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校輔導員就業心理教育工作

2022-02-25 00:59賈淑穎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2年8期
關鍵詞:就業心理大學生就業心理教育

賈淑穎

摘要: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就業人數持續增高,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也日益凸顯。本文通過對常見就業心理問題及特點的分析,探究影響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形成原因以及解決途徑,幫助高校輔導員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就業心理、心理教育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高度發展,就業競爭日益激烈,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也日益復雜,對大學生進行就業心理教育則成為了當前就業指導工作中一塊十分重要的內容。而高校輔導員在學生心理教育方面,往往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是非常直接又有效的。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的工作重點還是生活輔導、學業輔導和思想動態輔導上。由此,為了做好畢業生的就業心理輔導,就要分析常見就業心理問題及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走向社會。

李克強總理提出,就業是最重要的民生,就業不僅關系到每個學生的未來,也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以及社會的穩定。而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就業帶來不小的考驗,一部分學生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繼而出現心理問題。

一、大學畢業生常見的就業心理問題分析

(一)矛盾心理和焦慮心理

大學畢業生在求職之前,一直都是學生的身份,沒有真正踏入社會,求職過程其實也是走出校園的第一步,很多學生不適應,從而產生各種心理沖突,他們在自主擇業的同時,對風險預估不夠;渴望競爭,又缺乏競爭的動力;自己理想的職業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在注重專業能力的發展,但又愛慕虛榮、互相攀比;重事業、重才智的發揮,又在實際價值取向上重物質、重利益;對自我抱有較充足的信心,但在遇到挫折之后,又容易自卑;既崇尚個人奮斗、自我價值實現,又有較強的依賴感。職業目標上理想和現實的反差,自我認知上自傲與自卑并存,職業選擇上獨立性和依賴感錯位,使得許多大學畢業生在擇業中感到十分迷惘和困惑,形成心理上的矛盾沖突。

(二)自卑心理和自負心理

另一種常見的大學生擇業過程中的心理是自卑心理。部分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自信,導致面試時緊張,表現不盡如意。這是因為畢業生的自我評價偏低,對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水平不自信,意志力低,從而失去好的機會;有的畢業生在校期間,荒廢學業,缺乏一定的社團活動鍛煉和社會實踐,畢業時底氣不足, 遇到挫折悲觀失望, 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從而喪失參與就業市場競爭的勇氣。

與自卑心理相反,部分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盲目樂觀,自我評價太高, 擇業期望過高,形成自負心理。他們在校期間往往學習成績好,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較強,或是畢業于重點高等學校, 造成畢業生好高騖遠,自命不凡,眼高手低,不愿到基層和艱苦地區等需要人才的地方工作,又給用人單位留下浮躁、不踏實的印象,不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因此在面對著擇業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反差,大部分畢業生產生了心理問題。

(三)利己心理和挫折心理

現在的大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受父母的庇護成長起來,比較以自我為中心,不愿意承擔義務,表現在求職時,就更注重自身利益和自己的興趣求職,而忽視現實需要和就業形勢。同時,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從小到大沒有經歷過挫折,生活和想法都比較單純,承受挫折和壓力的能力較差。

(四)攀比心理和從眾心理

由于每個畢業生自身條件的不同,能力的差異,以及用人單位用人需求的不同,每個畢業生的職業選擇實際上是不具備可比性的。而實際情況就是大部分畢業生存在攀比心理,在虛榮心的驅使下忽視自身情況盲目選擇薪資高福利待遇好的不適合自身發展的企業,甚至不愿意到基層工作,求職時眼高手低,錯失就業機會。

二、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心理的因素

1、客觀原因——就業難

(1)社會原因。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調整、高校擴招、地域不平衡等因素都影響著當前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出現不同產業、地域、專業人才需求的差異。

(2)家庭期望誤導。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的期望對一個人成長和發展是有重要影響,多數家庭對子女所寄的期望值過高,父母多數希望子女畢業后能找到穩定的社會地位高的單位,或到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工作,這樣無形中就給畢業生擇業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3)學校教育培養。有的高校存在忽視對大學生職業道德和擇業觀教育的問題,在普及職業生涯規劃方面不夠深入細致,普及國家關于畢業生到基層到西部服務的政策不夠廣泛。

2、主觀原因——就業心理準備不夠

(1)自我認知不完整。自我認知是指個體對自己的性格、質、興趣、能力等個性心理特征的全面認識。部分大學生對自己興趣及能力了解不充分不準確,尤其對與自己心理特征相符合的就業取向認識更加缺乏,從而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

(2)角度過渡不適應。大學畢業生由學生角色轉變為一個求職者,由相對單純的校園環境過渡到復雜的社會環境,很多畢業生開始時不適應甚至出現畏懼心理,大學生要想正確地選擇職業,就必須清醒地認識自己所處的真實地位和殘酷的社會現實,若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客觀冷靜地進入求職狀態,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就會給自己的就業帶來較大的心理影響。

(3)實踐經驗不豐富。學生對社會了解不多,因而在觀察、分析、處理問題時,只是憑書本上講的條條框框去生搬硬套,缺少理性的眼光;自我評價過高的學生在擇業時期望值也很高,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準備;過多看到社會陰暗面的學生擇業時期望值較低,有時過分依賴家長、老師,缺乏主動進取和善抓機遇的心理準備。

三、高校輔導員就業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機制

面對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呈上升趨勢的情形,作為在就業一線工作的輔導員,需要積極調整思路,轉變認識觀念,全方位改進就業心理教育實踐與管理,通過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有效的就業心理指導,切實改善大學生就業心理狀況,才能使學生順利的找到如愿的工作。

1、重視就業心理教育。輔導員的心理輔導還主要停留在生活方面、學習方面、情感方面,我們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充分認識到畢業這個關鍵節點學生的心理變化,面對步入社會的壓力、找工作的壓力、離別的情緒等心理對畢業生的影響從而導致他們心理的起伏,切忌學生要離開校園了就關注少了,要在學生入學之初就灌輸就業心理教育,讓學生提前了解就業形勢與政策,為求職就業做好準備和規劃。注重日常心理教育,定期開展談心談話等活動,密切關注學生就業心理變化,提高輔導員目在促進大學生就業心理以及和諧發展方面的教育服務意識。

2、把握就業心理對象的人文性。輔導員要始終貫徹“一切以學生為本、一切服務于學生”的工作理念,加大個性指導服務力度,更加有針對性地解決他們的就業實際問題。將學生們按照就業意愿或求職目標分類,定期推送相關就業求職資訊,進行一對一的就業指導和幫扶。同時,就業心理輔導面向全體大學生,從大一新生到大四畢業生,可以與學生的導師協同建立雙重指導機制,讓處于畢業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學業還是就業都能得到有效的指導。因此,就業心理工作關懷的不僅僅是少數畢業生或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要將工作重心和工作范圍擴大化、常態化。

3、強調就業心理教育的系統性。輔導員的就業心理教育要貫穿大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大一時側重職業意識的確立,大二大三側重職業能力的培養,大四加強企業實踐和心理過度。輔導員本身受專業限制,可能無法給與學生專業的心理方面的指導,這就需要輔導員善于整合資源,統籌優化心理資源,讓班主任,任課教師、導師、心理機構都參與進來,提升他們的積極性,共同關注畢業生的心理問題,以便更有針對性,得到更好的指導。

4、整合就業心理教育資源。畢業生來自五湖四海,面對著形形色色的問題,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這就要求輔導員具有整合多方面心理教育資源的能力,從而形成合力,擴展大學生就業心理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同時,注重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與自我服務,積極開展大學生擇業的心理指導和咨詢活動,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要依托線上資源,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活動,幫助大學生客觀認識自己,做到正視現實、敢于競爭、不怕挫折、放眼未來。

5、發展多元化的就業心理教育模式?,F在,大部分高校都配齊了心理健康教師甚至成立心理健康中心專門負責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但是,現實環境中,越來越多的學生心理問題具有隱性特點,如果不長期關注無法察覺。我們可按照“高起點、易操作、有特色”的要求積極實踐、自主構建、努力探索多元化的就業心理教育實踐與管理模式。加強實踐,讓學生更多的接觸市場,了解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標準;加強素質拓展,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學生組織,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總之,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形勢下,畢業生就業心理教育也越來越重要,身為輔導員,在加強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應該與時俱進,做到精準就業服務,幫助畢業生順利做好職業規劃,順利走上職業發展之路,減少就業心理問題。

參考文獻:

[1]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J].林莉.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15)

[2]大學生就業心理分析[J]. 袁綱.思想教育研究.2004(04)

[3]高校輔導員做好大學生就業心理教育工作的思考[J].徐敏華王毅.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6)

猜你喜歡
就業心理大學生就業心理教育
農村籍大學生就業意向及其特點分析
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心理探討
淺析贊賞教育在中學教學中的運用
關于高校貧困生心理教育的幾點思考
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設計
高職女生擇業心理分析及對策研究
高校校園招聘模式創新探究
有效提高大學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精細化”職業指導大學生就業的分析
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大學生就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