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然橡膠規?;N植對區域氣候影響研究

2022-02-14 01:43丁銀琥周增春李瑞濤許宏春朱原欽
低碳世界 2022年10期
關鍵詞:各縣市勐臘縣勐??h

丁銀琥 ,周增春 ,李瑞濤 ,許宏春 ,朱原欽

(1.云南省生態環境廳駐西雙版納州生態環境監測站,云南 西雙版納 666100;2.西雙版納州生態環境科學研究所,云南 西雙版納 666100;3.景洪市嘎灑街道辦林業服務中心,云南 西雙版納 666100;4.西雙版納州氣象局,云南 西雙版納 666100)

0 引言

橡膠樹大規模種植是否會影響植膠區域氣候,是一個長期爭議不斷的問題。2006 年,《中國青年報》報道,景洪市霧日數大幅度下降與橡膠種植有著直接的聯系。但報道中沒有闡述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提出的觀點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不能說明橡膠規?;N植對氣候的影響程度。本文依據西雙版納州內歷年來天然橡膠種植面積統計資料,與各縣市降水量、氣溫和霧日等氣象參數變化情況進行對比研究,從而得出對區域氣候影響的階段性分析結論。

1 研究區概況

西雙版納地處東南亞熱帶北緣,屬西南季風區。由于地處古熱帶植物區系向泛北極植物區系的過渡區、東亞植物區系向喜馬拉雅植物區系的過渡區,該區的生物區系成分十分復雜、物種多樣性高度富集。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氣候的立體分異相當大,其東、北、西三面地勢較高,在一定程度上阻擋了西北方的冷氣流,因此該區最冷月平均溫度并不低,彌補了積溫的不足,并且具有高溫多雨、干濕季分明而四季不明顯的氣候特點,干季從當年11 月到次年4月,濕季從5—10 月。

2 結果與分析

2.1 降水量

西雙版納州降水主要受大氣環流的影響,天然林涵養水源的能力強,更有利于水資源的年度分配,但不會形成區域降水,降水量增加的可能性小。

2.1.1 多年平均降水量

為分析西雙版納州多年來降水量變化情況,以10 年為階段統計各縣市城區降水量。西雙版納州各縣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統計如表1 所示。

表1 西雙版納州各縣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統計

2.1.2 橡膠種植面積統計

對應相同時期,州內各縣市橡膠種植面積變化情況如下。1960—2021 年西雙版納州橡膠種植面積統計如表2 所示。

根據表2 數據分析,橡膠增長高峰期在2000—2010 年間,共增長 199.133 萬畝(1 畝≈667 m2),次高年份為1980—1990 年間,共增長80.11 萬畝。

表2 1960—2021 年西雙版納州橡膠種植面積統計

2.1.3 變化趨勢分析

從上述數據分析:①景洪市城區歷年來降水量呈現波動態勢,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160.1 mm,降水量數據相對偏差在2.4%~6.5%。②勐??h城區降水量在1279.3~1501.4 mm 波動,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359.1 mm,降水量數據相對偏差在0~10.5%。③勐臘縣城區降水量在1459.3~1619.5 mm 波動,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522.7 mm,降水量數據相對偏差在3.0%~6.4%。④1950—2020 年期間,各縣市降水量數據差異不顯著,保持在穩定水平。⑤在2000—2010年期間,各縣市橡膠樹種植面積增長最快,景洪市城區多年平均降水量達到歷史最高值,勐臘縣城區達到歷史次高值,橡膠種植面積最小的勐??h城區則處在正常水平。從歷年來降水量分析,各縣市降水量基本是同時減少和增加,各個年代降水量數據有一定波動,但沒有明顯下降趨勢,總體保持在穩定水平。

2.2 氣溫

西雙版納州內各縣市基本處于同一個緯度帶,因城區海拔高度不同,年均氣溫有明顯差異。景洪市城區海拔約560 m,年均氣溫最高;勐??h城區海拔約1150 m,年均氣溫最低;勐臘縣城區海拔約630 m,年均氣溫第二高。

2.2.1 年均氣溫

植膠區景洪市城區、勐臘縣城區和非植膠區勐??h城區年平均氣溫如下。西雙版納州氣溫統計如表3 所示。

表3 西雙版納州氣溫統計

2.2.2 變化趨勢分析

從總體變化趨勢來看,景洪市、勐??h和勐臘縣城區氣溫總體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盡管勐??h城區周邊鄉鎮均未種植橡膠,但其氣溫增長幅度仍高于勐臘縣城區。勐臘縣是全州植膠面積最大的縣,氣溫增長幅度反而是最小的。

受強厄爾尼諾現象影響,2016 年以來景洪市城區氣溫保持在較高水平,且在2019—2020 年連續出現極端高溫[1]。進入2021 年后,氣溫開始呈現下降態勢,根據氣象部門預測,2022 年景洪市城區年平均氣溫將降至22.4 ℃。西雙版納州橡膠種植面積在2016年達到高峰后,逐漸減少到450 萬畝左右,而上述年份年平均氣溫發生急劇變化,說明橡膠種植對氣溫年際變化的影響有限。全球氣候變暖是氣溫逐漸增高的主因,近年來西雙版納州的氣溫年際變化較大,而橡膠種植面積還有所減少。

2.3 霧日

西雙版納州的霧大多是輻射霧,晝間高溫導致地面植被蒸騰作用加強,水分蒸發形成水汽,夜間降溫后凝結的水汽形成濃霧。輻射霧多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的夜間或早晨,至午間溫度升高后濃霧消散。西雙版納輻射霧有80%以上集中出現在冬半年,尤其是12 月和1 月,這兩個月霧日數最多[2]。

2.3.1 霧日數統計

西雙版納州霧日數變化情況統計如表4 所示。

表4 西雙版納州霧日數變化情況統計

根據表4 可知:①在20 世紀60 年代,霧日數據反映出的基本情況是各區域本底情況。②1960—2020 年,景洪市城區年平均霧日數持續下降,由166 d 降至1 d,下降幅度最大,為-165 d。③主要植膠區勐臘縣城區年平均霧日數由163 d 降至47 d,下降幅度第二大,為-116 d。④非植膠區勐??h城區年平均霧日數同樣持續下降,2020 年下降至91 d,下降幅度排第三,為-48 d。⑤2000 年后各鄉鎮不再觀測霧,在有統計數據的同一時期,勐養鎮和勐龍鎮等重點植膠鎮霧日數也呈現持續下降趨勢,下降幅度最小,分別為-5 d 和-11 d,而同期非植膠區勐??h城區下降更多,不宜將橡膠種植作為霧日減少的主因。

2.3.2 霧日變化原因分析

(1)各縣市區位差異大。從輻射霧形成的機制分析,在清晨需具備適宜的低溫、高濕度條件,才會有利于霧的形成。勐??h城區海拔高度約1150 m,常年平均氣溫為19.3 ℃,城區周邊的農田多種植水稻,保持著良好的人工濕地系統,滿足冬季低溫、高濕度條件。在多方面因素影響下,勐??h城區霧日下降幅度最小。而景洪市城區和勐臘縣城區周邊已基本無水稻種植,且位于650 m 海拔以下,常年平均氣溫均超22.0 ℃,較勐??h氣溫高、濕度低,均不利于霧的形成。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氣溫和農業環境等因素影響下,景洪市和勐臘縣霧日數比勐??h下降幅度要大得多。

(2)城市熱島效應。城市化發展產生的熱島效應,是霧日減少的原因之一,同樣需要高度重視。近20 年間,景洪市城區面積增加2.6 倍,達到37.77 km2,常住人口數從不到10 萬人增長到45 萬人。而勐??h和勐臘縣城區面積遠小于景洪市,均小于7.5 km2,且人口規模均低于9.5 萬人,受城市熱島效應負面影響較弱。

多年來景洪市城區周邊的大面積水田被開發為建筑、道路等,吸熱建筑材料的使用破壞了水汽凝結條件,改變了原有下墊面的保水保濕性質,取代了原有的水田濕地功能,地面太陽輻射吸收量增加,建筑物高大密集導致風速減弱,從而造成城區局地小,氣候易改變。由于傍晚相對濕度下降較慢,延遲了夜間起霧時間,待太陽升起后,受城區建構筑物吸熱和反射影響,氣溫上升過快,從而大大降低了城區輻射霧形成的可能性[3]。根據上述情況,氣象觀測總結出景洪市城區難以形成霧的原因:當太陽未升起時,城區開始形成短時間的霧,但在8 點以后由于氣溫增高、濕度降低,所形成的霧并非氣象學意義上的霧,而是介于霧和霾之間的混沌狀態。相對于景洪市城區偏熱、低濕的小氣候,在城區近郊至勐罕鎮和勐養鎮的路途中,雖然都大面積種植橡膠,基本無天然林分布,但受城市熱島效應影響小,常有濃霧形成,成為一個城區和郊區的常態化、差異化現象[4]。

(3)大氣環流變化。自有統計以來,至今總共發生了21 次厄爾尼諾事件,20 世紀發生頻次為2.8 次/10 年。進入21 世紀后,厄爾尼諾現象發生頻次在不減的同時強度加大,共監測到7 次厄爾尼諾事件,發生頻次為3.5 次/10 年。

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西雙版納州內高溫干旱氣候現象突顯,平均氣溫不斷升高。而霧形成最多的月份正好是干季(從當年11 月到次年4 月),期間降水量全年最少,高溫天氣頻發、水汽蒸發量增大,更不利于霧的形成,造成各縣市城區霧日數持續下降。

3 結語

根據歷年的氣象觀測數據可知,天然橡膠規?;N植對區域氣候的影響尚未具備規律性。為科學論證橡膠樹種植對氣候的影響,需要在植膠山區建立氣象觀測站點,全面開展系統的氣象觀測。本文建議以生物多樣性膠園建設為契機,通過在非植膠帶采取生態功能修復措施,更深入地發掘天然橡膠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同時加強橡膠林業碳匯資源研究,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橡膠園增加林業碳匯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積極爭取碳匯政策支持和價值認證,為國家碳交易談判提供基礎數據[5]。

猜你喜歡
各縣市勐臘縣勐??h
貧困村變身“客棧村”——勐臘縣勐伴鎮河邊村的脫貧印記
一片狼藉
勐??h總工會:開展“六一”節慰問活動
勐??h總工會: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
勐??h總工會: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進企業
云南邊境地區交通路網格局變化下的旅游空間效應
望天樹空中走廊的建設及其在科研和生態旅游中的應用初探
省會、學校、家鄉與革命“落地”——以湖北省各縣市早期中共骨干黨員為中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