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階段式康復訓練干預對顱腦損傷患者術后精神狀態的影響

2022-02-23 01:56魏辰賽張云霞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2年11期
關鍵詞:精神狀態顱腦康復訓練

魏辰賽,張云霞

(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宿遷醫院 神經外科,江蘇 宿遷,223800)

顱腦損傷所致精神障礙是患者的顱腦遭受外傷后出現精神功能受損的癥狀之一,臨床表現為記憶力下降、認知功能衰退和情感障礙等,影響患者預后,同時給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工作、生活造成了沉重負擔[1]。在對此類患者開展臨床治療或護理干預的同時,還需要重點關注對患者的康復訓練指導[2]。階段式康復訓練是一種漸進式恢復方案,能夠通過持續性運動刺激肢體功能,促進患者精神狀態的恢復,幫助其重新恢復日常生活能力[3]?;诖?,本研究在顱腦損傷患者術后精神狀態恢復中采取階段式康復訓練指導,并對患者的精神狀態恢復情況進行持續性觀察。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經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宿遷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之后,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神經外科收治的76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研究。納入標準:①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評分(GCS)[4]為3~8分;② 經CT或MRI檢查,腦中線偏移≥10 mm;③ 存在意識障礙的時間>6 h;④ 年齡18~80周歲;⑤ 呼吸機輔助時間>3 d。排除標準:① 合并重癥肺部感染;②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③ 存在躁動或其他精神障礙;④ 復合性顱腦損傷;⑤ 脫離呼吸機治療時合并重度稠痰。將納入的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8例。2組的基線資料經比較,均未見統計學差異(P均>0.05),見表1。

表1 2組基線資料比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80 min高壓氧療,在此過程中,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如是否耐受、是否出現并發癥等。

1.2.1 常規康復運動干預 對照組給予常規康復運動干預,為期6個月。① 心理干預:根據患者顱腦損傷的程度為其提供心理干預,30 min/次,每周3~4次,并在院外通過微信等社交軟件與患者或其家屬建立溝通。② 認知訓練:使用圖片、記事本等工具幫助患者提高自身記憶、理解、聽覺和書寫等方面的能力,加強患者的認知功能及交流能力,20 min/次,每周3~4次,出院后由家屬督促與執行。③ 康復訓練: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待其精神狀態不再衰退時,可在48 h內開始進行康復訓練,擬定運動計劃表,運動內容包括慢走、太極拳或者八段錦等,15 min/次,每周3~4次,出院后由家屬督促。

1.2.2 階段式康復訓練 觀察組給予階段式康復訓練,為期6個月。① 院內階段:康復訓練為期1個月,分以下階段展開護理干預。a.急性階段,待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神經系統障礙不再惡化且持續1 d后,方可開始進行康復運動,擺放良肢位,避免肢體發生痙攣,肢體活動時首先活動大關節,然后活動后關節,達到完全屈伸或者曲直為止,訓練頻率為30 min/d。b.穩定階段,患者在床上開始進行自我功能訓練,包括雙手交叉上舉、下肢橋式運動和坐起等,訓練頻率為45~60 min/d,此階段持續時間為1~2周。c.恢復階段,若患者的運動能力有所恢復,則可開始下地步行,如減重步行、減重站立和平板步行等,并開始進行日常生活訓練,如洗漱、穿衣和用餐等,還可通過慢走、模擬單車騎行運動的方式刺激肢體肌群,每次20 min左右,2次/d,同時不間斷加強如廁等日常功能訓練。步行訓練時,患者可先進行熱身運動,如原地踏步10~15次、踮腳尖10~15次,之后開始慢走,首次慢走距離約500米,可根據患者的耐受能力進行適當調整,此階段持續時間為1~2周。② 院外階段:康復訓練為期2個月。此階段由照護者承擔訓練工作,具體訓練方法如院內階段式康復訓練,內容包括慢走、太極拳或八段錦,可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進行適當調節,可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通過電話溝通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解答并做出指導。③ 自理康復階段:此階段為期3個月。護士通過隨訪的方式指導患者進行自理康復訓練,耐心向患者講解顱腦損傷后發生精神障礙的相關要點,強調訓練的必要性,同時告誡家屬參與監督工作,并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

1.3 觀察指標

① 精神狀況:于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使用簡明精神狀態量表(MMSE)[5]進行評價,包括定向能力(10分)、記憶能力(3分)、計算能力(5分)、回憶能力(3分)和語言能力(9分)5項內容,分值越高說明精神狀態越好。② 生存質量:于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使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WHOQOL-100)[6]進行評價,包括生理、獨立性、環境、心理功能、社會關系、精神/宗教信仰6個因子,各因子均采用百分制計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③ 生活自理能力:于干預1個月、干預3個月和干預6個月后使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7]進行評價,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說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精神狀況

2組患者在干預6個月后的定向能力、計算能力等MMSE各項評分均較干預前有所升高(P均<0.05),且觀察組的以上評分均較對照組高(P均<0.05),見表2。

表2 2組MMSE評分比較分)

2.2 生活質量

2組在干預6個月后的獨立性、環境等WHOQOL-100各項評分均較干預前有所升高(P均<0.05),且觀察組均較對照組高(P均<0.05),見表3。

表3 2組WHOQOL-100評分比較分)

2.3 生活自理能力

2組在干預1個月、3個月和6個月后的ADL評分均較干預前有所升高(P均<0.05),且觀察組均較同期對照組高(P均<0.05),見表4。

表4 2組ADL評分比較分)

3 討論

有研究[8]表明,顱腦損傷患者精神狀態的恢復與運動康復訓練有關。臨床對顱腦損傷患者可通過采用階段式護理幫助其循序漸進地恢復精神狀態。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干預6個月后的精神狀態(MMSE)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說明階段式康復訓練能夠改善顱腦損傷患者的精神狀態,與盧丹鳳等[9]的結果基本一致。顱腦損傷患者的認知功能受損,一般表現為定向能力差、記憶力弱和語言功能不足等,對此類患者采用階段式康復訓練,通過主動運動能夠刺激傳出神經和傳入神經,達到改善精神狀態的目的。為顱腦損傷患者術后建立人工氣道會逐漸破壞其生理功能,使其出現精神恍惚或肢體功能不協調等問題,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階段式康復訓練可為患者提供長期康復運動來刺激肌群,提高其肢體活動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WHOQOL-100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說明階段式康復訓練能提高腦損傷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平月紅等[10]的研究結果類似。階段式康復訓練模式下,患者的全身肢體功能得到鍛煉,通過給予患者持續性的刺激,逐漸使其恢復正常生活,能夠提高其環境適應能力、自我獨立能力和心理效能。顱腦損傷患者由于精神狀態不佳,無法滿足日常自我護理,階段式康復訓練可根據患者的精神狀態恢復情況選擇合適的護理方案,進而為患者逐步提高自理能力提供幫助。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1個月、3個月和6個月后,觀察組的生活自理能力(ADL)評分均高于同期對照組(P均<0.05)。這是由于階段式康復訓練對患者的精神狀態恢復更具有針對性,能根據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適當調節護理強度與內容,進而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綜上,階段式康復訓練能促進顱腦損傷所致精神障礙患者術后精神狀態的恢復,并且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質量與自理能力。但本研究納入的樣本量較少,期望在日后的研究中繼續擴充樣本量,進行進一步深入分析。

猜你喜歡
精神狀態顱腦康復訓練
心理護理對宮頸癌術后患者精神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多功能智能康復訓練床的設計與仿真
穴位按摩與康復訓練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觀察
卒中后運動神經反饋康復訓練研究進展與前景
還不都一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應有“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我們應該擁有五方面的精神狀態
體育教學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重要性
上肢康復訓練機器人的研究
67例顱腦疾病神經介入的診斷及治療
老年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腦疝聯合內外減壓術治療的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