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bato在鋼琴作品中的應用

2022-02-23 13:55王藝茜
輕音樂 2022年2期
關鍵詞:莫扎特表演者演奏者

王藝茜

鋼琴演奏的過程是一種集情感活動與物理運動為一體的藝術活動,演奏中表演者心理、觸鍵方式、彈奏力度和速度的變化都會直接帶來聽覺上的微妙差異,并影響音樂的風格特征。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速度可以量化演奏時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評價演奏質量的標準之一[1]。綜上所訴,控制好演奏樂曲的速度,可以更好地表達出樂曲的內涵。但是,在演奏樂曲或者聲樂表演的時候,我們都會發現不是所有的樂曲的節拍都能夠完完全全的與樂曲相對應,而是隨著表演者心里情感的變化,在一定的范圍內做自由發揮。這種“松緊帶”式的自由發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音樂演奏的表現張力,使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可以即興發揮釋放情感,提高了音樂的感染力,這樣就形成了專業術語“自由節奏”(Rubato)。在各種鋼琴作品中,尤其以莫扎特的鋼琴作品,“自由節奏”(Rubato)這種表現方式特別突出。因此,本文將以莫扎特鋼琴作品為例,著重討論Rubato在鋼琴作品中的應用。

一、Rubato的內涵、特征及美學意義

(一)Rubato的內涵

自由節奏(Rubato)也被叫做彈性節拍?!缎赂窳_夫音樂辭典》中明確寫到:自由節拍主要是轉變彈奏的節奏或速度。一開始它是指在彈奏時為了與伴奏保持一致的節拍而做出一定的改變,以此豐富了自由節拍的涵義,最終將自由節拍演變為彈性節拍。彈性節拍指的是:第一,演奏作品過程中某一片段的節拍變化,第二,指作品中旋律以及節拍的變換,作曲者大多用這樣的方法來表達作品的豐富情感。作曲者在創作過程中靈活地運用自由節拍,也為作品表演者留出了二次創作的機會,使得同樣的作品有了更多的表達形式[2]。

(二)Rubato在鋼琴音樂中的特征

Rubato廣泛應用于音樂作品中,使音樂作品在演奏過程中顯得更加具有靈活性,從而可以演繹出更多樣的感覺。而在眾多鋼琴作曲創作者中,肖邦的鋼琴音樂作品運用Rubato最普遍。

在肖邦的作品中,Rubato的手法表現得尤為明顯,其節奏變化和速度變化都錯落有致、抑揚得宜,其旋律上的明快與緩慢相互交錯卻不顯突兀,反而相互之間形成了互補。從肖邦的音樂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對Rubato的理解較為深刻,在對其的運用上較為靈活。他認為這是嚴格的左手節拍和自由的右手節拍。特別是在拖慢的地方一定在另一方進行及時填補,形成兩者之間的互補,給聽眾更加舒適的聽覺體驗。肖邦對Rubato的這種理解至今都被現代作曲者所沿用。

(三)Rubato的美學意義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存在即合理。因此,隨著時代的發展,音樂領域也在不斷地更新換代,Rubato卻始終沒有被淘汰,而是被作曲家廣泛應用,那么顯而易見的是,Rubato在音樂作品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第一,合理的運用Rubato節奏,能更好地表達音樂作品的內涵。音樂是人類抒發感情的一種方式,高低起伏的旋律、有抑有揚的曲調構成了一首有聲有色的音樂作品。因為如果一部作品只是機械性的曲調,聽眾無法從中體會到作品想要傳達的情感,那么這部作品的表演就是失敗的、沒有意義的。因此,感情豐富的創作才是作曲者的追求[3],能夠理解作曲者的想法再結合自身的經歷和思想表達出富有情感的音樂更是表演者的追求。由此這就出現了“歌唱性”這一新詞,它是指將作品合理劃分,通過歌唱性的音樂語言呈現作品,但值得注意的是,“歌唱性”要求表演者掌握整部作品的節奏與旋律,甚至是每一個呼吸節點。而掌握整部作品的節奏與旋律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作品中進行合理的節奏伸縮處理,此處提到的節奏伸縮,指的就是Rubato節奏。因此,我們可以說樂曲中的高低起伏、抑揚頓挫實際是對作品的縱向修飾,而Rubato節奏便是對作品的橫向修飾。由此可見,合理地運用Rubato節奏可以拓寬作品的情感表達,推動作品的高潮,凸顯出節奏對音樂作品的強大修飾作用。

第二,在演奏過程中,Rubato節奏可以表現出作品的運動方向。此處說的作品運動方向,指的是音樂作品的和聲色彩走向。其中,和聲作為一部音樂作品的重中之重,它的色彩變化可以表現出一部作品的情感走向,它的色彩和方向決定了作品的深層次表達,和聲的魅力在于它的豐富性和畫面感,通過不同和聲的演繹,層層遞進,作曲家可以將演奏者以及聽眾帶入一個他創造的、獨一無二的音樂世界,使人們沉醉其中無法自拔,并且和聲的走向決定了作品的整體結構。除此之外,Rubato節奏的運用在演奏過程中可以突顯出和聲的細微變化,類似于一種信號的作用。同樣地,當不斷積累音樂情緒時,運用Rubato節奏可以提前預告作品中的各種情況。

第三,合理運用Rubato節奏,可以看出表演者對作品的理解程度及其自身的經歷和個人素養。因為任何音樂作品都是以音符或文字的形式記錄的,而音樂作品本身是主觀的,音符與文字本身卻是客觀的,這就必然會存在信息丟失,例如表演者在演奏時是將客觀的音符、文字表達出主觀的音樂作品,這一過程中信息必然會被部分丟失。因此,在演奏過程就需要表演者對這些客觀的音符、文字進行二次主觀創作,那既然稱之為創作,就說明表演者在演奏過程中需深刻分析創作的音樂語言,然后結合自身經歷以及對該作品的理解分析,從而給了這部音樂作品第二次生命。在演奏過程中,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檢驗表演質量的唯一途徑就是審美,而審美不僅是表演者的審美,還有聽眾的審美,只有表演者的審美與聽眾的審美達到一致甚至高于聽眾的審美時,表演才成功[4]。因此,表演者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個人素養和音樂理解能力,以便能更好地詮釋音樂作品的內涵,這就要求表演者要不斷地實踐,通過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從而能夠在演奏中與聽眾達到審美上的一致與情感上的共鳴。

二、莫扎特音樂作品中的Rubato

在某些樂曲段落中,如果不能改變其中的速度,那么表演者在演奏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表達作品內涵和情感,就會采用自由節奏,也就是Rubato這種新的變換速度的方法。

這里說的自由節奏又稱為彈性速度,是一種能夠任意變換速度的演奏方式。自由節奏并不是大多數人想象的那樣很隨意且毫無章法的演奏。在17世紀這種方法就已經被很多作曲家所運用,尤其廣泛運用在聲樂創作上,例如在朗誦性的宣敘調和歌唱性的詠嘆調片段中,就運用了許多自由節奏的處理方式。在莫扎特的音樂作品中,不僅運用了大量的自由節奏,并且我們可以發現自由節奏在莫扎特的音樂作品中起到了關鍵性的運用。因此從作品結構和內容上來說,莫扎特都是當之無愧的偉大作曲家,雖然他的作品形式簡單,但是在結構上完美統一。除此之外,莫扎特還是一位有著豐富感情且思想浪漫的作曲家,他的創作和演奏十分靈動、精巧,他經常說同時代的一些表演者的演奏情感匱乏,缺乏對音樂作品情感張力的表現[5]。音樂的情感張力不僅從旋律本身出發,更重要的是當旋律走到高峰時再配合上節奏的控制,也就是Rubato的巧妙使用,通過節奏的配合,使已經激動人心的旋律更加地延伸擴張,將音樂的整體空間感拉高,使得演奏更有層次,更加能調動出觀眾的情緒。

莫扎特認為演奏時,左手一定要盡量保持住穩定的節奏,右手可以相對自由。莫扎特在給父親的信中提到,所有的人都驚訝他能嚴格地保持節奏。在慢板樂章里左手應當始終嚴格地按規定節奏演奏,但是很多人不能領悟到這一點,左手容易被右手的自由節奏影響,穩定性不夠。自由節奏其實是指相對自由,而不是隨心所欲地去演奏,它是建立在一個穩定基礎之上的即興演變。莫扎特理想的自由節奏是伴奏部分要保持穩定,旋律可以根據演奏要求略有變化。一種特定的演奏方法是稍微縮短一個音符的長度,并稍微增加下一個音符的長度。簡單地說,就是借一點,還回一點。例如莫扎特《C小調奏鳴曲》(K.457)的慢板樂章,有一段自由節奏(12小節的后半部分),譜例如下:

大多數情況下,自由節奏很少會被作曲家記錄在曲譜中,幾乎是靠演奏者去即興表演,因為很難用當前的音樂完整又真實地再現這種極具表現力的效果。在莫扎特的早期作品中,他的樂譜很少表現出自由節奏,他經常在慢板樂章特定部分的表演中即興演奏。后來在他的作品中,自由節奏的使用越來越少,由于慢板樂章主要使用伴奏對位和旋律,因此很難為自由的節奏表現留出空間。

莫扎特的父親曾精彩而清晰地對自由節奏應遵循的規則進行解釋。如果明智地使用變速技術,它可能會更具傳染性,但倉促地進入了擴張和收縮的自由節奏會導致整體的失衡。它的框架應該以嚴格的節奏和統一的速度從頭到尾演奏。如不能在速度穩定性方面妥協,就無法實現節奏的自由度和彈性以及流暢的演奏。莫扎特自己的自由節奏只是提醒使用這種節奏效果,事實上,自由節奏不包括固定節奏。音符的長度必須非常不均勻和不規則,并且變化極大,使得我們無法用當前音符進行重現[6]。所以莫扎特的父親可能是對的。比起音樂來說,這種“偷速”的節奏更難用語言表達。

自由節奏是賦予音樂生命力和表現力的一種手段,是各種表演者和歌手在表演歌曲的過程中表達自己風格的一種信號。無論樂章發生如何多元化的變化,在這其中蘊含的速度和節奏永遠是音樂本真的構成。無論表情以及表演多么熱烈和激昂,無論多么陰郁和憂傷,基本的韻律和旋律都無法抹去,一個完美而生動的音樂形象總是甚至會停留在我們的記憶基因里。

三、結論及建議

Rubato是鋼琴演奏的點睛之筆,能賦節奏以特殊的靈魂。它客觀存在,而且是不可預測的。它平躺在五線譜之上,卻又意外地跳到了另一個演奏者的思想與手指間,這也正是二度創作的魅力之處,演奏者在作曲家的創作基礎上,通過作品中的節奏變化,有彈性地伸縮、拉長,從而使得同一部作品在不同演奏者的詮釋之下,都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從中可以領略演奏家的個人特征及風格,也能感受作曲家的創作之偉大。

因此,研究鋼琴音樂作品中的Rubato節奏,是大多數音樂家都關注的事情。筆者結合以上所述,提出如下對策:

(一)深化個人對音樂的理解是把握Rubato的基礎

意大利著名鋼琴家毛里齊奧波里尼指出,在演奏肖邦作品時,演奏者的個人主義風格對于鋼琴音樂的詮釋非常重要。Rubato冷靜的風格是表演者表達自我的最佳方式,同時也表達了他的音樂作品的意義。演奏者發現,要想在鋼琴音樂中掌握Rubato,首先要準確理解其具體的含義,進而添加自己的風格,這是鋼琴家用來處理鋼琴樂譜中Rubato的基本措施。

隨著300多年的鋼琴音樂發展,Rubato已被大量使用,適用范圍更加廣泛。不同的歷史背景、學術流派、文化背景、地域特征和不同作曲家的創作風格,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音樂創作的內涵和外延。示例:Waltz、Mazurka、Polonez等音樂流媒體對節奏中節拍的時間值有不同的標準,因此Rubato也具有不同的特點。演奏者需全面提高個人素養和音樂理解,能夠充分了解作曲家創作的歷史背景、經歷以及文化特點。如此才可以體驗到真正的自由和靈活性。

(二)節奏方面的韻律訓練是能夠把握Rubato的必要手段

音樂作為人類世界的一種特殊語言,與感人的語言具有相同的韻律,在音樂語言中也有與文字語言相同的各種要素,其中,語言優先考慮內容和語境的變化。Rubato具有不同于普通韻律的節奏,是現代音樂的抒發情感的重要方式。音樂的情緒速度不能完全用特定的節拍數來表達,也不能用特定的參數尺度來量化。所以韻律訓練肯定是進一步理解Rubato的必要手段。然而,在節奏訓練過程中,節拍器成為了演奏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不過顯然,使用高頻節拍器會極大地影響Rubato以高機械精度操作的能力,節拍器高頻的使用會對Rubato像機器一樣高精度運行的能力產生巨大的影響[7]。因此筆者認為在訓練中,節拍器的使用是必然的,不過得留意作曲家在譜面上給予我們的提示,演奏到部分Rubato的位置時,我們可以結合自身的理解,在不使全曲節奏失衡的情況下做出一定的自由節奏設計。當然如果無法理解Rubato的節奏感時,我們還可以結合語言節奏的訓練,從文章中體現出的基本語言符號及其包含的發音和語法,我們會發現很多語言課程的靈活元素都直接反映在自由節奏之中,充分發現語言課程的靈活元素能夠打開個人靈感之門,有助于掌握其中Rubato的運用,這也是可借鑒到音樂之中的。

注釋:

[1]滕 曦.論肖邦鋼琴曲中的rubato[J].藝術品鑒,2019(03):172—173.

[2]路建敏.淺析肖邦夜曲中的Rubato——以Op.9 No.1為例[J].戲劇之家,2018(24):63.

[3]王 爽.肖邦《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中的Rubato節奏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18.

[4]吳 婕.肖邦夜曲中的Rubato節奏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

[5]郭 鴻.試論聲樂作品中的自由節奏——Rubato[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0(02):109—110,137.

[6]郭 鴻.聲樂作品中自由節奏Rubato的探索[D].武漢音樂學院,2009.

[7]高顏仙.論鋼琴演奏中之Rubato節奏因素[J].樂器,2007(01):52—55.

猜你喜歡
莫扎特表演者演奏者
手風琴作品的藝術表現
演奏心理對長號演奏的影響與建議
嗩吶演奏中的呼吸技巧及其訓練方式探討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聲樂藝術實踐中表演技巧的培養研究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輕淺不是莫扎特
手稱撲克
2012年龍年網絡春晚節目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