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曲藝類非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研究

2022-02-28 05:04徐華云
人文天下 2022年10期
關鍵詞:曲種曲藝傳統

■ 徐華云

曲藝類非遺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大門類之一,其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因為多數傳統曲藝形式屬于農耕時代的產物,在經濟現代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新時代背景下,傳統曲藝生存和發展遭受重大沖擊,面臨嚴峻挑戰。在曲藝類非遺傳承日漸式微的當下,如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如何在守護傳統曲藝根脈的基礎上實現轉化和發展,成為業內人士討論的熱點。針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首次提出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簡稱“兩創”)命題,為新時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方向引領和行動指南,也為新時代曲藝類非遺的傳承發展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的時代有新的特征、新的要求,如何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現實要求,對曲藝類非遺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為新時代曲藝類非遺傳承發展面臨的重要現實問題。

一、曲藝類非遺資源及特征

曲藝是一門用口語說唱敘事的表演藝術。①參見姜昆、戴宏森主編:《中國曲藝概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12頁。作為一種特定的藝術形態,曲藝與其他許多藝術一樣,也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雖然從藝術形態的確定來說,曲藝到唐代才真正成熟,但從曲藝因素的孕育來說,從漢代以前即已開始,經過了漫長的發展歷程。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曲藝給我們留下了豐厚多樣的遺產資源,具體來說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琳瑯滿目的曲藝曲種

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不同的地理環境、語言特點、生活習俗、審美傾向等因素,造就了具有鮮明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曲藝品種。據統計,我國曲藝曲種可以確認的在500種以上。①參見姜昆、戴宏森主編:《中國曲藝概論》,第37頁。在國務院公布的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中,曲藝類共213項,涵蓋140個曲種。除國家級非遺項目外,入選省、市、縣級非遺名錄的曲種則更多。

數量龐大的曲藝曲種是我國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和藝術實踐的結晶,每一個曲種都有著特有的文學結構形式、表演藝術形式和音樂特點,凝結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民風,存留著一個民族和地域特有的文化烙印,可以說每一個曲種都是一個“活態”的優秀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有的曲種甚至已成為一個區域極具辨識度的文化符號,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文化資源和精神財富。

(二)浩如煙海的傳統曲書目

中國曲藝經過一千多年的遷衍和流變,積累了難以計數的傳統曲書目。新中國成立后,在全國范圍內對傳統曲書目進行了挖掘搶救。經過數十年的挖掘,截至1985年底,單是山東省藝術研究所(山東省藝術研究院前身)就匯集到篇幅在百萬字以上的曲藝口述抄本《東漢》《十把穿金扇》等兩部,《劉公案》《白蛇傳》等中長篇書抄本165部,以及《王二姐摔鏡架》《黑驢段》《樊梨花思夫》等短篇書以及各類小曲曲詞925段,共約3200多萬字;加上濟南、青島、濟寧三市戲曲研究室所存部分曲書目抄本,總字數約在5000萬字以上。②參見中國曲藝志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曲藝志·山東卷》編輯委員會:《中國曲藝志·山東卷》,北京:中國ISBN 中心,2002年8月,第99頁。全國數據雖未見明確記載,但從山東一省的情況約略可推,全國傳統曲書目遺存說是浩如煙海定不為過。

從篇幅內容來看,中國傳統曲書目有能連演十場以上的長篇,也有能演五場以上的中篇,還有短小精悍,一般為數十句到一二百句的短篇曲目,可以適應不同演出場合的不同需求。從題材內容來看,傳統曲書目題材可謂包羅萬象:金戈鐵馬的歷史演義、肝膽俠義的英雄故事、破案折獄的清官公案、神佛鬼怪的異聞傳說、才子佳人的兒女情長……無所不包,應有盡有。

早期的曲藝演出不固定節目內容,演員出場后都是先用“墊話”試探,看觀眾愛聽哪類段子,再投其所好入“正活”。演員為了攏住觀眾,保證能及時獲得演出收入,都不遺余力地打磨作品,根據觀眾審美趣味不斷改進提高。所以,世代流傳下來的傳統曲書目是歷代說唱藝人和億萬聽眾共同智慧的結晶,在文學上和藝術上都達到了相當高度,對當今曲藝創作具有很高的借鑒研究意義。

(三)風格鮮明多樣的曲藝音樂

曲藝音樂是對曲藝中具有音樂性曲種之音樂構成的一般性稱謂,在我國的曲藝曲種中,約有三分之二以上具有音樂性,所以曲藝音樂種類也非常豐富。就唱腔結構類型來說,曲藝音樂主要有曲牌體、板腔體及曲牌板腔混合體等形態,每種類型的音樂內部也都變化多樣。比如曲牌類曲種使用的曲牌多達300多支,每個曲種常用曲牌從幾支到幾十支不等,而且同一曲牌在不同地區和不同曲種流派中也往往有著不同的音樂風格。就伴奏樂器來說,有的簡單,有的復雜,簡單的可由演員自操一樣樂器伴奏,復雜的則設專門小樂隊伴奏、伴唱,文武場齊備。

曲藝音樂是曲藝重要的構成要素,是我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曲藝音樂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和藝術積累,有著非常優秀的藝術價值。韻味獨具的曲藝唱腔本土化特征顯著,能為當代音樂創作提供本土化資源支持。在傳統曲藝演出中,曲藝藝人善于根據觀眾反應即興創編演唱,通過對曲藝藝人的音樂創作經驗進行歸納梳理,探析曲藝音樂即興創作的方法和技巧,能為當代音樂創作提供思路。

除以上三點外,曲藝遺產資源還包括精益求精的演出技巧,輝煌燦爛的發展歷史,曲藝藝人波瀾起伏的演出生涯,以及包括胡集書會、馬街書會等在內的曲藝演出習俗,等等,能為當代文創、旅游、文學寫作、影視制作等提供豐富素材,是一座不折不扣的歷史文化寶庫,值得我們好好發掘。

二、“兩創”命題對曲藝類非遺傳承發展的指導意義

針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問題,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奉行的重要方針就是“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創”命題與我黨一貫的方針政策一脈相承,并在此基礎上有了進一步完善與改進。

任何文化都有傳承載體,比如文物、人物、典籍、建筑等,“兩創”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不僅指向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而且強調要深入優秀傳統文化載體背后的內在精神。也就是說,“兩創”主張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不能僅停留在對傳統文化載體的保護、保存、修復和重現,而是要深入挖掘和闡發這些優秀傳統文化載體中所蘊含的精神文化基因。

每項非遺都在與歷史與現實的互動中不斷發生著變異。多數曲藝類非遺是農耕時代的產物,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審美趣味都發生了轉變,曲藝傳統的題材內容、價值觀念、表現形式、傳播方式都與當今社會有了隔閡。在當今的社會條件下,我們該如何正確處理傳統文化生態和文化遺產的活態流變之間的關系,是該原汁原味地保護曲藝還是與時俱進?關于這些問題和困惑,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答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p>

當今社會,曲藝類非遺賴以生存的原生土壤逐漸消逝,我們既不能阻止歷史前進的腳步,也沒有權利要求傳承群體一直生活在傳統的環境中。曲藝類非遺在當代的傳承,只有根植于當下的社會土壤,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正如“兩創”命題所強調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就是要跟隨時代的腳步,按照“時代的要求和特點”“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

三、曲藝類非遺“兩創”路徑

(一)創新藝術表現形式

受生產生活水平制約,傳統曲藝的演出形式往往都比較簡單。當今社會,隨著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觀眾審美能力和審美標準大幅提升,傳統曲藝因陋就簡的演出形式已不能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審美期待??谡Z說唱敘事是曲藝這門藝術的本質特征,但這并不表明這門藝術與其他的藝術表現手段格格不入。隨著科技的發展,可供利用的高科技手段層出不窮,可資借鑒的藝術形式也是五花八門,新時代的曲藝藝術應打破陳規,突破固有形式思維,將曲藝這種藝術形式與當下流行的藝術形式有機結合,在充分了解新時代媒介和受眾特性的基礎上重構自身創作理念,呈現最佳藝術效果。

動漫欄目《快樂驛站》里傳統藝術經典與現代動漫的有機結合大大開拓了我們的思路?!犊鞓敷A站》把一些經典的相聲、評書、小品等傳統藝術用動漫手法進行演繹,這種新形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動漫完美結合,走出了一條自己的新路。例如,其中動漫與相聲的結合,就大大豐富了相聲的藝術表現力。相聲皮厚,進入情境慢,抖“包袱”之前的鋪墊過程不容易抓住觀眾,而用動漫來演繹,把視聽藝術結合到一起,不但提高了相聲的節奏,還拓展了想象空間,增強了幽默表現力。

當然,改革不是革命,不是要擯棄曲藝固有的本質特征,化我為他,而是在保持曲藝原有藝術品格的基礎上,注入新元素,在傳統與現代的交匯中找到“最大公約數”。

(二)創新作品題材內容

傳統曲藝大都以公案、征戰、神話傳說等為題材,主題多為忠孝節義;現代化浪潮的猛烈沖擊致使原有觀念在不斷顛覆,忠臣猛將、賢良孝順這些傳統價值觀難以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引起觀眾的心靈共鳴。如果不顧當代觀眾審美需求,一味固守傳統,照本宣科,就很難吸引當代觀眾的興趣。為適應現代觀眾的審美趣味,應時刻保持創新的思維和意識,在題材內容上緊跟時代潮流。

很多老藝術家都特別注重根據當代觀眾審美趣味進行演繹,都是不斷改革創新的高手,劉蘭芳老師演出的評書小段《康熙買馬》就是曲藝創新的一個優秀案例?!犊滴踬I馬》的道具是一把扇子,所用技巧是評書的固有技法如貫口、口技等,主要人物康熙也是年代久遠的歷史人物,可以說沒有什么新奇之處。然而《康熙買馬》卻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為什么?因為其中“不像現在的有些司機,撞人還逃逸,連畜生都不如??!”“嗯,皇上也拍騾馬屁??!”等語,不僅超級搞笑,而且還緊扣了當今社會熱點話題,所以才會引起觀眾強烈共鳴。

(三)創新曲藝傳播路徑

21世紀被喻為新媒體時代,無處不在的新媒體技術正逐漸滲透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習慣,當代觀眾的審美渠道越來越豐富多元,電腦、電視、手機等終端設備的便捷性,使得人們足不出戶便可滿足娛樂審美的需要。尤其是對于80后、90后,由于可供娛樂消遣的軟件越來越多,閑暇之余他們更愿意宅在家里刷刷微信、翻翻微博、看看抖音,或者看看電影、追追熱劇等,卻懶于外出購票看演出。

針對這種現狀,曲藝應積極轉變思路,不能再固守一方舞臺,而是抓住新媒體迅猛發展的大好機遇,努力探索曲藝與新媒體融合的渠道,為曲藝尋找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需要注意的是,曲藝在利用新媒體進行傳播時,要注重內容與形式的結合,根據不同新媒體技術的特性找到最佳結合點,針對不同的傳播媒體設計精準的投放內容,創新節目形式,增強與受眾的交流,利用多種新媒體手段增加節目的趣味性,做到對新媒體傳播特性、優勢特點等的合理利用。

(四)創造性運用曲藝文化元素

曲藝類非遺資源蘊藏豐厚,其中豐富的文化元素可以廣泛運用到當代文學寫作、影視制作、旅游、文創等領域,煥發新的活力。在文學創作領域,曲藝很早就是文學創作的寫作素材,比如劉鶚《老殘游記》對山東大鼓藝人白妞、黑妞的描寫可謂出神入化,也使山東大鼓這門藝術名聞天下,可謂文學與曲藝相互成就的典范。老舍先生創作的小說《鼓書藝人》以抗戰風暴中曲藝人的生活為原型,此書在20世紀80年代還被拍成了電影。另外,還有大量的曲藝紀錄片,如《中國相聲一百年》《曲藝轍痕》《曲藝之脈》等,都曾受到較大關注。受“以文興旅”理念影響,有些地方還將曲藝與旅游資源相結合,在旅游景點內增設特色曲藝演出,增強旅游景點的文化內涵。將曲藝元素運用于文創產品設計中的優秀案例則更多,如濟南泉城路“白妞說書”雕塑、曲藝伴奏樂器化身的書簽、曲藝說唱俑設計的伴手禮,等等。另外,還有以曲藝表現手法創作的方言劇《茶壺是用來喝茶的》《泉城人家》《老湯》《老街》等,均受到觀眾的熱烈追捧。

結語

總之,新時代曲藝類非遺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就要在對曲藝類非遺資源挖掘整理的基礎上,按照新的時代特點和要求充分激活曲藝遺產資源的生命力,讓曲藝遺產廣泛參與當代人民生活,多渠道發揮曲藝遺產的社會價值。這樣既能有效保護曲藝遺產,守住傳統曲藝的根脈,又能充分發揮曲藝遺產在民族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是對曲藝類非遺最好的傳承和弘揚。

猜你喜歡
曲種曲藝傳統
思詩史為曲藝批評與創作賦能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曲藝名城張家港 曲苑魅力揚四方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雙簧
媒體時代曲藝批評應以曲藝活動為中心
淺談曲藝的創作與表演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淺談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的曲藝傳承與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