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溯源預控護理模式對新生兒胃管非計劃性拔管的影響分析

2022-03-09 00:46吳宏麗徐慧穎李園芳廖衛華
臨床護理雜志 2022年1期
關鍵詞:計劃性預控胃管

吳宏麗 周 旋 徐慧穎 丁 靜 李園芳 李 丹 劉 琦 廖衛華

非計劃性拔管指留置管路的意外脫落或患者未獲醫護工作者同意而出現的管路自行拔除事件[1],醫護人員不當操作所致拔管也在其列[2]。以留置胃管途徑實施洗胃、鼻飼喂養、胃腸減壓等為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常見護理內容[3]。調查顯示,新生兒群體中的胃管非計劃性拔管率可達15.6~18.6%[4],意外拔管事件的發生,嚴重損及新生兒幼嫩的鼻咽黏膜,增加吸入性肺炎、返流性食管炎發生風險,影響相關治療的正常實施,使新生兒心身痛苦感上升,甚至威脅生命安全[5-6]。溯源預控護理指追溯護理問題的風險源頭,并針對源頭進行預見性風險控制的護理模式。本研究采用溯源預控護理模式對新生兒胃管留置實施干預,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溯源預控護理模式實施前(2020年1月-8月100例為對照組)和實施后(2020年9月-2021年4月100例為試驗組)我院收治并行胃管留置的新生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新生兒,有胃管留置指征,成功留置胃管,家長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家長拒絕配合。對照組男性55例,女性45例,平均日齡(15.52±4.54)天,平均胃管留置時間(12.46±6.35)天。試驗組男性54例,女性46例,平均日齡(15.84±4.25)天,平均胃管留置時間(12.71±6.09)天。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實施方法

對照組按常規模式行胃管非計劃性拔管預防護理,試驗組接受針對胃管非計劃性拔管事件的溯源預控護理模式干預。

1.2.1新生兒胃管非計劃性拔管事件成因的溯源分析 護士長組織科室護理全員借助于文獻查閱與既往相關護理經驗結合的方式,對新生兒胃管非計劃性拔管事件的成因開展溯源性分析。(1)胃管因素:胃管材質不同對新生兒形成的程度不等惡性刺激,胃管置入后新生兒出現多種生理舒適度受損問題。(2)新生兒自身因素:新生兒食管鼻腔柔嫩對堅硬胃管耐受性低下且無自主意識、無家長陪護;新生兒胃呈水平位,胃賁門肌張力低下,處于高度的異物刺激敏感狀態;新生兒胎脂、口腔分泌物豐富,口腔溢奶/吐奶頻現,膠布粘貼固定效果不佳;經口留置胃管固定困難。(3)醫護維度因素:有效固定方式缺失、約束不當、未給予必要約束,鎮靜管理到位度不足,護理巡視不足。

1.2.2溯源預控方案的擬定實施 護士長組織全員護士針對溯源分析所確認的新生兒胃管非計劃性拔管事件成因行相應風險預控方案的擬定并加以落實。(1)合理選擇胃管:對新生兒胃管留置者均行非計劃性拔管風險因素系統性評估,自胃管留置操作及日常維護等擬定周密的全程防范措施,盡可能選用低刺激性、柔軟材質的胃管,病情許可的前提下,優先選擇經鼻通道胃管留置。(2)控制新生兒自身風險:注意舒適體位的維護及發育支持照護,及時查閱最新相關文獻,動態的將循證新理念與新方法應用于新生兒胃管留置日常維護護理活動之中,如以具備高粘性的絲綢膠布替代透明敷貼,以T形固定法替代原交叉固定法等,增加哭鬧煩躁新生兒的風險評估強度與頻次,風險升級時加用必要的鎮靜管理、肢體約束管理等,增加護理巡視頻次。(3)強化專項管理:構建專管小組,優化再造新生兒胃管留置與維護流程并使之處于全員規范化、同質化運行狀態,對集中護理操作法、護理巡視頻次與內容、胃管留置狀態下各類操作原則等制定規范并落實,避免胃管刺激,降低刺激頻次。開展胃管風險管理培訓,提升全員專項風險管理能力。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干預后胃管非計劃性拔管率。(2)自行設計新生兒胃管護理滿意度測評問卷,包括胃管護理安全性、舒適性、有效性3個維度進行滿意度評分,每個維度0~10分,分值越高表明家長對新生兒胃管留置護理的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后胃管非計劃性拔管率的比較

試驗組干預后胃管非計劃性拔管率為6.00%(6/1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8.00%(18/1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818,P<0.05)。

2.2 兩組干預后胃管留置護理滿意度評分的比較,表1

表1 兩組干預后胃管留置護理滿意度評分的比較 (分,

3 討論

胃管非計劃性拔管事件在新生兒護理領域屬常見護理安全管理疑難問題,胃管非計劃性拔管事件發生后的重新置管行為不僅加劇新生兒不適感受及增加護理工作量,且有較高的窒息及院內感染風險,故而有效防控新生兒胃管非計劃性拔管事件意義重大[7]。新生兒解剖結構、生理特點、心理行為特點等與成人間的差距,決定了其成為胃管非計劃性拔管事件高發群體,同時亦決定了其胃管非計劃性拔管原因及防控方面的特殊性,常規的新生兒胃管安全管理以定時觀察與常規固定為主,不能完全適應新生兒諸多相關固有特點所提出的特殊安全管理要求,易導致胃管非計劃性拔管事件。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干預后胃管非計劃性拔管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試驗組胃管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與韋艷飛等[8]研究結果一致。究其原因,本研究中全體護理人員查閱文獻并結合護理經驗,自胃管本身、新生兒特點、醫護工作者行為三個方面對新生兒胃管非計劃性拔管事件的成因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形成科學的溯源分析結果,明確主要成因及經由護理努力可實現一定預控效果的護理方向與項目[9],構建適用于新生兒胃管非計劃性拔管連續性系統性風險評估機制,將接受胃管留置的新生兒納入專項風險管理范圍,做到胃管風險管理對象與內容全覆蓋,以專管小組方式對胃管留置與維護的相關操作優化再造與落實督導,遵循胃管的審慎適用性選擇原則,于病情許可的前提下優先應用經鼻置管而非經口置管,鼓勵開展創新護理的同時強調循證護理,將已經證實的相關循證新證據與新舉措應用于新生兒胃管留置與維護實踐之中,精準鎖定高危護理對象與高危護理項目,科學審慎、安全有效的開展必要鎮靜及約束管理[10],按需增加護理巡視頻次,強調科學優化專項護理方案在同質化、規范化運行方面的落實,促成對新生兒胃管非計劃性拔管各類風險因素的全程、全方位式管控,以精準評估、按需選材、穩妥固定、審慎約束與鎮靜、專項交接等溯源預控護理措施,盡可能降低胃管留置對新生兒的心身刺激,提升胃管日常安全維護效果,最終實現了較好的新生兒胃管非計劃性拔管風險管控效果,在新生兒胃管非計劃性拔管護理中體現了安全性、舒適性與有效性特點,新生兒家長滿意度高。

綜上所述,采用溯源預控護理模式對新生兒胃管留置實施干預,可顯著降低新生兒胃管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率,提升新生兒家長護理滿意度。

猜你喜歡
計劃性預控胃管
預控措施在電力設施保護工作中的應用
非計劃性拔管護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管理對策
談如何做好房建監理開展前的預控工作
重癥昏迷患者可視喉鏡在胃管插管中的臨床應用
極低出生體重兒胃管喂養后采用空氣沖管的臨床效果
計劃性護理干預結合放松療法對焦慮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分析
石材幕墻外墻干掛施工問題與預控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臨床應用
論變電站改造期間臨時供電模式的風險及預控措施
急性中毒患者胃管置入方法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