;患者及家屬均知情,簽訂知情承諾書。排除標準:伴有腸道梗阻者;妊娠期女性;體內植入電子裝置(如起搏器)者;無法耐受磁控膠囊內鏡檢查者;屬于人造肛門者;無法服藥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磁控膠囊內鏡檢查:采用武漢安翰公司生產的磁控膠囊內鏡系統進行檢查,叮囑所有受檢者于檢查前適當飲用清水、消泡劑,穿戴好便攜記錄器,檢查準備工作完成后,開啟操作臺、控制軟件,將受檢者信息輸入,指導其平臥于檢查床,激活膠囊,機器畫面穩定后叮囑受檢者吞服膠囊,合理控制操縱桿,查看胃內圖像,于操作結束后記錄圖像采集情況。統計術前胃內準備清潔度,收集其年齡、性別、BMI、文化程度、患者來源、便秘史、檢查前一天飲食(分為禁蔬菜水果、低纖維飲食的限制飲食與禁食或半流食的嚴格控制飲食)、瀉藥容量、服藥與檢查間隔、末次進食與服藥間隔等臨床資料,準確記錄并錄入患者個人電子檔案。

1.4 胃內準備清潔度判定標準參考張敏[4]報道,制定胃內準備清潔度標準:磁控膠囊內鏡檢查圖像中可見消化液清亮為0分;消化液呈稍渾濁狀態,但不干擾檢查為1分;消化液呈稍渾濁狀態,對檢查造成一定干擾為2分;消化液渾濁導致難以進行檢查為3分。0~1分判定為清潔;2~3分判定為不清潔。

1.5 統計學分析運用SPSS 22.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χ2檢驗,影響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前胃內準備清潔度140例接受磁控膠囊內鏡檢查患者,術前胃內準備清潔度為81.43%(114/140)。

2.2 單因素分析,性別、BMI、文化程度、患者來源、便秘史不是接受磁控膠囊內鏡檢查患者術前胃內準備清潔度的影響因素(P>0.05);年齡、檢查前一天飲食、服藥與檢查間隔、末次進食與服藥間隔、服藥至首次排便時間、檢查當日排便次數是接受磁控膠囊內鏡檢查患者術前胃內準備清潔度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1。

表1 單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分析 以接受磁控膠囊內鏡檢查患者術前胃內準備清潔度為因變量(清潔=0,不清潔=1),年齡、檢查前一天飲食、服藥與檢查間隔、末次進食與服藥間隔、服藥至首次排便時間、檢查當日排便次數作為自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年齡≥60歲、服藥與檢查間隔>500 min、服藥至首次排便時間>60 min、檢查當日排便次數<10次是接受磁控膠囊內鏡檢查患者術前胃內準備不清潔的獨立危險因素,檢查前一天嚴格控制飲食、末次進食與服藥間隔>300 min是其獨立保護因素(P<0.05),見表2。

表2 多因素分析

3 討論

膠囊內鏡檢查是臨床診斷消化道疾病、評估病情的一類影像學檢查方法,具有簡便無創、無痛苦等特點,且對受檢者日常生活、工作均無影響,臨床認可度較高,日益成為優選檢查方式。但與傳統結腸鏡檢查相同,磁控膠囊內鏡檢查也需要進行腸道準備,若腸道內渾濁糞渣、糞液、氣泡等內容物較多,則極易干擾成像,影響圖像質量,從而導致誤漏診現象發生,加之膠囊內鏡無送水送氣、吸引功能,腸道清潔度尤為重要。因此,積極探索接受磁控膠囊內鏡檢查患者術前胃內準備清潔度的影響因素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發現,140例接受磁控膠囊內鏡檢查患者術前胃內準備清潔度僅為81.43%,提示磁控膠囊內鏡檢查術前胃內準備不足,需給予重視。分析表明,年齡≥60歲屬于術前胃內準備不清潔的獨立危險因素,主要是由于老年群體胃動力學功能減弱,腸道蠕動變差,導致術前胃內準備難度較高,極易發生腸道不清潔現象。同時,服藥與檢查間隔>500 min、服藥至首次排便時間>60 min、檢查當日排便次數<10次也是接受磁控膠囊內鏡檢查患者術前胃內準備不清潔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原因,若服藥與檢查間隔過長,則極易受胃內其他環境因素干擾,導致清潔度降低;若服藥至首次排便時間過長、排便次數過少,可能會因排便不及時、不充分導致胃內容物無法完全排出,嚴重影響術前胃內準備清潔度[5-6]。此外,檢查前一天嚴格控制飲食、末次進食與服藥間隔>300 min是其獨立保護因素(P<0.05),究其原因,術前良好胃內準備依賴于規范的飲食準備,嚴格控制飲食有利于防止不當飲食而致的胃內容物過多,有助于縮短胃內準備時間;而檢查前5~8 h禁食屬于最佳進食與服藥間隔,有助于確保內鏡檢查順利進行[7-8]。針對上述影響因素,制定以下干預策略:加強流程管理,給予患者個體化護理,了解其飲食、排便習慣等,與內鏡中心做好溝通,盡量精準安排預約內鏡檢查時間,根據預約時間決定給藥時間;避免末次進食與服藥間隔過長,叮囑患者應控制在5 h以上,建議5~8 h為最佳間隔,檢查前一天向患者講解控制飲食重要性,做到嚴格控制患者飲食;服藥后指導患者適當活動,加快胃腸道運動,促進胃腸內容物排出;若患者無法下床活動,則給予腹部按摩、翻身等干預,加快大便排泄,縮短胃內準備時間,提高腸道清潔度;若為老年患者,則應重點關注。

綜上可知,年齡≥60歲、服藥與檢查間隔>500 min、服藥至首次排便時間>60 min、檢查當日排便次數<10次是接受磁控膠囊內鏡檢查患者術前胃內準備不清潔的獨立危險因素,檢查前一天嚴格控制飲食、末次進食與服藥間隔>300 min是其獨立保護因素,臨床應根據上述影響因素采取針對性干預策略。

猜你喜歡
磁控清潔度間隔
發動機零部件清潔度檢測技術
間隔問題
航空發動機零部件清潔度控制標準分析
間隔之謎
一種衛星反作用飛輪延壽方法
多點激勵下磁控形狀記憶合金主動控制系統試驗研究
某型號旁通閥內部清潔度的清洗次數驗證
一種新型磁控電抗器及其性能分析
顯微超聲技術與化學藥物沖洗對根管清潔度的影響比較
上樓梯的學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