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四維度評價框架
——概念、內容與技術

2022-03-04 13:12鄭煒冬江耿豪
韓山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師范生框架課件

鄭煒冬,江耿豪

(韓山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廣東 潮州 521041)

2020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其中明確指出要“改進師范院校評價,把辦好師范教育作為第一職責,將培養合格教師作為主要考核指標”,這是新時代我國對師范院校提出的新部署和新要求.在此時代背景下,突出師范生職業能力培養,著力培養合格師范生正是各師范院校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必然選擇.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化教學能力也已成為教師一項重要的職業能力.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水平對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形成學生學習方式與習慣等均具有重大影響,《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更提出了“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量”[1].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門在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提出把信息化教學能力納入師范生基本功培養.因此,作為未來教師的預備力量,師范生理應具備扎實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以適應信息化時代對教師提出的新標準和新要求.那么,如何全面、客觀、準確地評價師范生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國內外學者圍繞此問題開展研究,取得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一、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評價的研究基礎

2018 年,教育部-中移動“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與培養模式實證研究”課題組頒布了《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以下簡稱《標準》).任友群等[2]在解讀《標準》的基礎上提出有效實施新標準的建議方向與路徑.閆寒冰等[3]開發了師范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自評工具.張道雪等[4]闡述了大數據時代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新內涵及其發展目標,提出了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進行評價的實施策略.Charlott Rubach等[5]對教師的信息化能力進行劃分,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研究評價工具.這些研究從解讀能力標準、開發評價工具、提出實施策略等方面為研究提供了指導和參考.

為切實提高師范生的信息化教學能力,H 高校(該校是一所本科高等師范院校)根據“教育評價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導向作用”的教育經驗,從2011年開始,以教師教育類公共課《現代教育技術》的評價改革為抓手,實施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評價體系的改革.為支撐評價體系改革的有效實施,該校技術團隊研發了“多媒體課件制作考試系統”和“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知識考試系統”兩套計算機軟件系統,并根據不斷完善的評價體系持續更新軟件系統功能[6-7].通過多年實驗研究,H 高校的研究團隊對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評價體系不斷調整,逐步形成了“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四維度評價框架”(以下簡稱“四維度評價框架”).

二、四維度評價框架的概念

(一)四維度評價框架的定義、目標和設計目的

四維度評價框架是以“突出能力評價,嚴格評價過程,提高學習質量”為基本邏輯,以《標準》為設計依據,從四個維度評價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的評價內容體系、評價技術的總和,其目標是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技術對師范生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進行全面、客觀、準確的評價,其設計目的是有效提升師范生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水平.

(二)四維度評價框架的三層結構

四維度評價框架的內部結構分為評價維度層、評價內容層和評價技術層三個層面,如圖1 所示,其中:評價維度層處于頂層,在對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進行分類的基礎上,將評價分成四個維度;評價內容層處于中間層,將四個評價維度對應的評價內容體系分解為8 個評價模塊,再將每個評價模塊分解,形成26 個測量項,與《標準》的26 個關注點一一對應,每個測量項再進一步細分,形成41 個評價要點;評價技術層處于底層,提供7 種評價技術對評價內容層進行支撐,每種評價技術包含測量方法及依托的設備工具.上述三個層面之間是“自上而下逐層分解,自下而上逐層支撐”的關系.

圖1 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四維度評價框架的三層結構

(三)四維度評價框架解決的主要問題

H 高校的研究團隊圍繞四個問題開展四維度評價框架的設計工作:(1)從什么維度對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進行評價;(2)各個評價維度對應哪些評價內容;(3)用什么評價技術對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進行測量;(4)如何綜合各個評價模塊的測量結果.

對于第一個問題,四維度評價框架借鑒了《標準》的能力分類體系.《標準》將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分成“基礎技術素養(包括意識態度、技術環境、信息責任)、技術支持學習(包括自主學習、交流協作、研究創新)、技術支持教學(包括資源準備、過程設計、實踐儲備)”三個能力維度[2].四維度評價框架以《標準》對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分類為設計依據,同時把基礎技術素養拆分為基本信息技術素養(包括意識態度和信息責任)和技術環境兩部分進行評價,形成“基本信息技術素養評價”“技術環境應用能力評價”“技術支持學習能力評價”和“技術支持教學能力評價”四個評價維度.四個評價維度與《標準》三個能力維度的對應關系見表1.

表1 四維度評價框架與《標準》能力維度的對應關系

對于第二個問題,四維度評價框架設置8個評價模塊,形成26個測量項,并進一步分解為41個考核要點:在“基本信息技術素養評價”維度下設置1 個評價模塊,該模塊與4 個測量項對應;在“技術環境應用能力評價”維度下設置3 個評價模塊,分別與3 個測量項對應;在“技術支持學習能力評價”維度下設置2個評價模塊,與8個測量項對應;在“技術支持教學能力評價”維度下設置2個評價模塊,與11個測量項對應.8個評價模塊與26個測量項的對應關系見表1.

對于第三個問題,四維度評價框架采用七種評價技術對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進行測量:第一,在“基本信息技術素養評價”維度下采用問卷評價;第二,在“技術環境應用能力評價”維度下采用設備操作能力測試、項目評價、作業評價分別對信息化教學設備、網絡教學平臺、通用軟件與學科軟件的應用能力進行測量;第三,在“技術支持學習能力評價”維度下采用在線學習數據評價、作業評價進行測量;第四,在“技術支持教學能力評價”維度下采用課件制作能力測試、知識問答進行測量.七種評價技術與四個評價維度的對應關系見表1.

對于第四個問題,采用專家咨詢法,多次向12位專家發放問卷征求意見,反復調整后,最終確定8 個模塊的權重為:“基本信息技術素養評價”模塊的權重為12%;“信息化教學設備操作評價”模塊的權重為5%;“網絡教學平臺使用評價”模塊的權重為5%;“通用軟件與學科軟件評價”模塊的權重為5%;“自主學習與交流協作能力評價”模塊的權重為20%;“研究創新能力評價”模塊的權重為10%;“課件制作評價”模塊的權重為23%;“教學理論與實踐評價”模塊的權重為20%.

三、四維度評價框架的主要內容

(一)“基本信息技術素養評價”維度的主要內容

該評價維度主要考查師范生主動學習與積極應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態度,以及在應用信息技術時具備的信息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對應的評價模塊為“基本信息技術素養評價模塊”.該模塊包含4個評價要點:主動學習信息技術、積極應用信息技術、規范自律使用信息、積極影響他人.

(二)“技術環境應用能力評價”維度的主要內容

該評價維度主要考查師范生對信息化教學相關硬件設備、網絡教學平臺、軟件工具的掌握情況,對應3個評價模塊:“信息化教學設備操作評價模塊”“網絡教學平臺使用評價模塊”“通用軟件與學科軟件評價模塊”.

1.信息化教學設備操作評價模塊

該模塊重點考查師范生能否熟練使用多媒體集成教學系統和能否快速排除典型故障,包含5 個評價要點:使用設備前的準備工作、信息切換、操作實物展示臺、排除典型故障、設備使用后的操作.

2.網絡教學平臺使用評價模塊

該模塊重點考查師范生能否使用網絡教學平臺(Moodle、超星學習通等)創建新課程、設置課程門戶、創建課程內容結構、上傳視頻等資源、編輯習題、創建學習討論區等,并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組織在線教學活動,包含3個評價要點:創建新課程、上傳課程資源、組織教學活動.

3.通用軟件與學科軟件評價模塊

該模塊重點考查師范生能否熟練使用通用軟件與學科軟件進行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制作與整合.通用軟件指常用的辦公軟件、圖形圖像處理軟件、音視頻編輯軟件、動畫編輯軟件、微課制作軟件、教學小程序等.學科軟件指適用于某學科專業的信息化教學或學習輔助工具,如數學學科的幾何畫板、MythType、Maple等,化學學科的ChemDraw、動感化學元素周期表等,物理學科的中學物理作圖工具等.該模塊包含4 個評價要點:辦公軟件的應用、圖形圖像處理軟件應用、音視頻編輯軟件應用(包括動畫編輯軟件、微課制作軟件、教學小程序)、學科軟件應用.

(三)“技術支持學習能力評價”維度的主要內容

該評價維度主要考查師范生在自主學習、交流協作和研究創新等方面的能力,對應“自主學習與交流協作能力評價模塊”和“研究創新能力評價模塊”.

1.自主學習與交流協作能力評價模塊

該模塊重點考查師范生在信息化環境下自主獲取學習資源和管理學習過程的能力,以及運用信息技術跟他人進行有效交流和協作的能力.該模塊通過統計、分析學生的在線學習數據進行測量,包含7 個評價要點:課程點擊數、已經訪問的學習資源數、訪問天數、測試得分情況、作業提交情況、討論區帖子閱讀情況、討論區參與討論情況.

2.研究創新能力評價模塊

該模塊重點考查師范生能否運用信息評價技術創造性地解決學習生活的實際問題,內容參考了《標準》的標準描述和績效指標,包含3個評價要點:運用批判思維發現與解決問題、正確處理和分析數據、運用技術創造性地解決問題[2].

(四)“技術支持教學能力評價”維度的主要內容

該評價維度主要考查師范生根據預設的教學任務,準備信息化教學資源、設計信息化教學過程、組織實施信息化教學的能力,對應“課件制作評價模塊”和“教學理論與實踐評價模塊”.

1.課件制作評價模塊

該模塊重點考查師范生在規定時間內,根據預設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并以預先提供的多媒體教學資源為基礎制作一個多媒體課件的能力,包含7 個評價要點:合理進行教學設計、正確使用教學內容、恰當運用媒體技術、界面視覺效果、創新課件設計思路、課件的實用性、設計制作和整合教學素材.

2.教學理論與實踐評價模塊

該模塊重點考查師范生是否具備信息化教學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能力,包含8 個評價要點:信息化教學模式、信息化教學評價、教學實施策略、教學干預、數據收集技術、基于數據的課堂分析、合理組織信息化教學情境的各個環節、學生學習過程指導.

四、四維度評價框架的技術實現——以H高校為例

H 高校采用七種評價技術實現了四維度評價框架.評價技術的作用是將評價模塊的內容實現為面向學生的具體評價形式.每種評價技術包含兩項內容——依托的設備工具以及使用設備工具進行測量的規則.

(一)問卷評價

在四維度評價框架中,問卷評價用于測量師范生的基本信息技術素養,依托的設備工具是H 高校自主研發的軟件系統.評價在計算機房進行,每人配備一臺計算機,評價過程斷開網絡連接.系統每次在屏幕顯示一個問題,由學生逐題作答.為提高問卷評價的準確性,系統采用“前向式答題”的形式,即學生不能回看或修改已經做出的回答.在學生回答最后一個問題之后,系統得出“信息技術素養評價模塊”的成績.

(二)設備操作能力測試

設備操作能力測試用于測量師范生的信息化教學設備操作能力,依托的設備工具是多媒體集成教學系統.H 高校的實驗室配備了一定數量的多媒體集成教學系統,各套教學系統按照不同的評價內容進行設備的組合,形成一批配置不同的設備.學生分批次進入實驗室進行測試,先抽簽分配考試設備,然后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師現場給出的操作指令.教師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向學生做出分析性提問,并對學生操作設備、回答問題的情況進行評分,得出“信息化教學設備操作評價模塊”的成績.

(三)項目評價

項目評價用于測量師范生網絡教學平臺使用能力,要求每個教學班的學生在Moodle平臺上共同完成一個網絡課程建設項目,依托的設備工具是實驗用途的Moodle平臺.具體做法是:教師選擇一冊中小學教材為參考書,將其劃分成N 個模塊,同時將學生分為N 組;每組學生負責搜集和上傳一個模塊的教學資源,并在網絡平臺上開展模擬的學習活動;在課程建設完成后,開展學生自評、學生組內互評、組間互評和教師評價,綜合得出“網絡教學平臺使用評價模塊”的成績.

(四)作業評價

作業評價用于測量師范生的通用軟件與學科軟件應用能力以及研究創新能力,依托的設備工具是H 高校的教學平臺.在軟件應用能力評價方面,布置一定數量的作業,要求學生使用通用軟件與學科軟件完成指定內容的教學素材,并在教學平臺上開展學生自評、同學之間互評和教師評價,綜合得出“通用軟件與學科軟件評價模塊”的成績.在研究創新能力評價方面,布置一項小論文(或小型設計)作業,教師通過教學平臺對學生論文(或設計)進行評價,得出“研究創新能力評價模塊”的成績.

(五)在線學習數據評價

在線學習數據評價用于測量師范生的自主學習與交流協作能力,依托的設備工具是教學平臺.具體做法是:在平臺開設在線開放課程,使用平臺的統計功能獲取學生的在線學習數據,通過對課程點擊數、訪問天數、已經訪問的資源數、作業提交情況、討論區帖子閱讀情況、討論區參與情況、測試情況等數據進行計算,綜合得出“自主學習與交流協作能力評價模塊”的成績.

(六)課件制作能力測試

課件制作能力測試用于測量師范生的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能力,依托的設備工具是“多媒體課件制作考試系統”.考試在計算機房進行,考試時間為180分鐘,每位學生配備一臺計算機用于制作課件.在考試期間,計算機房斷開與互聯網的連接.

H 高校為各個師范專業創建專業試題庫,題庫試題分成語文、數學、英語、歷史、政治、生物、化學、物理、地理、體育、音樂、美術和信息技術13個類別.每個類別創建100道試題,每道試題選自現行中學教材一個章節的內容.考試系統為每位學生隨機抽取相應類別的一道試題.學生在考試規定時間內,從試題提供的教材片斷中選取一節課的內容,利用試題提供的教學素材進行教學素材的二次創作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最終完成一份教學設計文檔和一個多媒體課件.考試結束后,教師從考試系統導出學生作品并評分,得出“課件制作評價模塊”的成績.

(七)知識問答

知識問答用于測量師范生的信息化教學相關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和實踐應用能力水平,依托的設備工具是自主研發的軟件系統.考試在計算機房進行,每位學生配備一臺計算機用于答題,計算機房在考試期間斷開與互聯網的連接.考試系統具備隨機抽題、自動組卷和自動改卷的功能.考試系統每次在屏幕顯示一個提問,由學生逐題作答,允許學生回看和修改已經做出的回答.考試系統采取二次組卷(選擇題選項隨機排列等)、禁用移動存儲設備、禁用局域網通信軟件、禁止屏幕拷貝、禁止文字拷貝、綁定學號和計算機IP地址等技術手段防止學生的舞弊行為.考試結束后,考試系統采用自動改卷(客觀題)和人工改卷(主觀題)相結合的形式,得出“教學理論和實踐評價模塊”的成績.

五、討論

(一)四維度評價框架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H 高校的實踐表明,四維度評價框架是師范院校落實《標準》,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的一個可行方案,具有科學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1.科學性:該框架與《標準》的內容進行了全面對接,借助《標準》在能力維度界定的科學性,實現了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評價的科學性.

2.有效性:該框架突出能力評價,根據評價目標逐級分解,符合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要求,運用七種技術,全面、客觀、準確地對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進行評價.

3.可行性:H 高校采用該框架對師范生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進行多輪評價實踐,實踐表明該框架可測可比簡單易行.H 高校對參加評價的師生進行訪談,結果表明師生認可度高,嚴肅的評價方式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提高了學習質量.

(二)改進方向

目前,四維度評價框架仍存在諸多不足,須在今后的研究和實踐中加以改進.

1.四維度評價框架須提高對部分測量項的支撐度

部分測量項從框架獲得的支撐比較弱,如:自我反思、組織實施、分析改進、實踐體驗等測量項.因此,該框架的評價模塊須進一步完善,以提高對各個測量項的支撐度.

2.信息化教學設備操作評價模塊須更新內容

該評價模塊目前考查的是多媒體集成教學系統的使用,能夠涵蓋大多數信息化教學設備的使用場景.然而,教育信息技術的更新換代非???,以教育云平臺為核心,以大數據、VR/AR 等技術為支撐,以交互式一體機、同步雙向錄播系統等智能終端為手段的智慧教室正在日益普及.如果學校條件允許,建議將智慧教室使用能力測試納入信息化教學設備操作評價模塊.

3.四維度評價框架的支撐課程須夯實內容

受多種因素影響,某些師范院校的《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出現了功能逐漸弱化的趨勢,這種趨勢不利于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師教育類公共課,該課程在培養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隨著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日益受到重視,師范院校必定需要夯實相應的課程內容,該課程必將迎來新的建設機遇.為了使四維度評價框架取得好的應用效果,師范院校須強化該課程關于培養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功能定位,精選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并緊跟技術發展前沿持續更新信息化教學能力評價的內容.

猜你喜歡
師范生框架課件
框架
構建“兩翼三維四能”師范生培養模式
廣義框架的不相交性
略論師范生兒童文學核心素養
2018年公費師范生招生專業及計劃數
用Lingo編寫Director課件屏幕自適應播放器
從“廣用”到“省用”——談音樂教學中課件使用的“度”
淺析師范生PCK知識的構建
課件綜述——《識字三》
關于原點對稱的不規則Gabor框架的構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