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州三杰”精神融入“概論”課教學的路徑研究

2022-02-18 23:07
吉林教育(黨建與思政版) 2022年7期
關鍵詞:三杰概論常州

王 奕

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革命思想、政治教育宣傳的重要陣地,“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應走進革命故地,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網絡紅色文化教育與場館紅色文化教育相結合,以引導學生傳承好、弘揚好“常州三杰”精神,延續紅色基因,感受紅色文化底蘊,貫徹落實思政課堂“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

一、“常州三杰”精神融入“概論”課的時代價值

無論是物質載體還是革命精神都屬于思政教育的重要課程資源,“概論”課程的核心重點在于高效、合理、入情地開發利用物質形態、信息形態、精神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促使大學生文化自信,堅定紅色革命精神,矢志不渝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奉獻奮斗。

(一)“常州三杰”精神的內涵

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是中國近現代革命時期江蘇常州4000多名英烈中的杰出代表,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革命家,這群青年以“常州三杰”為代表為國家奉獻了屬于自己的青春熱血與崇高理想[1]。因此,基于對“常州三杰”精神的解讀,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胸懷天下,為國革命、為國犧牲的家國精神;(2)求真知、探真理、明德治學的探索精神;(3)呼吁革命,組織群眾反帝、反封、反資的實踐精神;(4)武裝斗爭,拋棄幻想、奮世勇進的拼搏精神;(5)樂觀向上,遇難不折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6)律己及人,仁愛尚德的情懷品質。

(二)“常州三杰”精神與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科學社會主義的結合分析

“概論”課中,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在對資本主義、封建主義生產關系與生產方式的分析方面,透徹解釋了落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內在矛盾,即社會化生產的生產資料占有與勞動力價值實現必然以無產者的革命為領導,做出了“資本主義、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必將滅亡,社會主義必然最終勝利”的結論認知[2]。新時代青年要不迷失于功利主義,不忘記社會主義的偉大理想,充分認識資本主義自身所具有的長期性、復雜性的自身發展矛盾問題,接受紅色革命精神,傳承社會主義理論衣缽。在“概論”課融入“常州三杰”精神的實踐學習中,賦能“常州三杰”精神內涵于創新馬恩理論,意味著學生堅定信仰,以知行合一的信念將真理武裝于頭腦之中,真正在透徹理論內涵基礎之上,學會融通理論與實踐的渠道,在現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論中,找到改革中國社會現實的路徑,求新、求變,發展自己,創造美好的未來,攜手中國夢[2]。

二、“常州三杰”精神等紅色文化融入“概論”課程的現狀分析

紅色文化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意蘊與鮮明的時代特征,有著精神激勵與價值引領等功能。但一些學生卻認為紅色文化、革命故事是落伍的、老套的,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這會使得在“概論”課程教育教學中融入“常州三杰”精神等紅色文化的過程存在聯系不夠緊密、育人功效不夠突出等問題。

(一)“常州三杰”精神等紅色文化融入的內容缺乏深度

在思政課教材中,“常州三杰”精神等紅色文化資源與“概論”課程相貼合的內容很多,但總體來講較為零散和抽象,系統性、整合性的深度內容較為稀少,有待任課老師進一步深度挖掘。另一重要問題是,因課時安排與學生知識和認知水平參差不齊的影響,一些思政教師表示按進度完成學校安排的教學任務存在一定難度,很難再分散精力去向學生深度講解紅色歷史故事背后的文化內涵。整體看流于表面、缺乏深度探討的紅色文化內容對深化與擴展學生的學習認知有一定的局限,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知識仍處于被動接受的階段。此外,部分教師對紅色文化資源相關知識的儲備不足,也導致思政教學在融入“常州三杰精神”過程中出現內容粗淺、無味、缺乏說服力與感召力的問題。

(二)“常州三杰”精神等紅色文化融入的方式缺乏創新

教學方式創新,能夠有效改變思政教育方法單一帶來的學生學習主動性不足問題。何謂教學方式創新?就是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之上融入新的時代元素和力量,做到與時俱進。但客觀教育情況是,高校思政課堂普遍存在理論灌輸、說教味嚴重、形式單一、方式老套等問題。其次是融入的載體有待完善,網絡教學、自媒體教學、思政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沒有做到有機統一,教學方式的靈活性與多樣性得不到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也沒有得到發揮。

三、常州“三杰”精神融入“概論”課教學的具體路徑

(一)拓展融入思政“概論”課的教學形式

1.拓展“常州三杰”精神融入“概論”課的內容設計

教師可以站在唯物史觀的角度利用紅色故事對大學生展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將廣州起義中張太雷英勇犧牲的故事、惲代英編輯《新建設》批判國民黨右派的故事、瞿秋白與各地學生代表集聚新華門抗議“馬良禍魯”的故事等講給學生聽,讓學生們了解國民革命時期反帝、反封、反修、反資的時代斗爭背景,了解歷史的創造者們是如何在歷史之中發揮自身的能動作用,了解革命烈士作為革命的主體力量是如何一次次踐行馬克思主義并付出無價生命的光輝事跡的。要充分利用“常州三杰”的文化故事作為宣揚馬克思主義教育的鮮活教材,讓學生通過“概論”課,真真正正地在內心接受馬克思主義[3]。

2.發揮課堂主體作用,奠定學生系統性認識

“概論”課融入“常州三杰”的英雄故事,首先要做到讓學生對三個革命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所堅定的信念理想、所踐行的革命事跡等內容有一個系統性、完整性的認識。如在“概論”課第一章第三節——《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教師可以將“常州三杰”們在面臨艱苦的斗爭環境,甚至是生死考驗時是如何抉擇的革命事跡融入課本理論之中,講述革命先輩們是如何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與必然性后,投身于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之中去改造舊社會?!霸斫忉?故事講述”的方式既能正確地幫學生理順“在實踐中探索現實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亦能為學生系統性了解“革命道路不是一帆風順”提供歷史革命事跡解說,還能有骨有架、有血有肉地為學生奠定系統性認知馬克思主義的基礎,充分做到教學廣度與教學深度兼具。

(二)創新融入思政“概論”課的教學方式

1.創新教學融入的載體

教師在課堂進行理論教學時,首先,可以通過探究性、互動啟發性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使學生的身心適應狀況與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內在契合,為學生發揮主體性作用提供良好環境。其次,教師可以將教學課堂拓展到網絡空間之中,開放教學形式,將學生費解的知識點、難以理解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知識整理成為趣味視頻、趣味三杰故事,結合當下時事給學生創造探究深層次理論的機會[4]。再次,“常州三杰”精神融入“概論”課程的具體實踐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專業、不同教學環境靈活結合,既要有講授形式,又要有課堂觀影、課堂演講、課堂辯論、教師出題點評等方式積極引導學生思考,確保學生感受紅色文化熏陶的同時,提升高校思政教學的實效性。

2.創新教學融入的網絡平臺

在互聯網時代,教師應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構建紅色文化資源網絡學習平臺,為師生提供交互的學習環境。具體實踐路徑:第一,教師可以在“超星”等課程平臺建立思政課程“常州三杰”紅色文化專題,收集“常州三杰”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的文字、視頻、圖片等資料,使用網絡渠道傳播紅色文化正能量;第二,教師要積極地利用自媒體渠道平臺,如優酷、微博、抖音等APP,設立課程教學專欄、“常州三杰”革命故事匯,面對面、點對點地真正使紅色教育在移動端與電腦端與學生見面。

(三)優化“常州三杰”精神等紅色文化資源的融入環境

1.完善“常州三杰”精神融入概論課程的理論環境

“概論”課程的理論性、系統性、發展性與全面性要求思政課的紅色教育,必須立足于幫助學生對“概論”課程形成系統性的理論認知,以此“常州三杰精神”等紅色文化精神才能與中國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內涵相結合。具體實現路徑為:一是科學,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去看待紅色精神,思考中國革命實踐的現實道路,科學分析矛盾規律;二是系統,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基于政治經濟學批判角度解釋哲學命題“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問題的系統學科,學生只有深入系統理論,才能對“常州三杰”精神進行深入的內涵解讀,了解踐行意義與時代責任;三是發展,概論課程教授的是一門發展的學科,辯證唯物主義也教導我們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世界,站在發展的角度去弘揚“常州三杰”精神也很重要,因此在教學形式上將思政課堂延伸入網絡空間也是對教學形式的發展。

2.為“常州三杰”等紅色文化精神營造紅色的校園環境

環境與學生的身心成長密切相關,大學紅色教育與校園這個特定事物環境也密不可分。因此,高校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營造紅色文化的校園氛圍。具體實踐路徑:第一,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把“常州三杰”在革命低潮時期投身革命精神、貧賤不能移的高尚情操、務實求進的醒世態度、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全面地向學生進行內涵闡釋;第二,提升思政教師的理論水平,對提升學生認知世界的角度與方法論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加強校園紅色文化的建設,整合文體性的競賽,鼓勵有思想和充滿趣味性質的教研類活動,提升校園文化的品質;第四,學校設立“三杰”宣傳欄,為學生了解三杰思想提供渠道。

3.建立“常州三杰”精神等紅色文化資源的機制保障

“三杰”精神等紅色文化資源真正融入思政課堂,需要學校方面構建完善的物質保障與制度保障體系。具體路徑為:一是課程導向方面,設置以增強課堂氛圍為目的的翻轉課堂等方式加深學生對“三杰”革命文化的理解;二是物質保障方面,學校要相應地增加師生參觀紅色文化遺跡等實踐活動的經費,加大紅色文化宣傳的網絡陣地力度,為“三杰”等紅色文化精神的宣揚建立網站、公眾號、視頻號等教育載體,讓軟性教育資源在網絡空間延續;三是制度保障方面,為教師研究紅色文化開辟課題研究項目,鼓勵教師深挖“三杰”精神文化內涵并進行學術化的時代解讀,教研共長;四是激勵機制方面,學校對思政教育與紅色文化課程講述有特色、有創新的教師應給予表彰和獎勵,帶動更多教師的教學熱情。

“常州三杰”精神等紅色文化資源在“概論”課程中的有效開發,對宣揚共產黨光輝的革命史具有重要意義,革命文化的精髓通過高校思政教育方式的創新,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知史明志,樹德育人,高校思政課程的展開仍須在教學主導方式、紅色文化資源融合平臺、紅色文化資源機制保障等方面狠下功夫,保證“常州三杰”等紅色文化精神鑄魂育人的教育作用。

猜你喜歡
三杰概論常州
常州的早晨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概論》
李劍農和他的《政治學概論》
青銅器辨偽概論
三天兩夜
中國飲食文化概論與人文情懷的結合
常州非遺 燦爛多彩
白色雞湯
培養“硅谷三杰” 她是美國最酷、最美的母親
唐三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