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體場域”中的女性
——散議“十七年”戲曲現代戲中的女性形象

2022-02-25 04:44文/韓
新世紀劇壇 2022年1期
關鍵詞:現代戲戲曲集體

文/韓 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對勞動力的需求隨著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而與日俱增。剛剛當家作主的人民內心對于通過自身的勞動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自己一份力量的訴求,與時代的集體訴求相吻合。這份訴求隨著技術革命成果逐漸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之后,又被激發出“人定勝天”的豪情與壯志。勞動被視為“重繪”世界藍圖的最為有效也最便捷的方式。同時,在中國現代思想先驅們以及無產階級革命家們的重要論述中,“勞動者”的主體地位也得到確立,“這一地位不僅是政治的、經濟的,也是倫理的和情感的,并進而要求創造一個新的‘生活世界’?!鄙钤谛律鐣膭趧尤嗣?,在不斷接受思想教育之后,充分認識到自己已逐漸并最終徹底地擺脫傳統意識形態中“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所形成的勞動者的被統治、被剝削的地位,不再覺得勞動僅僅是為了獲得豐厚的物質回報的有效手段,而是認識到在新社會的集體場域當中勞動所具有的抗爭命運、建設國家、改變世界的意義與性質:“我們的勞動和工作是為了中國民族、被壓迫階級以及全世界人類的解放,也是為了自己的解放。我們為著這樣偉大的目的而工作、勞動,實在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并因此充分獲得前所未有的尊嚴,因而,在“十七年”(1949-1966)戲曲現代戲的舞臺上,勞動者以其陽光、奮進、勤勞、善良的形象展示在億萬觀眾面前。

眉戶劇《梁秋燕》劇照(陜西省戲曲研究院演出,李瑞芳飾梁秋燕)

在傳統戲曲舞臺上,女性人物形象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戲曲界有句行話:“一窩旦,吃飽飯”,指的是一個班社(劇團)必須有較多的優秀的旦角人才,從而滿足廣大觀眾需求,贏得較高的票房收入?!笆吣辍睉蚯F代戲的創作者深諳此理,因而,在“十七年”戲曲現代戲“勞動者”的行列中,很多女性形象格外引人注目。她們在從事集體勞動的過程中,能夠帶頭苦干,身先士卒,一心一意維護集體利益,還善于做說服動員工作,發動群眾共同投身于火熱的集體勞動當中。如揚劇《奪印》中的胡素芳、粵劇《金銀花》中的金銀花、錫劇《芙蓉花開》中的劉蓉秀、評劇《向陽商店》中的劉春秀等。面對艱巨的勞動任務、艱苦的勞動環境以及來自他人的非難,她們的話語中所展現的是新時代女性的“萬丈豪情”:

你們能戽干大海水,

我們能切斷高山腰。

你們能上山擒猛虎,

我們能下海去斬蛟。

……

繡的是紅日東升人民得解放,

繡的是黑暗的社會一去不回頭。

……

我要繡共產主義的花兒社會主義的朵,

我要把自己的生命也繡在里頭。

……

說什么我的白手變黑手,

我這雙手好人喜歡壞人愁。

這是一雙勞動手,

海讓路,山低頭,

為祖國平地起高樓!

曾經遭受多重壓迫的中國婦女,社會地位十分低下,很多人屬于文盲或半文盲,且長年處于家務勞作的狹小空間里,她們的“覺悟和行動總是要借助于超越性別的社會革命來帶動和促發?!?947年通過的《中國土地法大綱》使女性能夠和男性一樣成為土地所有權的擁有者,從而擺脫傳統的從屬地位,它與新中國成立之后的許多方針政策,對于勞動婦女生存環境的改變是巨大的、空前的,因此,她們普遍生發出翻身的自豪感以及對新生國家的無限崇敬和感激之情。在常錫戲(錫?。蹲呱闲侣贰分械闹魅斯钊鹫渖砩?,創作者就充分展示了一位歷經坎坷的農村婦女在中國共產黨的培養教育下成長為合作社副社長的經歷和內心情感的巨大變化??梢哉f,在“十七年”的戲曲現代戲舞臺上,觀眾看到的是勞動婦女由傳統劇目中受壓制、受剝削的悲悲切切的“青衣”到熱情奔放、快樂潑辣的“花旦”的轉變,并因此深刻地領悟到了這些婦女在不同的境遇下不同的心理和情感。

根據小說改編的豫劇《李雙雙》是這一類劇目中影響最大的優秀劇目之一。它描寫的是公社女社員李雙雙熱愛集體,大公無私,敢于和自私落后的思想和行為作斗爭。對于其生活中出現的,如孫有婆放豬拱集體的紅薯地、生產隊記工分存在不合理現象以及生產隊干部巧占公分等問題,李雙雙都給予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并用實際行動教育了“老好人”思想嚴重的丈夫孫喜旺,最終使他也鼓起勇氣揭發了他人私分多占的問題。

李雙雙原本是一位家庭婦女,在周圍人的眼里,她只能以“喜旺家的”“喜旺嫂子”“小菊她媽”這些身份代號來進行日常交際,家務勞動成為她走出家庭、完成從個體身份到社會身份裂變的阻礙。隨著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的到來,她似乎換了一個人,家務已不再是她生活的重心,集體的利益才是她關注的焦點。所以,在女兒小菊被姥姥接走了以后,她忙于集體生產,沒有再像過去一樣按時給丈夫做飯了。從出場時因為孫有婆家里的豬拱了隊上的紅薯苗而與其發生爭執,為了二春和桂英的婚事勸走了桂英父母給她介紹的對象,到后來貼大字報對隊里記工分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以及到公社反映干部多拿工分的問題等一系列言行,都反映出處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這位農村婦女,已經使“小我”的個人情感完全讓位于對集體利益的維護,為社會主義集體而勞動、奮斗的熱情使她在勞動奉獻中完成對“大我”的確立。長期以來,國人對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勞動分工已經司空見慣,新社會視這種舊的社會分工為封建統治階級分而治之的方式、策略,“主內”的婦女對于困在家務勞動之中的現狀表現出的甘心和順從,被視為急需進行改造的思想。這種改造是以社會勞動對個體勞動的“超越”來實現的,并最終通過社會勞動完成,在人們的頭腦中確立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觀念。李雙雙這一形象就完美地實現了社會勞動對個體勞動的“超越”。創作者為了突出表現社會主義農村的兩條路線的斗爭情況,在對電影原作進行改編時,有意將人物放置在具有戲劇沖突的“公共勞動”中去表現,如將電影中孫有婆偷隊里的木板的情節,改為放豬拱隊里的紅薯苗,由此引發了李雙雙與她的爭執。這一改寫,不僅把矛盾放置在集體生產的場景之中,還給演員的表演提供了生活化的表現空間,演員在其中表現補苗、趕豬等虛擬性動作,把觀眾帶入具體的生活場景當中。全國多個劇種成功演出該劇以及同名電影的上映,在“十七年”的社會主義建設中曾掀起了“人人競學李雙雙”的浪潮。

豫劇《李雙雙》劇照(河南省豫劇院一團演出,常香玉飾李雙雙,劇照原載《奔流戲劇???964年第3期)

與傳統戲曲“郎才女貌、一見鐘情”的敘述方式有所不同,“十七年”戲曲現代戲中的女性角色的愛情婚姻被注入了更多的“勞動”因素。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是“以農為本”的國家,對于土地的依戀之情不僅使農業勞動成為人生存的方式和手段,也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創作的重要源頭。新中國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以及集體化勞動在鄉村建立起一個新的平等秩序。在這樣的秩序中,勞動不僅僅是人的傳統美德和基本屬性,更是獲得階級屬性和融入“集體場域”獲得認同的有效途徑,女性的擇偶方式不可避免地深受其影響?!皭矍?,只有建筑在對共同事業的關心、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對勞動的熱愛的基礎上,才是有價值的,美麗的,值得歌頌的。否則,虛無縹緲、玄而又玄的‘愛情’,不但得不到同情,反而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的?!币虼?,在“十七年”戲曲現代戲的眾多愛情題材的劇目中,愛情話語也被整合進了代表國家意志的政治話語的序列之中。

新中國成立后,逐漸形成并壯大的集體勞動的方式,擴大了人與人的交往,打破了一家一戶小農經濟比較狹隘封閉的格局,為愛情的發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機遇,勞動也使產生愛情的雙方擁有了更多共同的話語。同時,我們還應看到,勞動帶來的經濟基礎的穩固與自信,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愛情的自主性,而婚姻的自主性,使得青年女性擁有幸?;橐龅膩碓?,不再像以往那樣完全依賴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因素,因這類因素帶來的不確定性被自我選擇的相對確定性所替代,在集體勞動中,男女之間已不僅僅存在著情愛,而是讓情愛與勞動中建立起的同志情誼密不可分地交織在一起,男女雙方的相愛與結合,最終歸屬是為了在互幫互助下繼續更好地生產,去努力實現勞動目標的完成,從而創造出更多的集體財富與個人財富。為社會主義建設、為集體利益、為家庭幸福而開展的勞動“沖刷”了體力勞動的苦和累,一種時代的精神和美感從勞動中脫穎而出,顯性的勞動激情被用來表達隱性的愛情,從而呈現出一種純樸、健康、積極向上的審美形態。無論是評劇《二蘭記》中的女青年王金蘭向叔叔介紹自己的戀人的唱詞,還是評劇《小女婿》中的楊香草和戀人田喜、眉戶劇《梁秋燕》中的梁秋燕和戀人春生的對唱,以及滬劇《羅漢錢》中的女青年燕燕試圖用男方的勞動能力來打動女方母親的心的唱詞,我們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能勞動”已經成為思想進步的重要表現之一,并影響著青年人的擇偶觀,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情已普遍建立在對相互勞動觀念的認同以及通過勞動創造幸福生活的共同認識上。

當勞動成為這個時代所推崇的政治美德時,當吃苦耐勞成為衡量人進步與否的價值標準時,一位勞動能手特別是勞動模范,必然成為值得敬仰和學習的道德榜樣?!皠趧幽7丁痹谌藗冄壑?,也不僅僅是能夠成功致富的小生產者,而是具有引領、帶動功能的英雄榜樣。在女性人物看來,男性“勞動模范”不再是僅能滿足自己作為小生產者對未來生活美好憧憬的勞動力,而是隨時隨地受人尊敬、受到表彰的先進人物,與其結合是光榮的,令人羨慕的。在這樣的思想主導下,他人在別的方面的長處就顯得無足輕重了。雖然湖南花鼓戲《三里灣》中的青年馬有翼是當時農村少有的文化水平較高的人,但是,在女青年范靈芝的眼里,文化水平低卻熱愛勞動、關心集體的王玉生“要比馬有翼強過十分!”

新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新中國現實題材戲曲創作的社會主義方向,包括戲曲在內的文化藝術被納入“政治—經濟—文化”一體化的體制中,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創作者普遍將個體生命放置在“集體場域”之中,并使普通人的愛情生活與“勞動”的道德化產生極為密切的聯系,是“十七年”戲曲現代戲對于婦女解放以及女性愛情婚姻生活的書寫特色。在“十七年”戲曲現代戲的舞臺上,在這些翻身解放后的新女性的身上,個體生命在宣傳、動員、改造下逐漸超越自我,社會主義文化所應有的理想和精神有效地融入她們的生活、思想、情感,最終以感人的舞臺形象、通俗易懂的情節內容以及優美動人的唱念,影響著更多的女性重新認識自我、認識世界,并因此加入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大軍,產生了巨大的、積極的社會效益。

猜你喜歡
現代戲戲曲集體
《戲曲研究》稿約
《戲曲研究》稿約
戲曲“雷殛”結局新探
我為集體獻一計
秦腔現代戲《西京故事》的音樂創作技法分析
戲曲從哪里來
警犬集體過生日
戲曲化妝造型漫談
動物集體賣萌搞笑秀
中國戲曲現代戲研究會第26屆年會在京召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