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談小學科學實驗課

2022-02-25 00:24徐江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2年8期
關鍵詞:解決問題科學實驗

徐江

摘要:文章以小學科學實驗課為切入點,對如何科學開展實驗教學展開討論,希望能夠為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帶來助力,探究出小學科學實驗課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科學;實驗;解決問題;過程結果

我從事小學科學課的教學已有十多年了,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有些體會和反思,在這里提出來和同事們探討:

一、做實驗要以能解決問題為目的。

有位教育專家說:“觀察和實驗是為了尋找證據,是以對問題的假設為基礎的,應圍繞一個概念有目的地進行。觀察和實驗要能夠反映科學課的基本方法和原則”。

其中一節是《水珠從哪里來?》這一課。教者先做一個演示實驗,出示一個完好的、空的杯子,然后往里加冰塊,過了一段時間,讓學生看到杯壁外有水珠產生。教者讓學生摸一摸,感受一下是怎么回事。然后學生討論這水珠是從哪里來的?學生眾說紛紜,不得統一。接下來老師讓學生做了一個和老師開始做的演示實驗一樣的實驗。然后又讓學生討論,水珠是從哪里來的?可想而知,學生還是不知道水珠從哪里來的。這節課,學生的實驗沒有起到解決問題的作用,只是重復了老師的演示實驗,看到的是一個現象,即當往杯子里加冰塊后,杯壁外會有水珠出現,至于為什么會有水珠出現,學生沒有弄懂。這堂課上學生實驗只是為了做實驗而實驗。其實這個實驗只要稍加改進一下就能解決學生的疑問了。如做一個對比實驗,學生每人取兩個完好的空杯子,一個杯子裝水,一個杯子裝冰塊。放置幾分鐘后,可以看到這樣一種情況,裝水的杯子外壁上沒有水珠出現,而裝冰塊的杯子外壁上有水珠出現。這是怎么回事呢?這個時候再讓學生討論,在此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兩個杯子都是完好的,不漏的,這水珠不會從杯子里出來,那可以肯定是從空氣中來的了,空氣中有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珠。

另外一位老師執教的一堂課《空氣有壓力》就引導得好。為了讓學生實實在在知道空氣是有壓力的,老師讓學生做了一個對比實驗,先讓每個學生把吸盤按在一塊光滑的塑料片上,發現掉不下來。接著再讓學生把吸盤按在一塊光滑的有洞的塑料片上,發現怎么也吸不住,老是掉下來。再讓學生玩一玩沒有針頭的注射器,老師把注射器有孔的那一端堵住,讓學生來拔針管,學生感到很費勁,拔不動。當老師把手松開,學生輕而易舉的就拔動了。通過這兩個對比實驗,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我們看不見的空氣是有壓力的,化難為易。

在《空氣占據空間》這堂課上,一位老師讓學生做的實驗操作也很有實際意義。他先讓學生做了一個這樣的實驗,把一個礦泉水瓶去底帶蓋,瓶里塞上紙,壓緊,然后放入水槽,這時學生發現一個奇異的現象,紙團居然沒濕。學生立即對今天的新知充滿了強烈的求知欲。接著讓學生把一個氣球放到一個飲料瓶里,用力吹氣球,學生發現不管怎么用力吹,氣球就是吹不大。老師再把瓶子扎一個洞,用力吹氣球,奇怪的現象發生了,氣球吹大了。開始氣球吹不大,是因為瓶子里的空氣占據了瓶子里的空間,阻礙了氣球,所以氣球吹不大。后來把氣球扎一個洞后,通過吹氣球就把瓶子里的空氣“趕到”瓶子外面去了,所以氣球就吹大了。通過這樣的實驗,學生對空氣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有了了解。

二、要重視實驗教學的過程和結果。

科學教學的本質是一系列的方法和思想體系,注重過程和結果。我們在帶領學生做實驗時,要培養學生觀察和實驗。

還是以《大氣壓力》這一課為例,這位老師也存在為了做實驗而做實驗、重過程而不重結果這樣的問題。課堂上老師發給每個小組20個鉤碼,把一個吸盤吸在一塊光滑的塑料板上,看這個吸盤能吸住多少個鉤碼。實驗進行到一半時,學生報告說鉤碼不夠用了,老師說不夠就算了,不做了,接著就讓學生填寫實驗報告單。那么這個實驗就是重過程而不重結果的一個例子,老師只要求學生做了實驗就行了,有了這樣一個過程就可以了,但是這個吸盤到底能吸住多少個鉤碼呢,學生還是不知道的,所以說這個實驗是沒有做完的,結果每個學生都填寫了能吸住20個鉤碼,這是不符合事實的,也是不科學的。其實當學生報告鉤碼不夠用時,老師可以把兩個小組的鉤碼合在一起完成這個實驗,最終能知道吸盤到底能吸多少個鉤碼。這樣就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了做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聲音是怎么產生的?》這一課的老師做得就很凸顯科學課的本質。為了證明“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老師是這樣做的:讓一名學生拿一個大镲,老師用力敲,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老師再敲一下,讓這名學生仔細觀察大镲的邊緣有什么變化。這名學生是看清楚了,可是其它學生看不清楚,老師就把一些綠豆放在鼓皮上再敲,這時學生很清楚的看到了綠豆在 鼓皮上跳舞,學生最終知道了“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這一環節。

三、要積極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小學科學實驗課當中,教師想要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增強他們對科學知識、科學現象的了解,培養學生探究和應用科學知識的能力。有教師存在科學實驗的設計過于死板、單一,學生能夠參與實驗的機會有限,這會導致學生缺少體驗感,求知和探究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必然會因此受到影響。針對這一情況,我專門與同事進行交流,總結出他們在實驗課中較為保守的原因有兩點,其一是因為學生年齡較小,所以教師怕他們參與實驗后,會增加不確定因素,導致無法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其二是出于對學生安全的考慮,防止他們出現安全隱患。作為一名多年的教師,對于他們的顧慮我非常理解,但科學之魅力就在于實驗探究,我們想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就必須要讓他們參與到實驗之中。為此,教師必須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做好對每一次實驗課的設計,保證學生在絕對安全的前提下獲得良好的體驗,讓他們感受到科學的魅力。

總之,我們科學老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也要關注學習的過程與方法,要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讓他們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同時,要關注學生的交流與合作,關注與他人的合作精神,在實驗過程中發現自我,欣賞自我與同伴,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科學實事求是的態度。

參考文獻:

[1]李正強.如何上好小學科學實驗課[J].散文百家,2020(3):232.

猜你喜歡
解決問題科學實驗
淺談列方程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教學實錄與反思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兩只想打架的熊
聲波實驗
關于植物的小實驗
最酷的太空實驗
科學拔牙
讓合作探究走進實驗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