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視域下的“作后交流”操作策略探究

2022-03-09 07:36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實驗小學瞿衛華
新作文·小學作文創新教學 2022年11期
關鍵詞:異質視域習作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實驗小學 瞿衛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下簡稱《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應“認識信息技術對學生閱讀和表達交流等帶來的深刻影響,把握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趨勢,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變革中的價值和功能”?!白骱蠼涣鳌笔墙y編教材習作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基本上每一次習作都會要求學生寫完習作后互相分享、評價與修改?;ヂ摼W視域下,學生習作的傳播與分享變得更為便捷,那么我們可以如何組織學生在互聯網情境下進行“作后交流”呢?疫情期間,筆者利用線上教學進行了專項實踐與探究。

一、設計緣起:疫情背景下的一項征文評比

這份作業設計,緣于疫情期間學校布置的一項征文活動。具體要求如下:

我是“書寫美的小作者”

參賽時間:4月24日之前

參加對象:六年級全體學生

寫作話題:1.寫寫你在這場抗疫中感受到的黨的關懷與溫暖;2.記錄抗疫中讓你感動的人和事,并寫寫自己的感受。

寫作要求:選擇其中一個話題,寫一篇習作。題目自擬,主題突出,觀點鮮明,600至800字左右,書寫端正美觀。

學生習作經過了線上寫作指導、完成初稿、評講修改、重新謄寫后,為了“引導學生學會運用互聯網通訊平臺進行文明、高效地交流與學習;學會運用相關寫作知識評價同伴習作,根據同伴評價意見,制定自己習作的修改方案,并進行完善”,筆者基于互聯網學習情境,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別樣的“作后交流”,活動要求如下:

1.建立互評小組,第一組評第二組,第二組評第三組……第十二組評第一組,請第一組組長將本組習作照片收集齊交給第二組,由第二組組長將習作照片發布在本群,以此類推。

2.組長召集成員進行互評,評選出A、B、C、D四類。其中A類為優秀,A類習作打印成文檔,匯編成《最美抗疫故事》班級文集,學習群內交流分享;D類習作需要重新修改。

二、進程推動:輔助之下的穩步向前

這項作業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操作卻不簡單。因為這是學生首次在互聯網情境中進行習作交流與分享,需要突破情境適應、技術運用、數據收集、結果反饋等難點,所以教師基本上采用的是“逐步輔助”的方式。

(一)流程簡介

互聯網視域下的“作后交流”主要有如下步驟:

1.異質分組,組長建群,組員加入,學習技術,適應情境;

2.集體商議線上交流規則,人人熟知,互相監督;

3.每一小組組長搜集被評小組的習作照片,發在本小組群,組織組員仔細閱讀他人作品,完成書面評價意見;

4.集體商定交流時間,互評習作,在規定時間內將評選結果報語文老師處;

5.根據評價結果,分層運用。

(二)環節說明

下面,選擇一些較為關鍵的環節進行具體解析——

1.異質分組:實現合作模式升級

教室內的“作后交流”,采用的是同桌或小組互評的方式,若想采用異質分組往往會受到座位的局限?;ヂ摼W情境下,可以突破空間的限制,實現異質分組。如何進行異質分組?筆者對學生這篇習作的完成水平進行整體考量,按照“低、中、高”進行差異化分類,然后按比例分配,分成討論小組。分組后,組員推選一位學生擔任組長。為了便于討論和交流,可以讓每個小組選擇一個可以兼顧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多種聊天方式與功能的通訊平臺建立交流群,學習相關交流技術,為了便于指導,教師也應加入其中。

2.規范明晰:實現交流秩序井然

互聯網交流是開放、自由的,如果不制訂相應規則,就會出現不準時參加、不積極發言、低質量交流等現象?!墩n標》指出“要注意觀察小組成員的分工方式、討論程序和對不同意見的處理,關注學生在發言和傾聽發言時的規則意識和交際修養”,互聯網視域下的交流與分享尤其值得關注。筆者采用集體商議的方式,和學生圍繞按時參加、客觀評價、學會傾聽、文明發言等層面內容制定了交流規則,并以群公告的方式告知并提醒學生遵守。

3.作品變身:實現互聯樣態融入

互聯網彌合了視覺、聽覺的界線,借助各類軟件實現了視聽的融合。因此,為了便于習作分享,我們需要組織學生將習作由“紙質化”轉變為“電子式”,文檔、圖片、音頻、視頻等方式均可?!稗D化”其實也是一個具體的語文實踐情境,在這過程中,學生會對自己的習作進一步修改和完善,習作的“變身”會讓學生發現原來習作也可以這樣“玩”,幫他們樹立更為立體的作品觀。在本次“作后交流”過程中,初次交流時,為了便捷,筆者讓學生將習作直接拍照;匯編文集時,讓學生將習作轉化為文檔。

4.深度評價:實現互動品質提檔

互聯網視域下的“作后交流”,如果是即時性的,很有可能變成“膚淺的言說”,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筆者組織學生對貼在小組群內的作品進行先期閱讀與思考,組織學生對同伴習作進行預評價(如果小組成員比較多,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詳評與略評)。預評價時,筆者設計了評價工具(見下圖),一方面提供評價標準,另一方面收集評價信息?,F場評價的方式由組長和組員商議確定,按規則進行。值得關注的是,為了將評價不斷引向深入,教師需要適時介入學生的評價過程,或用榜樣引導,或用方法引路,引導學生進行高質量交流。

“抗議故事征文”作后交流

認真讀一讀這篇習作,然后根據下面的各個項目評一評,他(她)能得幾顆星呢?最后寫一寫總評。

5.差異運用:實現結果運用升格

評價形成結果之后,對于這份結果,筆者采用了差異化處理。A類習作,打印成word文檔,做成《最美抗疫故事》班級文集,在班級群展示;D類習作,搜集、整理同學的評價意見,重新修改,提交給原先評價的小組評價,看是否過關;B、C類習作的作者可以搜集、整理同學的評價意見,重新修改,提交給原先評價的小組評價,看是否能夠升級為A類。在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B、C類習作修改后得到很大的提升,D類習作也獲得比較大的進步。

(三)結果反饋

實踐下來,發現這樣幾方面的成效與問題:

三、實踐反思:基于互聯網情境的事項提煉

互聯網視域下的“作后交流”是在網絡情境下發生的,因此必須遵循互聯網學習情境的特點?;ヂ摼W學習情境是教師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以互聯網的“開放、平等、分享”為基礎,在互聯網學習理論的指引下,教師需根據課堂學習需要整合各類資源,創生出適應互聯網環境的共同體建設、情感支持樣態、高質互動模式等?;ヂ摼W視域下的“作后交流”在操作時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從行動指南到交流素養

互聯網視域下的“作后交流”屬于一種學習方式的創新,沒有既定的操作路徑,需要教師先行“下水”摸索路徑,制定出相應的行動指南。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創設的行動指南也并不是唯一的,因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在互聯網這個開放的平臺中還有很多的創舉,因此需要根據學生的操作反饋及時進行調整。當然,確立行動指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養成互聯網視域下的交流素養。所以,在交流過程中要隨時隨地關注學生在互聯網視域下交流素養的有效形成。

(二)從全域觀察到過程評價

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作后交流比教室內的作后交流具有更為開放的空間,要想在各類信息的干擾下進行有效溝通,需要監控學生“交流”的真實狀態。因此,教師的全域觀察、互相監督必不可少。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將相關信息搜集上來,及時反饋給學生,可以表揚高品質交流的范例,也可以是對問題的建議,以引導學生根據反饋調整策略,以保證交流高質高效地完成。

(三)從局域交流到全維溝通

互聯網視域下的“作后交流”打破了原有教室內的交流局限,從局域交流走向全維溝通,在這過程中,互補型、興趣型等多種交流方式共同存在且交替使用。所謂互補型交流即在異質分組下“取長補短”。所謂興趣型交流即圍繞情感喜好、態度傾向等選擇對象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將習作的知識進行運用與建構,習作的意義得以生成與生長,習作的效能也得以確立與發展。

白露為霜

[唐]顏粲

悲秋將歲晚,繁露已成霜。

遍渚蘆先白,沾籬菊自黃。

應鐘鳴遠寺,擁雁度三湘。

氣逼襦衣薄,寒侵宵夢長。

滿庭添月色,拂水斂荷香。

獨念蓬門下,窮年在一方。

猜你喜歡
異質視域習作
對戊戍維新派思想家心路歷程的思考——以“啟蒙自我循環”為視域
“一帶一路”視域下我國冰球賽事提升與塑造
基于養生視域論傳統武術的現代傳承與發展
隨機與異質網絡共存的SIS傳染病模型的定性分析
Ag2CO3/Ag2O異質p-n結光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可見光光催化性能
MoS2/ZnO異質結的光電特性
習作展示
三維視域下的微電影透視
執政者應學習異質傳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