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流變與發展理路

2022-02-28 15:17范春婷
關鍵詞:黨和政府政策政治

范春婷

(重慶郵電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重慶 南岸 400065)

“政策是革命政黨一切實際行動的出發點,并且表現于行動的過程和歸宿?!盵1]1286它以文本形式呈現出來,干預和制約人們的實踐活動。任何政黨為了實現利益、完成任務,都會確立相應的行為準則,出臺相應的政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就是黨和政府在一定時期內,制定與頒布的用以指導、規范、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動綱領、方針和準則,通常表現為通知、意見、辦法、綱要等文本形式。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出臺了大量政策以統領和規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為高校人才培養提供堅實保障,亮明了社會主義大學的鮮明底色。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流變圖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雖然其間有過挫折,經過坎坷,但總體發展趨勢向好,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斷成熟和完善提供了重要指導和支持。結合不同歷史時期政策的中心任務和特征,其發展軌跡可以大致劃分為五個階段:起步探索階段(1949—1957年)、曲折徘徊階段(1958—1977年)、恢復重建階段(1978—1983年)、全面推進階段(1984—2011年)和縱深提高階段(2012年至今)。

(一)萌芽初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起步探索階段(1949—195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國家建設的各個方面均面臨著改革舊體制、建立新體制的任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同樣需要改革大學生舊有的政治觀念,幫助他們樹立新的社會信仰?;谥腥A人民共和國的國情、校情和學情,中國共產黨結合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積累的傳統經驗和蘇聯建設的有益經驗,在政策制定和實施方面摸索前進,為國家建設輸送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一是向大學生進行革命的政治教育。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明確作出文化教育工作要將“肅清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主義的思想,發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2]1作為主要任務。圍繞這一主要任務,黨和政府大力強調要在各高校進行政治與思想教育,要求各高校遵循思想政治工作長期而細膩的特點,不能性急、粗暴、草率和簡單說教,而是要有計劃、有步驟、謹慎地開展教育,鼓勵廣大教師積極探索、大膽創造,努力尋找科學有效的方法改造學生的舊思想。二是初步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1956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部《關于高等學校政治理論課程的規定》出臺,確定以馬列主義基礎、中國革命史、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教育為主,分專業、有選擇性地開設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課程。為推動課程發展,黨和政府還大力支持教師隊伍建設及其素養提升培訓,注重加強對他們思想上的領導。三是明確黨委的領導職責。1955年4月,國家高等教育部副部長劉子載在高等工業學校、綜合大學校院長座談會上發言,肯定了幾年來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在中央和地方黨委領導下的成績,指出了工作中仍然面臨的問題,要求積極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學校行政領導和學校的黨、團組織對學生的共產主義道德教育和學生的全面發展都負有重大責任”[2]26。此后,各級黨委將政治工作干部配備、思政課教師隊伍組建、輔導員隊伍建設作為高校建設的大事來抓,逐步搭建起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水平較高的工作隊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我國面臨著國際資本主義的外部封鎖和國內反革命勢力的破壞,政策內容著重要求加強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引導廣大大學生支持國家建設和抗美援朝,抵制各種資產階級思想??傮w而言,這一時期的政策建設還處于起步摸索階段,在教育目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和規定,為今后政策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迷失停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曲折徘徊階段(1958—1977年)

由于對社會主義建設缺乏充分的理論準備和實踐經驗,加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形勢動蕩,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作出了階級斗爭擴大化的錯誤判斷,將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斗爭上升為國家的主要矛盾。受這一論斷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也走入誤區,認為在具體教育工作中存在嚴重的教條主義和修正主義傾向,將中心任務聚焦于開展階級教育,同資產階級爭奪青年一代。受“左”傾錯誤思想影響,政策運行強調鼓足干勁,力爭上游,一味追求速度和結果,不免存在脫離實際和盲動冒進的問題。一是將政治運動作為教育的主要手段,要求加強大學生的階級斗爭鍛煉,以至于廣大師生不僅未能接受社會主義的思想政治教育,反而深受“左”傾錯誤思想的流毒。二是助長個人崇拜風氣。受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和個人崇拜風氣影響,這一時期,黨和政府也推出“長沙政治學校經驗”和“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運動,以階級斗爭為主課,將毛澤東思想放在各門課程、各個教學環節的首要位置,以至于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陷入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誤區。三是將勞動教育狹隘地限定在體力勞動方面。在“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思想的指導下,各級黨團組織對勞動教育作出更為細致的規定,要求一切學校均要將生產勞動列為正式課程,所有學生均須按照規定參加一定時間的勞動,但主要強調體力勞動是改造大學生思想的重要途徑,以至于大學生參加體力勞動時間過長、任務過重,反而沖擊了高校正常的教育活動。需要肯定的是,這一時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明確要求高校黨委領導責任,同時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了專門規定,安排專人負責,對研究生政治理論課作出總體規劃,有力推動了研究生階段思想政治工作。

(三)調整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恢復重建階段(1978—1983年)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后,為清除“左”傾錯誤思想給教育戰線帶來的“傷痛”,黨和政府決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進行撥亂反正,“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3]104。在改革開放政策影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在解放思想的同時也面臨著西方無政府主義和自由主義等不良思潮的干擾,對此,黨和政府作出重要決策,積極應對。一是恢復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確做法。明確要求大力培養和發揚無產階級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風,肅清林彪、“四人幫”的流毒,在結合實際分析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圍繞“四化”培養人才,正確處理政治與業務、紅與專的關系;恢復馬列主義課的正確地位,對教學任務、教學方針、課時、學時、大綱、教材、教學制度、教學環節、教學方法、科學研究、教研室設置及任務、教師隊伍建設,以及領導體制等方面作出全面規定,確立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雛形。二是開展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教育。由于這一時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應對新形勢、新問題時分析不夠、準備不足、措施不力,一些大學生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優越論”“徹底反傳統”“全盤西化”等思想的影響。對此,黨和政府要求積極引導大學生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增強他們對各種錯誤思潮和西方“和平演變”圖謀的甄別力和抵抗力,堅決同一切不良傾向作斗爭。三是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自1980年8月,《光明日報》刊載《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門科學》的文章之后,學術界開始從不同視角探討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命題。1981年8月,教育部召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正式宣布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門科學,要探索其客觀規律,不斷積累和總結經驗,有力地推動了思想政治工作在理論基礎、基本內容、發展規律及其與其他學科之間聯系等方面的科學研究。

(四)深化鞏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全面推進階段(1984—2011年)

1984年4月,以教育部發布的《在十二所院校設置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意見》為標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進入全面推進階段。這一時期,政策數量大幅增加,政策內容可謂“全面開花”,既有全局戰略總體部署,也有具體層面細分指導,尤其是“中央16號文件”及其20多個配套文件相繼出臺,構建起較為全面、完善的政策系統。一是在教育理念方面,針對教育的根本問題,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教育實踐,總結提煉出“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立德樹人”的先進理念,指導教育實踐深入發展。二是在人才培養方面,本科階段設置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階段調整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其所屬二級學科,形成本碩博一體化建設的思想政治工作專門人才培養體系,推動人才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發展。三是在課程建設方面,相繼出臺“85方案”“98方案”和“05方案”,構建起本科、碩士、博士思想政治理論課基本內容相銜接、層次要求有區別的完整的課程設置和教學體系。四是在教材建設方面,專門就包括圖書、音像、電子教材在內的教材編寫、出版、使用要求作出規范說明,逐步形成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反映各學科領域前沿的學科教材體系。五是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對師資來源、師資培養、師生比、骨干教師研修等師資隊伍建設問題作出具體規定,形成一支政治信念堅定、教學科研能力強、學歷和年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六是在科學研究方面,推動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寧專題文集》《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編學習導讀》等重要文獻,豐富學習研究的理論資料;明確要求各高校應當建立獨立的、直屬學校領導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二級機構,大力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及其教學科研平臺。此外,這一時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能力培育、勞動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基層服務意識教育、輔導員隊伍建設等方面也作出重要政策指導,切實豐富和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五)創新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縱深提高階段(2012年至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中國共產黨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對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的重大判斷,也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邁向實現偉大復興新征程的莊嚴宣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更加注重教育工作的廣度和深度及其系統性與協同性。一是整體規劃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自2017年2月“中央31號文件”出臺以后,黨和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對課程、學科、科研平臺,以及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作出了更加細致的規定,如明確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標準、明確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明確教師隊伍培養規劃等,切實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4]378。二是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2016年12月,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盵4]378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統籌協調所有高校、教師和課程共同承擔育人責任,解決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兩張皮”問題,發揮各門課程育人與育才的重要作用,發揮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重要作用。三是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創新。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結合新時代發展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和大學生思想行為新動態,不斷拓展教育工作的內容、方法和路徑,更加強調借助融媒體技術的傳播作用,運用群眾性主題實踐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內涵,切實將廣大大學生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隨著新時期政策的大量出臺,各級各部門及各高校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視程度、支持力度與管理要求都大幅提升,廣大師生參與思想政治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在大幅提高,各高校乃至全社會營造起濃厚的育人氛圍,政策發展進入全新歷史階段。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發展邏輯

回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演進脈絡,可以發現,基于不同歷史階段和時代背景,政策特征及其表現也不盡相同,但其主旋律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始終保持連續貫通,在政策目標、政策制定、政策執行和政策評估方面呈現出較為一致的發展邏輯。

(一)政策目標: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政策是黨和政府意志的承擔者和傳達者,肩負著黨和政府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期許和要求。政策目標便是對這一期許和要求的具體表達,為政策前行設定標準、指明方向。缺少目標,政策發展將如同失去航向的扁舟,無法到達成功的彼岸。因此,在政策制定之初,黨和政府會依據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大學生思想行為發展規律,確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未來一段時期內的總的活動方向。一直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都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價值旨歸。這一價值旨歸指引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明確了教育的中心任務和工作重點,闡明了教育所應達到的境界和標準。由于政策運行的客觀環境在不斷變化發展,不同歷史階段的政策目標也會作出相應微調。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要求重點開展革命的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沖破舊思想藩籬,幫助他們樹立起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的新思想體系;改革開放之初,要求加強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教育,培養大學生無產階級意識,肅清資產階級思想流毒,幫助他們成長為又紅又專的具有社會主義覺悟的專門人才;進入新時代,要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加強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教育,引導大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接續奮斗。但不論何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始終高度關心和關注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高度重視大學生在未來國家建設和民族發展中的生力軍作用。70多年來,政策目標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展,對大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政治文化素養、身心健康等各個方面均有涉及和觀照。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引導他們將個人發展同國家民族命運相結合,推動他們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中堅力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孜孜不倦的目標追求。

(二)政策制定:堅持理論性、政治性和實踐性相統一

政策制定是黨和政府以政策目標為導向,客觀分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際問題,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原則,擬定、評估、選擇并最終確定能夠有效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方案的過程。政策制定是實現政策目標、發揮政策功能的首要步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來,黨和政府在政策制定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理論性、政治性和實踐性相統一。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習近平同志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盵5]12黨和政府在制定政策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教育的現實問題,始終以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這一馬克思主義的終極價值追求為政策制定的價值追求,注重將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創新理論融入政策內容,切實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大學的鮮明本色,凸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二是服務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政策制定集中反映黨和政府的意志要求和政治價值選擇,遵循黨和政府的群眾路線和教育方針,服務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政策制定的過程中,黨和政府始終強調政策的政治導向性功能,積極貫徹落實上位政策要求,指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發揮好團結凝聚大學生的教育功能和傳統優勢。同時,大力支持科學研究工作,引導廣大師生加強政策研究、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建設思想政治工作智庫,為國家和民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三是回應政策運行的現實需求。政策制定本身來源于觀照現實問題的需要。由于政策運行環境具有復雜性、多樣性和多變性等特征,政策制定需要跟隨環境變化和政策運行實際而不斷調整、優化政策內容,才能確保政策具有較高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進而提升政策運行實效。隨著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壯大、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大學生思想行為動態變化的速度和程度都在不斷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也應勢調整,不斷將新的教育理論、手段、載體和途徑納入政策內容之中。

(三)政策執行:堅持自上而下的執行模式

政策執行是政策執行者運用各種政策資源,通過組建政策執行機構,采取政策解釋、政策宣傳、政策實驗、政策實施、政策協調、政策檢測等方式,將政策文本內容轉化為實際行動,致力實現政策目標和政策價值的活動過程。政策執行是政策運行過程中的關鍵一環,政策目標是否能夠順利實現、政策效力是否能夠有效發揮,最終取決于政策執行是否順利。始終堅持自上而下的執行模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執行的顯著特征,這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質決定的,不僅有助于黨和政府總體掌握政策內容,也有助于將政策執行要求具體化為各種指示,明確政策執行人員工作任務,確保政策目標和內容一以貫之,有效監督政策落實情況。一是在政策要求上實現中央、地方和高校三個層面的一致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來,黨和政府頒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數量龐大,上位政策發布主體多為國務院、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等中央和部委層面,這就決定了上位政策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的中位政策和各高校制定的下位政策具有較強的領導力、制約力和指導力,能夠確保政策執行具有較高的權威性,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不良現象發生,切實強化了政策執行的力度。二是在政策實施上體現注重結合地方和高校實際的靈活性。從結構上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分為具有統領導向作用的綱領性政策、具有中介協調功能的目標性政策和具有基礎規制功能的基礎性政策。此種結構是由于黨和政府作出頂層設計、確定統籌規劃后,地方政府與高校再結合自身實際制定行動依據和最終政策安排形成的。如2004年“中央16號文件”和2017年“中央31號文件”出臺以后,各級各部門各高校緊密出臺相應配套政策,將頂層設計細分成不同政策模塊,明確職責分工和量化考核標準,確保政策執行信息渠道暢通、條件保障到位,政策執行全過程得以有效控制。三是在政策實施過程中給予必要的物質條件保障。一直以來,在政策執行過程中,黨和政府都給予人、財、物的必要條件支撐,包括對辦學條件、學生獎助、師資隊伍建設、學科建設等方面的支持,切實保障政策的貫徹落實。

(四)政策評估:彰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時代價值和人文關懷

政策評估是依據評估標準,遵照評估流程,對政策效果、效率和價值進行判斷的活動過程,在政策運行過程中不可或缺,其評估結果是政策制定者和執行者明確政策預期目標和效果是否達成、政策資源分配是否合理的重要參考,也是政策制定者和執行者根據評估結果完善政策內容和改善執行方式的重要依據。圍繞政策目標,政策評估既有黨和政府組織的學科評估、教學評估等官方評估,也有政策研究者個體組織的問卷調研、座談訪談等非官方評估,其評估重點都在于把握政策運行的現實狀況,找準政策運行同政策目標之間的差距,審視政策環境和政策條件的變化,為黨和政府確定政策問題、選擇政策方案和優化政策內容提供現實依據??疾熘腥A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來不同階段的政策內容可以發現,其側重點也深受政策環境和人們的價值觀念體系影響。起步探索階段,重在考察政策運行是否有效肅清封建主義思想和資本主義思想,幫助大學生樹立符合新民主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觀;曲折徘徊階段,由于受到與國情實際不符的錯誤路線指導,在評估實踐中難免走入極“左”誤區,但依然十分強調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恢復重建階段,重在評估政策運行是否有效清除“文化大革命”的消極影響,奠定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基礎;全面推進階段和縱深提高階段,更加重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性、科學性、系統性和針對性方面的評估。但總體而言,不論在哪個時期,政策評估堅持以生為本,注重評價的公平、公正性,致力于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政策資源,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為將大學生們培養成國之棟梁而努力,切實彰顯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價值和人文關懷。

三、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發展趨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不斷從稚嫩走向成熟,政策目標更加堅定,政策內容日益豐富,政策執行力度持續加強,政策評估更加合理,但在發展過程中也歷經波折,積累了重要的經驗教訓,為展望其未來路向提供了重要歷史遵循和現實依據。立足新發展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進入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

(一)傳承黨的百年奮斗傳統優勢,聚焦民族復興時代新人培養

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總結出的寶貴經驗,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奪取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重要助力,更是贏得未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制勝法寶。傳承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傳統優勢,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重要價值目標。一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自古以來,“德”便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價值遵循,“立德、立功、立言”是為三不朽。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便十分重視立德樹人這一教育之根本,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正是要回答“立何德”“樹何人”這樣的根本性問題。在新時代條件下,盡管國際國內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但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始終如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初心使命從未更改,在未來也將賡續綿延。二是凸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效益。政策在運行之后必然會產生一定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效益,這也是衡量政策價值的重要尺度。結合新時代際遇,中華民族正朝著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偉大復興奮力前行,但“前進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各種風險挑戰”[6]72,這就要求充分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和育人功能,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為未來國家建設和民族發展凝聚大學生共識、激發大學生動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輸送人才,實現政策效益。

(二)優化政策決策,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科學化發展

在政策運行過程中,政策制定是基礎,政策執行是關鍵,政策評估是反饋,其中每一環節都至關重要。優化政策決策體系,推動政策制定、執行和評估科學化,實現政策制定、執行和評估的良性循環,有利于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和管理保障等各方面資源,形成育人合力。一是推動政策制定科學化。發現和找準政策運行中面臨的問題是政策制定的前提和關鍵。規范政策制定流程,綜合分析現實政策問題及其影響因素,把握政策未來發展趨勢,才能確保政策內容具有較強的專門性、可行性和前瞻性。進入新發展階段,政策制定要將新發展理念貫穿始終,引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數字化、立體化、可視化發展,切實把握大學生心靈,增強師生獲得感,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二是推動政策執行科學化。政策制定出臺以后,執行人員就是決定的因素。他們對政策目標和內容的理解及認同程度,直接關系他們在政策執行中的態度。因此,要加強政策執行隊伍建設,注重提升政策執行人員的理論水平、認知認同及業務能力,充分調動他們在政策宣傳和執行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尋找有利于政策落實的方式和途徑,不斷提升政策執行的能力。同時,要加強組織管理機構建設,明確政策執行人員權責分工,確保政策要求落實、落細、落小。三是推動政策評估科學化。堅持事實評估與價值評價相結合原則,選聘具備政策評估知識的專家,科學設計評估指標體系,確立評估標準,合理運用評估方法,注重評估政策效果、效率、充足性、公平性、回應性,以及適應性等,確保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三)深化科學研究,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內涵式發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本身具有很強的理論性,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也要遵循政策學的理論要求,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還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指向具體教育實踐活動,其理論性與實踐性統一于政策運行過程。一方面,政策理論為政策實踐提供思想指導;另一方面,政策理論又要在政策實踐中接受檢驗反饋而不斷調整完善。推動政策理論與政策實踐良性互動,必然需要加強科學研究,拓展研究深度和廣度,不斷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內涵與外延。一是豐富政策理論研究。理論研究是政策發展的基礎性工作,通過搭建政策發展的理論框架,明確政策發展的中心問題,捕捉政策發展的理論動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理論研究,必然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的基礎上,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求和新時代發展要求,綜合政策學、教育學、思想政治教育學、社會學、人才學、政治學等多學科視角,探索政策運行和發展過程中的基礎理論問題和前沿熱點命題,不斷豐富和深化政策理論,促使政策研究常思常新,努力攀登新的政策理論高地。二是深化政策實踐研究。實踐研究是政策發展的關鍵性工作,通過實踐效果反饋政策效益,明確政策發展的重難點問題,提供政策發展的現實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實踐研究,要繼續梳理、總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來政策運行和發展的經驗教訓,探索和揭示政策運行和發展規律,為政策實踐提供歷史借鑒;同時,要注重加強實證調研,深刻分析當前政策運行和發展過程中的有益做法和不足之處,探究政策運行和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及其影響因素,為增強政策的系統性、連續性、針對性和時效性提供路徑建議和參考。

(四)強化政策保障,致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協同共建

政策運行本身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時代性、復雜性和系統性等特征,二者的復雜性和系統性耦合機理內在地要求綜合多方力量、協調多方資源共同構建“大思政”格局。新時代,政策運行的國際國內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風險機遇,以及大學生思想行為實際都發生了較大變化,需要以黨和政府宏觀統籌為基準,形成家庭場域、學校場域、社會場域和網絡場域的聯動機制,為政策有效運行提供全方位保障,精準走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共建。一是堅持以黨和政府全局性、戰略性規劃為基本政策指南。2021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思想政治工作是治黨治國的重要方式,指明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創新的發展方向,要求構建共同推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為今后一段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運行提供了行為規范和行動框架,也為政策運行提供了根本保障。二是注重構建政府主導、高校落實、家庭參與、社會配合、網絡媒體協助的合力機制。各級黨委、政府結合當地實際,明確本地區政策運行要求,采取多種形式,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和主動性,統籌協調政策資源,為政策運行營造良好的政治氛圍;各高校不斷加強黨的建設,明確學校黨委的領導責任,保證監督政策在學校貫徹執行,為政策運行提供充足的人、財、物條件支持;各家庭運用血緣倫理和滲透影響的優勢,主動支持政策的實施;社會各方力量積極配合,為政策運行提供教育培訓、實踐平臺等服務,創建政策有序運行的濃厚社會氛圍;各網絡媒體充分運用時效性、便捷性和交互性優勢,精準把握政策運行的過程和效果,為政策運行提供技術支持,從而切實營造政策發展的良好環境,發揮政策發展的合力效能。

猜你喜歡
黨和政府政策政治
政策
政策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助企政策
政策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農村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探討
努力建設一批新型高校智庫 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民主決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