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水城漢文文獻漢字構件演變探析

2022-02-22 15:53鄧章應
西夏學 2022年1期
關鍵詞:黑水城俗字漢文

劉 賀 鄧章應

在漢字系統中,俗字的通俗性及與其他文字形的區別性,是其存在與發展的重要因素,俗字的任意性并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具有自身的內在系統性,這種系統性使俗字得以發展,甚至代替正字的地位,而漢字構件的演變及其規律鮮明地反映了漢字的內在系統性。

漢字構件演變是指漢字構件由一種形態變化為另一種形態,這種構件變化應當包括共時與歷時兩方面。在漢字隸楷階段,漢字形體較為穩定,漢字構件亦發生由一種形態變化為另一種形態,《俄藏黑水城漢文文獻俗字研究》:“在黑水城文獻時代,漢字的表意、表音功能已經成熟,漢字已經進入了內部結構的微調階段?!雹俨逃蕾F:《俄藏黑水城漢文文獻俗字研究》,寧夏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54頁。漢字構件演變規律是以漢字構件演變分析為基礎,對漢字構件演變的規則進行歸納與總結,是辨識俗字與考釋疑難俗字的重要研究方法,能夠為考釋疑難俗字提供線索與例證,反映出文字演變的軌跡,有助在古籍校理過程中利用演變規律避免誤識、誤校。黑水城漢文文獻漢字構件演變規律,是對黑水城漢文文獻漢字構件演變的現象進行分析,歸納與總結漢字構件相混、相通及變異的規則,并對這種演變規則進行理論化的概括。

蔡永貴《俄藏黑水城漢文文獻俗字研究》對俄羅斯藏黑水城漢文部分的俗字成果進行了整理,書中將“演變規律”稱之為“漢文俗字通例”,認為“古籍文獻在流傳過程中,因文字的流變等原因形成了許多書寫特點與文字通例,了解這些通例對漢語俗字的研究和文獻的??闭碛兄匾獌r值”①蔡永貴:《俄藏黑水城漢文文獻俗字研究》,寧夏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41頁。,并總結出46條“俗字通例”,主要分為換用、混用及相通類。劉賀《〈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四至六冊俗字研究》在對《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第四至六冊俗字整理與研究過程中總結出11條俗字內部系統性的規律。

在碑刻漢字構件演變研究成果中,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研究》總結了同化、歸并、變異、記號化、類推性五條構件變異的規律②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研究》,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326—334頁。。梁春勝《楷書部件演變研究》總結了同步演變、雙向演變、類推演變和改造成字等四種楷書部件演變的規律③梁春勝:《楷書部件演變研究》,線裝書局,2013年,第351—367頁。。二者皆是在構件演變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總結,為構件演變規律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文對黑水城漢文文獻漢字構件演變現象進行了歸納與總結,歸納為構件同化、構件異化、訛變與訛混、雙向演變、同步演進與類推演變。

一、構件同化

本文的“同化”是指漢字因筆畫、構件的變化,使不同的構件趨同。文字學上有“同化字”的概念,毛遠明先生《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研究》:“漢字發展過程中,本來是兩個形體不同的字,因為受相鄰、相關文字的影響,變得相同或近似,我們把這種現象叫作漢字同化。漢魏六朝碑刻中,同化在筆畫、構件、偏旁甚至整字上都有反映,只是以構件、偏旁同化為主要特色,而整字同化的現象極少。同化的結果,又產生大批異體?!庇謽嫾儺愐幝桑骸霸跐h字發展史上,有些形體的變異是向漢字系統中已有的構件特別是強勢構件靠近,形體變得相同,以此來減少構件,進而簡化整個文字系統,方便識讀與記憶,這便是構件同化?!雹芰捍簞伲骸犊瑫考葑冄芯俊?,線裝書局,2013年,分別見第129、327頁。

“類化”與“同化”是漢字學中容易相混的概念⑤孫建偉:《從聚合與組合視角看漢字的“類化”與“同化”現象》,《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6年第1期。,這里的構件“同化”概念指的是建立在構件分析的基礎上,不同構件受筆形及構件自身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趨同現象,這種“同化”現象是形成類化字、同形字及疑難俗字的重要因素。

1.目、且-耳

“目”“且”由于書寫筆畫長短的變化,同化作“耳”,如《請支祭祀費用》“助”作“”(中七М1·1123[F116:W35a]:1390),《十方護神贊》“時”作“”,“助”作“”(中九М1·1352[F191:W103D]:1684:5-1)“時”左部“日”繁化作“目”旁,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訛作“耳”,又“助”作“ ”,當是訛變造成“助”字俗字與表示人名的“ ”字同形。

“吅”草書簡化作“乙”,如《至正十一年考校錢糧文卷5-1》“器”作“”(中二М1·0211[F116:W555]:299),又“器”字受上部“吅”作“乙”影響,下部“吅”亦作“乙”,如《至正十一年考校錢糧文卷》“器”作“”(中二М1·0213[84Н·F116:W556/1730]:309)。

3.巾、牛-忄

《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古籍中‘忄’‘巾’二旁相混,蓋這兩個偏旁毛筆書寫相似,相混由來已久?!雹僭迹骸端鬃旨肮偶淖滞ɡ芯俊?,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6年,第66頁?!稄浝丈仙浿v經文》“?幡”作“”(俄四TK267:353:6-5),《金剛亥母集輪供養次弟錄》“?幡”作“”(俄五A14:241:7-1)。亦有“忄”旁繁化俗作“巾”旁,如《六十四卦圖歌》“怖”作“”(俄五TK322.1:62:47-26)。

“?!迸允謺鬃鹘啤稗小毙?,并進一步訛作“忄”形,如《梁武懺》“物”作“”(俄五A32.2:323:41-13),《究竟一乘圓通心要》“物”作“”“”(俄五A6V4:165:40-11)、“”“”(俄五A6V4:166:40-13)、“物”作“”(俄五A6V4:179:40-38),“物”字皆從“忄”旁。

這里對黑水城漢文文獻中的部分構件同化情況進行了整理:廿、癶、業-? 攵、必-比、吅-厸宀、止、囟-山 艸、竹-丷 廠、廣-一臣、、镸、片-九、尤-丸 尸、冖-廠亻、彳-氵 又、文-攵 叉、攵-義

二、構件異化

本文所指的構件“異化”概念是與上文構件“同化”相對的,是指建立在構件演變分析的基礎上,某一構件受筆形及構件自身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趨異現象。構件異化,毛遠明先生《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研究》稱為“構件變異”:由于書體的變化,書寫工具、書寫材料的改變,或者書寫者的喜好等多種原因,構件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異,從而造成大批異體字①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研究》,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329頁。。

“糸”旁草書簡化作“亻”旁,如《木器等雜物賬》“絹”作“”(俄四TK213:218),《釋迦贊》“緣”作“”(俄五A12.1:232:9-2),《至元四年十月二十日韓二借錢契》“終”作“”(中六М1·1005[F125:W37]:1271),《釋迦贊》“纖”作“”(俄五A12.1:233:9-3),《密教儀軌》“續”作“”(俄六Инв.No 272:273:4-2),所從“糸”旁皆作“亻”旁。

2.貝-日、月

“貝”旁常與形近的“日”旁、“月”旁相混?!柏悺迸該Q用作“日”旁,如《佛說壽生經》“債”作“”(俄五A32.5:327:41-20),《大黑贊》“贊”作“”“”(俄四TK262.4:335:11-10),《顯密十二因緣慶贊中圍法事儀軌》“瓔”作“”(俄五TK328:112:7-1),《親集耳傳觀音供養贊嘆·增長定偈》“瓔”作“”(俄六Ф311:110:33-2)。又“日”旁換用作“貝”旁,如《五方禮一本》“智”作“”(俄五A8.3:197:23-15),《建置曼拏羅真言集》“智”作“”(俄三TK153:B60:349:39-1)。

3.方-礻、扌、木

“方”旁作“礻”旁,如《親集耳傳觀音供養贊嘆·請忍偈》“於”作“”(俄六Ф311:125:33-32)、“施”作“”(俄六Ф311:112:33-6),《供養陀羅尼·西番贊六彼羅蜜》“族”作“”(俄五A21.5:298:23-21),所從“方”旁作“礻”旁。

又“礻”“衤”易混不別,故“方”與“衤”易混,《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研究》:“將構件‘方’的筆劃‘ ’拉直,并省鉤,即變成構件‘’?!薄啊?’,拆分成‘方’‘人’,構件‘方’變異作‘礻’,‘礻’又混作‘衤’?!雹倜h明:《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研究》,商務印書館,2012年,分別見第272頁、286頁。如《于纂墓志》“旌”作“”,《楊昱墓志》“旋”作“”。

“方”旁作“扌”旁,當是“方”所從筆畫“”訛作豎筆,與上部點筆相連,形成記號構件“”,與“扌”形近易混,如《大獻樂啟請并真言》“於”作“”(俄五A8.7:201:23-22),《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救苦經》“於”作“”(俄三TK151:347:5-4),《六十四卦圖歌·明夷》“遊”作“”(俄五TK322.1:49:47-13),所從“方”旁作“扌”旁。

“方”旁作“木”旁,當是在“方”旁作“扌”旁的基礎上,“扌”“木”兩旁形近易混,如《密教念誦集》“旃”作“”(俄五A11:226:34-24),《親集耳傳觀音供養贊嘆·奉十種供養偈》“旃”作“”(俄六Ф311:114:33-9),《多聞天陀羅尼儀軌》“旗”作“”(俄六Ф234:104:3-1),所從“方”旁作“木”旁。

這里對黑水城漢文文獻中的部分構件異化情況進行了整理:

九-丸、瓦、凡、幾 灬-火、大、一、從

斤-丘、亍 予-矛、子 坴-圭、幸

三、訛變與訛混

《楷書部件演變研究》:“隸楷部件的訛混是指兩個部件之間因字形訛變而產生混同的現象?!雹诹捍簞伲骸犊瑫考葑冄芯俊?,線裝書局,2013年,第188頁。指某一構件因訛變而與其他構件相混。訛變,指構件誤作其他部件,訛變所形成的俗字破壞了原字之間的形義關系。關于訛變與訛混的區別,劉釗先生《古文字構形學》進一步指出“訛變”構件多是由一種形態向另一種形態的單向轉變,而訛混不但有單向轉變,還有兩種形態之間的混用,是可以互換的雙向互動③關于“訛變”與“訛混”,可參考梁春勝《楷書部件演變研究》,線裝書局,2013年,第177—188頁;張桂光《古文字中的形體訛變》,《古文字研究》1986年第十五輯,第153頁。。

“坴”旁訛作“幸”,與“幸”旁相混,如《密教儀軌》“勢”作“”(俄五TK321:28:41-29),《佛經殘頁》“勢”作“”(中九М1·1382:1716),《六十四卦圖歌》“熱”作“”(俄五TK322.1:66:47-30)。

“斤”訛混作“亍”,如《大金國陜西路某告冥司許欠往生錢折看經品目牒片》“祈”作“”(俄五A32.7:336:41-38),“所”作“”(俄五A32.7:336:41-39),《佛說壽生經》“所”作“”(俄五A32.5:327:41-20)。

“宀”訛作“山”,與“山”相混,如《大黑求修并作法》“密”作“”“”(俄六B59:52:36-21),《親集耳傳觀音供養贊嘆·奉曼拏羅偈》“冤”作“”(俄六Ф311:113:33-8),《中有身要門》“宮”作“”(俄五TK327:106:12-1),《金剛亥母集輪供養次弟錄》“額”作“”(俄五A14:243:7-6),《密教雜咒經》“空”作“”(俄四TK191:193)。

“發”字及從“發”字中,上部“癶”旁變作“?”旁,如《釋迦贊》“發”作“”(俄五A12.1:232:9-2),《金剛亥母禪定》“發”作“”(俄五A19:257:4-1),《中有身要門》“發”作“”(俄五TK327:106:12-1),《贍站地典與闊闊歹耕種案》“發”作“”(中四М1·0616[Y1:W64]:759),《釋迦贊》“撥”作“”(俄五A12.1:233:9-3)。

“穴”訛作“元”,“穴”旁手書時訛作近似“元”或“六”形,如《甘露中流中有身要門》“究”作“”(俄五A16:250:6-6),《文殊菩薩修行儀軌》“空”作“”(俄二TK75:147:20-1),《文殊菩薩修行儀軌》“空”作“”(俄二TK75:148:20-2),《甘露中流中有身要門》“空”作“”(俄五A16:250:6-6)。

這里對黑水城漢文文獻中的部分訛變情況進行了整理:

四、雙向演變

雙向演變是指部件之間的訛混與替代常常是雙向的。雙向轉變現象在訛混現象中較為常見,如“”(卻)、“”(響);“月”旁、“用”旁訛混,如“”(誦)、“”(隨);“口”“日”訛混,如“”(踏)、“”(保);“日”“田”訛混,如“”(偈)、“”(播)。

1.宀-穴

《楷書部件演變研究》:“‘冖’‘穴’二旁相混古文字階段就已經出現了,近代漢字中也十分常見……‘冖’則又當是‘穴’之省?!雹倭捍簞伲骸犊瑫考葑冄芯俊?,線裝書局,2013年,第229頁?!稘h魏六朝碑刻異體字研究》總結了“穴”與“宀”“宀”與“冖”意義相通而替代①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研究》,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295—298頁。。

2.夅-夆

《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夅’‘夆’二旁在古籍中往往相通?!比纭芭偂弊鳌?”,“蓬”作“逄”,“蜂”作“ ”,“鋒”作“ ”②曾良:《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6年,第111頁。。黑水城漢文文獻中,如《密教儀軌》“逢”作“”(俄五TK321:23:41-17)、“”(俄五TK321:26:41-25),《親集耳傳觀音供養贊嘆》“逢”作“”(俄六Ф311:117:33-15),《佛說報父母恩重經》“膖”作“”(俄三TK119:45:9-5)“夆”俗作“夅”。又如《建置曼拏羅真言集》“降”作“”(俄三TK153 B60:350:39-3)、“”(俄三TK153 B60:355:39-13)、“”(俄三TK153 B60:359:39-19),《設立惠民藥局》“降”作“”“”(中五М1·0815[F125:W7]:1046),“夅”俗作“夆”。

3.口-日

“口”旁、“日”旁形近易混?!翱凇迸猿K鬃鳌叭铡迸?,如《高王觀世音經》“就”作“”(俄三TK118:39:3-1),《親集耳傳觀音供養贊嘆·坐定請圣眾偈》“?!弊鳌啊保ǘ砹?11:121:33-24)、“路”作“”(俄六Ф311:114:33-9),《禮佛文》“菩”作“”?!叭铡迸砸嗨鬃鳌翱凇迸?,如《十方護神贊》“踏”作“”(中九М1·1352[F191:W103D]:1687:5-4),《親集耳傳觀音供養贊嘆·坐定請圣眾偈》“智”作“”(俄六Ф311:121:33-23),所從“日”旁作“口”旁。

這里對黑水城漢文文獻中的部分雙向演變情況進行了整理:

昜-易 幾-兀 土-工 雨-兩 啇-商

目-貝 直-真 日-田 百-白 阝-卩

寸-木 廣-疒 禾-礻 亻-彳 攵-殳

日-月-目 攵-攴支 兒-幾-凡 皿-血-罒

五、同步演進與類推演變

1.同步演進

同步演進是指某一部件發生演變,在包含這個構件的各字中一般是同步演進的,構件同步演進規律反映了構件演變的規律性與普遍性。梁春勝《楷書部件演變研究》:“同步演進是漢字字形演變規律性的最重要體現,是漢字字形演變研究的基礎?!薄案鶕瑫考耐窖葸M規律,將含有相同部件、經歷了同樣演變的眾多異體俗字集中起來加以分析,我們就有可能找到其間演變的軌跡,構建起字形演變的序列,從而有利于考釋疑難俗字?!雹倭捍簞伲骸犊瑫考葑冄芯俊?,線裝書局,2013年,第351頁。

“皿”上部常加點筆繁作“血”,從“皿”字常俗從“血”,如《密教儀軌》“益”作“”(俄五TK321:20:41-13),《建置曼拏羅真言集》“益”作“”(俄三TK153:B60:367:39-38),《多聞天陀羅尼儀軌》“溢”作“”(俄敦四Ф222:282:3-1),《圓融懺悔法門》“眾”作“”(俄五A22 A24:302:8-2),所從“皿”旁皆作“血”旁。

“門”草化簡作“乛”,如《太平興國六年法進于澄凈師受戒文》“聞”作“”(俄敦四Ф181.1:206:8-2),《抽分文卷》“闕”作“”(中一М1·0066[Y5:W11a]:102),《失林婚書案卷4-1》“問”作“”(中四М1·0668[F116:W71B]:879),《至正元年八月初四日小張雇身契》“閑”作“”(中六М1·0974[F38:W1]:1243)。

2.類推演進

類推演進是指構件在俗作某一構件的基礎上,進一步演變作其他構件,這就是一次性類推,如果按照這種類推方式,進一步或多次發生類推的現象,即兩次、多次類推?!犊瑫考葑冄芯俊穼⑦@種類推演變規律分為:一次類推及兩次以上類推兩種情況②梁春勝:《楷書部件演變研究》,線裝書局,2013年,第361—366頁。。

一次類推演進:一次類推現象在俗文字研究中較為常見,用字母表示即:A→B→C,這種類推的重點在于強調演變過程中所呈現的文字結果。

臼→舊→伯:“臼”常俗作“舊”,并在“舊”字基礎上進一步訛作“伯”,如《立志銘心誡》“舊”作“”(俄三TK134:168:5-3),《段克明等司吏俸鈔文書》“舅”作“”(中三М1·0424[F2:W201正]:518),《太子出家歌辭》“兒”作“”(俄四TK206:211:7-1),《建置曼拏羅真言集》“毀”作“”(俄三TK153 B60:353:39-10),所從“臼”皆作“舊”?!稄浝照嫜浴贰伴悺弊鳌啊保ǘ砦錋8.1:191:23-3),《親集耳傳觀音供養贊嘆·贊咒功德偈》“寫”作“”(俄六Ф311:118:33-18),《大黑求修并作法》“寫”作“”(俄六B59:49:36-15),“臼”俗作“伯”。

兩次及以上類推演進:由于兩次以上類推過程較為復雜,文獻中的多次類推情況沒有一次類推現象普遍,用字母表示即:A→B→C→D(→Е→……)。

“亶”俗作“ ”,上部“?”俗作“靣”,《印施題記》:“西天禪師提點燈燒滅惡趣壇●矧六道法事,襲此功德伏愿?!薄皦弊鳌啊保ǘ砣齌K142.4:233),《密教雜咒經》“檀”作“”(俄四TK191:193),《密教儀軌》“氈”作“”(俄五TK321:17:41-6)。

構件演變及其規律來源于文字分析,服務于文字研究,通過對構件演變過程的分析,可以探析文字由正字演變為俗字及疑難俗字的路徑,能夠為疑難俗字考證提供參考依據。因此,對黑水城漢文文獻漢字構件的演變現象進行研究具有重要價值。首先,曾良《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運用俗字的基本知識,熟悉古籍文字或偏旁相通,可以校正古籍中的一些訛誤?!雹僭迹骸端鬃旨肮偶淖滞ɡ芯俊?,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6年,第36頁。書寫者書寫訛誤而形成新的俗字及疑難俗字,所形成的俗字與其他字形相同或相近,但若用相近字形考證文獻則容易導致文意不通,造成古籍整理的失誤。而對訛誤字及其部件進行分析的重點在于對其變化軌跡的分析,而演變規律則是對這種變化軌跡的總結,能夠為校正訛誤提供佐證。其次,通過對黑水城漢文文獻俗字進行分析,對漢字構件演變現象進行整理,有助于黑水城漢文文獻的整理、??奔拔淖盅芯?,有助于為其他出土文獻中的文字研究提供參考依據和佐證。黑水城漢文文獻文字研究還處于初步階段,文獻中保存的大量俗字,《漢語大字典》《中華字?!返却笮凸ぞ邥€未進行收錄,所以對黑水城漢文文獻進行構件演變研究能夠為其他出土文獻、傳世文獻的俗字及構件演變研究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黑水城俗字漢文
中醫古籍“疒”部俗字考辨舉隅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征稿簡則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征稿簡則
樂器名稱漢文譯名小議
佛典疑難俗字補考
《日用俗字》詞語考釋九則
新出北朝墓志俗字例釋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仁王經》補釋
黑水城出土дx19022元代收付契研究
《黑城出土漢文遺書敘錄》中TK133敘錄辨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