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互聯網+教育”教育振興的對策與路徑研究

2022-02-21 05:17高為民李新龍常赟杰
科技信息 2022年5期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鄉村振興互聯網

高為民 李新龍 常赟杰

摘要:教育振興既要“扶教育之貧”,也要“依靠教育振興”?!盎ヂ摼W+”教育振興,是振興模式的一種創新,借助互聯網,把教育資源優勢轉化為教育振興發展的優勢,使之盡快擺脫教育貧困,并實現可持續發展。本文首先闡述鄉村教育振興的相關概念,介紹了教育信息化振興的存在問題,從鄉村教育振興入手,以信息技術振興教育為重點,探討了以信息化促進教育振興的可行途徑,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教育振興的優化對策。

關鍵詞:鄉村振興;互聯網+教育;路徑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十四五”時期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端,也是全面小康社會建成后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轉變的關鍵時期,2020年已經實現了全面脫貧,包括教育脫貧,貧困家庭學生輟學實現清零,保障義務教育的目標已經實現,那么在教育脫貧的基礎上,怎么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村教育的目標,是我們需要著重研究的問題。隨著不斷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教育呈現的興國、強國的價值屬性中,已成為國之大事、民生大事,教育公平也是不斷在摸索中不斷得到大體均衡發展,但是因為居住群體與政治生態對政策的理解與落地實施的不同、地理區位的差異等因素導致鄉村教育與城市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依托鄉村振興的歷史性大戰略政策,充分利用“互聯網+”等現代化技術,進一步縮小城鄉教育的差距,推進鄉村教育振興,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1 鄉村振興背景下“互聯網+教育”教育振興的新模式

“堅持不懈推進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這是《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的要求,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互聯網+”技術下的教育振興新模式是我國鄉村教育走向信息化的新途徑,我們國家的教育信息化正在飛速發展,現階段也是鄉村教育信息化的黃金發展時期。

現今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已經應用到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在很多經濟發展好的城市已經獲得了非常好的發展,比如網絡課堂、大型慕課系統,但是在廣闊的鄉村地區,與城市的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狀況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在這種狀況下,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可以跨越地理區域的限制,促進鄉村地區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促進鄉村教育振興。

鄉村地區存在很多限制教育發展的自然與社會因素,地理區域的因素、優秀師資的缺乏、網絡通訊資源的不全面覆蓋等都是影響現階段的鄉村教育發展的因素。在之前的扶貧戰略中,教育扶貧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教育信息化在廣大的鄉村地區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比如很多地區的農村學校已經運用了互動電子平板黑板進行教學,很多省份也大力推進教師信息化技術能力提升工程,從內源上提升了教師的信息化技術水平,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這些都能提升鄉村學校與教師的教育信息化水平,進一步縮小城鄉教育信息化的差距。鄉村振興背景下,這些優勢措施和政策可以繼續推進,重點向邊遠鄉村地區推進,本著精準識別,診斷精準的精準理念,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構建鄉村背景下的“互聯網+”模式的鄉村教育振興,對于脫貧之后的基礎鞏固與鄉村教育振興具有重大的意義。

2 “互聯網+教育”鄉村教育振興的路徑

鄉村教育振興的核心要義就是振興中的精準化和針對性,在全面振興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做到準確可行。教育振興是鄉村振興政策在教育領域的延伸,換句話說,就是在教育領域使用各種教育方向的振興戰略,使教育工作也沿著精準化的方向發展。

(1)“互聯網+”的優勢

依托“互聯網+”技術,需要進一步提高鄉村教育振興過程中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的認識,強化各級政府的管理地位,堅持優先發展“互聯網+教育”對鄉村教育發展的定位,同時利用“互聯網+教育”技術樹立家庭教育的氛圍,強化家庭教育的責任,合力為鄉村教育振興添磚加瓦。

(2)“互聯網+”專業服務

一是可以實現“互聯網+”協同服務,政府與教育系統等相關部門需要可以利用“互聯網+教育”技術進行積極配合與相互支持,重構機制體制、深化政策導向、整合資源與盤活隊伍形成鄉村教育振興聯動機制。

3 “互聯網+教育”鄉村教育振興的對策

現階段,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已經進入“互聯網+”階段,當然也包括教育技術的發展,經濟發達的地區早已進入教育信息化時代,但是在廣大的農村和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進程緩慢,在這種發展極不均衡的情況下,教育信息化鄉村教育振興成為發展農村和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的重要舉措。

精準識別需要教育振興的主體對象

為了精準識別幫扶對象,國家制定了“建檔立卡”制度標準,在幫扶過程中對于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等環節起到了非常有效的積極作用。教育信息化幫扶同樣需要精確識別,防止出現“輸血式幫扶”。在教育信息化幫扶工作的推進中,同樣會出現識別不精準的問題,首先是出現大力興建綜合樓、計算機機房等基礎設施建設而忽略從貧困學生角度出發進行教育幫扶;其次是信息化教育幫扶對象識別不準,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出現所有學校一套方案固定推行,出現的問題是因為各個學校的機房與網絡等基礎硬件措施參差不齊而難以實施。因此教育信息化幫扶工作的精準性欠缺問題是制約教育信息化幫扶發展的進程的大問題,精準識別教育信息化幫扶是發展方向和必然趨勢。

每一個地區、每一個學校、每一個人致貧原因都不一樣,那么每一個貧困對象的脫貧道路就都不一樣,比如利用現在的信息化技術,建設針對每一個貧困對象的數據庫系統,聯通省級、市級、縣區級貧困數據庫,對教育信息化貧困的地區和個體精準分類(地區網絡基礎設施不健全、學校信息化設備欠缺、教師信息化技術缺失,學生信息操作能力欠缺等),利用信息化技術對貧困對象的信息數字化,最后建成教育信息化幫扶數字化系統,為教育信息化幫扶精準識別提供高效數字化決策支撐。

精準實施教育信息化振興項目

第一,在精準識別教育信息化幫扶的對象之后,還需要按照幫扶攻堅重大戰略部署,結合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發展實際,實現信息化與教育幫扶深度融合,針對具體學校硬件基礎,精準實施教育信息化幫扶項目。

健全相關工作機制,比如健全完善“建檔立卡”制度,針對貧困對象進行建檔立卡,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不同教師的教育信息化推進的瓶頸是什么,根據具體對象具體實施教育信息化幫扶。二是引導多方參與,不能完全是由政府為主的資源建設模式,而是應該由學生和教師為主體,政府、企業等多方參與共建實施教育信息化幫扶。三是健全評估制度,對師生使用效率、教師信息化培訓、基礎設施建設、設施維護情況、課程資源開發共享等各方面進行整體評估,根據具體評估指標體系,指導教育信息化幫扶項目的推進。四是構建健全全方位的監督機制,構建學生、教師、學校、政府、家長、社會等全方位參與的教育信息化監督機制,配套相應的監測系統,對教育信息化幫扶項目立體化、全方位監督。

“教育是阻斷代際貧困的根本措施”,在“互聯網+”背景下,隨著我國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大計的推進,教育信息化鄉村教育振興模式是重要的根本舉措,關系著國家發展和民族大計的教育是值得投入和研究的,本文介紹了教育信息化鄉村教育振興的存在問題,從鄉村教育振興入手,以信息技術幫扶群體為重點,探討了以信息化促進教育振興的可行途徑,提出了教育信息化鄉村教育振興的優化對策。

參考文獻:

[1]Zhai Jie.Micro-blog Emergency Network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on Rule discovery and Prediction method[D].Dalia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6.

[2]方慧 . 以信息化推進職教精準幫扶的機制與路徑 [J]. 教育與職業,2018(5):42-48.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重點課題(20A144),湖南工學院“三個一批”拔尖人才支持計劃。

作者簡介:高為民(1975-),男,湖南祁東人,博士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教管理、數據中心網絡。

猜你喜歡
互聯網+教育鄉村振興互聯網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在偏遠農村實現“互聯網+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設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聯網+教育”產業組織分析
“互聯網+教育”視閾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