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習作:內涵、特征、現狀及教學對策
——以小學三年級習作為例

2022-03-09 07:36浙江省湖州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馬利云謝靜怡
新作文·小學作文創新教學 2022年11期
關鍵詞:習作教師教學

◇浙江省湖州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馬利云 謝靜怡

寫作是人類最復雜的智力活動之一。寫作蘊含復雜的心理過程,一般須經歷“物—意—文”的轉化?!矞睾?觀察閱讀寫作——小學作文整體教學與思維訓練[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48,208-209.〕“物”源于生活,“意”發自內心。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抓好第一重轉化尤為重要?!墩Z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總目標”中要求“積極觀察、感知生活”,“積極”一詞,更強調主體對觀察的“主動”和“努力”。學生獲取習作素材,對“物”的觀察積累體驗是關鍵。

然而,教學實踐中,教師們往往直接把目光盯在“方法”“技巧”層面,喜歡采用“短平快”的方式:布置學生摘錄“好詞好句”,傳授所謂“好作文”技法,忽略需要持久經營的“物”的沉浸積累,忽視兒童積累習作素材的最佳途徑——觀察。

針對小學觀察習作的教學現狀,剖析觀察習作的內涵與特征,以統編版小學三年級觀察習作學習任務群為例,分級分層,目標細化,從意識層面、規劃層面、實施操作層面以及評價層面探索教學實施路徑,借此提升學生觀察習作的質量。

一、觀察習作教學現狀

學生習作中的諸多弊病皆因不重視觀察,堵住了“物—意”的第一重轉化。教學實踐中,教師更傾向于傳授技法,但對多數學生來說寫作遇到的第一關,即“寫什么”的問題還沒得到妥善解決。小學生苦惱于找不到習作素材,往往借助范文,習作千篇一律,學習無獲得感。從“教”的層面剖析,學生觀察習作質量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習作整體目標缺失

教師依單元進行教學,缺乏整體教學目標,教學中不分階段不分步驟。在教學實施中,一方面,教師們習慣于按部就班按單元順序進行教學,對觀察習作的能力培養體系缺乏系統性梳理和整合;另一方面,多數教師布置書面任務,停留于口頭強調觀察方法,導致學生的觀察實踐活動沒有得到真正落實,學生的觀察習作缺乏了源頭活水。

(二)習作要素整合意識薄弱

在習作課堂教學中多數老師會將更多的時間用于指導學生完成習作。目前一般的教學程序是教師講解習作要求——學生寫作——教師批閱——教師講評——學生修改,如此完成一次單元習作任務。下一單元,進行一次同樣運作,單元和單元之間,習作要素之間均缺乏關聯?!白x”“寫”也缺乏關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注重單元閱讀要素,缺乏“讀”“寫”聯通整合意識。三年級有10個單元的人文主題都與觀察有關,課文呈現了作者的觀察視角、觀察方法。這些課文描寫細致,條理清晰,內容上多為學生熟悉卻易被其所忽視的事物。課文作者帶領學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閱讀教學中只注重理解和領悟課文內容,忽視了對作者觀察方法、領悟與思考的引導,“寫”和“讀”缺乏有機整合。

(三)過程指導缺乏

教師重視寫作結果,卻忽視過程指導。注重任務布置,缺乏過程管控,如“留心觀察”“細致觀察”等均停留于口頭,缺乏具體實施,更沒有過程關聯。教學時,教師比較注重審題指導,會作前導引、使用范文等。然而教師用優美生動的例子示范學生觀察應深入細致時,學生也只關注教師講授的個例,留一個淺表印象。進行下一個觀察習作任務時,學生不會遷移,依然覺得困難重重。學生需要獲得比“口頭傳授”更有效的“程序性知識”,實際教學時教師卻把“布置任務”置于比“如何進行”更重要的地位,教師缺少對觀察習作過程的管控。

二、觀察習作的內涵、特征及學理依據

(一)觀察習作的內涵

觀察是個體接受外部信息的過程,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講方法的知覺活動。任何一位寫作者都要從觀察活動中吸取寫作素材。觀察習作是小學生以生活或自然中出現的人、事、景、物為書寫對象,通過仔細觀察,把握對象主要特征或事物發展經歷,將對象比較具體、真實地加以反映,以片段或簡短語篇加以呈現的一種習作類型(見下圖)。

“觀察習作”關系轉化圖

無論是文學寫作還是其他寫作,都離不開作者對外物的細致深入的觀察。國內外寫作教學都重視觀察能力的養成。蘇霍姆林斯基身體力行,不僅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觀察,更是撰寫大量觀察作品為學生示范。我國古代推崇“物格而后致知”,重視窮究“物理”,進而獲得知識。觀察的重要性,亦出現在文學家筆下,魯迅先生曾說“此后如要創作,第一須觀察”。語文教育專家更強調觀察的重要性,認為觀察是寫作教學的起點,葉圣陶主張“在實際生活里養成精密觀察跟仔細認識的習慣,是一種準備工夫。不為寫文章,這樣的習慣也得養成。如果養成了,對于寫文章太有用處了”?!踩~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實踐領域的語文名師同樣重視觀察,著名特級教師賈志敏將自己執教的作文類型命名為“素描作文”。綜上,我們可以看到,觀察是寫作前提或基礎,觀察能對學生習作產生積極影響。

(二)觀察習作的特征

1.具象性 從內容層面看,觀察習作的對象是學生接觸或仔細觀察過的人、事、景、物,他們客觀存在于現實生活中,甚至出現于眼前。它們是具體的,可觸可嗅、可聽可聞。

2.即時性 從思維層面看,三年級小學生的觀察缺乏明確目的,也缺乏持久耐心,捕捉到筆下,有著即時性與不連貫、不穩定的特征,容易受干擾或影響。

3.童趣性 從語言表達上看,兒童是真誠的,不掩飾內心,他們的表達,率真自然,毫不拘束,一旦找到感興趣的內容,靈性就會被激發出來,童真童趣會隨著文字流淌。

(三)觀察習作的學理依據

觀察習作要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將眼前之“物”具體地、真實地加以表現。三年級習作教學突出觀察習作,引導學生直面觀察對象,學會真實反映客觀對象,有其學理依據。

1.符合課程標準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第二學段在“表達與交流”中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可見學生要“寫清楚”的是來自外部世界的“新奇有趣”“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同時將寫“見聞”置于寫“想象”之前,契合“物—意”轉化說。統編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一共安排觀察習作達10次,遠遠多于其他習作類型,足見觀察習作之重要。

2.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三年級學生進入了觀察能力的“最近發展區”。觀察的準確性有所提升,兒童觀察的有序性有所發展,觀察的深刻性有較大提高。此時進行觀察習作與學生心理發展水平適配。一般8到9歲的孩子,正是從喜歡想象畫到喜歡寫實畫的過渡期。繪畫如此,寫作亦然。三年級安排觀察習作,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

3.契合寫作基本規律

觀察是通過多種感官去接觸對象,并在大腦中形成表象的知覺過程。細致的觀察有助于形成清晰、牢固的表象。細致的觀察,會使現實生活或客觀外物在大腦中留下清晰的印象,學生完成習作任務何愁沒有素材。觀察習作,書寫具體可感的現成之“物”,可從源頭上解決兒童缺乏寫作內容的困擾。

三、觀察習作教學實施路徑

(一)意識層面要高度重視

教師應著力研究觀察習作本質,深入挖掘觀察習作背后的意義與價值,評估其在習作教學中的作用和深遠影響。從信息論角度看,寫作過程可分三步:信息攝入、信息加工和信息輸出。信息攝入,是對“物”的感知,形成記憶表象,存儲于大腦;信息加工,是對存儲于大腦的“物”進行情緒的折射或理性的判斷,形成主觀意圖;信息輸出,是用語言對信息進行編碼,把經過思想過濾的客觀事物和主觀意圖訴諸表達。信息攝入,是基礎,是源頭,若這一步缺席,后面環節便成為“無源之水”。課標第二學段目標中,把“見聞”的地位優先于“想象”,正是出于此理。

觀察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必由之路,是兒童習作的起點和基石。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觀察對于兒童習作起步階段的意義,在小學三年級習作起始段抓好觀察習作,做好系統規劃,借助科學方法,引導兒童學習觀察,讓習作實現言之有物。

(二)規劃層面宜整體設計

統編教材三年級編排10次觀察習作。在教學中,教師既要有整體意識,明晰中年級習作的訓練重點是觀察習作,又要有將教學目標精細化梳理和分層分解的意識,從而將寫作課程目標落到實處。(見表1)

表1 小學三年級觀察習作任務群

我們可以把10次觀察習作視作一個學習任務群,對這個任務群進行系統化處理。從層級上進行處理,劃分為三個層級。第一,培養留心觀察的意識,主要在三年級上冊第一、二單元進行訓練;第二,學習觀察方法,注意事物的變化,產生新發現,在三年級上冊第五、六單元和下冊第一單元進行訓練;第三,遷移和運用,邊觀察邊想象和推測,主要體現在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和三年級下冊第二、第六單元。(見表2)

表2 三年級觀察力教學目標分級分層

三層級呈逐級上升,且后一要求是在前一要求的基礎上的融合運用。如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習作就要求學生把從一、二單元所學的有留心觀察的意識和第五單元所學的觀察方法融合使用。這三方面能力并非同步,而是階段整合、累進發展。教學時,要把握這一特點,一個階段集中解決一個問題,扎扎實實,步步為營。

(三)實踐層面應注重過程指導

觀察習作的實施中教師要重視過程指導,“任務設計——觀察指導——書面表達——過程指導——習作完成”,整個流程均要予以管控。

1.身教重于言教,親歷體驗

教師應重視實踐指導,將“親歷實踐”置于比“口頭傳授”更重要的地位。在觀察時序上,草芽與落葉,朝霞與明月,四季與朝暮,各有重點;在時機運用上,課間、午后或“雙減”背景下的晚托時間,人事景物,各有風貌;在場地選擇上,操場、學校宣傳欄以及校內的各種園地,只要留意可從一滴水中見大海;在內容考慮上,可以結合課文內容,更應考慮習作要求;組隊形式上,可以集體進行,也可以小組合作,還可以單獨觀察;方式上,可以任務驅動,也可以自主進行??傊?,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經歷過“手把手”教,再到耳提面命式,如此經過系統訓練,方能將“觀察要細致”“要調用多種感官觀察”等抽象概念變為學生的形象認知,并且使其內化吸收轉化為能力。

基于觀察訓練點,筆者以三年級上冊1至5單元為例進行觀察活動設計(見表3)?;顒訃@“尋找秋天的信使”這一主題展開,前1至4單元主要是靜態觀察訓練,靜態觀察的實施比較可控。第四單元可逐漸輔以動態觀察,為第五單元學習觀察動態事物,連續觀察發現事物變化鋪墊。五個單元的訓練是可先后銜接的,前后單元存在一種學用邏輯,后者總是在整合前者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提升。

表3 三年級上冊1至5單元觀察訓練步驟

通過這些同主題有梯度的觀察訓練,能讓學生在一次次的親歷中不斷轉化觀察的視角、提高觀察的深度,獲得從同一主題事物可以觀察出不同的東西的親身經歷,這既有助于落實觀察訓練目標,還能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2.重視過程指導

第一,引入觀察情境。

在學生觀察時,教師需設計情境。要讓學生從觀察發現新事物,借助童話進入情境是一個重要手段。蘇霍姆林斯基千百次地證實,“兒童在給周圍世界增添各種幻想形象、虛構這些信息的時候能發現美,如果沒有童話,周圍世界對于他雖說是美的但卻是畫在畫布上的畫了”?!睟.A.蘇霍姆林斯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M ].唐其慈,畢淑芝,趙瑋,譯.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33-36.〕童話故事能夠引領學生興味盎然地走進自然。

第二,珍視個體體驗。

在觀察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給予觀察方法指導,也要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和發現。對于教師來說,在觀察指導時要把握好“講”的分寸,善于給孩子思考的機會。蘇霍姆林斯基的筆下,有這樣的記錄:“我們坐在高崗上,周圍是草蟲發出一片和諧的合唱,空氣中散發著沁心的草香。大家都沒有出聲。無須向孩子們多說話,不要對他們強行講述?!笔o言之教,所謂沉默也是積極的,這真是教育的美好境界。

第三,觀察日記記錄。

用觀察日記的形式記錄活動中的所得所遇,助力學生養成觀察記錄的好習慣。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習作的主題就是寫日記。日記對學生表達的限制較少,符合課標“不拘形式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的要求。應注意,教師不應對三年級學生的觀察日記提出過高要求,鼓勵學生以其喜歡的形式進行記錄。教師也可以推薦多樣化的日記樣例,提高其觀察記錄的興趣。

(四)評價層面應加強過程性評價

教師要組織多種形式的習作分享交流活動,復盤觀察過程,內化觀察經驗,反思習作成敗得失。加強過程性評價,發現學生的薄弱之處,及時指導并配合相應修改活動來強化效果。

1.交流分享

觀察習作完成后,教師應組織習作交流分享會。學生可交流自己的觀察所得、觀察經驗,自己是如何觀察的,觀察中遇到什么困難,在這樣的交流反思中,內化經驗;同時檢視自己的表達,有否如實反映觀察。通過這種分享,教師組織積極的合作評議,學生不僅從中發現觀察的重要性,從習作中收獲成就感;更學習了同伴的觀察經驗、觀察視角和獨特表達,又是對自己的一種反推和觸動。

2.展現成果

教師應創設機會與空間展現學生習作的成果。墻報,是一個重要平臺;微信、釘釘等在線平臺,是另一個可資利用的空間;登上紙媒,或許更為榮耀。每一位教師應不遺余力地運用“發表”的途徑,讓學生習作得到更多機會的展現。這方面,特級教師管建剛卓有成效,培育學生寫作上的發表意識,以此激發學習動機。

3.反思修改

修改是習作的重要環節。修改的重點在于觀察點是否清晰,表達是否明白,順序是否合理。對教師而言,在活動結束后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反思與總結,并由此改進觀察活動方案設計和進行觀察習作教學經驗提煉。教師要把觀察活動納入習作教學的整個教學流程之中,使得課前觀察活動、課中指導、撰寫習作以及評價分享等環節成為一個可持續運行的教學模式,讓觀察習作教學得到改進。

雨后望月

[唐]李白

四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

萬里舒霜合,一條江練橫。

出時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為惜如團扇,長吟到五更。

猜你喜歡
習作教師教學
最美教師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教師如何說課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習作展示
圓我教師夢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