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盆地中部侏羅系沙溪廟組致密砂巖氣藏地震一體化描述技術

2022-02-18 04:16郭貴安肖富森張本健楊廣廣張曉麗干大勇夏小勇
天然氣工業 2022年1期
關鍵詞:砂體砂巖儲層

郭貴安 關 旭 肖富森 張本健 文 龍 楊廣廣 張曉麗 呂 龑 干大勇 夏小勇

1.中國石油西南油田公司 2.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0 引言

四川盆地中部(以下簡稱川中地區)中侏羅統沙溪廟組發育以三角洲—河流相沉積體系為主的致密砂巖氣藏,優質儲層集中發育在邊灘微相內[1,2]。早期天然氣勘探開發主要集中在川西南部、川東北部等地區,川中地區未作為重點領域進行天然氣勘探開發[3]。2018年,在地質有利條件分析及地震落實河道砂體基礎上,為了評價秋林區塊沙溪廟組二段(以下簡稱沙二段)砂體的含油氣性,對秋8井和秋林10井的沙二段8號砂組進行老井試修,測試分別獲得日產量為 2.01×104m3和 1.41×104m3的天然氣流,發現了沙溪廟組氣藏。此后,川中地區沙溪廟組多口井獲工業氣流,平均測試日產氣量為8.5×104m3,揭示了沙溪廟組良好的勘探開發潛力。由于沙溪廟組砂體縱向疊置發育,橫向交錯分布,致密砂巖儲層非質性強,含氣性差異大,致密砂體刻畫、儲層及含氣性定量預測成為制約該區天然氣勘探開發的關鍵地球物理問題。針對上述難題,筆者以保真、保幅、寬頻、高分辨率地震資料處理為基礎,通過地震、地質相結合,厘清致密砂巖地震響應特征,應用高頻地震層序技術實現縱向河道砂組期次統一劃分,河道砂體多屬性融合刻畫技術實現河道砂體識別刻畫及單河道精細剝離,應用地震振幅屬性、疊前地質統計學反演等方法實現儲層定性、定量預測,并基于巖石物理分析的疊前含氣性定量預測技術實現河道致密砂巖儲層含氣性定量預測,初步形成了一套適用于川中地區沙溪廟組的“致密砂巖氣藏地震一體化描述”技術,為井位部署提供了技術支撐,并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勘探開發效果。

1 地質背景

川中地區侏羅系為一套巨厚的陸相地層,下侏羅統自流井組、涼高山組和中侏羅統沙溪廟組保存完整,上侏羅統遂寧組和蓬萊鎮組部分剝蝕(圖1)。其中,沙溪廟組為一套巨厚的陸相碎屑巖沉積,地層厚度介于1 000~1 500 m,巖性為雜色泥巖夾灰色、灰綠色細—中粒砂巖,具有典型“泥包砂”的特點(單砂體厚度介于10~30 m),以葉肢介頁巖為標志層分為上下兩段。沙溪組下段(即沙一段)以三角洲相沉積為主,頂部葉肢介頁巖為一套最大湖泛期的產物,該標志層在川中大部分地區可以進行對比[4],沙溪廟組上段(即沙二段)以淺水三角洲相—河流相沉積為主。川中地區沙溪廟組底界構造為北西—南東向的單斜,地層傾角介于2°~3°,構造平緩,主要發育小規模的正斷層。物源方向同時受到北面的大巴山和西面的龍門山北段影響,但以北東向物源為主[5-6]。目前已發現的沙溪廟組氣藏主要分布在沙二段,砂巖儲層低孔—低滲,覆壓滲透率小于0.1 mD,屬于典型的受巖性控制的致密砂巖氣藏[7-8]。

圖1 研究區位置及侏羅系地層柱狀圖

2 勘探開發面臨的主要地震問題

川中地區沙溪廟組沉積厚度大,河道砂體縱向多層,平面廣泛分布,且具有砂體厚度較薄、儲層非均質性強、儲層含氣性差異大等特點,前期地震采集、處理、解釋工作主要面向深層碳酸鹽巖地層,未針對淺層沙溪廟組開展系統地震研究,勘探開發面臨以下幾大地震難點。

2.1 三維地震針對性弱,難以滿足沙溪廟組精細勘探開發需求

川中地區前期三維地震針對淺層沙溪廟組的有效覆蓋次數較低,采集腳印現象嚴重,靜校正問題較為突出,常規地震處理方法在低頻保護、分辨率提高、AVO特征的道集保護等方面針對性不強,導致沙溪廟組地震資料信噪比低、砂體及斷層成像精度低、地震道集資料較差,AVO響應特征分析受到影響較大,難以滿足河道砂體識別及地震精細刻畫、烴源斷裂地震精細刻畫、儲層及其含氣性定量預測需求。

2.2 砂體縱向多期疊置,基于地震數據驅動的河道砂組期次劃分、砂體識別與精細刻畫難度大

研究區河道砂體縱向多期廣泛分布,但缺乏明顯的標志層作為期次統一劃分標準,單純依靠測井曲線、巖性、地震層位對比等方法難以進行精細的地層劃分和小層對比,砂層組對比容易出現穿時現象,基于傳統地質、地震手段難以厘定河道砂組縱向期次;同期河道砂體橫向個數眾多、流向廣,分支交錯現象普遍,地震資料同一相位內也存在多套河道砂體。前期砂體識別及刻畫技術無法將同期次發育的多套河道砂體進行剝離,難以滿足后期單河道砂體氣藏精細勘探開發需求。

2.3 儲層非均質性強,含氣性差異大,亟需地震定量預測方法指導井位部署

研究區河道致密砂巖氣藏為巖性氣藏,其具有以單河道為儲集單元的特征,同層段內的不同河道,甚至同河道不同位置砂體,受烴源斷層配置條件及圈閉條件、沉積微相、儲層特征等差異影響,均會導致砂體儲層物性及含氣性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尋找有效的儲層及含氣性地震預測方法,對儲層厚度、孔隙度、含氣性的定量預測,明確優勢儲層及含氣甜點區縱橫向展布特征,指導后續勘探開發水平井位優選及部署,實現規模效益開發,是地球物理面臨的直接難題。

3 保真保幅寬頻高分辨率地震疊前成像技術

川中地區淺層干擾嚴重,地震資料信噪比低、分辨率低、斷層與砂體的成像精度低,采用以下關鍵地震處理技術對策,可有效地提高目的層資料主頻和頻寬,河道砂體“亮點”特征更突出,斷層成像更清晰。

3.1 微測井分步約束層析靜校正技術

層析靜校正是一種非線性反演,主要利用地震初至波射線的走時和傳播路徑反演介質的速度結構,能同時利用直達波、回折波、折射波等不同類型的初至時間,不受地表及近地表結構變化的約束,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微測井分步約束層析靜校正[9]充分結合微測井、小折射等資料,首先利用微測井和近炮檢距初至信息反演低速層速度,再利用微測井和中、遠炮檢距的初至信息,進一步約束低速層、降速層反演精度,通過自適應算法求取權系數,減少迭代次數和提高反演精度,使反演得到的近地表速度模型更貼近真實地表地質情況,靜校正效果最佳。

3.2 井控保真高分辨率處理技術

VSP井控Q補償技術[10]可以消除由地層地質特性引起的地震波吸收衰減效應對地震資料的不利影響。利用微測井、VSP信息建立精細Q體模型,結合地震反射層位進行匹配分析,求取相對準確的Q值,使井震符合率最高,恢復由于近地表吸收造成的地震子波能量衰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地震資料的頻率特征,使目的層反射同相軸一致性變好,振幅特征更可靠。

速度場的精度影響疊前偏移成像質量。由于沙溪廟組埋藏淺、覆蓋次數低、地震資料信噪比低,淺層速度精細拾取難度大,常規速度建模的偏移成像效果差。采用基于井控速度建模技術[11]可以提高速度場精度,改善成像質量。利用VSP資料約束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確定區域速度變化規律,利用層控速度建模構建速度模型的低頻分量,利用層控網格層析構建速度場的高頻分量,也可以結合鉆井資料,進行各向異性校正,降低誤差,進一步提高成像精度。

3.3 OVT域疊前處理技術

常規窄方位角地震資料分方位處理時為了滿足一定的覆蓋次數和各方位之間的均勻,將方位角劃分得較大,導致方位角信息模糊和采樣稀疏,不利于準確反映方位各向異性,影響成像精度。OVT域疊前處理技術[12-13]是一種高密度寬方位地震處理技術,通過OVT域數據規則化處理,補全缺失的地震道,消除空間采樣不規則對成像效果影響。將OVT道集偏移后抽取共成像點道集(螺旋道集),可以劃分更精細的方位角,方位各向異性特征反映更明顯。在疊加成像前,消除方位各向異性的影響,能夠有效地提高疊加成像的質量。

通過上述多種處理技術的綜合應用,極大地改善了沙溪廟組三維地震成像質量,淺層地震資料信噪比明顯提高,砂體“亮點”特征更突出,邊界更清晰、連續性更好,斷層成像更清晰可靠。目的層沙溪廟組地震優勢頻帶介于8~75 Hz,主頻介于35~40 Hz,低頻信號有效增強,為構造精細解釋、河道砂體精細刻畫、疊前(疊后)儲層預測及烴類檢測研究奠定良好數據基礎(圖2)。

圖2 沙溪廟組三維地震資料針對性處理前后效果對比圖

4 河道砂體地震層序劃分及精細雕刻技術

研究區沙溪廟組河道砂體縱向上多期頻繁疊置,甚至自同一地震相位內發育多套河道砂體,不同期次的河道砂體難以有效區分。在明確河道砂體地震響應特征的基礎上,利用基于高密度層序地層切片技術、匹配追蹤分頻、RGB像素融合成像、多屬性融合、疊置河道識別等技術,對研究區沙溪廟組疊置河道進行了河道期次劃分和河道外形精細雕刻,并實現了同一地震相位內不同期次河道的剝離,奠定了河道內幕井位精細部署的基礎。鉆井證實該技術方法砂體巖性預測吻合率100%。

4.1 致密砂巖儲層地震響應特征

基于實際巖心及測井曲線分析,研究區沙溪廟組縱向發育多期疊置砂體,沙一段自下而上泥質含量逐漸減少,砂巖自然伽馬低、聲波時差小、孔隙度較低,總體物性中等。沙二段砂泥巖分異明顯,砂巖自然伽馬低、聲波時差大、孔隙度高,總體物性較好,優質儲層發育。

根據砂巖儲層物性差異,基于實鉆井測井巖石物理分析結果,采用等效介質正演模型,應用與區內三維地震主頻一致的35 Hz雷克子波,開展地震正演模擬分析,總結沙溪廟組致密砂巖儲層為2種儲層地震響應特征(圖3)。①儲層地震響應特征1:典型沙二段高孔砂巖,砂體聲波速度及密度明顯低于上下泥巖地層,地震波阻抗表現明顯的低波阻抗特征,砂體頂界對應強波谷反射,砂體底界在波阻抗界面對應強波峰反射,砂體在地震剖面上表現為明顯的短軸狀頂谷—底峰“亮點”特征。②儲層地震響應特征2:沙一段中低孔砂巖,砂體聲波速度高于或接近周圍泥巖地層,密度低于或接近泥巖地層,砂體地震波阻抗高于圍巖地層,砂體頂界表現為中—強波峰反射,底界表現為中—強波谷反射,砂體在地震剖面橫向上反映較為明顯的頂峰—底谷“亮點”特征。

圖3 沙溪廟組高孔砂體及中低孔砂體地震正演模擬結果圖

分析兩種砂體儲層地震響應特征異同,砂體相較于圍巖均表現為“亮點”反射特征,但第一種砂體儲層響應特征,主要位置在沙二段,儲層孔隙度多大于10%,整體物性條件更好,是目前天然氣勘探開發的主要砂體。第二種砂體儲層地震響應特征,主要位于沙一段,儲層孔隙度大多介于6%~10%,儲層物性條件中等,但仍具有較好天然氣勘探開發潛力,是下一步致密砂巖效益開發的重要目標層段。

4.2 基于地震沉積學的砂組期次劃分

前期,肖富森等[14]基于陸相層序地層理論將沙溪廟組劃分為3個三級與5個四級基準面旋回,并將沙二段細分為沙二1、沙二2、沙二3、沙二4共4個亞段。但沙溪廟組厚度大,河道砂組縱向分布期次多,單一地層層序劃分難以滿足精細勘探開發需求,制約后續不同砂體井位部署、儲量計算、開發單元描述等工作的開展。針對該問題,以地震沉積學原理為基礎,應用全局自動等時建模技術實現研究區等時可靠的河道砂組期次劃分[15-16]。該方法以“最小成本函數”為核心,結合地質沉積“泥包砂”、地震反射“強亮點”等特征及河道縱橫向出現順序,開展全局人工智能等時建模,確定單期河道砂組頂底等時界面。依次刻畫出各期河道橫向展布和縱向疊置關系。再以單期砂層組為框架,以處理后的高分辨率地震數據為基礎,依次刻畫出各期河道砂組橫向展布和縱向疊置關系。通過該方法的有效應用,將川中地區沙溪廟組統一劃分出23期河道砂組,主要砂體具有“寬度窄,延伸遠”的特征。

4.3 河道砂體識別及空間雕刻技術

4.3.1 分頻RGB像素融合技術

地震資料受分辨率的限制,在砂體識別方面縱向上主要依據地震反射能量的變化對單一砂體進行分析,橫向上由于砂體邊界受巖性、物性影響導致地震反射特征變化較大,單一砂體邊界的地震識別存在多解性[17]。將頻譜分解技術結合RGB像素融合技術引入沙溪廟組河道砂體地震屬性分析中,可將不同頻段振幅能量互不重疊的地震體進行RGB模式的混合顯示,形成具有通頻信息的RGB混頻數據體,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或細化河道砂體在平面上的屬性響應。若三維地震數據中河道砂體能量較弱,單一頻率能量屬性體是很難分辨其分布特征,但采用多個分頻能量屬性RGB模式混合后,河道砂巖與圍巖會呈現明顯的差異;若均表現為較強能量特征,在RGB混頻后河道砂體就會以近白色特征很清晰地呈現出來。此方法可以突出共性、弱化差異,對于突出各分頻屬性中能量近似區域有很好的效果,對河道邊界的確定有較好的應用效果。筆者選取 15 Hz、35 Hz、55 Hz的單頻體進行了RGB融合,其中15 Hz數據更加突出厚層河道砂體的分布特征,而55 Hz的高頻數據體在早期河道砂體細節的刻畫上則更加具有優勢(圖4)。

圖4 沙溪廟組8號砂組RGB融合顯示圖

4.3.2 多屬性融合技術判別河道輪廓

地震屬性能反映地下地質體及其地球物理性質的變化,但是每一種地震屬性只對某種地質特征敏感[18]。地震屬性的多屬性融合砂體雕刻技術方法,可同時使用多種對砂體敏感的屬性和反演結果表征河道砂體,從不同角度剔除圍巖影響,降低砂體判別多解性;比單一地震屬性、單一門檻值更能精確判別河道輪廓。在精細地層層序模型約束下,通過多屬性融合技術,可以精細雕刻河道砂體。

研究區沙溪廟組巖性組合特征以“泥包砂”為主,尤其是沙二段砂巖以低波阻抗砂體為主,與圍巖的地球物理性質具有較大的差異性,所以地震屬性對河道砂體邊界有較為明顯的響應。在砂體精細標定、地層對比追蹤基礎上,進行三維沿層屬性參數提取。在相干屬性中,河道外形更加明顯;在波阻抗屬性中,砂體內幕更加清晰。兩者融合的效果則充分發揮了各自的優勢,揭示了河道砂體外形—內幕的變化特征。

4.3.3 河道砂體空間精細雕刻技術

多種地震方法明確河道輪廓基礎上,基于三維體空間雕刻技術刻畫河道砂體空間展布。該方法結合河道砂體精細識別邊界成果及地震振幅“亮點”特征,選取砂體邊界約束的動態門檻下限值為“種子點”,進行三維地震空間內人機交互式的快速河道砂體追蹤,可實現快速、準確雕刻河道砂體空間形態及分布特征。為沙溪廟組縱向多層河道砂體立體勘探開發、目標靶體優化設計提供更為直觀的數據信息。目前已全面應用于川中地區連片地震三維河道砂體刻畫中。

4.4 單河道砂體精細剝離描述技術

由于物源、形態、后期改造壓實作用以及成藏等因素不同,在同一期次的砂組內,形成時期緊鄰的河道砂體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物性和含氣性,即“多期河道,差異成藏”[19-20]。因此,對同一期次砂組內不同河道進行拆分和分選,分析出有利砂組中的優勢砂組,對后續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

面對砂體疊置發育區,針對8號砂組單條河道分選,主要通過兩項研究技術來開展:①剖面與平面動靜態結合分析技術,基于地震資料識別同期河道砂體“亮點”反射之間的疊置關系,在平面屬性圖上分析剖面上各個河道砂體“亮點”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②基于高密度層序地層模型的動態切片分析技術,在單期砂體內形成高密度等時切片,實現動態模式下由砂體底到砂體頂的屬性切片播放,進而分析每條河道從出現到消失的先后順序,全局分析河道同期范圍內不同砂體的地質關系。通過該方法,對重點河道砂體開展單河道的地震精細剝離,實現同期河道復合相位內多條單河道識別與精細刻畫,明確各單河道縱向演化特征,實現單河道精細評價(圖5),為河道砂體“一河一藏”的精細氣藏描述、“一河一策”的精準開發施策提供良好基礎。在其他期次砂體,以及在整個川中地區都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圖5 沙溪廟組8號砂組單河道拆分展示圖

5 河道致密砂巖儲層及含氣性預測技術

在實現砂體空間精細刻畫、明確展布特征的基礎上,針對勘探開發重點砂體,運用地震屬性分析方法與砂體儲層測井評價參數結合,發現地震振幅能量與井上儲層物性具有明顯正相關關系,振幅能量可較好地識別同期河道砂組內優質砂巖儲層;運用基于有井約束的隨機反演技術可實現儲層參數定量預測,且預測精度較高。通過測井巖石物理分析明確縱橫波速度比為彈性敏感參數,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地震振幅隨偏移距變化特征(AVO特征)分析,結合OVT處理后的優化道集分析,明確高孔含氣砂巖為Ⅲ類AVO響應特征。綜合分析認為,優選疊前彈性參數反演可定量預測砂體含氣性。最終實現了由定性到定量,由儲層到含氣性,由相帶找甜點的河道致密砂巖儲層及含氣性預測。

5.1 河道砂巖儲層定性定量預測技術

5.1.1 河道砂巖儲層定性預測技術

地震屬性在油氣田勘探開發中應用于地震構造解釋、地質相、油氣藏特征描述等各個領域。其中,地震振幅類屬性能夠反映地層巖性變化、沉積相變化、巖性尖滅、不整合等地質學特征,亦可以反映儲層厚度、AVO等儲層參數特征,地震振幅屬性廣泛應用于儲層的油氣預測[21-23]。筆者嘗試建立地震振幅屬性與重點河道砂巖儲層物性之間的關系。研究區重點勘探開發的8號砂組實鉆井砂巖厚度介于10~30 m,儲層厚度介于8~22 m,孔隙度介于6%~15%,基于實鉆井巖性、物性參數建立儲層地震正演模型,并開展正演模擬分析,正演結果表明:①受地震調諧厚度理論影響,在現有地震主頻條件下(35 Hz),砂巖儲層厚度介于6~25 m時,地震振幅能量隨儲層厚度變大而變大,儲層厚度小于6 m時地震難以有效區分,儲層厚度大于25 m時,振幅能量無明顯增強;②儲層厚度不變,儲層孔隙度由6%逐漸增大至15%,振幅能量逐漸增強。進一步研究結果發現,地震振幅能量與儲層厚度、儲層孔隙度有較好的正相關關系,尤其在重點開發區內,振幅能量與儲層厚度、孔隙度相關性超過0.8??傮w而言,通過振幅能量屬性可以定性預測優質河道砂體的展布規律及儲層分布位置,為井位部署提供依據。

5.1.2 河道砂巖儲層定量預測技術

儲層預測技術是巖性油氣藏勘探開發的重要技術手段,且方法眾多[24-26]。研究區沙溪廟組重點河道砂巖縱波阻抗與孔隙度具有很高的線性相關性,在剔除泥巖影響后,砂巖儲層孔隙度越高,縱波阻抗越低,針對研究區沙溪廟組砂巖儲層預測,可以用縱波阻抗定量表征儲層孔隙度。筆者應用基于有井約束的隨機反演進行波阻抗預測。根據對地震反射層的對比追蹤來確定反演結果的中頻段,以測井資料的高頻信息和低頻成分補充地震數據有限帶寬的不足,進而獲得高分辨率的波阻抗資料,便于更準確、精細地預測沙二段重點河道砂巖儲層孔隙度、厚度等參數。預測的儲層厚度、孔隙度結果與實鉆驗證井吻合好,預測誤差小于10%,實現了河道砂巖儲層的定量預測。

5.2 儲層含氣性檢測技術

5.2.1 沙溪廟組巖石物理及AVO特征

地震巖石物理學是油氣勘探的基礎,利用巖石物理技術研究的成果,尋找儲層識別及含油氣性分析的敏感巖石物理參數,可有效地指導儲層預測及烴類檢測[27-29]。筆者針對沙溪廟組重點含氣河道砂巖,利用地質研究、測井資料及完鉆測試成果,開展基于陣列聲波測井的巖石物理分析,尋找砂巖儲層含氣性敏感參數。研究結果表明,縱橫波速度比可較好地分選含氣層。如圖6所示,不同井氣層與干層的縱橫波速度比門檻值為1.72,可通過該門檻值來區分含氣層與圍巖,對氣層的識別能力突出,能較好地指示重點含氣砂巖。通過縱橫波速度比作為含氣敏感參數的地震預測來表征含氣層具備可行性。

圖6 河道砂巖測井解釋含氣性與縱橫波速度比關系圖(1 ft=0.304 8m)

通過已鉆井產氣層AVO正演模擬與基于道集保護處理后的實際道集資料對比分析氣層AVO特征,發現高孔含氣砂層隨偏移距的增大振幅能量逐漸增強,即典型的Ⅲ類AVO特征?;趩尉疁y井曲線正演道集的AVO變化特征與實際淺層處理地震資料的實際道集特征基本一致,表明基于地震近遠道集差異的AVO屬性及疊前彈性參數定量預測儲層含氣性具備實際地震地質基礎。

5.2.2 致密砂巖儲層含氣性定量預測技術

基于疊前彈性參數反演獲得的縱橫波速度比,其垂向分辨率較高,儲層含氣性預測多解性低,預測結果表明,研究區8號砂組總體含氣性較好,西南部多個砂體縱橫波速度比預測結果均小于1.72(黃色、紅色),多條河道砂體含氣性好,后續實鉆井證實定量含氣性預測結果吻合度高,該方法可用于含氣層的預測(圖7)。因此,疊前彈性參數反演所得的縱橫波速度比是沙溪廟組儲層含氣性評價的重要參考指標。

圖7 沙溪廟組8號砂組儲層含氣性定量預測圖

6 高產井地震模式

2018年以來,以勘探開發一體化部署為原則,針對四川盆地中西部沙溪廟組致密砂巖氣藏,通過三維地震一體化技術開展關于砂體刻畫、儲層及含氣性預測,并結合河道砂巖氣井高產3大主控因素(優質儲層發育程度、儲層富氣程度以及壓裂改造),明確高產井地震模式:①在河道精細刻畫基礎上,基于砂體振幅能量定性預測儲層發育程度,振幅能量越強,儲層發育程度越高;②結合儲層孔隙度大于10%對產能的高貢獻率[30],優選砂巖儲層定量預測孔隙度大于10%部署井位;③基于巖石物理實驗分析縱橫波速度比小于1.72,儲層含氣性定量預測結果優選低縱橫波速度比甜點區部署井位。在保證“振幅能量值高、儲層預測孔隙度高、含氣性預測縱橫波速度比低”的“兩高一低”的高產井地震模式基礎上,盡量保證水平井軌跡與地層最大主應力方向保持垂直,儲層改造及測試效果更優。例如QL210-8-H1井(圖8),水平井設計優選均方根振幅能量大于5 500,預測孔隙度介于11%~13%,含氣性預測縱橫波速度比介于1.68~1.55。實鉆井結果表明,儲層實際孔隙度介于10%~13%,測井解釋含氣飽和度介于67%~80%,實鉆井結果與地震儲層及含氣性預測結果一致,該井測試無阻流量為92.63×104m3/d,測試日產氣量為42.1×104m3,證實了按照高產井地震模式部署的有效性。

圖8 QL210-8-H1井8號砂組水平井軌跡設計圖

7 應用效果

2018年以來,以沙溪廟組致密砂巖氣藏勘探開發一體化部署為原則,通過大面積三維淺層目標處理、河道砂體精細刻畫、儲層及含氣性預測,有效地支撐了井位目標論證及水平井優化,勘探開發效果明顯。水平井儲層鉆遇率由早期的72%提高至目前的85%以上;重點開發區塊8號砂組水平井成功率達100%;結合水平井工藝改造,單井測試日產氣量由早期的 8.5×104m3提高到目前的 53.8×104m3。致密砂巖氣藏地震一體化描述技術為四川盆地致密氣整體效益開發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

川中地區通過對沙溪廟組河道砂體三維地震處理解釋,形成準確的儲層厚度、儲層孔隙度等預測成果,為儲量申報提供可靠的儲層參數,支撐了沙溪廟組致密氣砂藏的三級儲量申報工作;同時,支撐了多個區塊開發先導試驗方案的井位部署,為沙溪廟組致密氣藏增儲上產、效益開發提供有效幫助。

8 結論

1)針對川中地區沙溪廟組目的層的保真、保幅、寬頻、高分辨率地震處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河道砂體地震資料縱橫向分辨率及地震成像,砂體特征更加突出,道集質量明顯提高,有助于后續砂體刻畫、疏導斷裂解釋,并為疊前地震儲層及含氣性檢測提供可靠數據。

2)在明確河道砂巖“亮點”地震反射特征的前提下,通過有效的地震技術手段對區內砂組開展期次統一劃分、砂體空間精細刻畫,落實了沙溪廟組河道砂組空間期次、各期次砂組及單河道橫向展布,為后續地質研究、資源規模評估、整體勘探開發部署等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3)通過建立河道砂巖儲層物性與振幅能量、儲層孔隙度與地震波組抗、縱橫波速度比與含氣性之間的緊密相關性,形成了針對河道致密砂巖儲層及含氣性預測的有效技術手段及高產井部署地震響應模式,其成果在鉆井實踐中已獲充分驗證,是四川盆地致密砂巖氣藏高效開發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有力地支撐了致密砂巖氣藏勘探開發的進步。

4)隨著川中地區沙溪廟組致密氣領域勘探開發不斷深入,針對薄層疊置河道砂體識別、疏導斷裂刻畫、不同類型砂巖儲層及含氣性分級、分類評價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技術需求,地震資料提高分辨率處理、提高成像質量、高速砂巖儲層及含氣性預測方法等方面是下一步地球物理勘探開發技術持續攻關的重點方向。

致謝:在本次技術研究期間,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楊雨總地質師、勘探開發研究院冉崎副院長、川西北氣礦唐大海副礦長給予的指導和幫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猜你喜歡
砂體砂巖儲層
冷凍斷裂帶儲層預測研究
干燥和飽水狀態下砂巖力學特性試驗
砂體識別組合方法在側緣尖滅油藏的應用
“深層頁巖氣儲層”專輯征稿啟事
曲流河復合點壩砂體構型表征及流體運移機理
“深層頁巖氣儲層”專輯征稿啟事
富縣地區長8致密油儲集砂體成因及分布模式
渤海河流相油田儲層連通性研究與挖潛實踐
——以KL油田3-1483砂體為例
火星上的漩渦層狀砂巖
陜北地區砂巖的技術指標特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