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菊為誰開
——讀陶淵明《九日閑居(并序)》

2022-02-24 03:29曾志勇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2年12期
關鍵詞:黃菊重陽節白衣

○曾志勇

對青年學生來說,關于重陽節習俗的認知可能大多來自課文。今天的重陽節,雖不是假日,但仍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家耳熟能詳的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告訴我們,在重陽佳節,人們要結伴登高、插茱萸,可現在留給我們實踐的機會卻不多。至于孟浩然《過故人莊》說的“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其中提及的飲菊花酒,如今我們就更難去實踐了。九月九日的“九”除了與“酒”諧音,還與“久”諧音。因為有長長久久的意思,在現代,重陽節也就被視為老年節。

如此說來,重陽節作為老年節的現實意義,于我們年輕人而言似乎唯有敬老而已。其實不然,如果有意去檢索,即可發現大多數有關重陽節的詩詞指向我們常常在作文中提及的著名詩人陶淵明。有學者認為:“陶淵明重陽乃至九月采菊、飲酒以及相關故實,早已化身為重陽節的符號和象征,成了永恒的經典……唐以后的重陽詩、詞、曲、雜劇中,以‘東籬’‘白衣’入典的作品數不勝數,‘幾乎罕有無陶的篇章’?!保ǘ胖緩?、靳文《重陽節俗似專為陶淵明而設》)

陶淵明寫重陽的詩有兩首。一是《己酉歲九月九日》,二是《九日閑居(并序)》。我們來讀后一首。

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凄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余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

斂襟獨閑謠,緬焉起深情。

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

《九日閑居(并序)》的寫作年份并不確定,根據序言中的句意“無酒可飲,徒然賞菊”,以及《宋書》中記載的陶淵明“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坐久,值弘(弘為王弘,418 年至426年任江州刺史)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歸”,有學者推斷,這首詩大約作于418年。(龔斌《陶淵明集校箋》)另一則史料如是記載:“陶潛嘗九月九日無酒,宅邊菊叢中摘菊盈把,坐其側。久望,見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歸?!保ā端囄念惥邸罚┮簿褪钦f,《九日閑居(并序)》這首詩可能和“白衣送酒”的典故關系密切,而“白衣送酒”所表達的意思是內心所念能夠如愿實現。

再回看這首詩,“世短意常多……舉俗愛其名”,感慨“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原來人們借“九”喻“久”、期望長壽,不是如今老年節才萌生的想法,而是古已有之的傳統?!奥镀嚓扬L息……來雁有余聲”,寫了秋高氣爽、燕去雁來的景象?!熬颇莒畎賾]……寒華徒自榮”,說飲酒可祛除煩憂,品菊能延緩衰老,而居住在茅草房的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時光白白流逝,任憑酒杯積滿灰塵,秋菊徒然盛放?!皵拷螵氶e謠……淹留豈無成”,說詩人整理衣襟,獨自吟詩,深思遐想,泛起深情——隱居也可以有很多歡樂,難道隱居就一事無成嗎?

從詩作內容,我們似乎看不出“白衣送酒”來,卻可以看到陶淵明的哀傷與彷徨。史載陶淵明卒于元嘉四年(427年),如果上文關于此詩寫作年份的推論是正確的,且“白衣送酒”典故屬實的話,那么可見陶淵明晚年雖然很享受“多娛”的“棲遲”生活,但似乎并不是我們作文中常提及的那個無欲無求、淡泊名利的陶淵明??畤@“淹留豈無成”的他也像世人一樣,愛這“重九”的虛名,希望自己無憂,祈盼自己長壽;他也為無酒可飲而苦惱,也為隱居無成而反思。

這不是質疑閑居隱逸的生活嗎?難道陶淵明后悔了嗎?

辛棄疾用“白衣送酒”典故來酬唱時,曾問“黃菊為誰開”。黃菊是為陶淵明而開嗎?事實顯然不是如此。吊詭的是,即使在重陽節,在陶淵明看來可以延年益壽的菊花,當下也不宜贈人,因為菊花如今多用以寄托哀思。這讓開在重陽的菊花如何自處?陶淵明的回答是“不為誰開,自榮自在”,或許這也是陶淵明的處世之道。

猜你喜歡
黃菊重陽節白衣
白衣贊歌
夏夜喜脫貧
遠離『鼻炎鬧』 靜享黃菊之秋
白衣英雄
重陽節
基于貪心啟發式算法的多目標二維切割問題
重陽節為什么稱為“重九”
重陽節
白衣渡我
一襲白衣一生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