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讀二十大報告 捃摭千年石文化

2022-03-07 08:58王沛byWangPei
寶藏 2022年11期
關鍵詞:和氏璧賞石觀賞石

文/王沛 by Wang Pei

在5000 多年人類漫長文明發展史中,中國人民創造了璀璨奪目的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對“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p>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辟p石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當進一步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和支持,以服務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

中國賞石文化源遠流長。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尚書·禹貢》,就有古老石文化的相關記載?!渡胶=洝犯兄T多美玉石的記載。如《山海經·東山經》記載,有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又有獨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美石;還有岳山,山下河中多金玉?!渡胶=洝つ仙浇洝酚涊d,招搖山、援翼山、青丘山、堯光山等許多山產玉石。還記載,蠃母山西的玉山,是西王母的居住地,此山遍布玉石?!对娊洝分幸灿胁簧訇P于玉石的記載和描述?!对娊洝ばl風》:“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杯偓?,即美玉?!对娊洝R風》:“何以贈之以瓊瑰玉佩?!杯?,玉之美名;瑰,美石之名?!对娊洝で仫L》:“彼都人士,充耳琇寶?!爆L,美石也。另外,20 世紀50 年代發掘的南京市北陰陽營新石器時代遺址,有31 座墓葬里發現石頭隨葬品,共出土雨花石76 枚。這說明,在五六千年前,我們的先民就開始賞玩南京六合這種以欣賞畫面為主的雨花石。

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的玉文化,是石文化的發展階段和形式,也是一種高層次的傳統文化。早在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就開始打造和磨制石器,不過那時只作為一種生產工具。后來,在漫長的原始社會,人們從石頭中發現了材質細膩、純凈的這一類,稱之為玉,但當時的狀況是“玉石不分”。先民們最早的用玉動機,是基于玉石本身美麗無比的材質。在原始美感的驅使下,將其制成裝飾物,佩掛在身上?!墩f文解字》曰:“玉,石之美者”。玉具有溫潤細膩的質感、美麗的色澤和清脆的聲音,正因為玉有了區別于石頭的這種美,人們才用它來裝飾和美化生活。到了新石器時代中期以后,玉器便徹底與石器分離,進入了一個新的獨立的文化領域。再后來,它超脫出原始的美感而走上了與原始宗教、圖騰崇拜等相結合的道路,成為信仰、權力和地位的形象體現。

“和氏璧”作為中國古代最出名的“特殊觀賞石”,實際上是以一種特有的帝王文化符號記載著中國文明歷史文化。卞和,春秋時期楚國人,“和氏璧”的發現者。楚文王時,和氏璧被確認為“稀世之寶”,遂命名為“和氏璧”。后來落入趙國,秦昭王得知后,提出以15 座城相交換而未果,便有了“完璧歸趙”的典故。秦滅趙,和氏璧落入秦國。秦亡,和氏璧落入劉邦之手。東漢時傳于諸帝。三國兩晉時,被不停地爭來奪去。隋唐時,作為傳國玉璽仍為統治者至寶。到后唐廢帝李從珂“人玉共焚”,和氏璧先后歷經了戰國、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等10 多個朝代、上百個國君之手,傳承了1600 多年,不能不說是一種燦爛的中國歷史文化記載。

觀賞石具有他物所沒有的諸多優良品質。就從玉文化以后算起,幾千年來,觀賞石被上自宮廷君王,下至朝中重臣、文武百官,以致地方官吏和文人墨客所青睞,是由觀賞石本身具有的品質所決定的。從這個層面上說,它多是一種文化藝術形式、內涵意蘊或者象征意義。比如,石之奇異、堅硬、堅韌、包容、寬厚、宏大、無私、無畏、奉獻、莊重、富麗等品格,也是做人的一些基本原則,是對強者或有德之人做人做事的一種激勵或參照。如魏晉以前的園林文化,尤其是皇家園林和頗具規模的私人園林,唐宋時期的文人賞石。無論是園林賞石,還是水盤賞石、清供石等何種形式,追求的多是這種向善向上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唐代宰相李德裕、牛僧孺的藏石,宋代玩石大家米元章、蘇東坡的藏石,基本都是這種體現。所以說,人們愛石從本質上說是喜歡石頭的優秀品質,賞石形式反映出的是尊君、效忠、愛民(為民)、勵志、建功、立德、報國等健康向上、充滿正能量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

題名:【雄關古道】 石種:摩爾石

賞石文化內容或觀賞石被作家(詩人)、畫家作為創作題材,進入文學作品或繪畫作品,所形成的成果就是賞石文學作品或賞石繪畫作品;影響力大、效果好的,就是優秀賞石文學作品或優秀賞石繪畫作品。比如,清代作家蒲松齡的文言短篇小說《石清虛》,成功塑造了邢云飛這個愛石成癖的善良形象,他的美石先被豪紳搶走,又被貪官陷害入獄,但石也有靈性,粉身碎骨以報相知,主人公在九泉之下與石相聚,作品的感染力很強。再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散文《鈷鉧潭西小丘記》,將作者被貶永州的忿憤與小丘的遭遇巧妙結合在一起,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語言清新,且富賞石美學思想和藝術美感。又如,清代畫家、“揚州八怪”重要代表性人物鄭板橋的《竹石圖》,竹子艱瘦挺拔,節節屹立,直沖云天,每片竹葉都有不同的表情。同時,竹的纖細清颯之美又襯托了石的另一番風情。

題名:【正己】 石種:靈璧石

從賞石文化的主體分析。一般而言,一種優秀文化的產生和發展主要靠國家力量來推動,而承載它的文化人亦功不可沒。在賞石文化發展昌盛的唐宋時期,其主體主要是朝中大臣、地方紳士和文人。這里附帶提一下,在中國古代,文人并非僅指寫文章的人,凡在人文方面有創造性、思想性和藝術性,以及具有人文情懷的人,都可以算作文人。其中,賞石文人約占70%,他們是賞石文化的發起者、承載者和最終完成者。在這些文人中,文學家(散文、韻文、賦)、作家、詩人(詞人)又占絕大多數,他們既玩石賞石,又撰文寫詩填詞頌石,和我國現在的音樂家、作曲家、歌唱家、作家(詩人)、劇作家等文藝工作者沒有什么差別。不少人很有建樹,用現在的話說是“德藝雙馨”的文藝家,這支文人賞石隊伍也像現在文化文藝人才一樣龐大。除上文提到的柳宗元、蒲松齡的文學作品外,白居易的散文《太湖石記》、詩詞《雙石》,蘇東坡的詩詞《雪浪石》《仇池石》,趙孟頫的《賦張秋泉真人所藏研山》,元代文學家、散曲家張養浩的詞《江城子》,以及王維、劉禹錫、陸放翁等人的賞石文學作品,影響力都很大,是存世的名副其實的優秀傳統文化。

上面說了古代,我再說說現當代。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關于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集體學習時強調,“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要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要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薄百p石藝術”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F在,黨中央和國家已啟動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我國賞石文化歷史悠久,是中華優秀文明資源之一。我們要深入挖掘賞石文化的發展歷史、成長脈絡和優秀內涵,把中華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我們必須堅定賞石文化自信,賞石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或缺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內涵。當下,我們必須要讓賞石文化遺產活起來,做好其保護及傳承各項有益工作,挖掘賞石文化遺產的重要價值,并隨時向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相關部門報告或申報。

猜你喜歡
和氏璧賞石觀賞石
完璧歸趙
和氏璧
觀賞石產業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關于開展觀賞石鑒評專業人員申報的通知
賞石·人
賞石·圖
賞石·景
中國觀賞石協會2017年大事記
賞石拍賣新觀察
龍園觀賞石交易基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