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例育齡婦女死亡原因及相關因素分析

2022-02-21 08:09李雪開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22年2期
關鍵詞:育齡婦女死亡率發生率

李雪開

育齡婦女的身心健康不但直接影響著其身心的健康發展,同時還對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影 響[1]。育齡婦女的死亡直接導致其期望壽命縮短、家庭的穩定性受到破壞,對其家人心理及社會的和諧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影響[2]。為了有效降低育齡婦女的死亡率,準確掌握育齡婦女的死亡原因,本次研究選取了90 例育齡婦女死亡案例,對導致其死亡的原因以及相關因素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提出預防性措施。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0 月~2020 年4 月本市90 例育齡婦女死亡病例,對其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標準:①資料完整;②死亡資料來源于婦幼衛生監測部門;③來源于公安局備案資料。排除標準:相關資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采用本院制定的“育齡婦女死亡登記表”,通過互聯網系統,由專業人員統一按照標準填寫登記表,有經過培訓的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本次資料的收集、審核,然后與本市公安系統、計生系統、防疫系統、民政部門進行對接,做好本次資料的復核,以《國際疾病分類標準 ICD-9》為依據對導致育齡婦女死亡的原因及相關因素進行統計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預防性策略。

2 結果

2.1 育齡婦女的死亡率與年齡分布情況 90 例育齡婦女中,年齡最小15 歲,最大49 歲。其中15~20 歲者5 例(5.56%),21~25 歲者6 例(6.67%),26~30 歲者11 例(12.22%),31~35 歲者13 例(14.44%),36~40 歲者15 例(16.67%),41~45 歲者17 例(18.89%),46~49 歲者23 例(25.56%)。

2.2 育齡婦女的死亡原因 90 例育齡婦女中,惡性腫瘤36 例(40.00%)、意外死亡27 例(30.00%)、心腦血管疾病11 例(12.22%)、泌尿生殖系統疾病4 例(4.44%)、消化系統疾病3 例(3.33%)、呼吸系統疾病3 例(3.33%)、內分泌系統疾病2 例(2.22%)、其他疾病導致死亡2 例(2.22%)、不明原因導致死亡2 例(2.22%)。

2.3 各年齡段育齡婦女死亡原因的類型 15~30 歲的育齡婦女中,意外死亡率高于惡性腫瘤及其他疾病死亡率;31~35 歲及41~49 歲的育齡婦女中,惡性腫瘤死亡率高于意外死亡及其他疾病死亡率;36~40 歲的育齡婦女中,其他疾病死亡率高于惡性腫瘤及意外死亡率。見表1。

表1 各年齡段育齡婦女死亡原因的類型[n(%),n=90]

3 討論

3.1 導致育齡婦女死亡的原因分析 本次研究結果發現,導致育齡婦女死亡的原因中,居于前三位的分別為惡性腫瘤36 例(40.00%)、意外死亡27 例(30.00%)、心腦血管疾病11 例(12.22%),尤其是惡性腫瘤和意外死亡占比高達70.00%。進一步提示,婦女健康問題目前已經成了一個社會性的問題,所以要求各級相關部門加強對婦女健康問題的重視,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保健措施和預防措施,并將其落實在具體的工作中,相關部門充分的發揮出監管作用,保證各項措施落實的有效性,從多個方面切實做好對育齡婦女身心保健、疾病預防及治療的相關工作,從整體上提高育齡婦女的健康水平,進一步降低育齡婦女的死亡率[3]。

3.2 引發育齡婦女的死亡原因分析-惡性腫瘤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引發育齡婦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中,惡性腫瘤占比最高,達到40.00%。有調查顯示,在單種腫瘤中乳腺癌居于首位,乳腺癌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其致死率極高,其次為肺癌、肝癌等,這些惡性腫瘤對育齡女性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甚至已經成了導致育齡女性死亡的主要疾病。有臨床研究認為,乳腺癌和生殖系統腫瘤在育齡女性人群中較為高發[4]。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其飲食習慣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加上受到環境污染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惡性腫瘤患者呈現出了逐年增多的趨勢。在惡性腫瘤導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中乳腺癌是常見的一種,也是引發本市育齡婦女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研究發現,引發育齡婦女死亡的惡性腫瘤主要為胃癌,本次研究結果與其不同[5]。所以,政府部門及相關單位要及時加強對育齡婦女進行腫瘤防治、自身防癌等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與此同時,還要正確指導育齡婦女進行乳腺癌預防的自我檢查,對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進行乳腺癌篩查,定期對其進行體檢監測,有效降低育齡婦女死亡率。除此之外,政府相關部門還要加強對生存環境的治理,育齡女性還要盡可能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行為,對不良生活習慣及行為進行改正,日常生活中加強對乳腺癌、胃癌、肝癌、肺癌等癌癥的篩查,進一步降低惡性腫瘤事件的發生率[6]。

3.3 引發育齡婦女的死亡原因分析-意外死亡 意外死亡同樣也是引發育齡婦女死亡的主要原因,占30.00%。這可能是因為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交通事業的不斷發展,車輛逐年增多,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育齡婦女發生交通事故的幾率,由于交通事故致死的育齡婦女也逐年增加。自殺是一種比較復雜的行為,引發因素較多,可能與育齡婦女的心理素質、生活質量、社會因素等多種因素有關,所以,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育齡婦女及其家屬在交通法律法規相關知識方面的宣傳力度,不斷改善我國城市的交通環境,加強對車輛的管理,這對有效降低城市交通事故的發生率是非常重要的。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聯合各社區督促育齡婦女及其家屬積極參與社區組織的一些文化活動,增強其心理素質,提高育齡女性的婚姻質量,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活動調整育齡女性的精神狀態,使其能夠處理好家庭之間的關系,從多個方面降低意外事件的發生率[7]。

3.4 育齡婦女各年齡出現死亡的主要原因分析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15~30 歲的育齡婦女中意外死亡率高于惡性腫瘤及其他疾病死亡率;31~35 歲及41~49 歲的育齡婦女中,惡性腫瘤死亡率高于意外死亡及其他疾病死亡率;36~40 歲的育齡婦女中,其他疾病死亡率高于惡性腫瘤及意外死亡率。年齡越小,意外死亡發生率越高,這可能是因為此階段育齡女性缺乏對家庭的認識,未能充分的認識到家庭的責任,一旦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很容易出現負性心理情緒,從而出現了自殺行為。隨著其年齡的增長,逐漸認識到了家庭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家庭職責,意外死亡的幾率逐漸降低,但惡性腫瘤致死率卻逐年升高,這是因為隨著育齡女性年齡的增長,乳腺癌、胃癌等惡性腫瘤的發生率上升,加上此階段育齡婦女生活壓力的增加未能及時進行相關惡性腫瘤疾病的篩查,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其發生惡性腫瘤的幾率[8]。所以,政府相關部門要與社區相關機構進行配合,及時加強對婦女相關知識的宣教,根據育齡女性的年齡以及需求,對其實施不同的知識宣教[9]。如果育齡女性年齡較小,則需要加強對其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知識的教育,幫助其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使其能夠正確的對待戀愛、就業、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壓力。如果育齡女性的年齡較大,則應該重點對其進行乳腺癌、胃癌等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正確指導其至少每年進行一次全身體檢,重點要進行乳腺檢查、常規婦科檢查等,定期對其進行乳腺癌等惡性腫瘤疾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早發現早治療,從整體上提高育齡婦女的生存率,進一步降低惡性腫瘤、意外事故等因素所致的死亡率[10]。

綜上所述,引發育齡婦女死亡的因素比較多,尤其惡性腫瘤、意外事件所致的死亡比較多,根據不同年齡段育齡期女性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可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

猜你喜歡
育齡婦女死亡率發生率
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顯著降低糖尿病死亡率
自然不孕和健康體檢的育齡婦女孕前TORCH感染狀況的比較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發生率的meta分析
急診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昏迷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
護理干預對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種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影響
春季養雞這樣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為何難確定?
基于Lee—Cater模型對我國高齡男性死亡率的預測
基于Lee—Cater模型對我國高齡男性死亡率的預測
2013—2015年揚州市育齡婦女病健康普查及疾病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