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提升路徑
——以共同富裕示范區浙江省為例

2022-02-23 20:17
前沿 2022年5期
關鍵詞:共同富裕志愿志愿者

張 健

(中共臺州市委黨校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室,浙江 臺州 318000)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保?],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促進共同富裕的應有之義和重要舉措。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提升人民精神風貌”[2]的戰略工程和民生工程,是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載體。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是理論命題,更是實踐課題。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黨委政府多部門協同、公共文化資源綜合共享、群眾廣泛參與、數字化互聯網深度嵌入。本文立足共同富裕,從整體性治理的視角分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現實困境與提升路徑。

(一)學術分析框架

整體性治理的思想源于西方,2005年臺灣學者彭錦鵬對整體性治理進行了系統介紹,2008年竺乾威、曾維和、韓兆柱等人開啟了對整體性治理的研究,并引發學術界持續性的研究。整體性治理思想經歷了理論引進、分析研究、實踐應用、理論構建、學術反思等階段,其實踐研究成果廣泛應用于“公共危機治理、公共服務改革、預算改革、村莊治理、食品安全治理、精準扶貧以及城鄉醫保等層面”[3]。

整體性治理的核心命題是解決社會治理過程中出現的碎片化問題。以帕特里克·登力維和佩里·??怂篂榇淼恼w性治理研究者認為,生產和信息技術的巨大變革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社會由生產者社會轉向消費者社會,政府公共服務要適應以消費者為核心的多元化需求,要破除新公共管理所帶來的治理碎片化問題。治理的碎片化導致諸如矛盾轉嫁、項目和目標互相沖突、重復勞動、溝通不暢、各自為政等一系列問題,群眾服務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同時,數字時代的到來使政府信息技術成為當代公共服務系統管理和現代化變革的中心,政府的電子化改革要實現不同層級政府、不同類型機構以及各個網站之間的整合。整體性治理研究者認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革新,著眼于政府內部機構和部門的整體性運作,實現治理從分散走向集中,從部分走向整體。[4]

(二)研究對象概況

本文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研究對象,在組織體系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有完備的三級陣地,縣一級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鄉鎮(街道)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村(社)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經過2018年、2019年共計500個國家試點建設,2021年11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開啟全國縣域全覆蓋進程。

2021年5月2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發布,賦予浙江省為全國共同富裕實踐探路的重大歷史任務,強調浙江省在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踐過程中要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2022年2月至2022年5月,筆者所在的課題組深入杭州市錢塘區、嘉興市海寧市、金華市婺城區、溫州市樂清市以及臺州市椒江區、黃巖區、路橋區、臨海市、溫嶺市、天臺縣、三門縣等5地11縣(市、區)進行實地調研,調查方法以問卷法和無結構訪談為主。

本次調研共發放紙質問卷1 334份,有效回收問卷1 18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8.6%,通過SPSS20軟件和EXCEL對回收的問卷進行統計和數據分析。本次調研共計訪談83人,訪談主要采用“1+1+2”模式(“1個中心+1個所+2個站”),深入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以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好、差各一個)開展訪談。訪談對象主要為當地宣傳部領導、文明辦分管相關工作的領導干部、改革辦干部、鄉鎮宣傳委員和干事、民政局干部、村(社)干部、農村文化禮堂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管理員、村民、志愿者協會負責人、公益站負責人、志愿者代表、保險公司職員等。訪談形式分為面對面與具體人員直接交流和參加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座談會兩種。

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論邏輯

精神生活是人的本質的內在需求,是人的物質生活需求得到一定滿足后的更高層次的需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可從三方面來分析。

(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務實之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促進共同富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高度統一的?!保?]人的全面發展是共產主義社會的重要基礎與基本價值內核,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提出“三大社會形態理論”,其中第三階段是以“個人全面發展”為基礎的社會形態,即以產品經濟為特征的、未來共產主義的社會形態。[5]盡管我國當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仍須堅持共產主義的基本價值原則,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共同富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應有之義,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實踐提供了具體的實現形式。因此,黨中央提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要因地制宜常態化、多樣化地開展文明實踐活動,以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法治觀念”[2],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創新平臺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概括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6]9,從主要矛盾的性質來看,黨的十九大針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概括是主要矛盾的階段性轉化。人民群眾對于個體自身的需求已經從滿足基本物質生活需求走向更高層次,對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普遍需求。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就是精神生活需要,具有更加個性化、呈現多樣化、顯現層次性、凸顯品質化、追求國際化的突出特點。[7]這其中最為突出地表現在縣域內部,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現井噴式發展,供需不平衡的矛盾顯著。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強調立足縣域已有公共服務資源,“打造理論宣講平臺、教育服務平臺、文化服務平臺、科技與科普服務平臺、健身體育服務平臺,統籌使用,協同運行”[2]。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建立多樣化的供給與實踐參與平臺,不斷向群眾提供多樣化和高質量的文化活動,不斷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從而實現自我價值提升。

(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抓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8]。對比西方發達國家現代化發展的歷史路徑,我國發展則是“并聯式”過程,即“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9]25。這決定了我國的現代化實踐表現出“發展時間壓縮、發展任務壓縮和發展問題壓縮”[10]的特點,其中突出表現為精神文明建設發展與現代化發展進程不協調。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為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載體,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發揮重要作用。一方面,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提供思想保證,通過文明實踐活動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群眾中扎根,引導人民群眾樹立現代化建設所需的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和團結精神。另一方面,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凝聚社會力量,來自社會各個部門、各個階層和各個年齡段的志愿者們組成志愿者隊伍,積極參與理論宣傳、文明創建、社區治理,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力量支持。

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治理困境

在傳統農業社會,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主要集中在祠堂、學堂、戲臺等場所,新中國成立后尤其自改革開放后,公共文化服務主要由鄉鎮文化站、農村文化禮堂、圖書館、農家書屋、影劇院、博物館、文化廣場等平臺承擔。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居民收入的提高,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傳統公共文化平臺效率低下、碎片化等問題開始凸顯。進入新時代,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提出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強調要充分發揮黨委政府的統籌協調作用,充分盤活現有的公共文化資源,整合社會力量建立志愿者隊伍,因地制宜開展文明實踐活動。通過對浙江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實踐情況進行實地考察,課題組發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建設過程中碎片化問題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決,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一)文明實踐活動的覆蓋面不夠廣泛

從治理角度分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目的就是有效、普惠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從調研總體情況看,基層群眾對于文明實踐中心開展的各類文明實踐活動表示歡迎,但基層群眾普遍反映活動效果一般。調查顯示,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對于提升居民素質、村風民風、黨和政府認同感、黨和政府方針政策的了解等方面效果明顯,數據結果分別為54.9%、55.5%、59.4%、59.1%,但均未超過60%。究其原因,一是基層群眾和管理者對新時代文明實踐存在認知不足。調查顯示,22.6%的被調查者對本村是否開展過文明實踐活動表示不清楚。部分村民、村干部和實踐站管理員對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缺乏概念認知,將其等同于農村文化禮堂工作。二是活動參與度不高。調查顯示,只有31.4%的受訪者經常參與文明實踐活動。從參與的群眾主體來看,中青年和在校學生是主要群體,其他群體參與較少。三是活動精準度不夠。調查顯示,40.2%的被調查者認為僅部分實踐活動符合自身需求?;鶎痈刹糠从?,近兩年的文明實踐活動以文明城市創建、理論宣講、疫情防控為主,其他活動開展較少。四是活動存在走過場的現象?;鶎痈刹糠从?,部分企事業單位參與文明實踐活動質量不高,存在打卡簽到、拍照熬時間等形式主義問題。

(二)文明實踐數字化平臺的共享性和易用性不夠充分

數字技術的飛躍式發展使得人民群眾獲取精神文化內容突破了傳統公共文化服務平臺的空間和時間限制。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統計,截止到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51億,手機網民規模達10.47億,我國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6%。[11]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為基層群眾提供精神文化服務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數字化平臺。通過對浙江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實地調查發現,文明實踐活動涉及的數字化平臺碎片化問題突出且平臺使用率偏低。調查顯示,31.7%的被調查者經常通過小程序、云平臺等參加文明實踐活動,僅有24.4%的被調查者經常通過數字化平臺預約志愿服務。具體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志愿服務多平臺相互獨立。訪談發現,各地志愿者從事文明實踐活動涉及多個部門的數字平臺,但各部門數字平臺各自獨立運行,志愿活動數據通道沒有打通。不僅如此,各地圍繞文明實踐與禮堂管理的數字化平臺大部分相互獨立,這直接導致基層管理員和活動參與者要重復操作,以應對活動的預約、簽到和后期考核資料上傳。二是“志愿浙江”平臺個性化板塊不足。部分基層干部反映,“志愿浙江”平臺與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數據整合后,各地數字平臺針對志愿服務個性化積分獎勵和考評措施的設置和運用存在困難。三是數字化平臺操作復雜。調查顯示,16.7%的被調查者表示數字化平臺存在操作復雜和經??D的問題。實踐站管理員也反映,數字化平臺操作比較復雜,年長者不愿用、不會用的問題突出。

(三)志愿者隊伍培樹的政策性扶持力度不夠

在治理的語境中,充分調動更多的人有效參與精神生活實踐是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主體力量是志愿者,中心通過志愿者組織的各類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豐富活躍基層文化生活。調研發現,志愿者隊伍的培育和管理涉及各部門以及上下級之間的政策協同,其發展面臨多重困難。一是優秀志愿者團隊注冊難。調研發現,由于同區域已有業務范圍相同或者相似的社會團體,而且部分政府部門不愿意擔任志愿者團隊的業務主管部門,這導致部分優秀的有特色的志愿者隊伍無法注冊。由于隊伍無法注冊,由實踐中心承擔的經費也就無法按照正常途徑撥付和使用。二是志愿者實踐活動保險保障難。志愿者在從事文明實踐活動時會在意從事志愿活動所帶來的人身風險和責任風險。調研發現,各地在為志愿者實踐活動提供保險保障方面普遍存在覆蓋率低和保險種類少的問題。此外,保險公司針對志愿者的保險項目積極性不高,因為這類業務盈利空間小,志愿活動出險認定難。三是活動經費使用難?!墩憬≈驹阜諚l例》規定志愿者從事志愿服務需要必要的物質條件,但條例以及政府相關文件并未對志愿者從事志愿活動所涉及的日常經費使用標準做出具體規定,例如志愿者參與志愿活動外出時的車補、餐補問題。由于規定模糊,經費使用存在不規范的風險,導致部分撥付給機關事業單位志愿者隊伍的經費被如數退回。四是志愿者激勵機制不夠到位。調研發現,各地往往立足于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志愿者的激勵機制,可跨市全省共享的激勵措施還不夠完善。五是志愿者隊伍年齡老化問題嚴重。調研發現,部分有影響力的志愿者組織存在骨干力量年齡老化現象,骨干力量一旦因年齡退出隊伍,團隊就會面臨解散的風險。

(四)三級實踐陣地的整體推進度不夠齊整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在縣、鄉鎮、建制村三級行政區劃中設立“中心—所—站”,并規定分別由縣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村書記擔任各級陣地的負責人。調研發現,三級實踐陣地的建設與治理并不協調,各級陣地在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要的實踐過程中存在作用發揮不充分、活動組織難等問題。究其原因,一是志愿服務促進中心空心化。調研發現,各地實踐中心成立的志愿服務促進中心存在“空掛”現象,實際作用沒有發揮。二是實踐所(站)作用亟需提升。調研發現,部分鄉鎮實踐所和村級實踐站僅將各種文明實踐制度上墻,缺乏相對具體的提升標準,也缺乏相應的常態化運行考核標準。三是實踐站管理員隊伍身兼多職。調研發現,實踐站管理工作主要由農村文化禮堂管理員或村務工作者兼任,部分管理員要承擔村務管理、禮堂管理、文書、財務等多項工作,這直接導致他們沒有多余的精力和時間兼顧文明實踐工作。四是陣地延伸不足。調研發現,部分實踐中心針對實踐站向黨員先鋒站、文明單位、學校、革命舊址、文化展館等延伸實踐點的建設工作不夠重視。此外,部分實踐中心對提升已有的特色亮點實踐工作重視不足,缺乏連點成線、盆景變風景和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線的規劃。五是實踐活動運營經費少。調研發現,部分縣市針對實踐中心的運營和活動經費過于緊張,地方財政沒有針對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專項支出預算,部分縣一年只有二十余萬活動經費,只能主要用于中心日常運營、大型文明創建活動以及志愿者項目大賽。

四、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提升路徑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是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表達。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涉及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人民群眾的參與、數字化平臺的運用、多層級多系統平臺的協作。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可從整體性治理視角出發,突破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在精神文化供給、陣地管理、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困境。

(一)知行并舉深化文明活動實踐內涵

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關鍵在于深化文明實踐活動的內涵。一是增強實踐自覺。一方面,促進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富裕要樹立整體性治理理念,當前我們已處于推動共同富裕的進程中,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實踐事關推動共同富裕的實現,涉及人民群眾精神文化供給與管理的相關部門與機構要摒棄各守一攤的狹隘觀念。另一方面,要強化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理念學悟,要強化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重要戰略意義的宣傳引導,尤其要加強對實踐所(站)的鄉鎮干部、村干部及管理員的專題培訓,深學真悟“為什么”“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三個核心問題。二是建設文明實踐共同體。人民群眾精神生活實踐不是組織者簡單地按照任務目標將群眾內在需求通過產品、活動堆砌起來,而是必須將個體群眾需求與群體組織實踐目標有機銜接,建立實踐共同體。群眾與組織之間關系平等,相互協商,有共同的需求交集和行動規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要加快建設文明實踐共同體,將文明實踐活動融入基層黨建、村社治理以及創業致富工作,讓更多群眾參與文明實踐,實現文明實踐與基層治理的雙向融合和多重賦能。三是抓項目樹品牌。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須要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精神文化產品。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精神生產者的多元化、大眾化和平民化,沒有自然帶來精神產品質量的全面提升。由于精神生產者的素質參差不齊,網絡中大量存在粗制濫造的文化產品?!保?2]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要扎實提升文明實踐活動質量,具體而言,要積極組織參與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開展項目征集月、項目擂臺賽等活動,設立一批關乎群眾普遍性需求、急難愁辦問題的實踐性重點項目,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項目品牌。

(二)聚力通聯升級文明實踐云

將數字技術運用于社會治理是整體性治理的重要內容。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以及大數據技術的普及,政府需要處理的信息數據長期保持著指數倍增趨勢,這必然要求政府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以提升整體性治理的能力。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要“著力發揮信息技術創新的擴散效應、信息和知識的溢出效應、數字技術釋放的普惠效應”[13],通過整合和協調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一是優化架構,打通數據流。信息技術服務社會治理的首要原則就是統一的建設,即“所有機構與個體所產生的數據,進行統一的管理,從而構建起足以針對每一個個體的精準公共服務能力”[14]。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要立足全方位視角,制定需求方、實施方、支持方、監督管理方等多方供需的對接和監管機制,并通過微信、支付寶等平臺端口的一鍵式導入,實現跨區域、跨系統、跨層級的數據通聯共享。二是開放特色功能窗口。社會分工的不同導致各個部門掌握的數據不對稱、不均衡,同時,由于建立數據的標準各不相同,導致同一類型數據很難共通。要打破信息孤島現象,實現跨部門、跨層級之間的數據互通??傮w而言,省級部門在公共服務信息數據中處于絕對的領導地位,在相關數據的收集、存儲、傳輸與應用方面都占據優勢。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應積極通過省級數字化平臺開展創新實踐,省級平臺要適當下放權限,為地方在平臺上設置創新性特色功能板塊提供數據通道和技術支持。三是做好迭代升級。提高數字化平臺的使用率,關鍵是要提升平臺終端的體驗感,讓管理者能夠便捷、有效地管理文明實踐活動與數據,讓使用者尤其是老年人能夠快速學會使用平臺,讓更多的人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數字平臺參與文明實踐活動。業務牽頭部門與數據開發方要建立定期通聯機制,特別是要暢通基層對平臺使用的問題反饋渠道,及時優化平臺操作界面和流程,提高實用性和流暢性。

(三)扶優扶強打造文明實踐志愿團隊

實現整體性治理所強調的整合協同需要“動員多方治理力量,凝聚多方治理合力,形成多元共治的治理結構”[15]。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要廣泛發動組織社會力量參與文明實踐活動?!蛾P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主體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動方式是志愿服務?!保?]促進共同富裕,要鼓勵社會個體通過志愿者隊伍參與志愿服務,因為“這種勞動不強調對社會財富的占有,而注重對精神需求的滿足,強調奉獻付出而不注重回報,彰顯了第三次分配的勞動價值和道德意蘊”[16]。打造優秀文明實踐志愿團隊,一是提高保障水平。省級層面與保險公司談判,建立志愿者保險服務清單,并以“省級財政適當補助+地方財政補差價”的模式實現全域全員參保。此外,省級可統籌建立省、市、縣三級優秀志愿者名單庫,嚴格優秀標準、控制優秀總量,在此基礎上提高禮遇水平,對省級以上優秀志愿者可參照省級勞模、省級人才標準給予同等政策待遇,禮遇政策可跨市全省通用。二是制定具體支出標準。省級層面研究制定志愿活動餐補、車補等必要支出和定額標準以供地方參考。三是加強骨干培育。支持體制內黨員干部兼職參與文明實踐志愿團隊的管理工作,鼓勵企事業單位年輕力量積極加入志愿者隊伍。四是放寬注冊條件。根據中宣部、民政部等部門2016年印發的《關于支持和發展志愿服務組織的意見》,可以按照活動地域適當放寬志愿服務隊伍的注冊登記條件,同時積極清理“僵尸型”志愿者組織,做到能進能出、能上能下,保持動態活力。

(四)精細管理做強文明實踐三級陣地

整體性治理所強調的整合不是簡單的職能整合,而是功能整合,即“在不破壞職能分工的專業化的基礎上,跨越既有職能部門邊界的一種新的整合方式,目的是確保整合后的組織更加明智和合理”,并且是在“垂直維度和水平維度上同時進行整合”[17]。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具備功能整合的基本特征,從垂直維度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包含中心、所、站三級陣地,層級上下貫通;從水平維度來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各級陣地與黨委政府部門、社會團體保持密切的業務溝通與協調。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大力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具備的功能整合優勢,實現功能再造。一是抓實抓細釋放中心效能。加強對志愿服務促進中心實體運行的督導,確保中心制度化、日?;\行,發揮好中心在統籌協調、指導服務、管理監督以及宣傳引導等方面的應有功能,同時支持有條件的鄉鎮街道設立村(社)志愿服務促進站。二是軟硬并重提升所(站)水平。將實踐所(站)打造成有水平、有人氣的群眾性公共活動空間,對實踐所采用分片區考核與創新工作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評,并采用星級管理考核辦法。三是串點成線加強示范引領。鼓勵各地結合當地特色資源和群眾現實需求建設文明實踐示范點,支持和推廣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線建設。四是多元投入充實運行經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公共文化服務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將公共文化服務經費納入本級預算,安排公共文化服務所需資金?!保?8]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為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平臺,政府應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經費列入地方年度固定財政預算,并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鼓勵鄉賢、企業家反哺家鄉,為實踐所(站)設立實踐基金。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志愿志愿者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志愿者
我志愿……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我是志愿者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擁有《鹿鳴》書與卡,填報志愿成行家
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愛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