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里士多德的觸覺科學辨析

2022-02-17 09:43
關鍵詞:亞里士多德觸覺肉體

趙 奇

(清華大學 哲學系, 北京 100084)

亞里士多德在《論靈魂》(1)本文所引《論靈魂》文本由筆者譯自Shields英譯本,并重點參考秦典華中譯本,參見Aristotle: De Anima. Trans. Shields 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6年;參見亞里士多德: 《論靈魂》, 苗力田:《亞里士多德全集》第3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二卷第七章至第十章對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進行辨析后,他開始論述觸覺問題。之所以將觸覺放在最后論述,是因為觸覺在其感官科學中占據核心地位。Polansky也強調,視覺、聽覺、嗅覺和味覺以觸覺為基礎,但此四種感覺不是觸覺的下屬種類,否則它們皆可還原為觸覺,從而破壞亞里士多德感官科學的基本框架[1]。正由于觸覺的重要地位,它相關于動物的存亡。動物可以缺少其他四種感覺,但不能缺少觸覺,否則將會失去其存在的基本前提。Freeland肯定觸覺的必要性:“觸覺是唯一對于所有動物都具備的感覺,因為一些低等動物不具備距離性感覺?!盵2]228本文試圖在分析觸覺活動發生機制的基礎上,論證肉體兼具器官與中介雙重角色,并將肉體定義為一般性的觸覺器官和首要的觸覺器官。若肉體作為首要的觸覺器官,觸覺就能夠保持單一性,從而解決觸覺多樣化的疑難。

一、 肉體與觸覺對象:觸覺活動的發生機制

亞里士多德在《論靈魂》第二卷第五章確立感覺理論的基本原則,即感覺通過感覺對象被規定,對象的單一性確定感覺的單一性。但對于觸覺來說,它具有多種觸覺對象:在《論靈魂》第二卷第十一章中,亞里士多德述及兩對相反對象,即熱與冷、干與濕[3]45。在《論生成與消滅》中,他補充三對相反對象:黏著與易碎、硬與軟、粗糙與精細[4]。這三對相反對象衍生自《論靈魂》中的熱/冷、干/濕,所以可還原為熱/冷、干/濕。但觸覺科學的疑難在于:如果觸覺對象是多種,那么是否相應地具有多種觸覺?若如此,亞里士多德所確立的基本原則將不適用于觸覺,觸覺是個別感覺的特例,它無法通過對象標準獲得規定。Sorabji否認以對象標準來定義觸覺的恰當性,因為觸覺對象具有多個種類,如此定義觸覺是耗時費力的。另外,觸覺所具有的感覺對象,其他四種感覺也同樣具有,這就導致以對象標準論證觸覺的無效性[5]。Sorabji敏銳地注意到觸覺理論的特殊地位,這促使我們轉向對觸覺器官的分析。

亞里士多德嘗試尋求這樣一種解決方案:其他四種感覺對象與觸覺對象一致,它們都具有多樣性,例如聲音的情況[3]46。Shields在《論靈魂》一書的評論中指出,亞里士多德的這種解決方案并不具備說服力,這只是一種“空洞的勝利”[3]244。Shields對亞里士多德的批判非常恰當,盡管聲音可以區分為高音/低音以及粗音/細音,但這些都處于“聲音”這一種類(γνο)之下。然而,觸覺對象沒有類似于聲音這種統一的種類。所以Freeland認為,觸覺對象“不能被總結至自然命名的組別之中”[2]228。事實上,如果要詢問觸覺是否具有多樣性,應首先探析觸覺器官是否具有多樣性,因為觸覺器官是觸覺的質料。根據Johansen的觀點,“感官為感覺被感覺對象所變化提供一種質料”[6]197。但觸覺器官是什么?肉體是觸覺器官還是觸覺中介?

由此可見,目前的首要步驟在于判斷肉體是否作為觸覺器官。Ross在對《論靈魂》一書評論中,為此問題提供一種解決方案:由于思維不需要肉體,從而肉體不能作為觸覺器官[7]262。筆者認為,Ross的解決方案有誤,具體原因如下。第一,誠然,思維在靈魂的多種能力中具有特殊性,例如:就神來說,其思維活動不需要以肉體作為其質料基底。不過《論靈魂》第二卷第一章已明言,對靈魂及其能力的探討應聚焦于有死生命體的范圍內。第二,Ross的方案證明思維可以獨立于肉體,卻未表明肉體不可以作為觸覺器官。質言之,這是感覺問題,而非思維問題,以思維的獨立性來論證感覺的獨立性并不成立。事實上,亞里士多德對此疑難已提供詳細論證[3]45。首先,通過網膜來證明肉體不是觸覺器官:肉體的表面被網膜所纏繞,它與肉體不可分割,其作用是讓感覺速度更快。但問題在于,快速性是否可以作為觸覺器官的特征?Simplicius對此持有否定態度:“盡管網膜使感覺傳播的速度更快,卻不因此分有感覺生命?!盵8]他的看法恰當地注意到中介與器官的區別,器官通過接受對象“造成”感覺,而中介用來“傳達”感覺。由于網膜不是觸覺器官,那么肉體也不是觸覺器官,因為肉體與網膜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其次,通過視覺來類比證明肉體不是觸覺器官:如果將視覺對象與眼睛直接接觸,那么無法看到該對象,只有讓眼睛與該對象保持距離,才能實現視覺活動。如果將觸覺對象放在肉體上,可以直接觸摸該對象,所以肉體不是觸覺器官。Themistius贊同亞里士多德的論證方法,在他看來,通過將觸覺類比于視覺,可以證明肉體并非首要的觸覺器官[9]。

Ross認為,諸如觸覺這種接觸性感覺不通過中介發生,而距離性感覺通過中介發生[7]260。Ross忽視了亞里士多德對內外中介的區分,除了三種距離性感覺之外,兩種接觸性感覺也通過中介方可得以實現。區別在于:距離性感覺所憑借的是外在于身體的中介;接觸性感覺的中介則內在于身體。內外中介的差異主要體現在:①外在中介在感覺活動中進行非標準變化,內在中介雖然以非標準變化為基本變化方式,卻伴隨著一定程度上的標準變化。②在距離性感覺中,對象經由中介傳達至器官,就感覺活動的實現而言,中介在器官之先;然而,在接觸性感覺中,中介與器官的實現活動共同發生。若肉體作為觸覺中介,那么經過肉體的傳達作用,“觸覺器官潛在地是其對象的現實之所是”[3]47。

亞里士多德繼而將觸覺視為進行“區分”或“辨別”的“中間”,這里的“中間”是邏各斯(λγο)[3]47。λγο在希臘語中的源初意義是“話語”,后來引申為“理性”。不過,觸覺意義上的λγο不是話語或理性,因為話語或理性為人所具有,而所有動物都具有觸覺,所以在此應將λγο譯為“尺度”。之所以觸覺作為“中間”,是因為我們不能觸摸到與自身相同狀態的觸覺對象。在此仍然需要對“中間”更詳細說明:Shields否認中間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種存在方式,“中間不是進行判斷與區分的能力,而是一種標定結構的存在”[3]247。所謂“標定結構的存在”即尺度意義上的邏各斯,這種尺度不是性質,而是關系。在關系的意義上,觸覺及其器官保持中間的尺度,從而認識到過度的觸覺對象。對于人類來說,這種中間性的邏各斯是感覺者實現感覺活動的技術,即通過此種技術來觸摸過度的觸覺對象。技術從根本上屬于人,因為技術目的等同于人的目的[10]。觸覺器官自身不能進行觸覺活動,它只是靈魂實現觸覺能力的工具,通過中間性的邏各斯,靈魂朝向善而制作,這是由于“人類一切‘善’的活動皆系于靈魂之中‘心靈’的運作”[11]。

不過,亞里士多德對肉體的定義前后不一:在《論靈魂》第二卷第十一章,他將肉體定義為觸覺活動的中介[3]45,但在第三卷第十三章,又將肉體定義為觸覺器官[3]72。Shields將此差異視為亞里士多德對此問題看法的轉變。第三卷第十三章中的觀點尚不成熟,是其思想的早期階段[3]377。然而Shields的看法值得商榷,第三卷第十三章在第二卷第十一章之后被論述,如果按照Shields的觀點,那么在先的文本較成熟,在后的文本反而不成熟。鑒于前后兩個章節的觀點存在差異,這是否說明亞里士多德對此問題的看法發生了變化,還是說兩種觀點具有內在一致性?顯然,亞里士多德對肉體問題的闡述十分令人困惑,故而需要謹慎處理此概念,深入剖析肉體概念的本質。

二、 兼容性與首要性:觸覺器官的本質探析

肉體是否可以作為觸覺器官?亞里士多德在不同文本中的看法不一。判斷觸覺是單一還是復多種類,其關鍵不在于將其與另外四種感覺類比,而應分析觸覺器官。Johansen指出,觸覺中介的問題十分復雜,決不可一概而論:一方面,如果認為觸覺中介處于觸覺器官和觸覺對象之間,那么觸覺中介的存在具有必要性,此中介就是肉體;另一方面,如果認為中介處于感覺者和感覺對象之間,那么中介不必然存在,肉體將作為感覺者的一部分。事實上,肉體一方面可以作為觸覺中介,另一方面又可以作為觸覺器官,兩者可以兼容[6]201。由此可見,不可以草率地將觸覺器官與觸覺中介的關系割裂。首先,由于質料維度的一致性,在視覺的情況中,中介不僅是水,也可能是氣,但眼睛不可能由氣構成。這表明,就氣而言,視覺中介與視覺器官不具有一致性。其次,雖然亞里士多德一方面認為肉體是觸覺器官,另一方面又認為觸覺器官在心臟周圍,但這不意味著他所持有的兩種觀點相互沖突,因為心臟周圍物也是肉體的一部分。最后,亞里士多德已明確斷言,身體先在地具有靈魂,無靈魂的身體只能是同名異義的身體,從而靈魂是具有器官的身體之第一現實[3]23。由于肉體是身體的構成性質料,那么肉體也應作為器官的質料性維度。

總而言之,肉體在廣義上既可以作為觸覺器官,又可以作為觸覺中介。所謂“肉體不是觸覺器官”,這是一種省略說法,完整的表述是“全部肉體不是首要的觸覺器官”。無論將肉體理解為器官還是中介,只要它在種類上單一,就可證明它不是一組多種類器官的總和。盡管肉體由水、火、氣、土四元素共同構成,卻不能表明肉體具有可分離性,而應作為單一的整體。無論肉體是觸覺器官還是觸覺中介,都能保證觸覺及其器官的單一性。由此可批駁Philoponus的觀點,在他看來,亞里士多德所說的觸覺不是單一的感覺[12]。然而,認為肉體兼具觸覺器官及觸覺中介雙重角色存在雙重疑難:一是如果全部肉體都是觸覺器官,由于不同肉體部分的觸覺敏感度不同,皮質較厚部分的感覺能力次于皮質較薄部分的感覺能力,那么如何表明觸覺是五種感覺之中最基本的感覺,并且人的觸覺最優越?二是如果全部肉體都是觸覺器官,就無法理解為何觸覺器官應為固體。肉體由四元素構成,但為什么對于觸覺器官最重要的元素是土?兩個問題具有連貫性,疑難二是疑難一的延伸。

亞里士多德在《論感覺及其對象》中認為,觸覺器官在心臟周圍[13]。然而,Freeland將心臟本身視為觸覺器官[2]232。顯然,他將觸覺器官“在心臟周圍”等同于“是心臟”。Freeland在此混淆了心臟與“在心臟周圍”的器官。在亞里士多德那里,兩者具有根本差異。需要區分心臟與觸覺器官:心臟是五種感覺的共同來源,而非單純的觸覺器官,從而不能將觸覺器官的來源等同于觸覺器官。據Johansen的看法,所有元素共同構成心臟,雖然觸覺器官也由四元素構成,但兩者的構成方式不同:就后者來說,觸覺器官是四元素的混合物;就前者而言,由于心臟作為五種感覺的共同來源,那么其內在結構遠比觸覺器官復雜[6]203。首先,它包含水,作為視覺器官的質料成分;其次,它包含氣,是聽覺器官的質料成分;再次,它包含火,作為嗅覺器官的質料成分;最后,它包含四元素的混合物,作為觸覺和味覺這兩種接觸性感覺的質料成分。因此,觸覺器官由水、火、氣、土混合而成,心臟的成分包含單獨的水、火、氣,以及水、火、氣、土四元素的混合物。由此得出的結論是:心臟是五種感覺的來源,而非首要的觸覺器官,首要的觸覺器官處于心臟周圍。

然而,什么是“首要的觸覺器官”? 這不是獨立于一般觸覺器官的另類器官,它自身也是肉體,只不過是肉體的最首要部分。Johansen對五種感覺在身體中的位置進行總結:距離性感官位于大腦處,接觸性感官在心臟周圍。 這五種感官所處的位置都具有目的論的必然性: 之所以距離性感官位于大腦處, 是因為大腦現實為冷,潛在為熱。 三種距離性感官都據其本性現實為冷,潛在為熱,它們為了維持其狀態, 需要位于大腦處, 因為大腦在全身之中是“現實”最冷的位置。 之所以接觸性感官處于心臟周圍,是因為心臟現實為熱,潛在為冷。觸覺器官據其本性現實為熱,潛在為冷, 若觸覺器官為了維護這種秉性, 應處于心臟周圍,因為心臟是肉體所有部分中最熱的器官[6]204。這也就解釋了為何觸覺器官由水、火、氣、土四元素共同構成,最基本的卻是土, 土不僅滿足現實為冷的狀態,而且也保證了觸覺器官的固體性[6]205。具體言之: 土在四種元素中最冷, 這就最為恰當地符合心臟現實為熱、潛在為冷的本性。 正因為觸覺器官由土決定其首要本質,那么首要的觸覺器官位于心臟周圍。 觸覺器官的構成部分是固體性質料,只有土才能滿足觸覺器官這種固體的質料構成。 在四元素中,火為熱和干,水為冷和濕,氣為熱和濕,土為冷和干,在熱、冷、干、濕之中,只有冷和干結合才能形成固體化的本性。 熱和濕的性質不具有凝固性, 從而容易散失,土兼具冷和干兩種性質, 所以土保證了觸覺器官的固體性特征。

在Ross看來,三種距離性感官由水構成,即水是距離性感官的質料成分,但就接觸性感官來說,土只是其對象,而非其構成部分[7]267。Johansen明確反對Ross的看法,他認為Ross這種觀點是對亞里士多德的誤解。觸覺器官由四元素構成,土作為四元素之一,是觸覺器官的質料成分,而非觸覺對象。就一般情況而言,可將全部肉體稱為器官,但只有在心臟周圍的肉體才是首要的觸覺器官。一般的觸覺器官和首要的觸覺器官不沖突,兩者可以兼容,因為首要的觸覺器官仍是肉體,這不排除次要的觸覺器官得以存在的可能性,也即觸覺器官的水、火、氣方面[6]207。觸覺是一種中間狀態,由此才能感覺到“過度”的觸覺對象,如果觸覺器官與觸覺對象處于相同的狀態,就無法感覺到該對象[3]47。但在Johansen看來,觸覺雖然可以具有中間狀態,卻不能停留在這種狀態,中間狀態只是其發展步驟。相反,觸覺器官必然要轉向冷,由此解決觸覺盲點問題[6]207。不過,Johansen在此片面地理解亞里士多德所說的中間性。觸覺器官的中間狀態不能隨著其變冷而消失,否則動物將失去感覺能力,繼而與植物無異。觸覺器官在轉向冷的同時,仍需保持其中間狀態的邏各斯,即尺度。這樣也不會導致觸覺盲點的問題,因為盲點的前提是將器官與肉體視為程度上同一,但觸覺器官的中間不是熱或冷意義上的“程度”,而應是“狀態”。質言之,中間狀態在轉向冷的同時,仍保持中間狀態的可能性,這是動物感覺的前提。

綜上所述,這恰當地梳理了中介、器官與對象的關系。通過一般性與首要的觸覺器官的區分,可以恰當地解決第一部分所說的兩種疑難:首先,雖然整個肉體都是觸覺器官,但首要的觸覺器官在心臟周圍。觸覺器官由四元素構成,但土為最本質的元素。從首要觸覺器官的視角來看,觸覺及其器官都是單一種類。其次,對于肉體而言,觸覺器官和觸覺中介并非“非此即彼”的關系,而是可以兼具雙重角色。因此,亞里士多德對肉體概念的論述并不自相矛盾,相反地,前后兩章保持思想上的一致性。

三、 作為動物存活的標準:觸覺在感官科學中的核心地位

亞里士多德對視覺、聽覺和味覺的論述僅局限于對其基本要素及運作模式的分析,卻未對它們在感官科學中的地位進行探討。雖然他對嗅覺與其他四種感覺進行過比較[3]41,但論述得非常簡略。不過在《論靈魂》第三卷第十二章至十三章,亞里士多德詳細論述了觸覺在感官科學中的核心地位,其他感覺相對于觸覺而言,皆需奠基于觸覺的基礎上。亞里士多德將靈魂的感覺能力看作一種層次嵌套結構,低級能力可以獨立于高級能力,高級能力需先在地將低級能力包含于其自身之中[3]27-28。營養(διατροφ)是靈魂最基本的能力,其他能力奠基在營養能力的基礎之上,它是區分生命體與非生命體的標準,且失去營養能力的生命體只能是同名異義的生命體,亞里士多德在《論靈魂》第三卷第十二章再次強調了營養能力的基礎作用[3]70-71。對于動物而言,營養能力只能滿足其作為生命體的基本條件,它不足以使動物成為其本質之所是。動物的生存需要兩個基本條件:其一是營養,這保證了動物是存活的生命體;其二是感覺,沒有感覺的動物不能被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動物,而只能是同名異義的動物?!叭魏文軌蜻\動到任何地方的形體,若缺少感覺就會滅亡,而且不會實現其目的?!盵3]71

基于以上論述,可以發現,就動物能力而言,呈現為一種“從營養到感覺,從感覺到觸覺”的層次嵌套關系,即有營養的動物具有感覺,有感覺的動物具有觸覺。Shields指出,在此所說的層次嵌套關系既非邏輯學,也非形而上學意義上的論證,而應該在目的論意義上被理解[3]369。值得注意的是,對靈魂能力的目的論證明本應是能力理論的根本方法,但亞里士多德在《論靈魂》第二卷第二章至第三章并未明確提及這種方法,直到第三卷第十二章至第十三章他才正面論述??偠灾?觸覺之所以比其他四種感覺更加優越,從而在感覺理論中占據核心地位,是由于以下原因:從構成上看,觸覺器官由水、火、氣、土四元素共同構成,其他四種感覺器官只由一種元素構成。根據亞里士多德在《論靈魂》第二卷第五章所確立的基本規則——感覺先在地具有感覺對象,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都具有單一種類的感覺對象。然而,觸覺對象的種類具有多樣性,最基本的種類是熱、冷、干、濕,而這正是四元素的構成要素[3]45。亞里士多德認為,火為熱與干、水為冷與濕、氣為熱與濕、土與冷與干。顯然,觸覺對象始終關涉于熱、冷、干、濕,從而由水、火、氣、土四種元素構成;而感覺及其器官又潛在地是感覺對象現實之所是,那么觸覺器官也由四元素構成,肉體是具有獨特性的質料,它不能單純由一種元素構成。雖然土元素在觸覺器官中占據最基本的地位,但不代表觸覺器官僅由土構成。這也就解釋了為何骨骼、頭發等不能具有觸覺,它們僅由土構成,只能是觸覺的“間接工具”[6]194。從效用上看,觸覺與其他四種感覺具有根本差異。觸覺對于動物的存活而言具有必要性,沒有觸覺的動物將會立即死亡,這是因為觸覺確定動物本質之所是。對于其他四種感覺來說,能力的失去并不會導致生命體死亡,只會造成動物在環境中生存的諸多障礙。觸覺的目的是為了動物能夠具有生命,相反地,其他四種感覺的目的是為了動物能夠“過得好”(καλζω)[3]71。即使動物沒有“過得好”的能力,仍然可以作為有生命的動物存活。如果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由于其對象的過度遭到破壞,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它們在短暫地失去能力之后,最終仍可以恢復;若觸覺由于觸覺對象的過度遭到破壞,那么動物就會死亡,且此種死亡具有不可逆性[3]73。

四、 結 語

觸覺在亞里士多德的感官科學中至關重要,它是動物存活與否的基本標準。然而問題在于,觸覺對象可分為多個種類,這是否說明觸覺及其器官也具有多個種類?若如此,就會破壞感官科學的基本原則;另外,肉體是觸覺器官還是觸覺中介?亞里士多德對此問題的斷言前后不一:一方面,他在《論靈魂》第二卷第十一章認為,肉體是觸覺中介;另一方面,他又在《論靈魂》第三卷第十三章認為,肉體是觸覺器官,且將首要的觸覺器官視為心臟周圍物。準確地說,亞里士多德對肉體的基本看法并不矛盾,前后兩章保持連貫性,因為肉體可以兼具器官和中介雙重角色,而且,就肉體的不同位置而言,可分為一般性的觸覺器官與首要的觸覺器官。正是通過這種兼容性和首要性,觸覺理論的雙重疑難得以解決。在五種感覺中,僅觸覺對于動物必不可少。失去其他四種感覺,并不能導致動物死亡,它們只是為了動物“過得好”,而非動物存活的基本標準。

猜你喜歡
亞里士多德觸覺肉體
喚起人工觸覺 實現“意念控制”的假肢
我的詩
珍妮·薩維爾
觸覺“空降”虛擬世界
亞里士多德的發現
亞里士多德的發現
漫畫
船內船外
觸摸遠隔重洋的你解密觸覺互聯網
論《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老虎的象征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