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齊魯文化》地方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研究

2022-02-28 13:40包曉佳
泰山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齊魯評價課程

包曉佳

(泰山學院藝術學院,山東泰安271021)

地方課程起始于1999年國家《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該計劃明確提出改革課程體系,2000年初步形成現代化基礎教育課程框架。隨后2001年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了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①王賢敏.活動型學科課程的課外活動教學對策研究[C].廣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9,7(22).自此,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校本課程共同構成了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地方課程的價值在于挖掘與利用地方教育資源的深度上、體現基礎教育地域特色的精度上、增強課程地方適應性的廣度上是國家課程的重要補充。②許紅靈.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C].大理大學碩士論文,2018,5(16).因此《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再次明確了義務教育課程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類,其中國家課程是主體,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為拓展補充。

一、國內外關于地方課程的開發和實施的研究現狀

(一)國內研究現狀

由于國際教學計劃運動的推進和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力量不斷增大,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地方課程的開發與建設對基礎教育課程的重要性,并開始致力于此領域的研究。在知網上以“地方課程”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共檢索出1600條結果,其中755條博士碩士論文。在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有些論文關注點主要在于教材建設和本地區域特色方面,比如,劉文芳《我國地方課程教材建設的問題與策略》(2021)從如何構建教材的建設機制、如何提高編寫質量、如何創新編制方式、如何開展區域合作等幾個方面提出了地方課程教材建設建議。有些論文則是聚焦某個學科的地方課程建設,比如曹樂意等《健康中國視域下健康教育地方課程發展研究》對健康教育地方課程給出了建設建議;付美玲等《新形勢下品牌地方教材的開發與實踐——以江西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教材《〈紅色文化〉〈美麗江西〉為例》(2020)以江西省兩門地方課程為例,提出了建設品牌地方課程的實踐經驗。下圖所示的統計結果反映了近幾年研究者對地方課程的研究的變化趨勢。

圖1 有關地方課程相關研究的論文數量曲線圖(篇)

(二)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對地方課程的研究關注點主要在于地方文化如何融合課程。

其中,Squire,Kurt D.etal通過對案例的具體分析,探討了美國學校地方文化如何影響教育計劃設計,教育計劃如何與學校班級的地方需求相融合,教育計劃實施的文化環境狀況等問題。中村哲則通過對典型教育事例的分析闡述了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就是培養一種情感、一種態度和素質,傳統文化教育必須與愛國主義、道德教育相結合。Jacob Marite Ngwaru在考察津巴布韋農村學生的基礎上提出母語和地方文化的重要性。

二、地方課程開發的價值和可行性

(一)地方課程的含義

對于“課程”這個詞語,往往與“課程計劃”相對照,按照現代漢語大辭典的詞義界定,“課程”不僅僅是學校教育中的一個具體科目,而且還是一種過程。①閆姝丹.課外閱讀資源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以Y小學四年級為例[C].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20,5(1).對于課程的本質,中外教育理論家、教育哲學家都曾進行過深入的研究,但是至今尚未形成定論。本文認為“課程”的本質就是一種靜態和動態的結合體,既有靜態的教育內容,又是一種動態的系統組織活動。地方課程是有別于國家課程和校本課程的一類課程,地方課程更加強調區域性和本土性,更加注重實踐性和適應性。地方課程開發和實施對地方而言是一種課程資源的擴展;對廣大教師來說,是一種積極參與新教改的有益途徑;對學生來說,是開闊視野增加本土情感教育的體驗,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②鄒穎君.語文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朗讀教學研究[C].江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9,8(17).

(二)《齊魯文化》地方課程的內涵

《齊魯文化》地方課程是以國家課程標準為基礎,立足于齊魯大地,將齊魯富饒的文化資源納入課程內容,進行課程體系建設。包含課程說明、教學時長、教材編制、課程實施等相關教育素材。③高亞娟.《齊魯文化》地方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研究[C].南京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10(12).其開發和實施可以使教育計劃的進行更符合當地教育發展的需要,從而使學生走向真正的生活體驗,最終使教育回歸生命的本真。

(三)《齊魯文化》地方課程開發的價值

首先,齊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齊魯大地人杰地靈人才輩出,齊魯文化精神是不可多得的、珍貴的具有較高開發價值的課程資源。其次,將齊魯文化的優越性融入中小學核心素質的培育中,對本區域學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對區域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四)《齊魯文化》地方課程開發的意義

1.有利于山東省深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全面肯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地位及價值。2021年5月習近平在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回信時再次強調:“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通過挖掘齊魯文化和齊魯精神,開發地方課程,可以更好地展現出齊魯文化的內涵與魅力,能夠讓學生深入了解齊魯文化和齊魯精神,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和現實意義。

2.有利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核心素養培育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出基礎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具有人文底蘊、自主發展、學會學習、健康生活、社會參與、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等六種核心素養。通過《齊魯文化》地方課程的開設,可以使學生從豐富的齊魯文化資源中獲取人文積淀、家國情懷和審美情趣,健全學生的人格,激發學生更廣闊的社會參與性,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和國家認同、區域認同,有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

3.有利于促進教與學的革命性變革

就學的角度來說,《齊魯文化》地方課程更多地采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方式,注重學生自主選擇、組織和鑒賞的能力的培養。課程內容是動態可選的,學生可以合作共同決定內容的取舍選擇。對課程效果的評價更加注重過程評價,關注學生過程表現,主要考察合作能力、以及收集信息、表現信息的能力,更加評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索和創造能力。

就教的角度來說,教師要實現從單純的“講授者”到“引導員”、“參與者”、“評論家”幾個角色疊加的轉變。①王賢敏.活動型學科課程的課外活動教學對策研究[C].廣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9,7(22).這就對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教師課堂前必須提升自己對齊魯文化的全面了解和掌握程度,必須養成不時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

三、《齊魯文化》地方課程建設策略

(一)《齊魯文化》地方課程的課程理念和課程目標

1.課程理念

《齊魯文化》地方課程的課程理念的設定主要解決“為什么學”、“如何學”、“如何教”的問題。

(1)著重體現“體驗性”。課程內容和實踐活動的設置強調學生的親身參與,通過對齊魯文化的眼、耳、手、心的體驗,達到拓展知識、開闊視野、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情操、熱愛家鄉的目的。

(2)著重體現“實踐性”。課程內容和實踐活動的設置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鼓勵創新和個性化,通過內容的豐富性和方式的多元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促進全面發展、均衡發展、個性化發展的目的。

(3)著重體現“創新性”。課程教學過程強調教與學方式的轉變,通過嘗試新的教與學方式,達到拓寬認知途徑、發展創造性思維和培養創新素養的目的。

2.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作為一門課程的主體部分,目標設置的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效果達成的狀態?!洱R魯文化》地方課程的課程目標設定主要解決“學習的目的和效果”的問題,通過地方課程的學習,學生應達到如下目標:

(1)感知、體驗、欣賞齊魯文化,提升知識積累和人文積淀。

(2)傳承、創新、再造齊魯文化,提升創作能力和表現能力。

(3)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提升解決問題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4)更加深刻理解齊魯文化,增強本土文化自信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二)課程內容的遴選

《齊魯文化》地方課程課程內容的選取主要解決“學什么”的問題,本地方課程擬從齊魯大地的歷史、名人、文學、風俗、名城、盛景、方言、建筑、曲藝、百工等若干領域選取具有代表性、特色性強的素材作為課程內容。具體構想如圖2所示。

圖2 《齊魯文化》地方課程內容設置

四、《齊魯文化》地方課程的實施與評價

(一)課程實施的原則

1.實踐性原則

在課程教學中,通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將實踐學習環節與理論學習環節有效結合起來,例如在調研與資料收集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參觀考察、親身體驗、團隊合作等方式獲取資料信息。

2.激勵性原則

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在教學設計上嘗試以學生為中心、反向設計、持續改進的理念,鼓勵學生多提問題與建議,并將問題與建議設置成隨堂討論環節,通過集體探討完成對問題的解決與反饋,體現對學生充分的信任與尊重。

3.合作性原則

在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反向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重視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合作,在課堂學習小組的劃分上,教師也要主動地參與其中,與學生共同完成課題訓練的內容,教師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引導和培養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并非代替其解決問題。

4.綜合性原則

在課程學習過程中,要結合課程自身特點及其延展性,拓展教學內容,與其他相關學科進行有效的融合與交叉,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有效提升。

(二)課程實施的評價

1.全面評價的原則

在全面評價過程中,要關注個體差異性即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與體會,不能把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課程評價的唯一標準,還應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熱情和參與學習活動時的表現。

2.評價主體多元化的原則

課程評價的主體不應只局限于任課教師本人,應輻射到學生、學校、家長等多個層面,也可以更好地實踐多元化的課程教育理念與評價體系。

3.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

結合學生在課程訓練環節不同的參與方式,應使用不同的評價方法。例如在課堂討論環節或師生互動環節,應注重學生參與活動時的態度、團隊合作程度等因素,而不是單純以答案的對錯簡單地進行評價。

綜上所述,在對《齊魯文化》地方課程進行評價時,應根據各教學環節專題內容的不同,設置不同的評價標準,例如在以理論學習為主的專題中,可以將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作為評價的側重點;在調研與考察活動為主的專題中,重點以學生的調研分析、提煉概括及合作探究能力作為主要評價標準;在文藝欣賞專題中,可以重點評價學生的欣賞和審美辨識能力??傊?,教學評價的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圍繞評價的基本原則,盡可能使評價方式有一定的針對性和靈活性。①陳玉梅,少數民族地區高校民族文化傳承研究——從文化再生產視角解析楚雄師范學院在彝族文化傳承中的作用[C].云南大學碩士論文,2011,12(3).同時,隨著新課程標準、課程改革以及多元評價方式的逐步確立,在課程評價過程中,除結合教師和學生為主導的師生、生生評價之外,還應將學校評價、家長評價同步納入到評價體系之中,在家校共同努力下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實現教學與育人的最終目的。

猜你喜歡
齊魯評價課程
齊魯聲音
林尊文:我的齊魯之緣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齊魯聲音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齊魯書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