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E供電溫度響應特性及散熱優化

2022-02-18 00:45翟慶詩
節能技術 2022年6期
關鍵詞:數字通信散熱片測試點

王 堯,翟慶詩,徐 越,王 晨,劉 泰,韓 鏑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泰爾系統實驗室,北京 100088)

0 概述

伴隨著5G、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智慧醫療等各類智慧化應用的加速落地,數字通信電纜供電技術(Power over Ethernet,PoE)也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PoE供電技術只通過一根數字通信電纜同時進行數字信號和電力的傳輸,與傳統的通信和供電方式相比,具有以下幾點優勢:一是鋪設成本更低。無需再進行繁瑣的供電布線,節省了相應的時間成本、空間成本和建設維護成本;二是部署更加靈活。設備部署的位置不再受現有供電條件的限制,可以靈活地安裝在遠端的任意位置,如天花板、隔斷上部等;三是便于集中管理。通過電源的集中供電,可進行方便的電源備份,一旦主要電源輸入中斷,也能保證整個系統正常運行。同時,具有簡單網絡管理協議(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功能的PoE系統,可對終端設備進行統一管理。綜上,PoE技術可以廣泛應用于網絡電話(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無線接入點(Wireless Access Point,無線AP)、便攜設備充電器、刷卡機、網絡攝像頭、各類傳感器等各類終端,在室內分布覆蓋、智慧城市全域感知建設等市場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1]。

但是在供電功率提升的同時,電流的熱效應也更加明顯,造成線纜的溫度過高,甚至會引起火災,威脅生命和財產安全。尤其是線纜在局端一般以捆扎的形式布設,更放大了這種風險。因此,對于PoE供電技術的升溫研究和散熱研究尤為重要。電纜載流的升溫現象早在19世紀電報用電纜被發明后,即被學術界廣泛關注[2]。目前的研究絕大多數集中在電力工程等領域,通過分析電纜升溫與線纜外徑、導體直徑、材料等不同參數的關系,利用模型計算電纜在穩態和瞬態載流時的升溫特性[3]。隨著PoE供電技術的廣泛使用,數字通信電纜載流下的升溫問題也越來越受到業界的關注,國際電工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等相關標準組織也陸續發布了一些指導性技術文件和研究報告[4-8],推動綜合布線系統有效支持以太網供電的應用。其中,重點討論了數字通信電纜環路電阻、電阻不平衡等關鍵指標和不同電流、不同捆扎根數對升溫的影響[9-10],以確保PoE技術在實際使用時的安全性。如美國的國家防火協會發布了《2017 National Electrical Code》,在工作溫度、工作電壓、載流量和系統設計4個方面對PoE的線纜進行了規定,保證了相關場景PoE系統工作的安全性[11]。

目前業界對PoE技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電協議、應用場景與升溫測試方面,對于線纜在PoE供電時如何進行散熱的問題尚無相關研究。本文基于IEC 61156-1-4[12]中的PoE升溫測試方法搭建試驗環境,分析PoE線纜捆扎后在不同電流下的升溫特性,通過安裝散熱片的方式,對捆扎線纜的散熱性能進行優化,并開展了試驗驗證。

1 PoE數字通信電纜升溫實驗

升溫試驗主要采用恒流源供電,并通過多路熱電偶測量捆扎數字通信電纜關鍵點溫度參數。通過長時間測量,確定捆扎電纜的升溫特性。

1.1 試驗裝置

線纜的升溫情況主要受導體電阻、供電電流、捆扎根數、外部環境三方面影響。為了更好的體現不同電流對升溫的影響,試驗統一采取37根、4層的捆扎方式對線纜進行捆扎,如圖1所示,成捆線纜測試長度2.4 m。同時在成捆線纜外圍覆蓋導管并施加密封,隔絕外界環境,以此模擬實際局端使用時的捆扎和封閉狀態。

圖1 線纜捆扎截面示意圖

試驗采用恒流源供電,為線纜提供穩定的電流,并通過固定在線纜不同位置上的熱電偶,測量并記錄線纜實時溫度。試驗連接示意圖如圖2,實物連接結果如圖3所示。

圖2 試驗連接示意圖

圖3 試驗實物連接圖

為了全面的記錄捆扎線纜的各位置溫度,試驗選擇樣品中心點和中心點左右各0.6 m處布置6個溫度測試點,其中中心點布置4個,分別標記為T1、T2、T3、T4,位于捆扎線纜的不同層級,中心點左右0.6 m處各布置1個溫度點,標記為T5、T6,位于捆扎線纜的中心,具體如圖4所示。

圖4 溫度測試點布設圖

1.2 試驗條件與誤差分析

主流的PoE供電技術標準包括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提出的國際標準和行業主流企業提出的企業標準。伴隨著終端供電需求的不斷升級,PoE標準規定的功率也在不斷提高。2003年的IEEE 802.3af標準最大供電功率僅為15 W,2009年的IEEE 802.3at將其提高到30 W。2011年思科提出的通用以太網供電(Universal Power over Ethernet,UPoE)技術將設備的工作功率提升到了60W。同年,由三星、索尼、LG等企業聯合發起的HDBaseT聯盟提出的PoH(Power over HDBaseT)技術,將音頻、視頻、網絡、控制信號和供電線路集中到一起,并將設備的工作功率再次提升到100 W。2018年,IEEE發布802.3bt標準,將已知線路長度下的最大供電功率提升到90 W。根據相關協議的規定,PoE系統在工作時可選用2對或4對導體進行供電,其中2對導體供電時的具體接線方法可以分為采用4、5、7、8號導體供電和采用1、2、3、6號導體供電兩種形式。

基于上述標準,試驗選擇了目前較為常見的導體直徑為0.50、0.52、0.57的三種數字通信電纜。同時,為模擬實際使用時的最大升溫,將三組樣品分別在900 mA(IEEE 802.3bt最大電流)、4對導體載流的條件下重復進行三次試驗,并取平均值作為結果。樣品具體信息如表1所示。實驗初始條件為室溫26℃,相對濕度42%。

表1 試驗樣品信息表

試驗使用多路熱電偶進行溫度測試,為保證試驗結果的準確性,首先對熱電偶的誤差進行分析。熱電偶使用1至6共6個通道進行試驗,分別對標準黑體輻射源進行測量。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熱電偶誤差表

根據《JJF 1171-2007 溫度巡回檢測儀校準規范》和其他相關標準規定,計算得出該儀表測試結果的不確定度(k=2)為1.0℃。

1.3 試驗結果

試驗分別對A、B、C三種樣品在900 mA電流下,通電1 h期間,各溫度測試點升溫情況(實際溫度與初始溫度的差值)進行了記錄,結果分別如圖5、圖6、圖7所示。

圖5 樣品A各溫度測試點升溫圖

圖6 樣品B各溫度測試點升溫圖

圖7 樣品C各溫度測試點升溫圖

根據上述數據可知,在900 mA電流下,隨著工作時間的增長,捆扎線纜溫度隨之上升,在1 h左右逐漸達到穩定狀態,且受電阻影響,線纜導體直徑越小,升溫溫度越高。各溫度測試點中,T1、T5、T6由于均處于捆扎線纜的中心位置,各樣品的升溫情況較為一致,導體直徑為0.57 mm的樣品A工作1 h后溫度上升22℃左右;導體直徑為0.52 mm的樣品B溫度上升26℃左右;導體直徑為0.50 mm的樣品C溫度上升32℃左右,實際溫度達到約60℃。

同時,溫度測試點T2、T3、T4由于分別位于捆扎線纜中心向外的第二、三、四層,升溫溫度逐漸降低。樣品A的T2、T3、T4點工作1 h后溫度分別上升21℃、19℃、14℃;樣品B的T2、T3、T4點分別上升25℃、23℃、19℃;樣品C的T2、T3、T4點分別上升30℃、25℃、23℃。各樣品工作1 h后,各層溫度如圖8所示,溫度分布狀態如圖9所示。

圖8 樣品各層升溫情況圖

圖9 三種樣品900 mA電流1 h升溫情況

由圖可知,當電纜捆扎使用時,其中心位置溫度上升較為明顯。在實際使用中,如果捆扎根數過多,環境溫度過高,且長時間通電工作的情況下,易造成線路的損壞或發生其他安全問題。

2 PoE數字通信電纜散熱優化及驗證

為了盡量減少電流熱效應的影響,需要對捆扎電纜采取一定的散熱措施,本文通過對樣品中心位置(T1、T2、T3、T4)捆扎電纜纏繞銅帶進行散熱,并進一步探究銅帶散熱對捆扎電纜溫度的影響。為了使捆扎電纜各層均能接觸散熱銅帶,試驗采取從內向外的螺旋式纏繞方式,銅帶寬度5 cm,并延伸到封閉導管外側,如圖10。

圖10 散熱片纏繞方式示意圖

本文通過1.1中的試驗裝置和試驗條件對樣品C進行銅帶散熱試驗。試驗采用900 mA電流,通電時間1 h,并記錄銅帶包裹位置成捆線纜各層的溫度與初始溫度的差值,重復進行三次試驗,并取平均值作為結果。實驗初始條件為室溫26℃,相對濕度42%。各溫度測試點分別用T1、T2、T3、T4表示。安裝散熱片前后,各溫度測試點升溫情況對比如圖11所示。

圖11 樣品C各溫度測試點散熱前后對比圖

由圖可知,安裝散熱片后,T1、T2、T4點溫度均有明顯下降,T3點溫度下降不明顯。其中,T1點下降了5℃,T2點下降了2.5℃,T4點下降了6℃。各層散熱前后對比如圖12所示。

圖12 散熱前后各層升溫對比

安裝散熱片后,由于散熱片使除最外層外的其余各層溫度趨于平均,造成了中心位置和最外層溫度下降最為明顯,中心層、第二層、第三層散熱效果逐層遞減,到第三層時無明顯散熱效果。

同時,為進一步探究散熱片對樣品軸向其他位置的影響,本文還通過試驗測試了樣品C散熱片纏繞位置左右20 cm、40 cm、60 cm、80 cm處的成捆線纜中心位置溫度,并計算了散熱效果。各溫度測試點布設如圖13所示,散熱片纏繞位置為0點。試驗采用900 mA電流,通電時間1 h。試驗結果如圖14所示,從中心位置起,散熱效果逐漸下降,至80 cm處散熱效果降至1℃以內。

圖13 散熱軸向試驗測試點布設圖

圖14 軸向散熱效果隨距離變化圖

3 結論

本文對使用37根、4層方式捆扎的數字通信電纜使用PoE技術供電時的升溫情況進行了試驗。結果如下:一是隨著導體直徑的減少,線纜的溫度也隨之上升。尤其是目前經常使用的5e類數字通信電纜,導體直徑為0.50 mm,在900 mA電流通電1 h的情況下升溫超過30℃,在實際使用中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二是本文提出的散熱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成捆電纜的中心溫度和外層溫度,具備一定的散熱效果;三是在實際使用中,可以采用間隔放置散熱片的方式,在節省投入的基礎上,減少成捆線纜長時間使用PoE供電技術帶來的升溫影響,從而有效降低安全風險。同時,本文提出的散熱方法也可以為光電混合纜等其他通信/供電一體化連接方案解決實際應用中的升溫問題提供有益參考,助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安全、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數字通信散熱片測試點
礦山長距離膠帶機動力特性測試及運行分析
基于信息熵可信度的測試點選擇方法研究
數字通信技術的原理及其應用探討
邏輯內建自測試雙重過濾測試點選取策略
買NVMe M.2要注意散熱
數字通信系統中自適應均衡技術
改性塑料棒材擠出機上用的冷卻裝置
散熱片在電子產品中的設計分析與研究
數字通信系統中同步技術的研究
散熱片自動壓引腳機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