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科技

2022-02-22 11:30
科學中國人·下旬刊 2022年12期
關鍵詞:偏心率雙星引力波

深紫外光電感算器件研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電子學院龍世兵教授團隊與復旦大學芯片與系統先進技術研究院劉琦教授團隊合作,利用深紫外(DUV)光電突觸結合憶阻器的構架實現了基于儲備池計算(RC)的指紋識別系統。相關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文章基于富鎵氧化鎵材料設計,利用非晶材料的顯著持續光電導效應,制備了具備短時程效應的光突觸器件。通過4比特的紫外光脈沖輸入測試,構建了感算器件RC網絡的映射關系,這可以將圖片信息通過紫外光轉化為特征電流值。最終,研究人員通過存算憶阻器陣列穩定的多態調控特性實現了對儲備池輸出的訓練,實現了小規模的深紫外指紋識別功能。

低毒性量子點電子轉移與能量轉移光催化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吳凱豐研究員團隊在量子點電荷/能量轉移與光催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一類低毒性量子點作為強還原劑和三線態敏化劑的有機光催化應用。相關成果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Angew.?Chem.?Int.?Ed.)。論文制備了一類低毒性、強還原性、強敏化能力的新型量子點光敏劑,新制備的量子點的光致還原能力和三線態敏化能力強于經典的過渡金屬釕、銥絡合物。研究人員通過在量子點表面修飾功能化分子作為電荷或能量儲存媒介,克服了量子點激發態壽命短的限制,提供了一種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量子點光敏劑設計策略。他們發現,如果進一步拓寬底物的適用范圍,可驅動更具挑戰性的電荷/能量轉移有機光催化反應。

致密雙星系統的軌道偏心率“點亮”引力波“暗汽笛”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蔡榮根與國內外學者發現,致密雙星系統軌道的偏心率對引力波作為宇宙學精確探針或許有著非凡的意義。相關成果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Review?Letters)。引力波作為宇宙學探針的一個典型應用是可以用來測量哈勃常數。致密雙星系統的軌道偏心率被認為是了解雙星系統形成機制最有力的指標之一。隨著雙星系統的旋進,其軌道伴隨著圓化的過程。致密雙星系統的軌道偏心率將暗汽笛“點亮了”。這些結果顯示了致密雙星系統軌道偏心率在未來引力波作為宇宙學精確探針中具有的重要意義,也顯示橢圓軌道致密雙星系統引力波模板構建的重要意義。

摩爾超晶格體系在半填充時的奇異量子輸運行為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許楊、李永慶等基于半導體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的摩爾超晶格研究二維電子體系中的關聯效應。相關成果發表于《物理評論X》(Physical?Review?X)。研究發現,在面外垂直方向電場的作用下,電荷出現層間轉移,這一體系發生Lifshitz轉變。在較高電場下,新費米面的出現抑制了Pomeranchuk效應。而在面外垂直方向磁場的作用下,這一關聯金屬態發生金屬-絕緣體量子相變,與磁場抑制體系中的自旋漲落,從而得到一個絕緣性基態有關。在相變臨界點附近,電阻隨溫度的變化關系滿足連續量子相變標度行為。

新型稀土有序占位的層狀化合物研究

東北大學崔偉斌教授課題組首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稀土有序占位的層狀化合物-(Cr2/3R1/3)2AlC?(R=鑭系稀土原子)?i-MAX相。相關成果發表于《材料學報》(Acta?Materialia)。文章將稀土原子引入傳統MAX相Cr2AlC化合物晶格,首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稀土有序占位的層狀化合物,賦予了材料新的磁性能和顯著改善的硬度、耐壓強度以及耐磨等物理特性,為設計合成新型層狀化合物提供了新的思路,為拓寬i-MAX相層狀化合物的潛在應用領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新型化合物在低溫下表現出特定的磁性相轉變行為,在室溫和高溫環境下具有高的硬度和耐壓強度及優異的耐磨損性能。

MAX相材料輻照效應研究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王志光等人在MAX相材料中氦離子(He)與重離子共同輻照損傷效應研究中獲得進展,研究揭示了材料中氦行為與輻照損傷的關系。相關成果發表于《歐洲陶瓷學會雜志》(Journal?of?the?European?Ceramic?Society)。依托近代物理所320kV高電荷態離子綜合研究平臺和蘭州重離子加速器(HIRFL),科研人員通過氦離子與鐵(Fe)離子順序和逆序輻照實驗,模擬了堆內Ti3AlC2材料中氦的摻雜/累積和粒子輻照損傷。氦離子注入和鐵離子輻照實際上互相抑制了對方對材料的輻照損傷,這種效應在材料抗輻照損傷方面將發揮積極作用。同時,研究也為深入認識Ti3AlC2材料抗輻照損傷機理提供了新的見解。

光伏/鐵磁中的太陽光誘導三態自旋存儲器

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明教授團隊開發了光伏/鐵磁異質結,引入中間緩沖層,實現了自然光對自旋翻轉的非易失性調控。相關成果發表于《今日納米》(Nano?Today)。通過對電子自旋屬性的調控將邏輯運算和高密度信息存儲相結合,是電子信息領域的重大關鍵技術。當Ta為中間層時,飽和磁化強度(Ms)降低了8.3%并且展現出非易失性。這是由于Ta原子5d電子軌道具有更高的能級,會導致部分光電子停留在鐵磁層中,從而實現器件的三重自旋態變化。這一設計為下一代具有快速響應和低能耗的自旋電子器件拓寬了視野與思路,對新型光伏自旋電子器件應用提供重要思路與指導意義。

無鉛鈦酸鉍鈉基陶瓷的構效關聯研究

四川大學材料學院吳家剛教授團隊在無鉛鈦酸鉍鈉基弛豫鐵電陶瓷中構建了“成分”“原子尺度的有序性”“局部極性結構”“宏觀性能”之間的構效關聯。相關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弛豫鐵電體具有特殊的機電耦合響應,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這些弛豫鐵電材料中,將“原子尺度的有序性”與“局部極性結構”,以及“材料的宏觀性能”合理關聯是一個極大挑戰。通過優化化學摻雜,使局部缺陷濃度提升進而引起局部隨機場的增加,是高角度的極化偏移的主要驅動力;而由反相位的氧八面體扭轉演變為A-O的多方向位移引起的各向異性場的減小,是驅使低角度的極化偏移的驅動力。

猜你喜歡
偏心率雙星引力波
雙星啟示錄
Hansen系數遞推的效率?
一種高效的頂點偏心率計算方法
李雙星 一心為民拔“窮根”
黃浦江邊的“引力波”
EN菌的引力波探測器
發現引力波
無縫鋼管壁厚偏心率的測量分析及降低方法
新春“引力波”一觸即發
長著大腫包的雙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